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多数宇宙学家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相信宇宙是由普通物质和看不见的暗物质所组成,宇宙深处的星体爆炸提示一种宇宙力在导致宇宙分离,天文学家把这种力成为暗能。宇宙中70%是暗能,15%是传统的暗物质,仅仅5%是像构成地球和星体这样的普通物质。也就是暗能量统治着宇宙,而我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完全是一个弱势群体。暗能的存在不容置疑对暗能在理论上的猜测可追溯到爱因斯坦生活的年代,爱因斯坦在1915年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世界上的物理学家、数学家随即开始解其中的引力方程,方程解出之后,结论是宇宙不会完全静止,宇宙没有静止点。另一种解…  相似文献   

2.
牛顿是17—18世纪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爵士、国会议员。他是大批基督徒科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他以研究自然的奥秘作为向神的奉献,他引用培根归纳的哲学原理,研究宇宙万象,向世人证明神创造宇宙是何等奇妙和伟大。他18岁时进剑桥大学学习,24岁时发现万有引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青年,从小就幻想做一位大科学家,然而他读书却极不用功,还经常说大话、空话。他对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极为羡慕,于是,就缠着爱因斯坦,请求爱因斯坦说出他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被他弄得实在不耐烦了,就写了这样一个公式:A=X Y Z。那青年看不出其中的含义,就请爱因斯坦加以解释。爱因斯坦说:“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没等爱因斯坦说完,那青年急切地问道:“那么Z呢?”爱因斯坦回答:“Z代表少说空话!”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因提出相对论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为了科学研究,他的爱好仅保留了两项,一个是散步,一个就是拉小提琴。在小提琴悠扬的旋律中,爱因斯坦如痴如醉。 “先生,你有一个音是不是拉得太高了?”说这话的是位园艺工,他每周一次来爱因斯坦家帮助修剪草坪什么的。他长相粗鄙,一看就知道是个缺乏文化素养的劳动者。天知道他怎么能通晓一点音乐。 爱因斯坦这阵子也觉着拉的小提琴走调儿。  相似文献   

5.
学生:前两次您们谈了对超常现象问题和宗教问题的认识,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超自然力存在,对超常现象的声称一定要求有实在的经得起检验的事实;宗教不过是历史阶段的产物,把灵魂托付给谁一定要理智,人生道路只可“摸着石头过河”,不可指望“仙人指路”。我觉得都有一定道理,可是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的名人、科学家都要信教,连科学巨人牛顿也是虔诚的清教徒,包括爱因斯坦也信教、信上帝,还有很多科学家都是基督教徒,难道他们不理智吗?秋实:你的问题很好,很多人都有这方面的疑问,认为既然科学家是搞科学研究的,那他就应该相信确实存在的事实,不该…  相似文献   

6.
智圆而神行方而通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有不少趣闻,他的怪僻行为之一就是爱穿旧衣服。成名前,有人劝他买新衣服,以便进入上流社会。爱因斯坦答说:“我籍籍无名,即便穿得容好,也没有人认识我”。成名后,有人又劝他穿新衣服。打扮一下模样。爱因斯坦仍回道:“现在,即使人穿得再破,也有人认识我了”。科学家生性固执。其实他的思维极其灵变。这叫做“以不变应万变,我行我素”。古人告诫说:“智欲圆而行欲方”。以淮南子·主术训》)智圆而神,行方而通,爱因斯坦的成功正在此,这也是一切科学家所共同具备的优秀品质。思维的灵变,可以…  相似文献   

7.
当代科学家信教与以往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并不信仰有人格神的宗教。依普朗克的话语,“我一向就是一个具有深层宗教气质的人,但我不相信一个是有人格的上帝。”具体来说,当代科学家信教有这样几个特点: (1)信仰宇宙宗教。典型的是爱因斯坦的宗教观。“我相信斯宾诺莎主张的那个通过现存事物井然不紊的和谐而将自己启示给人的上帝”。这个上帝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个上帝,而无宁说就是宇宙。在他看来那隐藏于自然之中,始终绝对有效的近似自然规律的和谐就是上帝。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都体现着的和谐、对称、秩序、美,令人油…  相似文献   

8.
专家们研究发现:信念的力量是惊人的,有时甚至可以创造“奇迹”!具有坚定的信念,坚信自己的康复能力,是癌症幸存者的共同特点。 我国科学家彭加木,1957年经上海中山医院检查发现,他的食道和气管之间有一个比拳头还要大的纵隔障恶性肿瘤,当时,医生推断一般只能活半年,顶多也不会超过两年。可是,彭加木没有被可怕的诊断所吓倒,而是树立起战胜癌症  相似文献   

9.
哲学在认识论上对科学有指导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所承认。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本世纪初只有少数几个科学家具有哲学头脑,而今天的物理学家几乎全是哲学家。”(《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628页)说科学家“具有哲学头脑”,或者科学家“全是哲学家”,无非是指科  相似文献   

10.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丰富哲学思想的哲学家。他一生非常重视哲学研究。他认为物理学家必须掌握哲学推理。爱因斯坦不仅因为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例如相对论大大推进了科学对于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和宇宙的认识,引起了哲学家的研究兴趣,而且他的哲学思想也受到了哲学界的关注。粉碎“四人帮”之后,一些报刊发表文章,对爱因斯坦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林彪、“四人帮”一伙横行猖獗之时,棍子到处挥舞,冤狱遍于域中,不仅中国的广大知识分子惨遭迫害,就是洋人、死人亦难幸免。已故的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被他们扣上“最大的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现代西方科学家中最大的孔老二”的帽子大加讨伐,他创立的相对论被当作相对主义的一面“黑旗”横遭唾弃。还说他“在哲学上是唯心主义的”,把  相似文献   

12.
关于相对论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诞辰一百周年。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中,曾把爱因斯坦列为十九世纪末叶以来自然科学的大革新家,呼吁哲学工作者与自然科学家建立战斗的联盟,号召自然科学家做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而万恶的“四人帮”则把爱因斯坦诬陷为“最大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把相对论打成一面“黑旗”。本刊这一期特刊载爱因斯坦这篇关于相对论的讲演稿和郭汉英同志的文章《相对论物理的哲学意义》,以资纪念,这也是对“四人帮”的有力批判。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牛顿的成就的重要性,并不限于为实际力学科学创造了一个可用的和逻辑上令人满意的基础,而且直到19世纪末,它一直是理论物理学领域中每一个工作者的纲领。”(《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225页)牛顿的伟大成就之所以具有这种“纲领”的功能,不仅在于他的力学理论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增添了划时代的贡献,而且在于他酿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因“诺贝尔奖”而闻名于世界,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著名化学家、无烟炸药的发明者、历史上罕见的企业家型的科学家。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伟人的母亲呢?有多少人知道他的母亲阿尔塞尔在诺贝尔人生征途上, 起了多么重大的作用呢? 诺贝尔一生下来就瘦弱多病,连吃奶都十分艰难。当别人对这个小生命失去希望时,阿尔塞尔却坚信,一定能养活这个孩子。诺贝尔18岁时,在一首自传体的英文诗里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5.
在爱因斯坦的创造性思维中,他的“超逻辑”的思维方法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自1918年他提出这种构想后,经过多次论证,三十四年以后,于1952年5月,他在《关于思维同经验的联系问题》的通讯中,进一步把“超逻辑”的创造性思维归纳为下列图式(见《爱因斯坦丈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541页):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先哲说 ,天象向感觉的理性挑战 ,但是感觉的理性不断克服天象的顽固性 ,力求由它自己的语言预言天象。波普尔之所以盛赞阿那克西曼德 ,认为他是哥白尼、牛顿的先驱 ,正在于他提出了重大问题 ,让宇宙自己来说话。我国学者韩民青依据以往宇宙学史取得的成就 ,从哲学角度提出了“元宇宙”等新看法。虽然这一看法与外国科学家最新发现有契合之处 ,我们还是希望看到更具挑战性的争鸣文章 ,以期推进这方面的探索。《宇宙的层次与元宇宙》 (见《哲学研究》2 0 0 2年第 2期 )一文 ,是我在 2 0 0 1年 9月撰写的。该文写成后 ,我又不断深入读书和思考 ,既为宇宙层次与元宇宙理论搜集到了更多的论据 ,又对此问题有了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用舌头微笑     
1951年,新闻界和科学界为爱因斯坦庆祝72岁生日,记者们希望爱因斯坦“对着镜头微笑”,然而这位科学巨匠、卓有声望的教授却做了一个“吐舌头”的鬼脸。也许,人们不明白,为什么爱因斯坦要“吐舌头”呢?事实上,他在微笑,只是没有循规蹈矩地翘起嘴角来笑——他是用舌头微笑的。一位记者看到爱因斯坦的这张相片,不禁赞叹道:“百分之百爱因斯坦制造。”是的,爱因斯坦的一生都是这样去破除陈规,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孑然独立的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一、导言今天,我们都知道宇宙是在不断地发展甚至剧烈地变化着的,这也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对象.这种看法只是在最近才被人们所接受:不得不等到埃德温·P.哈勃在30年代到50年代之间对遥远的星系进行了观察.哈勃是第一位证明整个宇宙实际上在膨胀的天文学家.现在我们还知道,离我们最近的星座的形状,例如大熊星座的形状,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已经有了变化.但是古代的天文学家认为宇宙是永恒不变的,因此其他人也这样认为.今天,大多数天体物理学家都确信,宇宙在两百多亿年以前曾经有过一  相似文献   

19.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病逝。临终前,他很慎重地留下了遗嘱。他在遗嘱中说:“我死后,除护送遗体去火葬场的少数几位最亲近的朋友之外,一慨不要打扰。不要墓地,不立碑,不举行宗教仪式,也不举行任何官方仪式。骨灰撒在空中,和人类、宇宙融为一体。切不可把我居住的梅塞街112号变成人们‘朝圣’的纪念馆。  相似文献   

20.
韩东晖 《哲学动态》2003,1(7):31-35
斯宾诺莎是西方哲学史中的重要人物 ,自 1 6 77年斯宾诺莎去世以来 ,对他的思想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理解 :有神论者毁之为邪恶的无神论 ,致使斯宾诺莎在死后的近百年间被否定、漠视 ,而泛神论者则誉之为“令神陶醉的人”、“最具基督品格”的人 ,甚至是“耶稣的表弟” ;[1] 诗人们在他的著作中品味出宇宙的欢歌和心灵的宁静 ,而改革者则欣赏他与迷信搏斗和对《圣经》的批判性解读。人们在斯宾诺莎那里看到了坚定不移的必然论和因果决定论 ,而他的伦理学理想却又是为“人的自由”张扬 ;他坚信人的心灵和肉体是严格对应的一体两面 ,但他又坚持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