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潜能评估:一种动态的智力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穗苹  张卫 《心理科学》1997,20(4):347-351
与此文有关的交流请与王德苹(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联系.0引言作为“自比纳以来心理测验领域少数真正有价值的突破之一”的学习潜能评估研究,从一种动态和历时的角度来研究智力,是对传统智力研究的一种重大的发展。本文在对过去智力研究情况概要回顾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学习潜能评估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渊源、当今发展现状以及主要研究方法,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兴趣与重视。1智力研究的角度回顾国内外文献可以看到,心理学研究者对智力的研究与探讨主要有三个大角度:认知产品角度、认知过程的角度以及学习潜能角度。“…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的智力观--塞西的智力生物生态学模型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芳  李其维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02,25(5):541-543
美国心理学教授塞西在对传统智力心理测量学理论批评的基础上于1990年提出了信息加工取向的智力的生物生态学模型。这一模型主要有四个基本假设,即智力是一个多种资源系统;生物潜能与环境力量的相互作用;适宜的“最近过程”是智力发展的“引擎”;把“动机”整合到智力发展中。塞西智力的生物生态学模型为我们揭示人的智力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智力理论的最近发展,主要包括:Gardner的多重智力理论,认为存在7种相互独立的智力;Anderson的智力与认知发展的理论,认为智力的个别差异和发展变化可以用不同的加工机制来说明;Sternberg的三元理论,包括成分子理论、经验子理论和背景子理论;Ceci的生物生态学理论,认为智力性成果有赖于具有丰富的并很好组织的知识基础的多重认知潜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智力的研究焦点是探索生理和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智力理论的最近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进辅 《心理学动态》2001,9(4):330-334
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智力理论的最近发展,主要包括:Gardner的多重智力理论,认为存在7种相互独立的智力:Anderson的智力与认知发展的理论,认为智力的个别差异和发展变化可以用不同的加工机制来说明:Sternberg的三元理论,包括成分子理论、经验子理论和背景子理论;Ceci的生物生态学理论,认为智力性成果有赖于具有丰富的并很好组织的知识基础的多重认知潜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智力的研究焦点是探索生理和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智能开发已引起当今世界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多元智能理论的倡导者加德纳教授指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七种以上智力的潜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而美术教育是开发这些智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关于智力定义,智力内涵与智力结构的争议已有很长的历史,至今未得定论。在这些观点与理论中斯皮尔曼(C. Spearman)首先提出的二因素论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自1904年智力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组成的观点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心理学家的关心,不少人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提出新的看法,使这一理论不断增加新意。在对二因素理论  相似文献   

7.
以高度分化的g因素研究为理论基础,智力开发活动形成了神经潜能开发、心理管理与反省经验开发、专家技能开发、多元智力开发、社会分布式认知开发、知识表征重组开发、环境重组开发等智力要素开发理念以及一些代表性的实践。随着对智力结构的整合研究的出现和不断深入,智力开发理念和模式将由分化的要素开发向整合开发转变,以智力与其他心理结构、智力与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系统关系为基础的智力开发将是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8.
思维品质是在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它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思维的个性差异,是判断智力层次,确定一个人智力是正常、超常或低常的主要指标发展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的重大突破口,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好途径.自1986年开始,通过参加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主持的《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的教改实验,我们体会到在众多的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办法中,开展编题活动是一个简便易行收效快的好办法.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一条通过编题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智力、潜能与非智力因素——智力结构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智力是一种整体的潜能(alobal capa-city)。所谓整体,意指它由性质不同而非完全独立的各种基本要素或能力组成。从机能上看,它不是这些要素或能力的简单总和,而是随着这些能力的数量和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不同而形成个别差异。因此,智力具有整体性或称完形性(con-figuration)。所谓潜能,意指潜在能量,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倾向性,作为预测个体的智力发展的方向(特点和水平)。通过一般智力测验或能力倾向测验,预测被试的潜在优势能力和非优势能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社会日益增加的对智力的重视,心理学的研究步伐似乎是太慢了。心理学家们给智力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也提出了不少探讨智力本质的假说,但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个为大家所共同接受的智力理论。我以为,在当前智力诸问题中,定义问题是关键,不解决它,对智力的研究就只能停留在名词概念纷争的阶段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由美国McCill大学B.M.Shore和A.C.Dover撰写。根据他们对元认知(MeTaeognition)、智力与天才的研究,认为R.J.Sternberg等耶鲁大学研究者提出的关于智力的三重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天才。他们从认知风格的有效性和灵活性的关系方面探讨了天才问题。结论认为,三重理论(元认知成份、操作成份和知识获得成份)各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解释天才。最后,他们大胆地提出,也许不该把天才看作智力理论下的亚理论,而要把智力看作天才理论下的一个亚理论。  相似文献   

12.
艾森克人格问卷的项目分析   总被引:166,自引:3,他引:166  
陈仲庚 《心理学报》1983,16(2):85-92
本文共测试643人(男368,女275)。前90条为艾森克原问卷,后9条为补充备用的问题。对全部项目与量表做了信度与效度的分析,最后存留85条,可以作为今后试用的问卷和修订的基础。虽然本文计算程序与艾森克原工作采用的不尽相同,但本文结果的总趋势与原始工作尚为一致,故可以认为艾森克对人格度的分析在我国的文化特点下也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一、情绪智力观及其对教育目标的影响(一)传统智力观及其教育影响智力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它是我们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人的智力水平对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的“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就有智力测验的性质。而可量化的智力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其助手西蒙编制了比奈-西蒙智力量表。这个测验侧重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的测量,是时在学校教育中也倾向于培养这两种能力,而在这样的教育目标下培养出的主流精英往往以高学历、高分数为荣。  相似文献   

14.
多重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关于智力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个体具有多种彼此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智力,它由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节奏、人际交往和自我认识等七种智力成分组成,这些基本智力间的不同组合,反映了个体间的智力差异。这个理论目前还有诸多争论,但因此掀起了一场教育思想的新革命,对我国学校教育中的智力观、教学观、考试观和学生观都有所启迪,为教育者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的潜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学科大学生智力内隐概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在智力研究中,对智力本质作适当的界说,一直是重要的。80年代初.R.J.Sternberg从研究方法上把智力研究分成内隐概念与外显概念的研究。所谓内隐概念就是探讨人们头脑中“智力是什么”.并以人们这种常识性的智力观念来界定智力。显然.这种对智力日常评价,能够使研究人员了解一般人如何理解智力,以及不同社会角色的人对智力的应用性与品质的看法与看重程度,这对于揭示智力本质很有价值、Sternberg本人以及我国的方富熹和张厚粲等分别对不同被试作过智力内隐概念的研究和调查。当代心理学认为:身体的智力与其所处环境密切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文化智力(C)I的结构是否符合四因素模型以及探索其与大五人格各维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使用往返翻译出的CIQ问卷中文版对140名在校中国大学生、研究生进行施测,并对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文化智力中文版的各维度α系数为0.794-0.877。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原有模型一致的三个因素:认知、动机、行为共可解释55.5%的变异,因素负荷范围为0.314-0.849。结论:文化智力四因素模型在中国大学生与研究生被试中不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初步证明了文化智力中文问卷的构思效度。中国文化智力量表与大五人格各维度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考察了流体智力基线水平对工作记忆训练迁移效果的影响。采用前后测设计,以视觉和听觉双任务n-back作为工作记忆训练任务,对训练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训练;积极对照组采用阅读任务进行训练。结果发现积极控制组的流体智力水平在基线与后测之间无显著变化;而训练组流体智力水平在后测时与基线相比有显著提高,且工作记忆训练提升量越大的个体其流体智力改善越大。说明认知训练有效迁移到了流体智力水平的改善上。我们还发现流体智力基线水平调节了工作记忆训练对流体智力水平的迁移,即工作记忆训练提升量越大,流体智力改善值越大,对于那些流体智力基线水平较高的人来说,工作记忆训练对流体智力改善的效果更大。流体智力基线水平、工作记忆训练提升量及两者的乘积共同影响了流体智力改善值。这一结果表明个体差异如流体智力基线水平可以调节工作记忆训练对流体智力水平的迁移。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汽车前脸的面部宽高比对年轻消费者喜好度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支配性感知的中介作用与前脸表情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面部宽高比可以显著预测人对汽车前脸的喜好度;(2)支配性感知在面部宽高比与喜好度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前脸表情可以调节支配性感知对喜好度的影响,攻击型表情条件下的支配性感知显著影响喜好度,友好型表情条件下支配性感知的作用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该文探讨了智力结构随能力、年龄等个体差异而变化的可能性。认知分化假设认为,能力水平更高的人有“更多”的智力,其智力结构中g因素的作用随IQ水平的增加而递减。年龄分化假设指出,从童年期到青年早期,g因素在认知能力中的作用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小;相反,从青年早期到成年晚期,g因素的作用递增,智力结构中其他因素的数量和重要性则递减。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应当解决测量和评估工具的问题,扩大被试的能力水平和年龄范围  相似文献   

20.
肖安平 《天风》2012,(10):36-38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勤奋的动力,它会产生无限热情,使人兴致勃勃,深入地学习,有利于培养特长和开发智力潜能。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那么,在特长上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呢?有不少信徒询问这样的问题,下面就对此作些探讨和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