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天主教》2009,(1):1-1
众百姓受洗后,耶稣也受了洗;当他祈祷时,天开了;圣神借着一个形象,如同鸽子,降在他上边;并有声音从天上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因你而喜悦。”(路3:21-22)  相似文献   

2.
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希望长生不老,但死亡不会因人们的惧怕而消失,这是我们的常识。现代医学的进步,可以减轻许多人患病时的痛苦,但绝不能使人长生不死。某些疾病确会对濒死的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于是有的病人就希望早日结束生命,于是“安乐死”应运而出现;有也有些老年人不希望自己因久病卧床而给别人添麻烦,免得年轻人把他看成累赘,因而希望早些死去,这样又往往产生“自杀”。为了减轻!临终前的生理和心理的痛苦,科学家致力于运用科学的心理辅导方法,高超的临床护理手段,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垂危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和生…  相似文献   

3.
在一般人看来,决定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是智力因素,即学生智商的高低。人们往往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看做是智商不高的一族,而把学习成绩好的归为高智商的一族,把学习上出类拔萃的个别学生看作是“天才”。一些学生自己也默认了这一归类。于是学习好的会因自己天生的“聪明”而暗自庆幸,而学习差的可能会因自己的“先天不足”而嗟叹命运的不公,于是便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其实,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先天智力水平虽有差别,但并不像他们在后天的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那样大。对于许多学习差的学生而言,影响他的学习的主要不是智力问…  相似文献   

4.
平视权威     
今年初,英国首相布莱尔偕夫人到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小镇度假。虽然是首相夫妇光临,但小镇上的人依然我行我素,该旅游的旅游,该谈恋爱的谈恋爱,该晒太阳的晒太阳,该做生意的做生意。每个人都跟以前一样生活得自在有序。布莱尔是个“大人物”,但大家并未因他到来而手忙脚乱。布莱尔有个爱泡吧  相似文献   

5.
《中国天主教》2008,(3):14-21
耶稣看到了群众,就上山去了;他坐下来,他的门徒们来到他身边。他开始教导他们说: “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哀恸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安慰。”  相似文献   

6.
王晨 《哲学研究》2023,(10):38-47
鲍威尔对“人的解放”的研究与他的自我意识哲学紧密相关,普遍、无限、自由的自我意识的实现意味着“人的解放”的实现。马克思在“政治解放”和“基督教国家”两个概念上与鲍威尔的分歧揭开了探析鲍威尔“人的解放”思想的路径——通过扬弃外在的“他律”实现普遍性向自我意识的复归,而普遍性向自我意识复归的实现意味着“人的解放”的完成。因为集合了宗教、国家与经济三种不同的“他律”,所以犹太人问题成为鲍威尔“人的解放”所面临的现实矛盾的集合体。对该问题的分析彰显出,虽然鲍威尔把握住了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但他视自我意识为本质问题这一“颠倒”行为使得他的“人的解放”思想最终具有不可完善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智慧泰国寓言说,老虎看到农民使唤牛耕地,十分奇怪:“牛这样的庞然大物,又有锋利的双角,为什么心甘情愿被人牵着鼻子干活?人到底有什么神通呢?”  于是,趁农夫不在,老虎私下请教牛。牛回答说:“虽然人的个头比我小,但他有智慧,比我聪明,有本事,所以我只得为他工作。”  老虎听罢,非常想知道智慧是什么玩艺儿。老虎找到农夫:“先生,您不用害怕,我不会伤害您的,我只想知道,智慧到底是什么东西。”  农夫听罢,心生一计:“哦,亲爱的,我把智慧忘在家里了。”  “那您回去拿来给我看看,行不?”老虎哀求说。…  相似文献   

8.
喜讯     
他来到了纳匝肋,自己曾受教养的地方;按他的习惯,就在安息日那天进了会堂,并站起来要诵读。有人把依撒意亚先知书递给他;他遂展开书卷,找到了一处;上边写说:“上主的神临于我身上;因为他给我傅了油,派遣我向穷人传报喜讯,向俘虏宣告释放,向盲者宣告复明,使受压迫者获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他把书卷卷起来,交给传役,就坐下了。会堂内众人的眼睛都注视着他。他便开始对他们说:“你们刚才听过的这段圣经;今天应验了。”(路416-21)喜讯  相似文献   

9.
1935年3月底,红军长征大队人马南渡乌江后,在四渡赤水战争流散的红军相继经过平正,国民党清乡大了队到处追杀红军。一天,仡佬族农民罗顺臣在红花杠遇到8个红军,远处还听见枪声。他想:红军罹难了,救吗?!危险。有的老乡因参加红军的活动也被杀害。不救吗?!红军是为干人打天下的!作为阿仡人,没有见死不救的。二话没说,急中生智,巧妙地把8位红军引到山洞中藏好。  相似文献   

10.
素食问答     
主持寄语:闻妙居主编了一本素菜谱,其中有一部份素食问答,本刊编者觉得这对不理解佛教素食内涵的人土很有实际意义。在本刊出版素食文化、茶文化专辑时,特摘如下。(一)问;我本想发心素食,但觉得很难为情,怕人家笑话我,怎么办?答:我认为,你首先要把为什么素食的道理弄明白,只有把素食的重要意义明白了,你自会理直气壮地宣布吃素食,而不再怕人笑话你,倘若人家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来时,你也会应付裕如了。记得丰子恺居士在《护生画集》中,就有一幅画,题为“亲摘园中蔬,敬奉君子宴。”他称“素宴”为“君子宴”,可见素食是…  相似文献   

11.
戒躁求静     
《郁离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晋郑之间的地方有一个性情十分暴躁的人,他射靶子,射不中靶心,就把靶子的中心捣碎,他下围棋败了就把棋子咬碎。人们劝告他说:“这不是靶心和棋子的过错,你为什么不认真想一想,问题到底在哪里呢?”他听不进去,最后因脾气暴躁而死亡。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把破旧的小提琴,到处都是刮痕,拍卖师认为实在不值得他费神。但出于职业的原因,只好把它抓在手上,高声喊道;“朋友们,这是一把特别的小提琴,现在拍卖开始了,有谁要先开个价?”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但他又把社会主义以前的那种显然也是由人们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社会形式称作“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马克思指出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但他又把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工人的那种显然也是由其社会关系的总和所决定的受剥削受奴役的生活称作非人的即不符合人的本质的生活。这决不是由马克思的思想混乱而引起的自相矛盾,而是马克思从他探讨事物本质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所得出的必然结论。这个重要方法论原则就是区分事物的双重本质即现实本质和理想本质。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从戴亚尔的《人的现象》一书分析和评选他的基本哲学思想。本支第一部分概述他的“进化论”思想,第二部分把戴亚尔的一些主要观点与一些哲学流派相比较。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首先断定,戴亚尔虽然大量研究自然科学,但从其关心人的生活来看,无宁说他是个哲学家。戴亚尔的观点是:“进化是经过人来实现的,……人的命运只能是精神”。戴亚尔的“进化论”是有目的的进化论,是直线生成论。他认为:人类的出现,说明进化到了顶点。人的进化是“由先行的运动所准备的”,但是“人类化的过程一直不断地继续下去”,最后“朝向社会化和全球化发展”,“这样,距离消失了,人种的障碍消灭了,地球统一起来了”。这最后的境界,“就是‘超意识’和‘超个人’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个人意识通过爱而融会贯通了”。换言之,据戴亚尔看来,紧接着人的现象,就是基督教的现象,因为唯有基督教,才能“把全人类聚集在同一的爱的周围”。第二部分包括:(1)唯物主义反对戴亚尔,但现代修正主义者对他表示好感,认为戴亚尔在物质、历史等概念上,与马克思、恩格斯“有相似之处”。但是作者根本反对这种看法。(2)他与柏格森比较,表面相似,实质不同。戴亚尔认为事物进化的前后有“连带关系”,柏格森则强调“纯粹的变”。(3)戴亚尔不懂得黑格尔辩证法中否定的万能,但“他们两人都认为,人类是向一个极点迈进,这个极点将把一切意识集合在一起而不破坏它们”。(4)戴亚尔研究现象,托马斯主义研究本体。虽然戴亚尔在最后给基督教留有余地,不过由于他缺乏对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差别的分析,所以作者结论说,戴亚尔是神秘主义者。  相似文献   

15.
应时常醒寐     
《中国天主教》2001,(6):M001-M001
到了第六个月,天使加俾额尔奉天主差遣,往加里肋亚一座名叫纳匝肋的城去,到一位童贞女那里,她已与达味家族中的一个名叫若瑟的男子订了婚,童贞女的名字叫玛利亚。天使进去向她说“万福!充满恩宠者,上主与你同在!”“在女人中你是最受祝福的”。她却因这话惊惶不安,便思虑这样的请安有什么意思。天使对她说:“玛利亚,不要害怕,因为你在天主前获得了宠幸。看,你将怀孕生子,并要给他起名叫耶稣。他将是伟大的,并被称为至高者的儿子,上主天主要把他祖先达味的御座赐给他。他要为王统治雅各伯家,直到记远;他的王权没有终结。”…  相似文献   

16.
德莱达尔就“符号学的进展与意义”发表演讲李毓英10月22日国际符号学会秘书长、法国佩尼扬大学符号学研究所所长G·德莱达尔教授就“符号学的进展与意义”在人民大学发表演讲.德莱达尔认为西方符号学研究存在两种趋势:一种趋势以皮尔斯为代表,另一种趋势的代表人物为索绪尔。索绪尔的语言学区分了言语和语言。他受杜尔特影响,主张言语依赖于个体;而语言在本质上是社会的.索绪尔的社会学不同于当今社会学,而是杜尔特社会学,它是其符号学基础。他的基本原则是社会是不依赖别的条件而独立存在的。他主张二分法: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个体与社会。其认识论是一种旁观者的认识论,在他看来,世界是外在于研究者的独立存在。皮尔斯的理论是个体一元论,而非二元论的,他认为人本身就是社会的人,因此,不应对社会持旁观者态度,人们的思想可以改变世界。皮尔斯主张的是行动者的认识论。皮尔斯称自己的理论为现象学,现象学有两派:一派是胡塞尔,一派是皮尔斯。皮尔斯的现象学是建立在逻辑学基础上的,他认为看世界有三种方法,所以有三种现象:1.对世界的感觉有可比性,但只是一种潜在的本能。2.实际存在物、个体存在物。3.思想,对行为的“规划。亚里士多德的古典逻辑是类逻辑,皮尔斯  相似文献   

17.
伊壁鸠鲁哲学因以幸福为旨归,也被称为幸福论哲学;但又由于他对幸福和快乐的特别解释,而被视为快乐主义,甚至背负享乐主义的恶名.然而,伊壁鸠鲁幸福观突出的特征却是“心神宁静”,快乐在他不过是“身体的无痛和精神的无扰”,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将人的心灵从各种束缚中解脱出来.因而,伊壁鸠鲁幸福论最深沉的内核是“自由”.正是在这一点上,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幸福观虽然充满实践和行动的激情,但伊壁鸠鲁挣脱必然性而终获自由的观念对他却不无影响.马克思在斗争中体味幸福,并为人类的幸福而创造,但根本目标始终是人的最终解放和自由.  相似文献   

18.
说不尽的康德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是法国哲学群星灿烂的时期,显示了一种世纪末和世纪交替的特色。这时的法国哲学家每有新的精彩议论,常使人在眼花镜乱中惊心动魄。但法国的这些哲学新星,都有深厚的学问基础;他们是“现代的”、“后现代的”,但他们并没有把“古典的”抛开一边,而是认真地研究它,在这个基础上使自己的创新在理论上厚实起来。这是“学问”之道。德罗兹(GillesDeleuze)是法国哲学新星中的一员,思想相当激进,但1963年,他出版过一本论康德哲学的书,叫“LaPlilosophieCritiquedeKaut”。这本书1984年被译成英文出版。我最…  相似文献   

19.
青灯絮语     
随缘所谓“缘份”,佛语“因缘”也,亦即事物生灭的条件。《维摩诘经·佛国品》鸠摩罗什注:“力强为因,力弱为缘。”用现在的话说,主要条件叫“因”,辅助条件叫“缘”。《俱舍论》卷六:“因缘合,诸法即生。”可见,依佛教言,人生一切境遇,全是自作自受。但世人谈“缘份”,多含一份沧桑一份无奈,即便呈现豁达气象,也源自宿命意识,而没有看到,人虽然首先是“果”的自受,其次才是“因”的自作,  相似文献   

20.
孟子的“养气”工夫,自二程提倡以来,便成为理学的核心话题之一。朱子老师李延平的独到理解丰富和发展了这个话题。他极为突出养“夜气”的地位,而对“浩然之气”采取回避的态度。在他那里,“浩然之气”和“夜气”虽然都是人体内生之气经过义理规范、调顺出来的结果,但有着明显的区别:“浩然之气”是实践主体在“养勇”、应事的情境中出现,带着外发、刚硬的色彩;而“夜气”是学者明显思维、情感活动停息后自然呈现出来的,更具内敛涵养生发的品格。虽然“养夜气”、“体验未发”两项工夫相近,但前者更方便初学者下手。这正是延平主动引导朱子从事“养夜气”工夫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