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到忧虑吗?然而你们忧虑得还不够。这实在是等于要人们用更多的时间为某一个问题而忧虑。为什么要发表这样一篇报导呢?因为我们的社会文化鼓励的是忧虑,而不是行动。假如所有的人都更加拼命的忧虑,问题说不定会自然消失。  相似文献   

2.
假如     
加拿大有一位长跑教练,因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了几位长跑冠军而闻名遐迩。他成功的秘密究竟在哪里?原来他的成功得益于一个神奇的陪练,这个陪练不是别的,而是一只十分凶猛的狼。他为什么要选择狼作为陪练呢?  相似文献   

3.
好习惯可以带动自己向好的方面发展,更好地为自己的人生服务。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的时候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从小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在此借助以下观点来介绍一下自己从教多年的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4.
美国沃尔玛公司作为世界最大的零售业企业,已在全球拥有4000多家连锁店,公司已开设和即将开设的连锁店和会员店遍及巴西、加拿大、中国、德国、英国、韩国、墨西哥等国,员工总数达100多万人,其中国际员工!)万多人。那么,到底是什么创造了沃尔玛如此辉煌的业绩*天天平价始终如一徜徉在沃尔玛的商店里,我们很少见到!#$$美元或者)#$)美元等接近整数的标价,更多看到的是诸如!# %美元或)#!!美元的价格牌。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自($)"年一家名为“沃尔顿小店”的商店在阿肯色州的本特维拉市开业的近半个世纪以来,沃尔玛的创始人萨姆·沃尔…  相似文献   

5.
适中方为美     
上帝问三个凡人;“你们来到人世间是为了什么呢?”第一个回答:“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享受生活。”第二个回答:“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承受痛苦。”第三个答道:“我既要承担生活给我的磨难,又要享受生活赐予我的幸福。”上帝于是给前两人打了50分,给第三个100分。为什么呢?因为前两人的思维各执一端,认识偏颇。而第三个巧妙地将两者融合,运用适中的思维方式获得了正确的认识。当两个对立的观点相峙的时候,“适中”就是使两者“统一”起来、用公式表述:正确认识=既要A,又要B。有一位老作家,少年时就学私塾。有一天,乡里来了个戏…  相似文献   

6.
生命之源     
人离不开水,据说人身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东西是水,世界上所有的活物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可见,水确实是生命之源。为什么所有的生物都离不开水呢?是否水自身安排了它这样的作用呢?水绝对不能,我们相信水对生物的重要连它自己恐怕都不知道。是否生物选择了一定要以水为自己的生命之源呢?也不大可能,因为如果是那样,那么,它们在遇到水荒时自己就可以自我调节另寻它路了,世界上也就不会有同水有关的那么多的问题了,可是,事实却不是那样,古代不说,就是现代,因为水的问题引发了不少问题。非洲有许多国家的人民都因缺水…  相似文献   

7.
从小学到中学,我从未当过学生干部,也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可是在进大学后,我被选为了学生议会的议员。这是我承担的最没把握的工作,我觉得自己肯定会干得一团糟。可是,做起来了,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生疏和困难。当我因为表现突出被提升为学生议长后,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悟——没把握的事情其实也能干好,那么,为什么非得等到时机完全成熟了再去干呢?很多事情,机会成熟的时候,也就是竞争激烈的时候,为什么不在旁人还在观望时自己先出发呢?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只有5%的人能成为事业的成功者,这是为什么呢? 林语堂先生讲过一句话:“为什么世界上95%的人都不成功,而只有5的人成功?因为在95%的人脑海里面,只有三个字‘不可能’。”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总是落后于别的同学呢?在教学中,笔者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慢慢发现孩子学习落后的主要原因有时不是能力问题,而多数是因为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所致。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把他们的耳朵唤醒呢?  相似文献   

10.
    
修道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不知被多少人问过。修道的真正含义到底是为什么?人们常讲到天主是爱,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开始越拉越选。人们所追求的是自己的目标,利用各种手段满足自己心灵的那份欲望。我们作为修道人是否被这一切所同化呢?对周围的人、事物都漠不关心,我们的心正在慢慢的偏离耶稣交给我们的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廖容典是美国一家国际投资顾问公司总裁,他曾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百分比定律。 这个定律说:假如你会见了10位顾客,只在最后一位顾客处获得了200元的订单,那么,你应该如何看待前9次的失败与拒绝呢?  相似文献   

12.
教牧人员承担着上帝给他们的特有使命,在牧养教会、管理堂点、传扬福音的事工上忙碌。然而他们也是人,也会软弱叹息、灰心失望,也有疲乏困顿、沮丧无力之时。那么,谁来牧养这些牧者呢?谁来关心他们的健康呢?本期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有自己的目的。 据说,比尔,盖茨是不坐头等舱的。有人在经济舱看见他,便问他为什么不坐头等舱,他说:“头等舱比经济舱飞得快吗?”由此可见,这个世界首富是一个很实际的人,他看中的不是头等舱带来的虚荣,而更注重结果。毫无意义的支出,又有什么意义呢?就是对富可敌国者来说,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天主教徒信仰宇宙间有一个神,他是造天地、造神人、造万物的大主宰。 那么,这一创造万物的神是什么呢? 神是超人的灵体,神是自有者,是无始无终的永存者。说神是超人灵体,因为神是非物质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是人的肉眼看不见,五官感触不着的东西;说神是自有  相似文献   

15.
1.思维的彻底性美国华盛顿广场的杰弗逊大厦年深日久,建筑物表面出现斑驳,后来竟然裂纹,采取若干措施,耗费巨大,仍无法遏止。政府非常担忧,派专家们调查原因,拿出办法。后来报告交上来写明调查结果:最初以为蚀损建筑物的原因是酸雨。研究表明,原因是冲洗墙壁所含的清洁剂对建筑物有酸蚀作用,而该大厦墙壁每日被冲洗,大大频于其他建筑,受酸蚀损害严重。但是,为什么要每天冲洗呢?因为大厦每天被大量鸟粪弄脏。为什么这栋大厦有那么多鸟粪?因为建筑物上有燕子最喜欢吃的蜘蛛。为什么这里的蜘蛛多?因为墙上有蜘蛛最喜欢的飞虫。为…  相似文献   

16.
一现代英国激进哲学兴起于1972年,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各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和年轻的研究员等等。现在,这个运动正逐渐扩展。那么,激进哲学为什么发生在英国呢?激进哲学提出了一些什么问题?其方法及观点是什么?下面,我打算以激进哲学家的道德论为中心作一考察。T.斯基伦说:“道德思想,就其特征而言,是同某种个人主义(处  相似文献   

17.
听说,美国人最爱说的一个单词是“try”、它的意思是“试”。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关于“try”的教育,不仅挂在嘴上,更要表现在手上。这个“try”本来就是一个极普通的词语,可是在中国的学校里,怎么就不那么流行呢?我们的老师,为什么不能常常对孩子说一声“...  相似文献   

18.
从新科学的启示去探讨《易经》的哲学原理阴阳辩证一元论窦宗仪[美](1)序言这个从新科学的启示去探讨《易经》的哲理的治学态度是以人的认识作用出发的,因为知识是人的产物,人由未知去求知,由已得知去求真知,水无停息的,为什么?争论不一,不知,便一切无从说起...  相似文献   

19.
本刊在2008年第6期和2009年第1期曾登载《〈我为什么是无神论者〉一书述评》,对作者及其创建的美国无神论者协会有所介绍,引起许多读者的兴趣和感叹,很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我们在网上搜寻了一些,又将她的原著重新翻译,拟分期发表,共分四部分:"美国无神论者简史"、"奥海尔简介"、"我为什么是个无神论者"、"唯物主义的历史",与大家共享。美国无神论经过的艰难苦难的历程,使我们震惊:对于我国无神论的处境,感到无比幸运。美国是个"民主自由"的国家,为什么无神论和唯物主义哲学会受到那么大的压力,遇到那么多的阻力?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美国日益向宗教国家迈进,甚至宣称美国是以"宗教自由"建国和立宪有关,至少在对外宣传上,宗教自由是不包含不信教自由的,而蒙受中世纪传统,视无神论为"邪恶",形成压倒性社会舆论。第二,美国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是实用主义,"有用即真理",根深蒂固,所以极度短缺客观真理。人类的劳动生产——包括人自身生产的实践,以及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无不证明神、鬼和大堂地狱的虚无荒谬,支持否定鬼神存在的无神论是客观真理。这些事实和道理对美国的上层,完全无用。所以在美国语言系统中,"价值"是第一位的,以示美国利益第一;对外宣教中,"自由"是第一位的,因为宗教自由是首要自由。现在"人权"的声音转高,因为人权"天赋","天"的涵义在一神教语境中就是"上帝"。——为什么拒绝使用"人性"、"人本"、甚或"人道"?因为在他们鼓吹的宗教教义里"人"是罪恶的产物,除了上帝的"救赎",人的未来只有地狱。"人"除了"原罪",不能别有人性。世界和人的本原只能是上帝,人的命运也只能由上帝左右;人只有作为羔羊和奴婢的身份存活,不能像人样地为自己做主。而"人道"有与"神道"对立的嫌疑,所以也越来越淡出西方的话语体系。我们从美国的无神论者那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相似文献   

20.
人靠什么生存?这是个常被人提起的话题。 有人说,人靠粮食、空气、水生存。因为这三项是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离开其中任何一项,人便不能生存。但这个答案却重物质轻精神,没有揭示出有些人为什么在粮食、空气、水都充足的情况下仍绝望轻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