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父来上会了!”教友们奔走相告,传递着这激动人心的喜讯。大家扶老携幼,纷纷赶来向神父们问好,有的请神父圣房子祝圣物品,有的请神父为病人付终傅,有的求弥撒。接着有的教友去为神父们安排住处,准备做弥撒的地方;有的躲在僻静处做省察,准备办神功。第二天早晨,望弥撒的教友们把堂屋挤得水泄不通。朗朗的诵经声,缭绕在农庄的晨风  相似文献   

2.
中专毕业后,斌和他的一位好朋友到南方去找工作。斌找来找去,最后找到一个在街头发小广告的工作。开始干这种事,斌也挺难为情的。有时候硬往人家手里塞,人家却做出不屑的表情,硬是挡住不要。有的人就是勉强接到了手里,一转身,就把那些印刷得花花绿绿的纸片扔掉了。不过他还是硬着头皮,坚持干着这种让不少人瞧不起的事。  相似文献   

3.
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莎士比亚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我送给你的礼物。”他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把你自己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都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  相似文献   

4.
反常合道     
有这样一个传说:绍兴才子徐文长自幼聪明过人。一天,他和六位文人一起喝酒,这六个人事先商量好要捉弄他一下。桌上一共摆了六个菜,按年龄大小行酒令,酒令要说出一个典故,只要典故和桌上菜肴有关,就可以独享这盘菜,否则没菜吃。第一个人说:“姜太公钓鱼。”说罢就把桌上的一盘鱼端到自己面前。第二个人说:“时迁偷鸡。”于是将一盘鸡肉端走。第三个人说:“张飞卖肉。”话音刚落顺手将一碗猪肉拿去。第四个人说:“苏武牧羊。”把羊肉也拿走了。第五个人说:“朱元璋杀牛。”牛肉也就归了他。第六个人面对最后的一盘菜,说声“刘备…  相似文献   

5.
意义疗法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存在主义取向的疗法。我们先讲两个人的故事,这两个人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疗法的要义。意义疗法的创始人是维克多·弗兰克,他原藉德国,是犹太人。二次大战时他被纳粹关进了威斯康卒集中营,亲眼目睹了人间最大的惨剧。他看到有的人经不住这种挫折和打击,还没等到纳粹执行死刑,就很快死去;然而也有些人却能坚强地活了下来。他发现两种难友之间有一种重要差别,这就是后一种难友心存希望,相信总有很多事没做,还有很多事  相似文献   

6.
穷人的创意     
假日,我去拜访一位老乡。两年前,我去过这位老乡家。那时,他刚买房准备与女友结婚。说是新房,其实是一套二手房。房子原主人搬走时,粉刷的墙壁开始剥落,斑斑驳驳。  相似文献   

7.
赵朴初先生是个忙人。同时,他也是个闲不住的人。 闲不住的人很多,有的上街做公益活动,有的在家挖空心思干家务,有的干手工活,有的就去管闲事。也有的干脆,生闲气! 赵朴老闲不住,百忙中有点闲暇,还是要看书写字直到夜深。有时也做点手工活,那是把废旧的信封剪裁好,糊成一个个小书签,工工整整地在上面写下格言、警句。反正,休息时是看书学  相似文献   

8.
张先生和张太太都是那种争强好胜的人。他们俩月收入保持在6000-8000元。虽然目前居住的房子是小了一点,但是两室一厅的房子对三口之家来说已经足够了。以前夫妻俩从未感觉到有什么压力存在,周末把孩子送到外婆家,他们俩还经常邀上一帮朋友泡吧或者是唱歌,电影院出了新片后,他们俩总爱去看,才不管票价有多贵呢!用他们自已的话说,工作挣钱的目的就是为了享受生活。一直以来,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一对,如果不是那天张先生带着张太太到自已的同事家里做客,他们永远都不会想到给自已添加压力。那天,张太太看到别人家里150平方米的复式楼。精致的装修和考究的家具,非常羡慕。她一想到丈夫的同事和丈夫收入相当,而他的妻子还没有自己收入高,他们尚且能够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而自己一家三口住的却是80年代建的老房子,房型不好,光线也不好。这一夜张太太失眠了。第二天她就要张先生去打听他同事家买房花了多少钱,装修是怎么弄的。  相似文献   

9.
“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等这些词语与概念,已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很多人所熟知,就如同儒家的“仁义”、“忠孝”等概念为众人所熟知一样.但对“无为”一词的含义,则并非大多数人所能确切了解.就连一些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甚至有的研究注释《老子》的人,都把“无为”一词解释为“不去做什么事情”或“无所作为”.这种理解和解释是不确切的.在《老子》一书中,本来有一个词是“不去做什么事情”的意思,那就是第47章中的“不为”.那句话是“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很明显,这里的“不为而成”是“不去做什么事情就能成功”的意思.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不是讲“不为而无不为”.所以,“无为”一词的含义在老子的概念中肯定与“不为”不一样,不会是“不去做什么事情”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上,老师问道:“同学们,如果今天你们是一棵树苗,今后准备做什么用?”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要盖房子,有的说要造轮船,唯独他斩钉截铁地说:“我要长成参天大树,在科学的园地里独树一帜。”老师连连夸赞他“有志气”。  相似文献   

11.
一次课堂练习,我给学员出了这样一道题:已知,有的中国人去过美国(真),根据逻辑方阵,推出同素材其它三个判断的真假。结果,有不少学员在“所有中国人都去过美国”后答“假”;“有的中国人没有去过美国”答“真”。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回答?他们自信的回答:“‘所有中国人都去过美国’不用说就是一句假话;‘有的中  相似文献   

12.
冀慎杰 《天风》2004,(8):24-25
但以理因忠心而蒙上帝眷爱,他是我们忠心的表率。上帝使用 人的原则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使用忠心的人。 愿我们从但以理身上学到忠心的功课,无论做大事还是小事,都要 忠心地去做.做一个蒙上帝眷顾和喜爱的人。  相似文献   

13.
他从小就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孤僻、叛逆,整天一个人呆在角落里独自玩耍,被众人看作是“隐形人”。自然,他也不受大家的喜爱和欢迎,最令他难过的是,如果邻居家谁做好吃的了,总热情地喊他的哥哥去尝尝,从来不叫他。他能做的,就是寂寞地站在自家巷口,看来来往往的行人。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天生我才必有用。”这里的“才”,从“人才”的角度讲,并非特指那些高智商的人,而是一种泛指,指所有行为意识正常的人。领导者在了解基本的用人原则和方法的前提下,掌握一些识人辨才的技巧,则不无裨益。一、设置场景,巧识个性有位公司的经理,打算提拔三个基层干部。为了充分了解这三个人的个性品质,以便合理地安排工作岗位,他做了一个实验:召集这三个人到经理办公室开会。会议进行之中,突然外面响起了火警,他就仔细观察这三个人的反映——甲一跃而起,动作敏捷地抓起自己的包夺路而逃;几乎与此同时,乙飞快地冲到灭…  相似文献   

15.
有的人摊上了好事儿、喜事儿,或真的"心想事成"了,就手舞足蹈,喜形于色;若遇上倒霉背运、遭殃受难的事儿,立马心烦意躁,满面愁云。这种人有喜则喜,有忧则忧,不饰遮掩,感情外露。这岂不是做人的坦诚与真实?对于这般赤裸裸的、从里到外透着真实的人,人们历来看法有别、褒贬不一。有人喜欢含蓄荣辱不惊的人,认为他们深沉稳健理智,心里藏得住感情的千变万化,终成大事。有的人虽然不公然反对有城府、含而不露的人,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必须明白,活着终究会消逝,生然后死。这一刻我还坐在书桌前写这篇文章,下一刻我就会变成肥沃植物的一抔骨粉。一条河划开了生与死的界限,河这边是生,过一座桥,就是死。已经活到可以从容谈论死的地步了,就像黑夜过后,黎明到来。死就是那黎明,乘着一道闪电,倏尔而至。人之一生,其实都在为这一天做着准备。自然,有很多人混混沌沌过着,他们无所谓准备不准备。但是,一个有心人,一个想活得明白点的人,他会做点准备,有时会精心做着准备。做不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加上你一共4个人合伙创业,你觉得自己能赚多少钱?50万,还是200万?但有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说:300亿还不够! 10年,他把"跑腿"干成了一件大事,公司从4个人变成15000人,以约600亿的价格,卖给了马云!这家"跑腿"公司,叫作"饿了么";这个年轻人,就是"饿了么"的创始人张旭豪。在"饿了么"上海总部公司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人觉得每天都生活得不开心,没有丝毫的快乐可言。于是,他就去请教一位德高望重的哲人。哲人把一只竹篓放在他的肩上说:“你背着它上路吧,每走一步要从路边捡一块石头放在里边……看看是什么感受?”那个人虽然大惑不解,可还是按哲人说的去办了。可刚走了百步,他就感到背负太重受不了了,因为竹篓里已经装满了沉重的石头。  相似文献   

19.
圣经记载了一位十分爱主耶稣的人,他就是"犹太亚利马太城的约瑟"。一般来说大家印象比较深的是他为受难的主耶稣奉献了新坟墓,其实他还为主耶稣做了很多事情。一、不趋炎附势,始终站在主耶稣一边“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个议士,为人善良公义。众人所谋所为,他并没有附从。他本是犹太亚利马太城里素常盼望神国的人。”  相似文献   

20.
D先生性格内向沉稳,科班出身,一毕业就在某局机关工作,二十多年了至今仍然是个副科级科员。而比他后进机关的人有的当了科长,有的当了局长。这倒也无所谓,当官要有当官的料,还得有机遇和环境。说料应该是有的,但机遇和环境不行,祖宗八代是乡下人,没有一个是当官的,所以他也就安心当他的科员了。可最近有一件事让他特别窝火。机关最近盖了一幢宿舍楼,他算来算去自己应分个中套,可是偏偏分了个小套,而且还是靠公路边一楼的一套。他找领导论理,得到的答复是“你年纪大了,一楼是照顾你的。”怎么好事就是照顾不到我,没人要的房子就照顾到我了呢?他越想越是想不通。可找谁去说呢。下班后他跑到大排档,一口气喝了三瓶啤酒,醉熏熏地回到家,脸也不洗和衣倒在床上。老婆见他喝成这样,数落了两句。平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