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放下与执著     
几位老友,不常见面,见了面总劝我“放下”。放下什么呢?没说,继续劝我:“把一切都放下,人就不会生病。”我发现我有点儿狡猾了,明知那是句佛家经常的教诲,却佯装不知。佯装不知,是因为我心里着实有些不快。何致不快呢?从那劝导中我听出了一个逆推理:你所以多病,就因为你没放下。逆推理中又含了一条暗示:我为什么身体好呢?全都放下了。可谁料,一晚上,主张放下的几位却始终没放下几十年前的文革旧怨,那时谁把谁怎样了吧,谁和谁是一派的吧,谁表面如何其实不然呀等等。  相似文献   

2.
藏家心声     
古老民俗之“吃”脱落下这些“毛”。和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样,都是历史铁给我们的遗迹。‘已们原本领在偏远的乡间,锁在恋旧的老人们的心里。我用生锈的钥匙打什那此苍老的锁,买下这许多的古画。老人把画交给我时有的意味深长地拍我肩膀:走好,别摔跤子!有的斜眼盯我:发大财会吧!他们都很善良,是历史让他们“失落”。我呢,也有些酸楚。20多年过去,我没发财,老人们也无声无息地作古。在这漫K的采集过程里,八十多岁的父亲把他外出作木工、围裙磨成碎片赚来的血汗钱交给我后,永远闭上了他的眼睛,瘫痪的老母亲在孤独中死去,…  相似文献   

3.
<正>4月的一个下午,一个一米八的高个大男孩来到了咨询室,他腼腆地四处张望,我正好在走廊浇花,赶紧邀请他到咨询室坐下,他紧张又局促地说:“老师,我好紧张,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我理解他一定是鼓足了勇气才来到咨询室的,主动询问道:“你是高三的吗?”“是啊,老师,这次没考好,心态有点崩了……”我问他:“你说的是一模考试吗?考了多少?”“394分,太差了……关键是海军招飞和民航招飞我身体素质都过了,但是文化课都受限,好可惜。”  相似文献   

4.
我在一家照相馆上班。一天中午,在我们附近捡破烂的那位老人进来了。她有点紧张地说:“我要照相。”然后径直走到镜子前,用手梳理着她的头发,整理她的衣服。  相似文献   

5.
学会尊重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卖铅笔人手中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  相似文献   

6.
手握阳光     
1878年冬天,一个衰弱不堪、嘴唇冻得发青的乞丐在街上拦住了匆匆经过的屠格涅夫。乞丐伸出一只通红的、肿胀的、肮脏的手,向作家乞讨。作家掏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但什么都没找到。他窘极了,便紧紧地握住乞丐颤抖的手说:“别见怪,兄弟,我身上一无所有呢,兄弟。”乞丐也“紧紧地捏了  相似文献   

7.
教堂幽默     
单信 《天风》2018,(11):45-45
寻找完美 一个愁容满面的老人,快70岁了还没结婚。牧师问:“您有独身的恩赐与呼召吗?”他说:“不,我无时不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女人,并娶她为妻!”“你走过五湖四海,难道就没有遇到一个你认为完美的人吗?”“去年终于找到了一个,我好一阵激动。”“那你赶快娶她啊!”“噢!可是,她说她要去寻找一个完美的男人!”  相似文献   

8.
名人书趣     
王夫之以书为女儿的“嫁妆”: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述224卷。有一年,他的大女儿出嫁,人们都在猜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会给他女儿办点什么嫁妆。王夫之高兴地拎来一只箱子,说嫁妆都备齐了。打开一看,原来是满满一箱书。王夫之对大家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啊!”  相似文献   

9.
感情人生     
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相似文献   

10.
曾绎有一位年轻的狂热收藏爱好者,在学完青花瓷收藏的培训课后,便沽沾自喜地对马未都说:“马先生,别的我不敢说,永乐青花我彻底明白了。中国的五大巨头都在旁边讲课,我做了非常详细的笔记,现在都弄得明明白白了。”当时,马未都什么也没说,只是点头微笑。后来,一次拍卖会上两人又偶然碰上了。  相似文献   

11.
在如迷宫似的胡同里走丢了路,也落得一个二十年来迷失人生道路方向的罪名。不过当下处境没有与他争辩的余地,我默默地跟在老人背后…… “吓!总算来了。足足让我等了二十年才出现。” 以为是有人在对我说话,高兴的转头一看,背后是一位持着眼镜蛇手杖,背部脊椎佝偻的老人。他像是看到多年前的旧情人一般。突起双肩以拥抱的姿势说: “我一直在叫你,就在你旁边,你为什么没听到,以为是幻觉?” 是吗?说得我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记忆再不好,  相似文献   

12.
大声地生活     
那天,我领女儿上街,在一个书摊前选了两本书,手伸到兜里掏钱,突然碰到一只手,我吓了一跳,禁不住“哎”了一声,就见一个男人“嗖”地一下转身离开了,留给我一个穿黑色皮夹衣的背影。女儿在旁边连忙问:“妈妈,怎么了?”  相似文献   

13.
前些时去医院探望朴老,看到桌上放着一张刚写好的字:“一个真正的人对于困难的回答是战斗,对于战斗的回答是胜利,对于胜利的回答是谦虚。”这样的句子出自朴老之手,不免使我有点惊异。我还没开口,朴老笑道:“这不是我说的话,是从一本书里摘抄下来的。”这话没有消除我的惊异,只在惊中增添了喜。一个道德文章均为海内外景仰的九旬老人,竟然在读这一类的书,还像青年人那样摘抄警句,怎不使人吃惊?同时,这反映了他的心还很年轻。充满着蓬勃的活力,这自然是可喜的。年轻时我读到一些佳言、警句,和自己的想法产生了共鸣就会摘抄下…  相似文献   

14.
上了弦的弓     
那次到内蒙古的一座小城旅游,看到一个店铺里面摆放的全都是弓箭,我感到很新奇,便在店里面东瞧西看起来。店里的墙壁上挂着的几张弓都是上好弦的,每张弓都绷得紧紧的;货架上面摆放的那些弓都未上弦,弓背就显得直一些。店主见我对弓箭很感兴趣,便从货架上拿起一张弓,递到我手上,说:  相似文献   

15.
雪鸿 《佛教文化》1996,(3):41-41
我喜欢让一个老人理发,老人在道旁露天营业,收费低廉,人又健谈。初次见面,他习惯地问:“你是干啥的?”我说:“当小官儿的。”他又问:“一个月挣多少钱?”我说:“运气好时能挣万儿八千的。”当他知我尚未成家时,问我老家在啥地方,一听“甘肃”,他眼一瞪,“五百里不见一根草,别去了,到这儿成个家”。接着为我出谋划策,最好“进门”,找有女无儿的人家,房子,老婆现成,他保证愿为我找个“好主地”。第二次他依然问我是“干啥的?”我说:“打工的。”他很关心,“打工苦不苦?老板好不好?”我说:“的确很苦.老板有时好,…  相似文献   

16.
朴老欣然地度过了他93年的人生岁月,安详地走了。诚如老人自己遗瞩诗中所言:“生固欣然,死亦无憾”。 去年5月21日晚7时许,我习惯地打开电视,“赵朴初同志在北京逝世”!闻听这个消息我惊呆了。呆坐书桌前许久,不觉泪如雨下。我是何等的粗心,何等的迟钝,只知道老人有病住进医院,而以他老人家开朗的胸襟,明达的人生态度,早晚一定会康复,不曾想竟会就此离别尘世。 朴老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还是一位书法大师,老人家的书法俊朗神秀,豪迈凝重,集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家风范,世人称之谓赵(朴初)体,为海内外有识…  相似文献   

17.
启功老人在世的时候,我曾拿着一幅盖有他印鉴的条幅求辨真伪。启功老人仔细瞅了一会儿,才缓缓地说:“这幅字写得比我好!”大师的潜台词不言而明。“比我好”固然有自谦的成份,但赝品的临摹技法可见已出神入化。  相似文献   

18.
央视10频道《大家》做过一期周年特别节目,对一年来采访过的那些杰出的老人作了一个回顾.重放了主持人采访丁肇中、彭桓武、陈省身等大科学家时的镜头。主持人问试验物理大师丁肇中:“有人说您是一个少见的天才;您自己怎么看?”丁肇中回答:“不是。”主持人又说:“您很有天分,对不对?”丁肇中说:“不,我只是刻苦而已。”主持人采访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彭桓武,问他:“你觉得自己在两弹一星事业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起过怎样的作用?”这位曾获过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老人说:“我只是其中的一员,中国的两弹一星就像  相似文献   

19.
火车进入隧道,车厢一片黑暗,只听一声亲吻,接着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火车出隧道后,车厢内四个素不相识的人都没吱声,唯有德国军官眼圈发青。 老太婆想:“这姑娘人美心灵更美。”姑娘想:“真奇怪,这德国人宁亲老大婆不亲我。”德国人想:“罗马尼亚人真狡猾,他偷着亲嘴,我暗里挨揍。”罗马尼亚人:“我最聪明,我吻自己的手背,又打了德国人一个耳光,没人发现。” 黑暗中的一吻  相似文献   

20.
有这么一则轶闻:一位教授将赴异地讲学,临行前与夫人在家里整理行装。在收拾一套精美的茶具时,一不小心,打碎了一只茶杯。面对这种情况,也许有人会十分心疼懊恼:好端端的成套茶具,打碎了一只杯,如何去配?谁知这位教授莞尔一笑,幽默地说:“真不错,又多了一只碟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