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当今IT业,有3位没上完大学就跑去开公司,最后变成著名的亿万富翁的人,他们就是44岁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34岁的美国巨富迈克·戴尔和31岁的美国华人首富杨致远(成了“IT帝国”的三巨头。)盖茨:从微软神童到员工楷模盖茨生于1955年。父亲是退休律...  相似文献   

2.
瑞典的《商业周刊》曾说瑞典家具制造商坎普拉德已经取代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可到了下午,英瓦尔·坎普拉德就通过英国的一家媒体发表声明“世界首富不是我”。坎普拉德到底是不是今天的“世界首富”,不是本文争议的焦点。但这位老人身上某些与众不同的色彩,是绝对值得我们去“津津乐道”的。5岁懂得向伙伴们推销火柴1926年,英瓦尔·坎普拉德生于瑞典南部的斯莫兰省,祖父是德国移民,经营着一个农场;外公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富商,经营房地产和农场。也许是坎普拉德从小在家庭经营的农场里长大的缘故。5岁时,他就懂得在小伙伴中间推…  相似文献   

3.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杰出的幽默讽刺作家。也许人们读过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却不知他与妻子奥莉维亚那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马克·吐温12岁丧父后便开始独立生活,他当过排字工人、领航员,凭着自身的努力和天赋,成为一名文笔犀利、幽默、小有名气的新闻记者和作家。1867年,32岁的马克·吐温在一艘旅游船上结识了纽约一位富豪的儿子———奥莉维亚的弟弟查理·朗顿,并成为朋友。不久,在圣诞夜,马克·吐温应朗顿的邀请来到纽约上流社会人们经常聚会的最豪华的圣尼古拉斯大饭店,经朗顿…  相似文献   

4.
一个戴着高度近视眼镜,憨厚而斯文的年轻人;  一个中途辍学的博士学位攻读者; 一个日夜在国际互联网上搜索各种资料的网虫; 一个一夜之间,成了拥有上亿美元财富的毛头小伙; 这就是华人世界最年轻的富豪—一美国Yahoo!公司的创始人杨致远。 走上比尔·盖茨似的辍学之路 “我直到23岁时都无所作为”,杨致远自谦地说,“只喜欢打高尔夫球”。 杨致远出生于台湾,2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在他10岁时带着他和弟弟移民到美国加州的圣荷塞。刚到美国的杨致远只会两、三个英文单词,可是凭着中国人的聪明天赋和刻苦勤奋,杨致远最终…  相似文献   

5.
比尔·盖茨离开微软公司了,但他创造的那段财富神话依旧被人们津津乐道。至今,我清晰记得比尔·盖茨的一个吸引人才的举措。高级技术官詹姆士·贵是数据传输界的天才,盖茨安排他到波士顿微软研究院工作。詹姆士·贵个性很强,不愿离开硅谷。盖茨就索性在硅谷盖了一栋很别致的小楼,  相似文献   

6.
聪明的年轻人被一种精神失调症毁了,他们本来有相当的潜力,可以健康成长,并实现快乐的人生,但是他们却把宝贵的精力浪费在电脑网络、宽频以及股市价值瞬息万变的成功指标上。小明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中学生,可最近却像着了魔似地迷上了电脑。天天谈论比尔·盖茨,放了学第一件事是玩电脑,课外活动也很少参加了,脾气也变坏了好多,动不动就发脾气,最让父母头疼的是学习成绩也下降了,于是匆匆去看心理医生。医生了解情况后,对他父母说,不要紧,只是过度崇拜比尔·盖茨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经过正确的的引导就会没事的。  相似文献   

7.
彭加勒的科学伦理观析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加勒的科学伦理观析要伍玉林朱尔·昂利·彭加勒(1854—1912)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的研究囊括了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和科学哲学等学科,而且都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他的科学哲学思想自成一体,其中关于伦理与科学的关系,重点阐述了科学在道德教育中的作...  相似文献   

8.
心书     
三·八妇女节的那天,儿子铺开自己周记本,用心感悟着母亲的爱。 儿子在文中写到,他6岁时曾突发哮喘,而父亲又出差,是母亲陪伴着他在医院吊针服药,直至凌晨才出院,然而,此时的母亲则要拖着疲惫的身子去上班…… 于是,儿子在周记中深情地写到,母亲是孩子心中的太阳,而我就是太阳底下最幸福的人,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想对妈妈说声:“谢谢”。  相似文献   

9.
一、现代科学家的迷信 迷信是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盲目崇拜,在这种力量面前,表现为短缺或失去理性思维能力的迷执,所以显得异常愚昧。这种情况在科学家中相对不多,但绝对数也不小,有些还是在科技史上的顶尖人物。恩格斯在《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一文中,仅列举英国的科学家就有我们熟知的弗兰西斯·培根和伊萨克·牛顿,以及与恩格斯同时代、与达尔文齐名的生物学家阿尔弗勒德·拉塞尔·华莱士,以发现化学元素铊和发明克鲁克斯辐射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威廉·克鲁克斯;此外,德国有天体物理学家策尔纳,奥地利医生和解剖学家加尔等。其实,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在我们国家也不乏其人。 总起来说,近现代科学家的迷信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第一,对当前的超人崇拜,胜过对传统的上帝崇拜;第二,对现实人的超能力的信仰,胜过对上帝万能的信仰。所谓“超人”,这里指具有“超能力”的人;所谓“超能力”,有的叫做超心理学、心灵学、灵学、唯灵论,即通灵术,在当今的我国,则名之为“特异功能”,指谓的主要是两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说的文化乃是数学和物理学文化,笔者试图借以研讨创造性的诸不同模式。为此,我们将以此类文化的两位典范性科学家———数学家亨利·庞加莱(1854—1912)和物理学家艾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为例证,进行阐释。但在对他们的美学和直觉概念...  相似文献   

11.
一般情况下,很多人误认为作为科学常用的数学逻辑方法就是科学发现的方法,作者通过列举了归纳法和演绎法的不足,指出它们的错误,提出科学发现的真正方法应该是怀疑论和逆推论。认为科学家要像一位神秘的侦探,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地进行质疑和反思;持有怀疑态度的想象是创造力的源泉;他们不应该迷信任何人,而应该大胆怀疑,敢于创新。他还从科学史角度列举了很多科学发现的事例,无不说明批判性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科学家并不是坐在实验室里对乌鸦的颜色、太阳明天升起、每天都将喂养火鸡等进行归纳概括。——伯顿·S·格特…  相似文献   

12.
1883年,富有创造精神的工程师约翰·罗布林,雄心勃勃地意欲着手建造一座横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大桥。然而桥梁专家们却劝他说这个计划纯属天方夜谭,不如趁早放弃。罗布林的儿子,华盛顿·罗布林,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也确信这座大桥可以建成。父子俩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构思着建桥方案的同时,也说服了银行家们投资该项目。然而大桥开工仅几个月,施工现场就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父亲约翰·罗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拿破仑·希尔这个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他曾用整整二十年的时间,访问了包括福特、罗斯福、洛克菲勒、爱迪生等著名人士在内的500多位成功者,创造性地建立了全新的成功学。人们尊敬地称他为“百万富翁的创造者”。 拿破仑·希尔创作了许多成功学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给我们讲述了许多成功者的小故事,下面就是其中最精彩的几个,你不妨一读。因为成功的要旨就在其中。 有了目标才会成功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位34岁的女子下到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州海…  相似文献   

14.
彭加勒科学方法论的特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尔·昂利·彭加勒(Jules Henri Poincaré,1854—1912)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不仅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的众多分支有开创性的贡献,而且在科学哲学上也有重要建树。在本世纪初,彭加勒先后出版了几本科学哲学著作:《科学与假设》(1902年)、《科学的价值》(1905年)、《科学与方法》(1908年)和《最后的沉思》(1912年),广泛地探讨了有关科  相似文献   

15.
1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总是收获的季节。当满地金黄、南北飘香 ,苹果熟了 ,桔子红了的时候 ,从北欧的斯塔的那维亚半岛也传来了科学园里丰收的喜讯。 2 0 0 2年 10月7日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正式宣布 :经评委会讨论决定 ,把 2 0 0 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 (SydneyBren ner)、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 (H .RobertHorvi ta)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 (JohnE .Sulston) ,以表彰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博士在小时候有过一次体验,可以说明信念对行为与能力具有强大的影响。他刚开始时算术学得很糟糕,老师深信他“数学脑子迟钝”,就把这一“事实”告诉家长,让他们不要对儿子期望过高。他的父母也信以为真。阿德勒被动地接受了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而且他的算术成绩似乎也证明他们是对的。但是有一天,他心里闪过一个念头,觉得自己忽然解出了老师  相似文献   

17.
今年五月下旬的一个温暖的星期五下午,座落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校园内,学生们以及为数不多的嘉宾应邀正在聆听当今两位富有的实业家罕见的公开对话,其中一位是微软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另一位是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的总裁沃伦·巴菲特。 你们是怎样变得比上帝还富? 巴菲特:对我来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原因不在于智商,我想你们对此会感到高兴,重要的是理性。我一贯把智商和天资比做马达的马力,然而输出,也就是马达的工作效率,则取决于理性。许多人在工作之初像拥有400马力的马达,可是输出只有100马力。没有将…  相似文献   

18.
威廉·汤普逊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硕士田永胜威廉·汤普逊(1775一1833年)是英国的功利主义学者。他早年深受边沁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但在认识到边沁功利主义伦理学只考虑社会基本善的增加而不考虑如何分配善的缺陷后,转向了欧文主义。后来...  相似文献   

19.
拉里·埃利森,全球最大的专业数据库公司Oracle的拥有者,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之一。他精力充沛,作风强硬,一张极具魅力和侵略性的脸上总是一副傲慢的神情。其实在他20年前创办Oracle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这家公司会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第二大软件公司,而更使许多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出身卑微的穷小子能成为当今排名世界第二的亿万富豪,身价直逼比尔·盖茨。虽然Oracle也许并不像微软或IBM那样为大众所知,但当你从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或者在航空公司预定航班,或者将家中电脑连上Internet网,你就是在和Oracle打交道。埃利森和盖茨都是白…  相似文献   

20.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评选工作落下帷幕 ,2 0 0 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了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 ,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认真研究他们的发现过程及对生命科学的指导意义 ,多少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迪。1 生与死是永恒的哲学命题生老病死 ,人之常情。众所周知 ,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受精卵分裂逐步形成大量的功能不同的细胞 ,发育成大脑、躯干、四肢等。在发育过程中 ,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