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命中有些伤处,你不去碰它,你永远不会知道有多痛。我的朋友有一个好习惯,几乎每个周末她都会去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孤儿,带去一些小礼物,陪陪他们。也是从她那里我知道了其实福利院的孩子多多少少心里都有一个结:每年的三月总有很多很多人来看望他们,可是基本上只是在三月这个学雷锋月,  相似文献   

2.
生命中有些伤处,你不去碰它,你永远不会知道有多痛。我的朋友有一个好习惯,几乎每个周末她都会去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孤儿,带去一些小礼物,陪陪他们。也是从她那里我知道了其实福利院的孩子多多少少心里都有一个结:每年的三月总有很  相似文献   

3.
智慧语丝     
正朋友是这样一个可爱的人,他唤醒你的生命,释放你生命中无限的旷野和可能。——《凯尔特智慧》你所认为的你,并非真正的你,反倒是你怎么想的,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卡耐基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  相似文献   

4.
谭海华 《天风》2006,(20):37
置身于另外一个非故乡的城市,令我想起一个朋友的话,她说:走在异乡的城市,一切熟悉都是陌生。我想那是不认识主的人的想法,我们信主的人绝对不会有这种观点。因为天地万物都是神所创造,哪里的天空都一样。自从我们信了耶稣,生命就永远是春天,因为我们的生命连于元首基督,他已经从死里复活,将来我们也必复活。  相似文献   

5.
知道善和恶     
我们知道,在《圣经》中提到的伊甸园里,有两棵树。一棵是生命之树,一棵是知道善恶之树。当你听到吃了生命之树的果子,会给人以永生,你不要感到惊奇,我们查清楚《圣经》中就是那么讲的。当亚当不服从神的旨意,吃了善恶之树的果子,耶和华神就说,一定要把他驱逐到伊旬园外,“恐怕他伸手,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地活着”。如果他真吃了生命之树的果子,那么亚当会得到在一切社会文化制度中被看作是神的属性的东西,即永生。他会变得象神那样。  相似文献   

6.
假如你有多余的时间,可别在办公室里清闲;多到“羊圈”里去看看,便会使你增添责任感。假如你有多余的时间,可别在家庭里忙乱;应当殷勤多作主工,这也是你对主的奉献。假如你有多余的时间,可别在背后说长道短;那不会给你带来快乐,却是按响了烦恼的音键。假如你有多余的时间,可别浪费在妆饰镜前;那不会有真正的收益、至多是一缕阿谈的轻烟。请你才巴多余的时间,储备在圣经里面;当你需要的时候就能领回生命的春天。请你用祷告与思考的长线,缝起时间的砰片;制成一叶智慧的风帆,它将载你驰向美好的明天假如你有多余的时间@刘照楼~~…  相似文献   

7.
一位西方作家说:一个人的智慧不是一个器具,等待老师去填满;而是一块可以燃烧的煤,有待老师去点燃。 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最常听到这样的话,一个父亲或者一个母亲在训斥自己做了错事的孩子:你真是蠢得不能再蠢了,你能够做成什么事情!人家哪个孩子不比你强!  相似文献   

8.
我工作的地方离老家只有一百多里路程,工作不是很忙的时候,我总要抽空回去一趟,去父亲的坟前看看,对父亲说说心里话。跪在父亲的坟前,我不知道,长眠在泥土里的父亲,一个人会不会孤单。我也不知道,当我无数次梦到父亲那清癯的面容时,他同样是不是也在土地的深处,挂念着他的亲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父亲的逝去都会促使我对生命进行无解的思考:亲人们离开了我们世俗意义上的村庄,住进了那些在贫瘠田野中,用泥土垒成的村庄里,会不会害怕,会不会想念与他们不同世界里的亲人。他们能够感知我们对他们逝去的悲伤和思念吗?  相似文献   

9.
女人问男人:“你会爱我多久?”男人说:“永远。”什么是永远?已经愈来愈少人说永远了。我们能够爱一个人比他的生命更长久,却不可能比自己的生命更长久。我们爱的人死了,我们仍然能够永远爱他,但是也只能够爱到我们自己生命终结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丁香两个字很轻巧,也很俏丽。一经舌尖的婉转,再吐出来,就别有一番味道。而丁香那淡紫色的小花,像她的名字,不张扬,不放肆。就这样在群花之中隐藏着——你第一眼看到的可能是迎春、牡丹,但是,绝对不会是丁香。像我中学的女同学。丁香一样的女子,淡淡的,素素的。散发着一种暗幽的光。永远不会刺眼,永远那样温柔……她不起眼,可时间久了,你一定会注意到她。她的力量是暗的,慢慢聚集的。在发现她之后,你一定会被吸引,被一种古典的经久的气息控制住。所以,在戴望舒的《雨巷》中,他说,愿意遇到一个丁香一样的  相似文献   

11.
因何而放生     
比如说生命,一直都是一种很珍贵的东西。也许你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很轻很轻,你‘仍然可以存在。这无需任何理由的存在便是你的一种权力。生命是没有大小的。不管是庞然大物、抑或是小小线蚁,都应给予它们一角生存的空间,我们剥夺它们生存的权利像是一种犯罪。事实上,生命的存在是很难的,我们常常渺视另一种生命的存在,在一角童心里,也许能够找到那种无尽的忏悔。一直看到鸽子在茫茫的天空中飞行,它们或银灰或洁白的羽毛让人产生无边无际的还想。小时候也曾想过,长大后要做一只鸽子,或者一只苍鹰。而我看到的那两只鸽子却是在笼子里…  相似文献   

12.
复活颂歌     
从远古的时代 到现在…”’ 乃至将来 从坟基里出来 一位伟大的君王 他不是别人 也不是你我 是一个不能被元亡 所才勺禁的 奇妙的和平君 他的复活 他的显现 他的全能 他的大爱 都是为了我们 是啊 你愁苦吗 烦闷吗 那请你来到 主面前 朋友啊朋友 当你在孤单 无助时 请你记起他 —我们的救主 用心去玲听他 以慧眼来观看 伸手触摸 他都会在 你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他每天都在我们的 生活中 信仰中 志难中 平安中 让他带给我们 永远的安慰 .‘灵身体的供应 因为全能主复活了 —永远活在我们.公中复活颂歌@王圣$安徽神学院~~…  相似文献   

13.
原来每次回老家过年,都会与我的一位作家朋友,沿着城边的小路,边走边谈,什么都谈,时常谈得哈哈大笑。于不知不觉中,我们竟然围着老家的县城一连走了两三圈。可是去年春节,他却因为妻子病逝,到省城的女儿家过年去了,而且说他今后每逢过年,都不会在老家过了。我也就在年前的电子邮件里跟他说:“我们绕城三圈无话不谈的快乐,也许将永远不会重现了。”他则说:“不是‘也许’,是现实。”我也就意识到,我们的那种快乐,真的是永远“绝版”了。那种绝版的快乐,只能在我们的记忆中去回放去品味了。  相似文献   

14.
佛心慧语     
生命的序曲是几声哭泣,而终结却是一声叹息。生命犹如钟摆,在追寻与幻灭中摇荡。人间之力智,在乎洞悉本身之缺点。人的价值在于他懂得善尽他的义务。“心地安祥”的快乐,比世间一切财物的价值都高。单纯的心是一种最美的心情。“亲切”像是美丽的花朵,可以美化我们的人生。“亲切”是一种无声的韵律,它能让你周遭的人产生共鸣;“不亲切”是一种残忍的自私,因为它不仅会阻止你拥有快乐,同时,也阻止你拥有朋友。我们如果不为别人的说法和做法而忙乱,心中必会安祥得多。  相似文献   

15.
正鸟儿在天空飞过,谁说没有痕迹?一掠而逝,划破天际,虽瞬间弥合,但天空已不是那个天空了。高飞振翅,虽不落羽毛,但翅膀又充满了一次力量。曾经有过,就如岁月的寒温燥湿,侵入你生命里、血脉中,任凭你怎么抹,也抹不去。当然生活不是你去超市,想买你就买,反而更像是上了一条高速公路,不得不往前走,即使错了,也要等到下一个路口。这不是生活的全部,许多时候也有自己的生活主张,正所谓生活即选择。在可支配的日子里,你选择行走,就是选择了人  相似文献   

16.
吴紫薇 《天风》2002,(6):15-15
在十字架下我们看到这是怎样一位母亲。她在生命中经历了这个不寻常的儿子的诞生与成长,她也是耶稣施行第一个神迹的见证人之一。对于这位母亲来说,最让她难以理解的莫过于耶稣属天的身份以及他在地上属天的事业。从12岁起这个儿子就宣称:“难道你们不知道我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在成长过程中,他显然聪明过人,处处表现出非凡的人格魅力,出众的智慧与能力,在他所教导的人群中曾有人高声喊着说:“那乳养你的是有福的!”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4,(8):中插1-中插1
<正>一位幡然醒悟信耶稣的人曾比喻——人就像生活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点亮各样的灯照亮自己,科学、道德、理性、哲学、金钱、智慧……为了燃灯,你倾其所有去买油,日复一日。有一天,你将窗帘拉开,结果太阳的光充充满满地照进来,驱散了一切黑暗。这时候,你发现所有的灯,都可以熄灭了,再不用去买油,再不用害怕黑暗了。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光,为此,他们点燃了一盏又一盏灯,企图用这些小小的光点来照亮自己。其实这迎向光的属性,一直在人的里面,人们渴望找到真  相似文献   

18.
电影和小说里,常常有许多重逢的场面,或喜或悲,或者唏嘘。也许,我们应该庆幸自己不用等待与某人重逢。期待重逢,那就是说,你心里一直牵挂着一个人。你已经没有他的消息了,只好盼望有一天能跟他重逢。那一天可能永远也不会来临。有离别的不舍,才有重逢的渴望。不需要等待重逢的人,了无牵挂,都是幸福的。也许,相逢比重逢更好一点。两个人在人海中相逢相识相知,你影响了我,我也影响了你。  相似文献   

19.
倾其所能,凭一己之力帮助过你的人,是你永远需要感恩的人。哪怕是一句话,一个温暖的眼神,还是他送给你的那一滴水。要永远懂得,这一滴水也许是他仅有的,仅能够做到的。要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尽管有些人富有汪洋,却连一滴水都不会付出,甚至贪婪地把别人仅有的一滴水也要据为己有,坐拥金山却狠心地偏要看别人的凄苦。须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守财者都不仗义,吝啬者都是自私的。  相似文献   

20.
英国著名神经生理学家谢灵顿,早年是一个横暴乡里、染尽恶习的浪荡子。一次,他心血来潮向一位女士求婚,不料那女士断然拒绝:“我宁愿跳到泰晤士河里淹死,也不嫁给你。”这当头一棒,羞得谢灵顿无地自容。从此,他发愤读书,改过从善,终于成了近代神经生理学的创始人,并于1932年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个事例告诉人们,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强烈的自尊心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能源。女士由于厌恶,对谢灵顿出言刺激,在客观上对他的自尊心起到了“点燃”、“引爆”作用,促使其猛醒。从一定意义上说,姑娘在无意间运用激励之言创造了一个科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