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习惯性负性自我思维与自尊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法和测验法,让186名大学生完成内隐联想测验、SES量表和习惯性负性自我思维量表,探讨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习惯性负性自我思维与自尊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有强烈的内隐自尊;2)内隐、外显自尊是相对独立的;3)习惯性负性自我思维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内隐、外显自尊及ZIAT-ZSES性别差异不显著;4)男大学生习惯性负性自我思维与外显自尊存在显著负相关,女大学生相关不显著;习惯性负性自我思维与内隐自尊及ZIAT-ZSES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现在满世界都在鼓吹发散思维,似乎只要人考虑问题时标 新立异、异想天开就可以很容易走向那个人人都垂涎的“成功”。然而,同样重要的收敛思 维却很少有人提起,因此有必要为这个长期被人误解的收敛思维“平反”一下。发散思维的确有很多优点,比如说开放性、多维性和变通性。通过发散的思维方式,能充分发挥人的 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层面,在无拘无束的思考中求实创新。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会从不同 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关系去思考问题,多方面,多层次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和方 法。许多成功起步时都需要开放性、创造性思维,像…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以集中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课本上的题目和材料的呈现过程大都循着一个模式,学生习惯于按照书上写的与教师教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符合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但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然是不够的.而发散思维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逆向思维,是指从事物的反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常常使问题获得创造性的解决。职场中,尤其需要逆向思维能力。给你几个生活事例,用心体会下,怎么培养自己的逆向思维。事例1:以前都是人们去店铺吃饭,有人换了种思路,把饭送到大家手中,于是有了"美团"和"饿了么"。  相似文献   

5.
一位名人曾说过,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世上将有一半的人成为伟人。这种倒过来的思维方式,其实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18世纪的末期,英国人来到了澳洲,澳洲的土著人很少,而且还没有开化,这样辽阔的大陆,怎么开发呢?英国政府便把犯了罪的英国人统统发配到澳洲去。一些私人  相似文献   

6.
我们通常遇到的演绎逻辑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前提增加会使结论相应地增加。这种特性被称为单调性。然而这种单调逻辑对日常思维却并不总是适用的。考虑一个日常思维的例子:由“x是一只鸟”,如果没有证据表明x不能飞,则我们会合理地认为“x是会飞的”,如果增加一个前提“x是鸵鸟”,则原来的结论不再成立。这样一种前提增加反而可能导致结  相似文献   

7.
正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解决它也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和它的魅力。对于逆向思维这种方式,人们已经不很陌生,然而一旦遇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人们还是习惯用常规思维,很多本来可以解决的问题,也就被人们看成难以解决的问题了。汤姆·彼得斯说:"创造性思维为你提供了实现自  相似文献   

8.
王树林  郭静 《思维与智慧》2001,(1):24-24,16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它给了我们一个自由大胆的想象空间,它的特点是不囿于一条思路,而是沿着多种思路进行,在短时间内做出各种答案或设想。  发散思维教给我们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非得那样,不那样行不行呢,这样做又如何呢?于是,头脑开始动起来,好主意便应运而生。霍英东是香港出名的运输大王和房地产巨头。有一次,他收购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大酒店。在重新装修时,他发现这栋仿古中式建筑楼群有许多大圆柱。这些大圆柱其实只是作为古典的装饰而已,里面是空心的,在建筑设计上并没有起受力作用。他想如果将这些空心的柱子…  相似文献   

9.
《讲座式思维训练》主要围绕“大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培养”这一主题,着重介绍了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些基本技法,目的是使大学生掌握思维的规律,学会理智、全面的思考问题,提高自身学习的效率。先后四次训练已经结束了,为了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0.
发散思维好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这是一种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索答案的创造性思维。它能拓展我们的思路,让我们从中获得和体验多种答案的乐趣。在逻辑教学中,我们就曾有过这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身体不太舒服是病,可以去医院;心理有些怪异是病,可以去心理诊所;精神有点问题也是病,可以去精神康复中心。那么思维会不会生病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思维方式进一步地把握和全面地理解,我们必须对影响思维方式的微观和宏观因素进行分析。 一、影响思维方式的微观因素,大致说来,有以下三个: 1.思想。思想是源,思维方式就是流,它们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个有思想的人,他甚至不需要有什么特定的思维方式,其思想表达中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他的思维方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连没读过这首诗的人也认为“锄禾日当午”的下旬应该是“汗滴禾下土”。这是一种气韵贯通的思想表达,有了这种思想必定是这样的表达。如果没有思想,单独思维方式硬硬地去产生一种“思想”,那…  相似文献   

13.
所谓错位思考,是与按部就班思考问题相对应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不是按照常规常理思考问题,而是有所跳跃,有违常理,甚至张冠李戴,无序嫁接,却在有意无意之中,形成一些新鲜创意。有时候,对于经营者来说,有意识的错位思考,也许可以开拓出一片新的市场。  相似文献   

14.
结论式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为昨天而懊悔,为今天而焦躁,为明天而困惑,生活像一团乱麻,总找不到头绪,感觉活得很失败。结论式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理顺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告诉我们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找寻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帮助我们确定前进的方向,确定人生的目标。所谓结论式思考是一种在事物开始前,预先洞察出结果的能力。结论式思考帮助我们事先预见结果,决定自己要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得到。有一位叫罗伯特·克里斯托弗的美国人,想只用80美元完成周游世界的计划。这在我们常人运用习惯性的思维方式看来,简直是异想天开。然而,罗伯特运用结论式思考的思维方式在确定…  相似文献   

15.
变通艺术     
在语言交际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突如其来的情况,对待这些突如其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果不能随机应变,迅速作出反应,而固守常规,沿着预定的思路行事,那就会使语言交际陷入困境。要摆脱困境,顺利达到语言交际的理想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掌握一定的变通艺术。 所谓变通艺术,就是指说话者在语言中为排除因情境之类的突然变化引发的交际障碍,顺利完成表达任务,而改变原来的说话方式,所采取的一些富有创造性的表达手段。变通艺术是说话者具有胆略和智慧的表现。 敏捷的变通,要求说话者善于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去对问…  相似文献   

16.
天才的见解是如何产生的?创造出《蒙娜·丽莎》和相对论的思维方式有哪些共同之处?爱因斯坦、爱迪生、达·芬奇、达尔文、毕加索、米开朗琪罗、伽利略、弗洛伊德和莫扎特这样的天才们的思维方式有哪些特点?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些什么?  创造性思维与复制性思维  我们的思维方式通常是复制性的,也就是说,以过去遇到的相似问题为基础。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这样想:“我在生活、教育及工作中学到的知识是怎样教我解决这个问题的?”然后,我们就会选择出以经验为基础的最有希望的方法,排除其他一切方法,并且沿着这个明确界定的方…  相似文献   

17.
管理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博弈的技巧,是一种决策的智慧,是一种思维的艺术。我们经常认为,那些成功的管理者一定是知道一些一般人不知道的事,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功。其实仔细想一下,他们做的是一些非常简单的事,只不过比别人早想、多想、早走了一步而已。那么这比别人早想、多想、早走的一步,或者说一招,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很多教管理的教授自己并没有那一招,但我一直坚信哈佛的教授们有。因为  相似文献   

18.
惯性与思维     
现实生活中惯性被用来指对那些经常耳闻目染、视而不见的事物,依经验照葫芦画瓢,一路做去。思维与惯性确实有些内在的联系。我们常说“习惯成自然”,这句话确有其道理,即常见的事物就耳闻不奇、经而不怪,不再去“浪费”精力去认真思考,只管依猫画虎。这本无可厚非,但有时却事与愿违,画虎不成反类犬。有个朋友曾讲过一个脑筋急转弯的“考题”,使我受益匪浅。其大意是:问一只戒指掉到了咖啡杯里,虽然杯里装满了咖啡,但戒指却没有湿,这是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咖啡是干的。由于平常我们接触较多的是溶就了的咖啡,我们便形成了一种…  相似文献   

19.
思维体操     
莎士比亚说:“适当的疑惑被称为智者的火炬,同时是搜查恶流底蕴的明灯。”以“适当的疑惑”作导引,开动脑筋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实际上是做一种启智思维体操。多做这样的思维体操,能把我们的思维训练得更加灵活敏捷,我们不妨常常自己考考自己。下面就是一些“适当的疑惑”(后面附参考答案)。  相似文献   

20.
正经验,是岁月和经历馈赠给人们的宝贵财富,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但经验也容易让人变得保守,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学会跳出习惯的框子,摆脱经验的束缚,才能实现人生的跨越式发展。曾引以为豪的经验,很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桎梏。那些由经验所引发的习惯性思维像一条粗大的绳索,牢牢地拴住了我们的发散思维、想象能力、变通能力,使我们不自觉地钻进了思维的死胡同。一直按习惯去行事,不懂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