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装相     
正日子过成这个样,王从自己也常常感觉非常无奈。按道理,他和妻子都没有下岗,不愁吃不愁喝,前途虽然不是光明的,但至少不是黯淡无光。可现在有钱的人太多了,相比之下,自己的生活是那样拮据、寒酸。王从的手机是十年前买的,按键上的数字都已经模糊不清,有一个键像个神经病人,情绪时好时坏的,如果外人用,电话没法接,也打不出去。现在周围的人都用智能手机了,别人在手机上玩个什么微信、易  相似文献   

2.
安德鲁·卡内基在20世纪之初,曾拥有资产4亿美元,这在当时竟超过了美国的国防预算。当有人问起他成功的秘诀时,他不无感慨地说:“有两种人绝不会成大器:一种是除非别人要他做,否则绝不会主动做事的人;另一种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可也做不好事情的人;只有那些不需要别人  相似文献   

3.
正很多人说,谈论青春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容易流于心灵鸡汤。其实,还有一种危险的情况,即谈论青春会引起误会。一般人们认为,青春已逝的人才会谈论青春。可我的青春没有逝去。青春并不是指年轻,而是指一个很好的状态。现在很多年长的企业家去爬山,做一些年轻人做的事情,他们就很青春。村上春树的书中有很多细腻的情感描写,他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养猫、听音乐,他现在的状态和大学生的状态差不太多,他的这种状态  相似文献   

4.
拒绝有方     
拒绝他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家有事求你,而你又不愿意效劳。怎么办呢?从自己角度出发当然是拒绝为好。可拒绝又会伤及对方自尊,假如不讲拒绝艺术的话,难免会埋下“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祸根。拒绝别人,实在是一件艰难的事,不是得罪别人,就是为难自己。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学会交际被提到非常高的程度,有太多太多的书籍、文章在教导人们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使自己变得能说会道,如何影响别人等等。当前,如果一个人说自己不喜欢交际,很容易被认为是保守的,跟不上潮流的,进而判断你是一个不会有多大出息,甚至可能是有心理障碍的人。  相似文献   

6.
王乙同是北京一家小快递公司的老板,他从别人手里接过现在这个公司时,大家都认为他“疯”了,因为那是个被人公认的烂摊子。但是王乙同不信这个邪,观察了小快递公司所在市场很长时间的他,毅然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然而,让人称赞的是,经过他的改变,仅过半年,这个小快递公司就迅速扭亏为盈,业务增长量竟然稳居北京市场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7.
前段时间,孩子拿回一本标有“天下奇书”字样的《厚黑孙子兵法》,封面上黑底白字,清楚地印着如下三句话:“牺牲别人成全自己,破坏约定违背诺言,利用上司遍植党羽”。翻看封底,亦是黑底白字,又有如下四句话:“踩在别人头上往上爬,说谎是保身的权宜之计,为达目的可忘掉原则,利用女色是永远的战术。”“著者序”云:“总之,我们主要的用意,是在研究古代中国人恶的智慧,以帮助我们在现今的社会中求生存。”这些话看来似乎不太顺眼。因为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智慧”一词总是与真的东西、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现在却把它和恶联在…  相似文献   

8.
海雕的启示     
正在院里散步,遇到老同学杨总。当年他学业未成就辍学经商,颇有盖茨的胆识,现在已是一家业绩不错的公司老板了。寒暄过后,见他垂头丧气的,一问才知最近闹心。起因是别人有一个不起眼的项目找他合作,他觉得赚不了钱,推了。那人又找到他的竞争对手合作,结果赚得钵满盆溢。“要是晓得那是棵摇钱树,说什么我也不会放弃的。”损失的利润对他来说十分重要,他本来是可以拿来进行日思夜想的扩大再生产的。  相似文献   

9.
西班牙学者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在《智慧书》中写道:"一个人总能在某一处胜过别人,而在这一处上又总会有更强的人胜过他。学会欣赏每个人会让你受益无穷。智者尊重每个人,因为他知道各有其长,也明白成事不易。"随时发现别人的进步,随时为别人的成绩而喝彩,就是一种智力,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10.
相传宋代有一位画家,刚画一只虎头,就有人请他画马,他在虎头后面画了匹马的身子。别人问是马还是虎。后来画家的两个儿子受《马虎图》的影响,去野外涉猎,遇见虎和马,把马当虎,把虎当马结果双双死于蹄下、虎口中。从此人们便把办事不认真、粗心大意的人称为马虎先生。现在中小学生粗心的现象很普遍。粗心马虎是  相似文献   

11.
看淡过往     
正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我们大多苦于两件事:一是得不到,二是已失去。生活总是这样,有太多的遗憾,太多的怅惘,所有错过的人和事,终将教会我们懂得珍惜。每个人都有过去,不一定要忘掉过去,但一定要放下过去。沉溺在回忆中的人过不好现在,只盯着遗憾的人则看不到更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网上藏书     
网上藏书并非“虚拟”,可以是真实的。藏书是很有文化意义的,过去的土财主“米烂谷仓”不足骄人,还必须“耕读之家”或“书香门第”才算有底气。就像现在的某些老板经理,生怕别人说他“铜臭”,一定要在身后置一书架,上面摆几本精装书。要奉承一个商人,最好叫他“儒商”,这是最高称誉,商人的德性好像一下子就改变了。  相似文献   

13.
过去他乞讨,是为了填饱肚子,等着别人来捐助;现在他乞讨,是为了多讨些钱,去捐助别人。5月15日中午,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出现在南京市江宁区红十字会的募捐点前。他穿着一件打了许多补丁的蓝色上衣,脚上  相似文献   

14.
洒脱     
古往今来,无人不喜洒脱。可洒脱是每个人都想做到又最难做到的东西。生活于这个物质世界,我们放不下的东西太多太多,金钱、名利、地位、权力,哪一样不让人怦然心动?可当一个人汲汲于此时,心中可还能留有一方天地?如此人生,何来洒脱?  相似文献   

15.
一位朋友诗写得非常漂亮,在全国各地的诗刊发表了相当数量的作品,在这座城市,也算半个社会知名人士了,但圈子里的人却纷纷与他断交。他们最不能容忍的一点是此君待人没有半点诚意,时刻想着欺骗别人,比如明明是他有愧于人,却要在其他朋友面前散布中伤别人的言辞,好象是别人有负于他;再比如明明是他想从你腰包里掏钱,却要借助某个冠冕堂皇的名义,比如办诗报什么的……一句话,与他打交道,你时刻都要提心吊胆。 这位朋友也许并不缺乏照亮别人的能力,然而,他却把惟一的一束光对准了自己,只是把黑暗给予  相似文献   

16.
今天,为了接受时代的挑战,哲学应该关注涉及人类状况的两个根本经验:一方面是同别人有关的伦理经验,即我们为了别人,由于别人或反对别人可能采取何种行动的伦理经验,另一方面是同一切由符号和意义组成、为了使人理解而需要我们加以解释的东西有关的解释学的经验。现在,这两种根本经验被人们当作思考一种特殊的现实性的课题加以接受。因为,一方  相似文献   

17.
起来行走     
何介苗 《天风》2008,(10):6-8
犹太人遵行一日三次的祷告:上午九点、下午三点、黄昏日落时。在这些时间里,虔诚的犹太人都会进圣殿祷告。彼得和约翰在申初即下午三点的时候上圣殿去。当他们来到一个名叫“美门”的门口的地方,有一个是生来瘸腿的人,在那里乞讨。犹太人认为,生来有残疾的人,其病根在于父母犯罪,报应所致。这里强调人的罪,如同这个人的病,非人能治。因为,即或天天有人抬他来,也解决不了问题,即或有人救济,也解决不了他的问题,几十年了,他还是瘸子。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是一种高贵的风尚,但如果入单单的寄希望干别人的帮助,那是可悲的,也靠不住,人可以帮人一时一事,但人帮不了人一生一世啊。有意思的是,这个“美门”的原文词义是叫得胜的门,遗憾的是几十年来,别人和他自己都无法得胜自己的疾病。在靠人无望的时候,没有信仰的人往往会绝望,而一个信幸的人仙曲滓膏力和盼塑刚今事抽毒沣曲仰望耶稣甚督  相似文献   

18.
正有时候,处理人际关系想太多,会导致自己的行为变形。与之相反,遇到什么事,先不管旁的因素,只看这事该怎么处理,则是更直接有效的方式。当一个人总是在防范别人时,他自己的行为与判断往往可能出错。而简单、诚意恰恰可以带来人与人之间更好的相处。清代历史上,诛杀顾命大臣的事件有两次:第一次是清初康熙爷擒鳌拜;第二次是慈安、慈禧联合恭亲王奕,诛杀肃顺。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小男孩,一次从同学家回来,伤心地哭了。他想,怎么别人家脚踩的地方都远远胜过自己睡觉的地方?回到家里,他向母亲哭诉了自己的感想。母亲听完孩子的哭诉后,平静地说:“孩子,我们不必羡慕别人家漂亮的地板,再漂亮的地板也是被人踩的,只要我们活着,不自卑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任何漂亮的地板我们都可以把它踩在脚下。孩子记住,这世上只有一样东西叫人无法踩在脚下,那就是尊严。”  相似文献   

20.
何必与人比     
正"人比人,气死人!"——人不必和人比!有一个人骑自行车,看到别人骑摩托车,他生气、自卑,自己也去买了一部马力更大的摩托车。但是,别人又买了小汽车,他不服气,自己再买一辆进口的汽车。不久,别人又买了劳斯莱斯。这时,他才慨叹:比来比去,只是增加无限的欲望,对自己毫无益处。有人居住草屋,看到别人建了瓦房,自己也建瓦房;别人建了高楼,自己也建高楼。房子建多了,住不了,每天还要忙着打扫、清理,因此做了房子的奴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