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远清”这个名字被媒体炒热是在他与余秋雨打官司之后。正是因为这起官司,古远清成了名人,也成了大忙人,他的生活因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媒体的大肆渲染之下,“余古之争”成了“近年世界华文文化界最火爆的一件事”。然而透过传媒运作的猎奇策略和社会舆论的围观心态给该事件带来的浮躁成分,拨开种种纷扰的遮蔽,应该如何冷静地看待这一文人之间的对话,是炒作、文人相轻还是其它?这种争执和纠纷的关键问题究竟在哪里? 他们究竟想要说些什么? 借着参加第十三届世界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的机会,本刊记者在威海见到了古远清教授, 并且有机会与他做了一次详谈。  相似文献   

2.
北京难得一场春雨。更难得在柔柔细雨中走进中国第一学府———北京大学。我的任务是采访宗教学系主任赵敦华教授。这位年富力强的系主任工作繁忙,采访他的时间一改再改,最后敲定“五一”长假中的一天。说来也巧,去年秋天我曾采访了武汉大学宗教学系主任段德智教授,而段和赵竟出自同一师门,都是武大哲学系陈修斋先生的高足。我带的问题依然还是那些,听这位武大校友细说端详。记:北京大学哲学系在80年代就开设了宗教学专业,后来独立成系,开高校建宗教学系之先河。请您谈谈建宗教学专业与宗教学系的意义?赵:北大的宗教学研究一直…  相似文献   

3.
我在读高中时参加一个运动会,一位同学因为有点感冒本想退出比赛,但是在大家的鼓励下,他还是参加了田径3000米跑,在全场的加油呐喊声中,他“不耻最后”咬牙跑完了全场,就呕吐呻吟不止了,我们当时自然都为这种精神所感动。但就是这么一跑,据说这位同学得了心脏病,由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斯蒂芬·格罗弗·克利夫兰先后两次出任美国总统。他在任职期间,和参议院矛盾重重,但和众议院(House)关系很好。一天晚上他在睡梦中被妻子叫醒了:“快醒醒,好像屋里(house)有贼在走动。” “不可能,”总统说,“参议院里才会有贼,众议院里绝对没有贼。” 妻子叫醒总统,说屋里有贼,总统却把“屋子”的语义转移到发音相同的“众议院”上来,使双方的对话一下子偏离了轨道。不管这是总统先生在半睡半醒状态下的“胡言乱语”,还是故作荒唐的借题发挥,这种偏离轨迹的词不达意都是打岔儿。 根据交际情境的需要,有意扭转话题,有意答…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6,(3)
正编者按: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在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中国文化语境中,如何处理好基督教信仰与其他信仰之间的关系,是基督教在走好中国化道路上必须面对的课题。是对立还是对话?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期话题,我们约请了几位牧者和神学院老师一起畅谈基督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尤其就"对话而不是对  相似文献   

6.
关键在于能否哲学地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黑格尔以来,“中国有没有哲学”就一直成为一个问题。这有两个意思:第一,被黑格尔所批评的、径把传播于欧洲的“中国伦理宗教”或“中国文化”或中国传统的某种学问当作“哲学”看待的做法,其本身需要作出一种论证,也就是说,黑格尔实际上暗示了对一种文化的理解与肯定应该是具体的理解与肯定,把“我者”的成分想当然地当作“我者”与“他者”共质的内容,很可能忽略了对文化相异性的基本尊重;但是,第二,当在黑格尔的精神世界体系中,“哲学”相当于文化和文明的灵魂,他否认中国有一种可称为“哲学”的东西,即指中国文明不具…  相似文献   

7.
12年前,刘新还是一位下岗职工,然而,这位下岗工人是如何把“小土豆”做大,成为一个亿万富豪的呢?  相似文献   

8.
在人们的羡慕中,有一个可以训练的,那就是机智。 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说明代的文学家解缙做了尚书的女婿,却也遇到了大祸:皇帝限期要他的老丈人进贡公鸡蛋。显然这是刁难。解缙劝岳父别着急,自己进京去了。到了殿上,皇帝问他是谁,解缙说:“我是李尚书的女婿,叫解缙。”“你岳父怎敢不来?”“我岳父正坐月子。”“大胆!男人怎么生孩子?”“您能让公鸡生蛋,李尚书一惊一急,就坐了月子。”皇帝无言以对,只好作罢了。 我们讲这个阿凡提式的故事,是想引出一门学科的原理:如何解不相容问题。  相似文献   

9.
伍艺 《天风》2003,(1):57-57
<正> 这位木匠出身的日本著名建筑大师,在80至90年代建筑界,是一位引起世界建筑界产生巨大反响的人物。 他的一组以“风”、“水”、“光”为主题的教堂将人带入赞美上帝的美善和奇妙中。安藤忠雄的教堂建筑蕴含着他对建筑内质的深悟,如同许多建筑大师的评论感悟到他充盈租驿动之心,凸现了建筑与人对话的追求和张力。当我们细细品读安藤的教堂建筑,都有如此感触。  相似文献   

10.
不是笑话     
有个想抽烟却没有带取火具的人,向一位老伯伯说:“老伯伯,请允许我接一接您的香烟。”谁知这位老伯伯竟尔勃然大怒,把这个人狠狠地责骂了一通,弄得这个人哭笑不得。这位已经失去火性的老人,为什么竟然大动肝火呢?原来老人以为这个人在诅咒他绝子断孙,毛病就出在“接一接您的香烟”这句话上。这位借火人的语言和态度可以算得上是很有礼貌的了,如果他懂得“接(续)香烟”的意思是“传宗接代”,那么在请求“接火”的时候,也不致闹出这场误会来了。我们从语词慨念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看,日常生活中,由于不注意而闹出的笑话确实是不少的。上述由于古今词义不同而造成的不愉快,倒还是可以原谅的。现在的年轻人学过的文言文毕竟太少,象  相似文献   

11.
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于1986年8月15日下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为他举行的座谈会上,作了关于儒学发展前景问题的发言,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他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杜维明教授曾多次来华考察和讲学,在中国青年学者中有相当影响。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他给中国学术界的印象,是所谓“第三期儒学运动”或“儒学复兴”的积极宣传者和推动者。这次,他应中国孔子基金会的邀请,作为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代表团成  相似文献   

12.
陈波 《逻辑学研究》2008,(3):79-109
这是本文作者在英国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对蒂摩西·威廉姆森(Timothy Williamson)所做的访谈录,后者是牛津大学威克汉姆逻辑学教授,英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访谈首先从威廉姆森的学术背景和学术经历开始,然后主要围绕他的四本书《同一和分辨》(1990)、《模糊性》(1994)、《知识及其限度》(2000)和《哲学的哲学》(2007)展开问答与对话。在《模糊性》一书中,威廉姆森提出了一种初看起米十分反直观的观点:从本体论上说,像“秃头”、“谷堆”这样的模糊事物,本来有确切分明的界限,只是我们不知道那些界限在哪里而已!也就是说,模糊性源自于我们对事物的本体论状况的无知。这种观点被叫做关丁模糊性的“认知主义”。在《知识及其限度》一书中,他一反西方哲学中根据“信念”、“真”、“证成”(justification)等等来分析“知识”概念的传统,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知识是第一位的”,应该根据“知识”去分析“信念”、“断定”、“保证”(warrant)等概念,而不是相反。在其新著《哲学的哲学》(2007)中,他指出,上个世纪两方哲学中所发生的“语言转向”和“概念转向”是错误的,哲学并不只是研究语词和概念,后两者具有关涉性(aboutness),它们是关于、指涉这个世界的;哲学也是人类理解这个世界的整体理智努力的一部分,在题材、目标、方法论、评价标准诸方面与其他科学没有实质性差别,哲学例外论是错误的。访谈还涉及对戴维森、克里普克工作的评价,以及对一组形而上学概念,如“to be”、“to exist”、“being(s)”、“existence”、“reality”和“actuality”等等的理解,对年轻一代哲学工作者的建议,以及威廉姆森在近些年打算做的厂作,等等。读者?  相似文献   

13.
“救世济人” “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12:15) 基督徒到底该如何去实践神的道?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还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神的话就像一颗葡萄,是让它在我们里面腐烂,还是让它成为甘醇可口的葡萄美酒呢? 其实,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中有两类基督徒,一类为“吝啬的基督徒”,他们只顾个人的灵修,不顾他人的需要,虽有“满园春色”,  相似文献   

14.
6.是其之所是与表示但与此先于原初的这个关系不还是一种收回(r啨cup啨ration)吗?①让我们将此更仔细地察看一下。应承者之应并不把这不同时话题化,就好像这不同时是被留下来的、被记住的或被历史地重构出来的一样。此应不能进行话题化或进行把握。但这不是出于软弱无力;对不能被容纳者而言就无所谓容纳能力。此一非现在之为不可把握是由于其无比巨大,或由于其“无比(superlative)”卑微,或由于其———例如———善,而善即无比(lesuperlatif)本身。此一非现在在这里是不可见的,是被分开的(或神圣的),并因此而是一非起源(non-origine),是无…  相似文献   

15.
“父亲”是个太阳一样光辉的概念,“父亲”是生命世界赖以依存的脊梁。然而他,却黯然地诉说着一段漫长悖逆的感知——仇父意识,来灼伤我们……是生就的逆种?还是良知蒙昧?还是人情龌龊?显然都不是。他是位作家,一位在京城撰稿人的群落中,我十分崇敬的仁兄。他著述斐然,人品无二。可他…… 是的,在这亲情的废墟上或许我们能找到点什么。  相似文献   

16.
杨振宁教授曾这样评论中美学生;“中国的留学生,学识成绩都是很好的,但是知识面不够宽;还有就是胆子太小,觉得书上的知识就是天经地义的,不能随便加以怀疑,跟美国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他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教育教学的弊端。同时也从反面提醒我们语文教师,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素有“文化怪杰”之称的辜鸿铭以其精通英德法等近十门语言在当时的西方世界和日本享有广泛影响。时人谓之“精通西学而极端保守”。他的怪诞和谐趣幽默是出了名的。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以茶壶茶杯譬喻纳妾。一次,几位外国友人故意在他面前大肆攻击中国人纳妾,谓纳妾是野蛮落后极不人道的。辜鸿铭振振有辞地反驳道:“这有什么稀奇!男人好比茶壶,女人好比茶杯,一个茶壶配上几只茶杯,不是中西同理,很自然的事吗?”闻者瞠目结舌,无言以对。进而,又说:“古人造字早有立意,妾者,立女也,当男子疲倦之时,有女立其旁,以作扶手之用也。…  相似文献   

18.
医患交际的“复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医患交际日益受到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关注,成为医患关系研究的热点。医患交际是人类对话的一种形式,充满了与疾病有关的各种声音。拟运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对医患交际中的各种“声音”进行研究,揭示医患交际中,医生的医生声音、教育者声音、同伴声音和患者的叙述病情声音、能力声音、社会交际者声音、发话者声音等在对位对话中并存共生,既各自独立又彼此相关。  相似文献   

19.
彭彤 《法音》2001,(4):36-37
百年来,佛教与中国社会和文化一起经历了沧桑巨变。无论是组织形式还是教义宗派,无论是社会功能还是文教事业,中国佛教在20世纪整整100年间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世纪之交,回顾和总结20世纪中国佛教走过的发展过程和历史经验就成为佛学研究者一项重要的使命。在我们刚刚跨人新世纪的时候,陈兵教授和邓子美教授出版了他  相似文献   

20.
今天宗教对话随着文明对话的呼声日益高涨。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特雷西所著的《与他者对话》以伽达默尔对话诠释学为基本方法,通过处理基督教信息与现代普世多元宗教处境的关系,致力于建构一种宗教对话的准则学。特雷西将在差异与冲突中的对话和团结作为最佳盼望,将批判和存疑作为构成对话的必要条件。他将聚焦于他者作为宗教对话准则的看法,这无疑对当今宗教对话的继续展开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