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我们分、,完“中庸之道”之后,回头再去讨论阿人”做媒”的问题。丙:阿婆是“?道者”,认为“中庸是最适中的”,观.她又否定‘“中间人”,这样不是自相矛尼/自打嘴巴吗?乙:不会的3壬。果解作“中间”碰壁的话,她马上“转I二”而解作“适中”便可以了。甲:但是,胎地里把“中间”改为“适中”,是“偷换概念”‘“偷天换日”的手法。况且,说句空洞无物的话有什么用呢?乙:有“瞒天过海”的特别用途!甲:利用文字魔术做成的障眼法,的确可以骗过很多人。乙:很多“中道者”自己也不意识到“空无内容”而自/。;欺人。自…  相似文献   

2.
张效法 《天风》2008,(14):35-35
问:神在伊甸园里设立一棵分别善恶的树,人因吃了禁果而堕落。然后再差遣基督道成肉身来拯救,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神为什么要这样做?神既是全知,应该知道人会因摘吃那“果子”而犯罪,为何还要放那棵树使人陷在罪中呢?甚至有人说:“这样,人类犯罪,神也要负一部分责任!”这样的理解对吗?  相似文献   

3.
2.战胜自卑:多方补“钙”才能成功 有自卑心理的人常常苦闷,什么事都不开心。即使你不想成为一个什么卓越的人物,也总要活得自如,活得潇洒,活得高兴愉快吧。为此人们都应该面对这个让人不愉快的消极的自我心象──自卑。 首先我们谈如何消除自卑心理: 你的大脑是一个很忙碌的思考工厂,它是如何工作的呢?在这个思考工厂里有两个工头:一个是“自信先生”,一个是“自卑先生”。“自信先生”负责制造积极兴奋的思考,如你为什么能做?你为什么有资格做?你为什么必须去做?你能取胜等等,总之是顽强进取的。而“自卑先生”专门负责…  相似文献   

4.
老师在黑板写个“或”字,问:你们懂得它吗?全班都投以疑惑的眼光。一学生自言自语:简单的小学生问题,却用来问大学生!师:你懂得它吗?生不置可否。师:人们都轻视它,但每天都用上它。虽然不少时候用对了,但不时仍会产生误解。我们稍作分析,以后一辈子可省却许多麻烦。设甲、乙两句,如果甲真、乙假,那么,“甲或乙”是真呢?还是假呢?生:我从没上过逻辑课或读过这类书!师:也应该懂得啊!你刚好用上“或”呢!你有小弟弟吗。生:有。师:你曾否对他说过:明天我送你一支笔或一本书。生;当然有。师;那正好又是“甲或乙”。当…  相似文献   

5.
“潜台词”又称“诗外音”、“弦外之音”。它是指说话人所说出的话中虽已包含但又未明确说出,需听者自己用心去揣摩、体会的内容。因此,要破译别人话中的“潜台词”是有一点难度的。但如果我们善于运用逻辑推理,就比较容易破译“港台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用下列推理来破译“港台词”。(一)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推理。在这种推理中,否定后件则能否定前件。例:编辑:这首诗是你自己写的吗?青年:是的,每句都是。编辑:那我很高兴见到你,拜伦先生。我以为你死了很久呢。我们一听便知道编辑的“潜台词”是:这首诗不是你…  相似文献   

6.
每天,你觉得很累吗2是不是不停地在自己的轨道上奔跑?今天,你能坐下来,微肖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吗?你发现了吗,很多很多的人正和你一样挤在历史的拐弯的地方?你感觉到了吗,你的周围每天都在变得让自己感到陌生?我们毫无选择地处在了这样一个激烈变革的时代,一个竞争的时代。同样.这也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一个创业的时代!你听到了吗,每一个强者都在心底发出同样的颤音:“追求成功与卓越”!我们,该怎样做得更好;“智慧是最宝贵的东西,胜过其余一切、”两千年前.古希腊智者德道克里特的这句话.你还记得吗?人类是智慧的…  相似文献   

7.
“冷藏人”复活有望吗?湖北省卫生厅(武汉430071)阮小明人们根据许多生物在超低温下仍可忍耐生命,冷冻不死的神奇现象,竭力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同时,人们还闪念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即能不能用绝症病人或人体器官运用冷冻的方法长期保存,以便将来科技发达时,再...  相似文献   

8.
我越来越发现,身边那些衣食无愁,日进百金的朋友们竟成了“苦吟派”,他们挺着富有的肚子抓耳挠腮、愁眉苦脸,一嘴的牢骚,一腹的怨气,一副“最近比较烦”的样子。我问他们怎么了,他们没好气地说,没有一件顺心的事儿,真是愁死人。  的确,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让人不满意,不顺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可是,你甘愿这样苦恼下去吗?你不想改变一下你的情绪吗?其实,快乐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关键在于你用什么样的心境去看问题。  这种心境应该是平和恬淡的,是静如止水的。现代生活、市场经济、信息时代,处处充满了诱惑。有的人被…  相似文献   

9.
计文 《天风》2010,(9):1-1
一次,我从医院出来,遇上一位来城打工的初信者。“牧师,你在这里探望吗?”“不,是我自己在求医。”“啊?”她的神色显得很惊讶:“牧师你怎么也会生病?”我或许能理解这位姊妹,也许在她看来,牧师是神的仆人,为神辛苦作工,神自然得格外照顾,怎么会生病呢?可是这位纯朴善良的姊妹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牧师也是人!”是的,“牧师也是人”这个事实常被一些人忘记。  相似文献   

10.
《间做草堂笔记冲有这样一个故事:请党正十年六月革夜.雷雨大作,河北献县城西有一村民田雷击而死,县今明民检产后不露声色地让人把尸体埋掉了。过了半个多同明民突然捕获了一个案发前曾买了许多火药的人.在审议中、明民革力宣Wb问疑犯:“你买火药干什么?”此人答道:“再来如乌。”明展又追问道:“用火枪打马.小不超过五线.最多一两左右,已经够用一天了,你买二三十斤.做什么用呢?”狡猾的疑犯回答:“是准备本月些日子、”明民紧接着盘问道:“你买火药还没有满一个月.计算起来.用掉的也不过一、二厅,其余火药现在藏在哪…  相似文献   

11.
李世峥 《天风》2013,(11):38-39
对于传道人的生计问题,使徒保罗有十分明确的教导:“你们岂不知为圣事劳碌的,就吃殿中的物吗?伺候祭坛的,就分领坛上的物吗?主也是这样命定,叫传福音的靠着福音养生。”(林前9:13—14)对于牧者,保罗所强调的是权利;对于教会,保罗所强调的是责任。  相似文献   

12.
如果你在路上问一个普通工人、农民或学生:“你是消费者吗?”这个人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是的。可是如果你要问他“你是纳税人吗?”他未必能马上回答上来,他可能会犹豫一下,也可能会摇摇头,对你说:不是。 对大多数人来说,纳税仅仅是那些拥有企业和当老板的人,以及少数高收入阶层的事,作为一个普通工人,一个种地的,一个没有收入的学生,或一个月收入远远不及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的职员、雇员,当然只配被称作消费者,而不配被称为纳税人。 然而这种想法实际上是不对的。 一个人只要是消费者,花钱购买了商品或是支付了某项服…  相似文献   

13.
旅途闲话     
甲:不知道你是否记得,你在去年第二期《佛教文化》的《旅途闲话》中和一位作科技工作的读者谈到了对佛的信仰问题。乙:我当然记得,你对我的谈法有什么意见吗?甲:没什么意见,我只是想再和你谈谈“信”的问题。乙:嗅!你信佛吗?甲:我想和你谈的就是这个问题。去年第三期《佛前独徘徊》中你和另一位居士谈这个问题。乙:我明白了,你是不是想说“信佛,但不是佛教徒”的问题。甲:不,虽然我不是佛教徒,但我是一个对佛学很有兴趣的人。通过学习研究后,对于佛教的许多教义我深信不疑,不过也有不少问题没有弄明白,我是不信的。我以…  相似文献   

14.
无可避免地,我们会在生活中听到一些不愿意听到的话。例如:“你简直无可救药。”“哟,你这条裙子真好看,可惜是穿在你的身上。”“我听说你找了一份工作,是你父亲替你安排的吧?”诸如此类尖酸刻薄的话,往往会令人感到难堪和不快。甚至,在家中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在受到这种言语伤害的情况下,我们很容易陷于反唇相讥的恶性循环。其实,要化解这些伤人的“冷语”,增强自信心,有许多的好办法,大可不必反唇相讥,如果有人再对你冷言相对时,你不防试试这些对策:探求言语背后的成因:出言不逊的人,也许他们的内心有许多的痛苦要发泄…  相似文献   

15.
<正>4月的一个下午,一个一米八的高个大男孩来到了咨询室,他腼腆地四处张望,我正好在走廊浇花,赶紧邀请他到咨询室坐下,他紧张又局促地说:“老师,我好紧张,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我理解他一定是鼓足了勇气才来到咨询室的,主动询问道:“你是高三的吗?”“是啊,老师,这次没考好,心态有点崩了……”我问他:“你说的是一模考试吗?考了多少?”“394分,太差了……关键是海军招飞和民航招飞我身体素质都过了,但是文化课都受限,好可惜。”  相似文献   

16.
成功人士的脑子里想些什么问题?究竟是什么驱使他们走向成功?为了寻找答案,我采访了一些全国顶尖的励志演讲家和有关成功方面畅销书的作者,他们一致认为下面七条是成功的关键。 勇于承担责任 成功人上拒绝被动的心态,他们不会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父母、政府或其他人身上。他们的信条是:“如果失败的话,我负责。” 他们意识到,当你抱怨某人或某物阻挡你成功的时候,你是在放弃属于你自己的权利,几乎是等于说:“你比我更能控制我的生活。” 想一想莱斯·布朗吧。他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孩童时就被贴上了“智力迟钝”的标签。他完全有…  相似文献   

17.
牧者的软弱     
李世峥 《天风》2008,(20):30-31
曾听一位牧师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在医院看病时,遇到一位信主不久的肢体,问牧师:“你在这里探访吗?”牧师答道:“不是,是我自己看病。”那位肢体惊讶地说:“啊?牧师你怎么会生病?”这件事听起来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但现实中类似的情况却不在少数。虽然大多数人不会认为牧者就不可能生病,但对很多人而言.却忽略了牧者也有软弱,也需要代祷的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18.
隔壁家小张的孩子每次期末考试,各科成绩名列前茅,还“荣升”了班长职务,近来还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不少人慕名前来取经。这不,家长会也把小张请去了,小张开场白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你为孩子签约了吗?我们一头雾水。后来,听小张一讲,原来如此——  相似文献   

19.
一个农夫和一个准备远行的水手在交谈。 农夫问:“你父亲是怎么死的?”“出海捕鱼,遇到了风暴,死在海上了。”“那你祖父呢?”“也死在海上。”“那你为什么还要去航海,不怕死在海上吗?”水手沉默片刻,他反问农夫:“你的父亲死在哪里?”“死在床上。”“你的祖父呢?”“也死在床上。”“那么,你每天睡在床上不害怕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522年的一个冬天,晏子侍奉齐景公打猎回到遄台。此时,梁丘据骑马赶来觐见。景公高兴地对晏子说:“只有梁丘据是个跟我相和的人啊。”晏子眉头微皱,说:“梁丘据不过是跟您相同罢了,哪里说得上是相和呀?”景公颇感迷惑,反问晏子:“难道和与同不是一回事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