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语言交际有自身的界定和特点,它包括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空间的利用和组织、时间观念、服饰、目视行为和触摸,探讨服饰文化在非语言交际的含义和作用,能有效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能更好地诠释服饰文化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论儿童言语交际能力的结构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交际能力包含三个组成部分:(1)讲话的能力;(2)听话的能力;(3)言语交际的知识和策略。每一能力又由许多子能力组成。言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同认知发展紧密联系,具有不平衡性,可以由学习和训练提高。培养儿童的言语交际能力,对改进中小学及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也被列为了一门独立学科,说明了其对于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双方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接受不同的教育,因而,在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生活习惯等诸方而都存在着差异,交际时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冲突。因此,本文就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手段和策略,为积极地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口语交际本身具有互动性,是双方相互来往,语言信息呈双向或多向互动传递的状态,因此,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听懂对方的交际信息,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口语交际具有能力的综合性,交际过程中不仅需要听说能力,还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谈吐、表情达意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发展,和人的交际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上完这节课后,笔者对口语交际课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教学,必须要教授学生两种规则,注意语境方面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中介文化行为系统水平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目的语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各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的独特性,产生了语言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即一种事物在另一种文化里不存在,或者一种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及概念在另一种文化中没有相应的词来表达.这种不同民族文化间普遍存在着的语言空缺现象,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10.
“美酒饮至微醉后,好花开在半放时”讲的正是一个“度”的问题。适度了,人们就更能品出酒之美,更能赏出花之香来。交际,又何尝不是呢?在交际中,如果不看火候,不分青红皂白,不讲求个度,往往会使交际陷入僵局,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可以说,适度,是成功交际的万法之宗,它比方法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12.
已有的意图理解神经成像研究大多关注理解单一个体私人意图的脑功能定位, 而较少涉及两个或更多人的社会性交际意图, 大脑区分私人意图和交际意图的动态时间过程尚不清楚。本研究记录了16名健康被试理解三种不同意图任务时的脑电成分。三种意图分别为: 1)私人意图; 2)交际意图; 3)物理意图。电生理学结果表明在大脑顶区, 私人意图的N250的峰值显著大于交际意图和物理意图。在晚期阶段(300~600 ms), 交际意图的晚期正成分(LPC)的平均波幅要显著大于私人意图和物理意图。在400~600 ms时, 私人意图的LPC的平均波幅要显著大于物理意图。本研究为理解私人意图和交际意图的动态加工过程提供了神经电生理学的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13.
歧义是一个语言形式对应多个意义内容之间矛盾的具体体现,是言语范畴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导致歧义产生的因素包括语内因素和语外因素.对于言语歧义的把握应同时兼顾说话人的表达和听话人的理解,不可只偏重一方. 相似文献
14.
15.
17.
18.
20.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课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中能最大程度地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更好地达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