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是他小时候写的一副对联。从此,苏东坡闭门不出,刻苦攻读,通过勤奋努力,终于成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造诣极高,下面要说的是关于他的对联故事。相传,辽国派使者来中原,苏东坡奉命接待,使者知道苏东坡是一名士,席间便出了一联:  相似文献   

2.
为使本刊体例更为统一规范,敬请来稿者惠赐大作时依本刊撰稿格式: 一、来稿请用横排规范字体,引文部分请忠于原文。 二、来稿请按题目、作者、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顺序撰写。内容提要请勿超过五百 字。 三、来稿请一律脚注。注释用来对正文部分加以解释、补充,仅表明正文中引文出处者 ,请用括号括起置于引文之后。 例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述而》) 四、引用专著或论文格式: 1中日韩文专著: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公元纪年),页码。 例如: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北京:中华书局…  相似文献   

3.
正从前都是自家写春联。有一年爷爷写的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总觉得迎新的氛围中带着什么残字旧字不太吉利,但爷爷在村里被尊为先生,这么写自有道理,也就不多说什么。后来知道这两句诗出自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并不是爷爷的创造,虽然用作春联不太适合,但就是这么一写,却在我心里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多少年过去,许多写过的春联没了印象,唯独这副对联还时常在眼前飘荡,它那在风中很快褪了颜色的身影,  相似文献   

4.
1971年,退休教师舒成勋回到了北京香山正白旗39号的老宅居住。有一天,他爱人在收拾屋子的时候,意外发现墙壁里层写满了字,是诗词和对联,舒成勋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些字租曹雪芹有关,据此推测自己的房子很可能是曹雪芹故居。有关部门得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门派红学研究家吴世昌前往考察,吴世昌仔细、认真地考察了一番,最后给出的结论是:  相似文献   

5.
对联历史源远流长,极具民族特色,独步世界艺术之林。一些有胆有识的创新奇联不落俗套,出奇致胜,令人拍手叫绝。一、不对之对。按说对仗工整是对联的一项基本要求,必须遵守。可民国初年,一位知名学者偏偏不循常规,为袁世凯写了一副没有对仗的挽联:袁世凯“千古”中...  相似文献   

6.
启迪智慧的“缺A”式辞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A”式辞格,古今多用,但是很少有人论及,本文试从自然语言逻辑角度进行探索。先看两个例子: 明亡时,钱谦益腆颜降清,继续当他的大官,告老还乡后,新建了一座家庙,有人在庙堂上挂了一匾一联。横匾写着“三朝元老”,对联上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是:“孝悌忠信礼义廉。”按当时的道德观念,下联还应有一个“耻”字,据下联,上联还应补个“八”字,但是当时为什么要缺  相似文献   

7.
逆转,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添字、减字、断句等方式,使句子的原意向其反面转换.在撰写的对联中,人们采用这种修辞方法,使原联语意陡变,妙趣横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移居绍兴的那年,正逢春节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5,(12)
<正>据《网易新闻》报道:"天津蓟县一位八旬老翁,和老伴育有七个子女。两位老人身患重病,儿女轮流照顾。为了减轻儿女的负担,老翁居然放火想将自己和老伴一起烧死。熊熊烈火中,老翁的妻子被烧死,而老翁却被儿子救了出来。近日,蓟县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了宣判,以放火罪判处老翁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这篇报道令人震惊。为了减轻儿女的负担,八旬老翁竟然想和老伴一起被烧死。是贫穷所致,还是因  相似文献   

9.
<正>嵌字联表意明确,用途广泛。名胜园林、婚寿贺赠、殿堂商铺等都经常使用。在当下社会注重礼仪交往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备受人们青睐。一、嵌字联概述嵌字,是对联常用的一种技巧,以嵌字、嵌名为主要特点。嵌字,就是将某些人名、地名、事物名等通过与其他字词的搭配组合而专门嵌在联中合适的位置上,使其暗寓褒贬,能给人一种新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0.
杭州西湖畔的岳飞墓和岳王庙,有这样一副有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副对联褒贬分明,流传很广。还有一副有趣的对联。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有位姓秦名涧泉的状元,游岳王坟,友人戏指他为秦桧的后裔,要他以此写一副对联。他提笔写道,‘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副对联,从另一个角度唾弃奸贼,褒贬同样分明。  相似文献   

11.
正这一生,你须寻得所爱。祖父是个耿直的老头儿,内心简单,做起事情来极其认真。他思想开通单纯,别人都说祖父太傻,而我从小就很崇拜他。村子里的小孩儿常常捉弄他,他也不恼,只是摇头微笑。他青年时当过私塾先生。祖父酷爱书法,写得一手好字,笔体隽秀清新。记忆中祖父总是在晌午后于桌上铺开姑姑给他拿来的旧报纸,倒上一点墨汁,开始练字,一直写到夕阳西下、炊烟袅袅。旧年里,还没进腊月,祖父就着手准备写对联的纸和墨了。纸是从镇上买  相似文献   

12.
懒算输赢     
浏览一本古代书法集,看到一副对联,心里不禁轻轻一动。是这样的:随缘冷暖开怀酒,懒算输赢信手棋。作者是唐伯虎,字是行草,不疾不徐,潇洒率意中透出一股书卷气,果然不愧是江南才子的手笔。使我品味再三的,是懒算输赢这四个字。这与一般的人生态度不同,给人以懒散的感  相似文献   

13.
楹联又叫对联。在我国浩瀚的联海中,有不少带有警策、哲理的对联,十分深刻,充满思辨,发人深省。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此联写木炭,但又说出了物极必反的道理。何须有路寻无路莫道无门却有门此联充满着人生哲理的思辨,尤其是“莫道无门却有门”有  相似文献   

14.
光明磊落、刚直不阿的苏轼,在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二十四岁时就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他一到任即逢天旱。为顺应民意,他写好祷告天地的祭文,与太守一起斋戒沐浴,十分虔诚地敬告神灵。并派专人登上太白山,于龙湫取回一钵“龙水”。他和太守在庙前对天祈祷,不知是凑巧还是精诚所至,竟然连续三天降下喜雨。然而,还是这个苏轼,一次途中遇到兵卒中邪,在终南山下脱得一丝不挂,口吐狂言,不成体统。随从告诉说这是“冲撞了山神”。苏轼让人给他穿上衣服,他立即撕掉,仍胡言乱语不止。苏轼无奈进入路旁的山神庙祈祷道:“……随行一兵狂发,…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人对福的概念 “福”字在中国传统上代表着“好兆头”,更常以平安、快乐、欢笑、爱情和荣华富贵等,作为“幸福”的表达和描写。向来中国人对“福”字特别有亲切感,在喜庆贺词中常常出现福字的对联。  相似文献   

16.
交际随想录     
恭维与赞美 表面看来,恭维与赞美都是称赞别人,说别人的好话,二者似乎并无区别,其实,它们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恭维者总是怀有某种目的和企图,他所说的那一套“好话”,只是抛出去的诱饵,以吸引对方上钩,从而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一旦目的达到了,他也就不再恭维对方了。因此,恭维只是一种手段。而赞美别人的人则不是这样,他的赞美没有任何别的企图或用意,赞美就是赞美,是因为看到对方的确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因此,赞美总是真诚的。 其次,恭维者所恭维的有时并不是对方的优点和长处,而恰恰是对…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字对联,生动有趣。而一些数字对联还应用了数学运算,更是令人称奇,妙不可言。加法清朝通州有一位画家曹凤,画了一幅"百鸟归巢图",要他12岁的儿子配个数字联,写出一百只鸟儿的意思,但不准出现"百"字。儿子智慧过人,非常聪明,略加思忖之后,便顺口说道:  相似文献   

18.
以汉族大学生为被试对低频冲突字、联绵词尾字和高频多音字的认知特性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主要部件读音与整字读音相冲突的低频字命名反应中具有延时效应(即命名反应时延长或反应错误率升高);对联绵词尾字和多音字的命名反应同样出现延时效应。研究支持汉字认知的多因素影响论。  相似文献   

19.
正雨,一种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不仅写下了大量咏雨诗作,也留下了不少嵌有"雨"字的对联。这些嵌"雨"对联,已成为联苑中的一朵奇葩,细细品味,别有情趣。明朝嘉靖进士张居正,少时聪颖过人。一日,当朝文学家顾璘出上联以试张的才学,上联曰:"雏凤学飞,万里风云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虽是陕西人,却对晋南的蒲剧情有独钟,一有空闲,就要找机会去欣赏。在日前央视一个访谈节目中,他谈到20多年前在看蒲剧中发生的一件事,愧疚之情溢于言表:"空戴了个作家的头衔,咋就稀里糊涂写了一副对联,险些坏了蒲剧振兴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