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点子”,可以救活一个企业,一个“创意”,可以开辟一块市场。一时间里,大家都这么说,也都这么想。 举“牛仔裤”的走红和“可口可乐”的旺销,似乎是最好的佐证。特别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初始时期,“点石成金”──令多少人心驰神往!使许多人跃跃欲试!更有几多人望眼欲穿! 但是,去掉浮躁,挤出泡沫,只需稍作思考就会发现,点子,不是“点”。 “火烧赤壁”,是个绝好的“点子”。但是,那不是孔明与周瑜“拍脑壳”拍出来的。没有过人的才智,没有深厚的功底,没有艰苦的调研,哪有料事如神和决胜千里的本事?“宝剑锋自磨砺出…  相似文献   

2.
海默 《思维与智慧》2009,(10):52-52
小时候家中栽有一棵香椿树,一到春天,香椿树都会冒出一丛丛绿中带紫的香椿叶,远远的就可以闻到一股怪怪的味道。我有些不解地问母亲:香椿叶气味这么难闻,为什么还叫“香”椿啊?母亲笑着回答我:你闻着味道怪,可是别人闻着可能很香。我不满地嚷道:香椿叶都快把我熏死了,你快把它移到别处去吧!母亲用食指戳了我脑门一下:闻着臭,吃起来香,回头在饭桌上就怕你见了它谁也顾不上!母亲边说边摘香椿叶,摘完后还是把香椿树移到了院外的菜园子里。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市场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市场”是一个不科学的概念,“文化”是借助意识和语言而存在的观念形态的东西,它是不能进入买卖市场而构成“文化市场”的。可以进入市场而具有商品属性的,不是文化本身,而是文化的物化载体和物化形式。因此,如果要说有什么“文化市场”的话,那只能是“文化物化产品市场”,在这个市场里用货币交换的主要不是这个文化物化产品的文化价值,而是它在物化过程中耗费的劳动和成本。可以花同样的货币买到一套黑格尔的《美学》或一套庸俗消遣小说,但两者的文化价值可能相距十万八千里。有人认为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实现文化价值,因…  相似文献   

4.
请你用几张纸条,分别写出三个人的姓名、在何地、作何事,顺理成章地排列出来,例如可以是这样的:张三──在操场──打球李四──在床上──睡觉王五──在河里──抓鱼若将“作何事”一项打乱.再任意与前二项重新组合,可能变成:张三──在操场──抓鱼李四──在床上──打球王五──在河里──睡觉这种搭配看来是不合理的,其实,在这“不合理’冷却融进了创造性的想像,在新异中开辟出一片创造思维的新天地。这种创造思维的方法就是善于把各种事物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催生新物.产生新意。这种组合,早已被人们广泛运用,并且常取得…  相似文献   

5.
有一次,苏东坡的一个朋友故意用难题考他.朋友说:“我有个十分简单的句子.只有五个字,如果你能用一顿饭的工夫把它对上,我就佩服你.”苏东坡笑道:“哪里要用一顿  相似文献   

6.
善待时间     
成功被时间左右我们通常都不曾注意到,在数十秒至数秒的时间里,会产生很大的成功。不论你再忙,一天内至少你会浪费30分钟,而这个时间,一周下来就有3.5个小时,一个月有15个小时,一年就有180个小时。也就等于7.5天。当然什么也不做,就在那里抽着香烟,这样也不能说在浪费时间。可是如果一天中每一分一秒你能把握得住的话,那么,你就能够储蓄一个月、一年甚至五年这种令人惊讶的时间,你应该注意这一点。成功不是偶然的,要把不可能的问题变成可能,需要很多时间,而机会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当你抓住了良机将之付诸实现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学法与兵法     
读书治学,其法往往军某些兵法相通。北宋苏东坡就从“八面授敌”的兵法里,悟出了独特的“八面授敌”的读书治学方法。正是靠了一这重要方法,他才成了学问渊博的全才──既是散文、诗词、书画大家,又知音律,通晓园林艺术,更精于鑫石鉴赏,从而彪炳千秋。“八面授敌”是个军事术语。《孙子兵宏》中有个重要的军事原则,叫“我专而敌分”。其含义是:如果众多的敌人分兵从八面来包围攻打我军,我们则不画从八面出击,而要集中优势兵力,以质击宴,一衷一买地愕敌人分割包围,以达到西个击报、彻愿消灭2目的。苏东校把这一原则化为他的读…  相似文献   

8.
吕游 《思维与智慧》2007,(15):11-13
闻知一同学中年猝死,心里一惊。听说他多年经商,吃过苦、受过累,可就是把金钱看得太重太重,临了空抱百万家产含悔而去。那天,与几个同学在一起吃饭,对生死感悟颇多。有一同学忽然用筷子夹起一片牛肉,对大家调侃说:“这片牛肉是你的?不,你只有把它送进自己嘴里时它才是你的,不然它就不是你的。”之后,他又夹起一块黄瓜:“这块黄瓜是你的?不,你只有把它吃下去时它才是你的,不然它也不是你的。”接着,他又端起一杯酒:“这杯酒是你的?不,你只有把它一饮而尽了时它才是你的,不然它还不是你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关于“文化和市场”的讨论,已经引起广泛注意。这个讨论已经涉及到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人们的分歧还很大,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是不承认或有意无意地抹杀商品价值(体现为交换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本质区别,认为把文化生产部门当作“事业”单位而不作为企业对待,是“观念误区”。因此,“必须重建一个文化价值论”,从而把文化生产活动(指文学艺术、戏剧、影视、出版、广告、教育、科学研究、法律等等)“变成盈利性的经营活动”,让这些活动为社会“提供产值;让文化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0.
有一回,西南联大中文系的一位老师向吴宓教授借了5元钱,说好一个星期以后还,但一个星期过去了,那位老师却没有把钱还给吴宓,于是,吴宓就亲自找上门去,要回了那5元钱..那位老师很不高兴,跟别人说:“吴宓真是个小气鬼,借他5元钱还好意思上¨来要!”有人把这话传给吴宓,吴宓说:“我不是为了5元钱,我是在帮助他提高道德修养!”还有一回,是在20世纪30年代,  相似文献   

11.
理诤 《佛教文化》1997,(2):36-37
这故事出自《阿育王经》。“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党,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人生于世自然难免烦恼,要求得解脱,只有面对现实。世间的人都是因缘相生的,想避开众生求解脱是一种妄想,把自己置身于众生的心愿中,才能得到真解脱。闭关是需要的,但不是目的。证菩提是为众生,为众生也是为证菩提。“众生不度尽,誓不成佛”。这才是大乘的菩萨道。三个和尚新传──理诤编 后素绘@理诤  相似文献   

12.
校园开心豆     
这件事是我从爷爷那儿听来的。那时侯的爷爷还很年轻,他带着五、六个伙计“跑船帮”(在船上装卸货物)。“跑船帮”是一种需要一定力气和胆量的营生,虽说挣钱不多,却来得比较“顺手”。做完活之后,他们伙计几个总是要到码头附近的一个小酒店里,点上几个小菜,喝上两碗。  相似文献   

13.
这是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的代表,应邀参加在厦门市举行的“中国经济特区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的论文。文中提出了总结中国经济特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崭新的思路,即从精神文明建设的“文明观”、“结构观”、“发展观”、“实践观”和“战略观”这五个方面来考察,认为不仅要使这“五观”俱全与“五观”端正,而且要避免“五观”缺损和“五观”错位,并依据实践的呼声,建议调整“两个文明”的提法及完善精神文明内部的结构,才能从理论的高度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作者的上述看法,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兴趣。现将全文编发,以便进一步争鸣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古代有过不少描写无赖小笑话。这些无赖借以撒泼放赖的手段之一,便是“偷梁换柱”。比如,有个无赖在饭店吃过饭后,居然不想给钱,便故弄虚玄地问了店主人一个问题:“如果有人打了我一个耳光,法庭会怎样判决?”店家回答:“应当罚款十元。”无赖闻言,立刻喜形于色地提了个要求:“这顿饭价值五元,可我没钱,这样吧,劳驾您打我一耳光,然后再找给我五元钱。”又一次,一无赖走进饭店,要求店家给他拿五个菜包子,可店家才把菜包子端来,无赖又端着菜包子来到灶间,要求换五个肉包子.等到吃完肉包子店家来结账时,无赖却“理直气壮地…  相似文献   

15.
儒家孝道观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儒家孝道观是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最大的文化特质。同时,孝道观也 有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夏、商、周三代,孝亲之心表现为传统宗教中的祖先崇拜观念,发 挥着维系宗族团结、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对传统宗教中的 孝道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使其从一种虔诚礼敬的宗教伦理变成了一种对家族生活反思的人生哲 学;从宗教祭祀活动变成了深入社会的家庭规范。秦汉以后,封建统治者夸大了孝道的引申意义 ──“以孝治天下”,使之变成了一种国家政治哲学,一方面掩盖了阶级国家的实质,另一方面也歪 曲了孝道伦理的本身意义。在现代公民社会里,家庭仍然发挥着“抚幼养老”的社会职能。因而, 儒家的孝道观复归其本来意义,仍然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给你一分钟     
流沙 《思维与智慧》2007,(11):27-27
在一个联欢会上,有这样一个游戏:给你一张纸,一支笔,花一分钟的时间,请你写,当世界大灾难降临时,你最希望哪些人能活下来。 如果你有时间,可以花一分钟时间尝试做一下。我在一分钟里,写了十五个名字,包括我的父母、姐妹、妻儿、朋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事隔多年,我依旧忘不了当时的那一幕。那是上中学时的一堂自习课。由于接连几天的高温,同学们烦闷得要命,加之老师不在教室,课堂便显得自由散漫。有三五成堆聚在一起闲聊的,有津津有味看武侠小说的,有偷偷对镜挤青春美丽痘的,也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我觉得无聊极了,恰巧看到同桌的桌屉里放着一串钥匙,上面还缀着一个“一箭穿心”的小饰品,心想玩个小儿科游戏吧。  相似文献   

18.
那年我五岁,放学回家,抱着门前的小树摇。父亲瞪眼呵斥我:“别晃它,树要是伤了根,还能活吗?”我便松了手,悻悻地跑回屋写自己的作业。后来老听娘唠叨,人怕伤心,树怕伤根。当时还小,不明白个中道理,不过从那以后,我没敢再伤害过一棵树,哪怕是一颗弱不禁风的小杨或小柳。  相似文献   

19.
天真的读者以为在一部百科全书里一定可以找到一系列的条文,每一条规定一个问题的状况,以供专家以外的“老实人”之用。可是“法国百科全书”第19卷(哲学)却几乎仅仅集合了一些不同的立场,和彼此之间绝对不能调和的主张:每一个哲学家把他的哲学在只有几百的篇幅里予以阐明,这几页文字通常是妄自尊大的,但也却是灿烂可观。所谓“妄自尊大”是因为每一个哲学家自信是唯一在事实上掌握着按法理讲可以作为普遍真理的人。所谓“灿烂可观”是因为待剥掉逻辑外壳之后,每一个体系就表现为一个富有诱惑性而缺少严肃性的世界的幻影。  相似文献   

20.
在一座豪华的别墅里,住着一位富人。“我是世界上的首富吗?”他问他的仆人。“主人,您还不是。世界首富是比尔·盖茨,您还没排进前500名呢——但是快了。”仆人查完有关资料告诉他。富人祈祷说:“上帝啊,您让我成为世界首富吧,到那时,我愿用纯金给您重铸天堂。”上帝感动了:“好吧,我可以给你一个机会。这是一个魔箱,你拿去吧。”上帝说:“这个魔箱里,有一块金子,是永远取不完的。但是,你要注意,当你觉得够了时,你需把魔箱扔掉,你取出的金子才是你的财富。”上帝说完不见了,富人的身边真的有了一个魔箱,箱里也真的装着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