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社会,广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南。然而,广告纠纷却不断发生,广告中的欺诈行为更是变化无穷。为了避免广告纠纷,但同时广告主又要以盈利为目的而获得生存和发展,广告已经开始从“显性欺诈”过度到“隐性欺诈”。广告中的“隐性欺诈”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我们通常称之为广告的心理效应。对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广告中的“隐性欺诈”的心理效应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推销技历在企业、商界举足轻重。生产出来的新卢品或初次购来的货物,不管质量多高,若无高超的推销技能,一般是很难打开销路的。但是,若妙用发散思维搞促销,结果就会截然两样。_英国名作家毛姆20多岁写了一部小说,因当时未成名,作品出版后无人问津。。C急如焚的地狠心施出一条妙计,在国内各大报纸上登出征婚启事:“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位年轻而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愿娶一位和毛好小说中的主角完全一样的女性为妻。”许SA看了“启事”后,争先恐后去书店抢购毛姆那部小说,不到三天,伦敦各家书店的毛姆新作全被购完。再看茅…  相似文献   

3.
1840年,喀山大学。夏天来临的时候,学校大门外不远处有两个卖甜瓜的摊位。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两位摊主为了招徕顾客,展开了明里暗里的竞争。他们一个挂出“不甜不熟包换”的招牌,另一个招牌上则写着“不好吃退钱”。当然,两人也都练就了一副巧舌如簧。每天,他们和顾客进行着不见硝烟的心理战争。  相似文献   

4.
最新的广告理论“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广告心理学原理是目前研究广告心理的重要理论。该理论提出以消费资料库为基础,认识消费的心理图式为广告策划依据,主张把策略与执行二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视消费行为和观念的变化作为评估广告作用的指标。这一新的观点是广告心理与广告策划理念上的一次革命,对未来广告心理研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最新的广告理论“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广告心理学原理是目前研究广告心理的重要理论。该理论提出以消费者资料库为基础,认识消费者的心理图式为广告策划依据,主张把策略与执行二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视消费者行为和观念的变化作为评估广告作用的指标。这一新的观点是广告心理与广告策划理念上的一次革命,对未来广告心理研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快乐,人的思想处于愉悦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乐观的人常常热情洋溢、精力充沛,且人缘极佳。人们也常把快乐与健康相联:在二千多年前,所罗门就曾说过:“快乐的心犹如一剂良药,破碎的心却吸干骨髓。”西方也流传着“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的谚语、因此,人们常把祝你快乐作为一种美好的祝愿送给亲朋好友.拥有快乐生活也是每个人内心最真诚的期盼,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外经济界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想推销商品而又不做广告,犹如在黑暗中向情人递送秋波。”这表明成功的广告宣传是树立企业形象、扩大商品销售的有力工具,它使企业和产品巧妙地进人社会公众的感官世界,有效地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做了近百年的广告,使其在《幸福》杂志不久前评出的美十大声望最高企业中榜上有名。这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加强广告技巧,把握市场需求与消费心理是企业促销制胜的诀窍。那么,作为商品经济的宠儿,广告该如何向“情人”递送秋波呢?以下向您展示一些广告实例,并对其简加剖析,…  相似文献   

8.
笑掉小牙     
1.以“愚”招客 远来的游人走入一家商店,问老板:“先生,您的橱窗广告上写错了字母,而且语法不通,您难道没注意吗?” “不瞒你说,这样写,人们以为我是个笨蛋,都来我这里买东西,趁机捞点便宜。真感谢这个广告,它使我生意兴隆。” 2.最佳合伙人 霍姆斯对某人说:“我近来生意挺好,这主要是因为我有了贝利这个难得的合伙人。” “你俩是怎样合作的呢?”某人问。 “贝利走街串巷,卖一种专门洗去厨房污迹的清洁粉。两天以后,我再沿着他的路去卖另一种洗洁精,专门洗去用了他的粉而留在手上的蓝颜色。” 3.电脑与老婆 电脑迷…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生活中,“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给人们的印象总是好学上进、聪明认真、成绩优良、遵纪守法。但心理学家在与优秀学生的长期接触,包括心理测验、日常观察、访谈以及心理咨询中发现,在这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中,有不少人的心理并不健全,或者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缺陷和误区,40%~60%的优秀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优秀学生心理综合征”特征。“其中女生比例更高。”心理专家说,“他们是一群需要引起关注的特殊人群。”  相似文献   

10.
做生意不借助广告,就如同在黑暗中向姑娘暗送秋波;做广告不研究心理,则雷同夏天之蝉鸣难以打动路人的心扉。 猎奇心理,无名氏脱“衣”而出 1981年9月1日,刚从海滨度假村回来的一群法国公民开始上班了。突然,他们发现在工作区的周围,贴满了十多英尺长的大海报。一位穿着三点式泳衣的漂亮女郎,双手叉腰,向来往行人微笑。身旁写着:“9月2日,我把上边的脱去。”不谙事理的人们期待着9月2日的天明,这一夜似乎特别地长。第二天,上班的人发现海报女郎依然叉着腰微笑,但是“上边的”果真不见了,露出健美的胸脯,女郎身边又有一行新的说明:“9月4日,我把下面脱去。”人们开始窃窃私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新闻记者四出打探,也探不到什么内情。9月4日,人们起得特别早,窗子向着广  相似文献   

1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可谓无处不在,然而人们能够记得起的却并不多。这些能让人们记得起的为数不多的广告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奇的心理,所以才能脱颖而出,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这些广告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出奇制胜,主要是在创意、表现手法、构图、色彩和在图形与背景的对比关系诸方面,别出心裁,突出了一个“奇”宁。 在创意上的奇 有一幅节油的广告画,画上的“油”字,三点水少两点,是个明显的残缺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一群正在成长的青年,他们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从整体上来讲是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矛盾。大学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果不能正确解决,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出现心理疾患。  相似文献   

13.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有尊天真烂漫的”撒尿小孩”的塑像。有一天,人们发现这个名叫朱利安的孩子塑像撒出来的“尿”已不是无色无味的自来水,而是散发着醇厚的酒香。于是大胆的人用手捧了尝了尝,立刻惊喜地告诉人们:这是极好的啤酒!原来这是比利时微利尔酒厂做的实物广告,消息不胜而走,很快,销路大开。这也使人想起当年同仁堂做广告。当年同仁堂座落在北京大栅栏胡同,位置并不理想.而且前门外大街上已有几家知名药店。于是,同仁堂先在胡同东口建起一座金光闪闪的铜牌楼,上书“同仁堂药店”五个大字,颇惹人注目;接着又在几个横路…  相似文献   

14.
心理账户:理论与应用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账户”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的编码、分类和估价的过程,它揭示了人们在进行(资金)财富决策时的心理认知过程。心理账户的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非替代性”的本质特征以及特殊的心理运算规则,心理账户在各个应用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价格感知;行为资产组合理论;行为生命周期理论以及消费预算的研究。未来将在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开展跨文化研究,对心理账户的内在心理机制和认知规律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有人丢了把伞,那是一把心爱者送他的伞,是在人来人往的某大商店丢的,为了找回这把心爱的伞,便立即写了一份广告贴在街头。 广告词曰:“遗失黑伞一把,如错拿者不怕招引麻烦,则无须将其归还xx街十号!” 有趣的是:广告后第二天早晨,他的门前便出现了十几把样式各异的黑伞!有的伞把上还系着纸条,上面写着:“实在是忙中出乱拿错了,特此归还,敬请切勿将此事声张出去!” 注意,此乃充满了杀伤力的恫吓型广告,凡是错拿过伞的人皆不明这里的“麻烦”是什么意思,为求平安,这才尽快把错拿了的伞送了回来! 让我们再看另一则广告。…  相似文献   

16.
江丽 《社会心理科学》2003,18(1):70-71,62
非法传销是一种极乒社会危害性的销售方式。本文阐述了非法传销行为的社会心理特征:存在状态上的欺骗性、性质上的负面性、危害的严重性,并从社会心理层面对非法传销行为进行了归因:不劳而获的暴富心理、人际信任心理、片面自尊心理、拉人“垫背”的补偿心理。同时指出要杜绝非法传销的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1940年末,一个“V”字运动从比利时的大街小巷悄悄萌生。在路上,不论是否熟悉,人们都习惯地伸出食指和中指互相表示“V”字;在大街的建筑物上,到处都画着“V”字;在各交战国之间邮寄的信件中,“V”字符号更是随处可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这种以手势、符号为活动形式的群众性心理暗示,很快便风靡了整个欧洲大陆,并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连接起欧洲各沦陷国民众的思想、情感和信念,进而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力地震撼和瓦解着德军的心理防线,引起了希特勒及其统帅部的极大恐怖。一个“V”字战役运动便开创了20世纪军事心…  相似文献   

18.
数学心理观:21世纪心理本质观的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由伟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03,26(2):356-357
1 我国关于心理本质问题的研究已经沉寂许久了。人们对于心理本质问题似乎已经感到一种无奈的漠然。实际上 ,自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我国哲学界域下的反映论仅仅在“形而之上”就其“质”的属性做出了定性的概括和描述。面对需要不断发展的中国心理科学 ,面对国际上轰轰烈烈的脑科学、认知科学、生命科学、智能信息科学所取得的长足进步和丰硕成果 ,我们仅仅做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反映”这样的简约描述 ,已经不能适应我国蓬勃发展的心理科学的务实需要。我们认为 ,在反映论视界里对心理本质做出“上之上”学的同时 ,还必须拓展…  相似文献   

19.
在伦敦的一家科学档案馆里,陈列着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写了10年的一本日记。这本日记非常奇特:第一页上写着:“对!必须转磁为电。”以后,每一天的日记除了写上日期之外,都是写着同样一个词:“No”(不)。从1822年直到1831年,整整10年,每篇日记都如此。只是在这本日记的最后一页,才改写上了一个新词:“Yes”(是的)。这是怎么回事?原来,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金属线通电后可以使附近的磁针转动。这引起法拉第的深思:既然电流能产生磁,那么磁能否产生电流呢?法拉第决心研究磁能否生电的课题,并决心用实验来回答。…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四川成都有一个茶酒兼营的小店,生意萧条,濒临倒闭。店主为了改变困境,请人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为:“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下联为:“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且打二两酒来。”这副对联,不但浅显易懂,而且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表现了对当时疲于奔命的人们的理解和关心,立刻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拉近了小店与顾客之间的距离,小店生意从此兴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