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经营五招     
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年轻时,在自己一块旱田里挖水井,田里却冒出了浓浓的石油。于是,水井变成了油井,旱田变成了油田。他开始雇工开采石油。保罗·盖蒂十分用心地经营油田,没事便到各油田去巡视。结果,他每次都能发现有人浪费原料,而且有人闲逛。他找来工头,要求他们消除浪费和清除闲人。然而,他下次再去的时候,一切依然如故。保罗百思不得其解,就带着问题去见一位管理学家。管理学家说的“那是你的油田”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保罗立即召来各油田的工头,向他们宣布:“从今天起,油田交给各位负责经营,效益的25%由各位全权支配。”从此,保罗…  相似文献   

2.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在这儿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很少有人获得较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在他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不提,他仅说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皮尔·保罗。后来人们才知道,皮尔·保罗是他小学的一位校长。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嘻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利科访谈录     
引言 :自P .利科的《时间与叙述》和《自我与他人》相继问世以后 ,这位当代哲学大师的生平就显现出来了。 1995年他的著作《批判与信念》出版之后 ,他的思想便更为广泛地扩展到了公众之中。最近 ,记述他的传记出版了 :这就是由弗朗索瓦·弗斯撰写的书 :《保罗·利科 :生命的意义》。《建设》杂志记者在沙特奈 -马拉布里白墙公寓里 ,对利科进行采访 ,他们谈了十几个论题 ,下面就是此次访谈的主要内容。1.童年与成长时期记 :保罗·利科 ,死亡很早就出现在您的生活中了。当您只有几个月大时 ,您就失去了母亲 ,而您的父亲也在 1914年的战争中惨…  相似文献   

4.
毫无疑问,19世纪末最伟大的三个艺术家是:文森特·凡高 (VincentVanGogh ,1853~1890)、保罗·塞尚 (PaulCezanne,1839~1906)、保罗·高更 (PaulGauging,1848 - -1903)。他们的共同点是 :三个人都是极为孤独的不合潮流者 ;不同的是 :凡高狂热的笔触引出兼容现实与疯狂的表现主义 ,塞尚矛盾的秩序性诞生了毕加索的立体主义 ,而高更粗野的单纯为原始艺术、综合主义开辟了一条天堂之路。另一种说法是19世纪的70年代属于马奈 ,90年代则属于野人高更。《雅各与天使的…  相似文献   

5.
希腊哲学与百科知识伊尔塞特劳特·哈多特著陆象译据我们今天理解,何谓“百科知识”?我想正如18和19世纪时一样,我们用这个词来指力求翔实地包罗尽可能多的最大量学科和学识的那种知识。1850年,圣伯夫谈及德·让利斯夫人时说道:[1]所有这种种情趣,所有...  相似文献   

6.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让-保罗·萨特尔最著名的短论。但是,他的人道主义不同于美国的人道主义运。他摈弃奥古斯特·孔德的实证主义这一类型,认为它是“人  相似文献   

7.
爱与宽恕     
陆道骆 《天风》2005,(6):38-39
“假若今天我们让愤怒和仇恨笼罩着这个日子,她将是第一个责备我们的人。”1991年11月1日,一位名叫卢刚的留学生制造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惨案,开枪射杀了6条生命,其中有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副校长安妮·克黎利。11月4曰,爱荷华大学2.8万名师生全部停课一天,举行安妮·克黎利博士的追思礼拜。圣派翠克教堂斜射进的阳光下躺着安妮·克黎利博士,棺木上放着呈十字架排列的红色玫瑰,她象征着生命不息。安妮·克黎利的好友德沃·保罗神父在对安妮一生的回顾和追思礼拜时讲述了上面这一句话。追思礼拜前,  相似文献   

8.
无声的风度     
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指出:“我们用声带交谈,但是我们是用面部表情、声调乃至整个身体去表示和传递感情的。”因此,了解和掌握人的体态语言是现代社会交际的基本要求。美国教育家马尼林·梅普勒认为:“如果你能够有意识地‘读懂’别人无意识中表露出来的一些东西,那么,你就能够有效地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体态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传递着不同的情感与信息,所以体态语言在不同的情况下,不仅程度上必须有所控制,种类上也要有所选择1.服饰。服饰是一种静态无声的语言。参与劳动时,朴素的工作服,无形中缩短了自己与其他劳动者的心…  相似文献   

9.
近来,卡尔·波佩尔、托马斯·库恩、保罗·费拉本德和汉斯·赖辛巴赫为认识论作出了某些比较重要的贡献。这些作者似乎都在某些方面根本背寓了传统的认识理论。他们的认识论的共同特点是,他们试图解决知识的增长问题:说各种关于科学的理论因为越来越精确而日益接近真理是什么意思,早期的理论和更精确、更新的现代理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战胜自己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嗜烟成性,烟瘾一来,就抵挡不住,没有烟叼在嘴里就感觉很难受。一次,他在一个小城的旅馆过夜,很快进入梦乡,凌晨两点钟,盖蒂醒来,想抽根烟,不料烟盒是空的,而此时旅馆的餐厅和酒吧早已关门,唯一得到香烟的办法是到一公里之外的火车站去买。外面又下着雨,盖蒂穿上衣服,又拿上雨衣,准备出门。在走到门口时,他问自己:“我这是在干什么?”他站在门口寻思,  相似文献   

11.
如果一个园丁擅长种花木,我们就说他通园林艺术。同样,如果一对夫妇善于培养爱情之花,使婚姻这个园林繁荣兴盛,我们就说这对夫妇有婚姻的“园林艺术”。这种比喻并不牵强,因为,婚姻关系同所有事物一样,面临着大自然给予的挑战:或生长而繁荣,或凋敝而死亡。 幸好,这种艺术并不神秘,也并非少数专家才懂。相反,任何一对夫妇,只要懂得一些园艺的基本技能,都能培养起婚姻的园林艺术,从而使他们的爱情园林鲜花盛开,四季如春。下面便是这门艺术的一些基本技巧。 勤于耕耘感情田野 美国加州格伦代尔咨询中心主任阿兰·洛伊·麦金尼…  相似文献   

12.
妇女在佛教中的地位作者:莉莉·德·西尔瓦译者:赵桐生之为人,或男或女;所有众生,皆有性别。繁衍生命,男女双方,缺一不可,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制造新的生命。因此,繁殖后代需双方互为补充;仅就自然属性而言,男女本来平等,并无尊卑高下之分。尽管自然界的事实如...  相似文献   

13.
信仰与事奉     
林志华 《天风》2001,(5):6-7
经文:徒22:6-10这段经文是保罗在百姓面前见证他在大马色路上蒙召的经历。他出生于大数一个官宦家庭,所以有机会进入耶路撒冷的最高学府,“在迦玛列门下,按着我们祖宗严谨的律法受教”。(徒22:3)他是法利赛教派的人,并能自信地说:“就律  相似文献   

14.
<正>从保罗书信我们可以看到,教会建立之初即开始出现各种问题。保罗写信给哥林多教会的时候,哥林多教会还是一个刚建立不久的年轻的教会,这个教会存在的问题中,"纷争"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也是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参林前1:10-4:21)。在整本《哥林多前书》中,保罗的关注都与教会的分裂问题有关。书信开头保罗就劝告他们  相似文献   

15.
以勒 《天风》2007,(8):34-35
通过圣经,我们可以了解到使徒保罗不仅写过十三封书信,而且他还有著名的三次旅行布道的经历。这些信息,不禁会使许多信徒误认为在初期教会时期,只有保罗向外邦人传福音,也只有保罗去了许多地方,建立了许多的教会,事实上,并不尽然。我们在不抹杀保罗的宣教功劳的同时,在具体了解保罗的三次旅行布道之前也应了解几方面史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全备的福音和  相似文献   

16.
经文:腓1:3—6 我们知道腓立比书是保罗在罗马监狱里写的,固称“监狱书信”,保罗虽然身陷囹圄,但从书信中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保罗的心里却充满着喜乐和慰藉,“我每逢想念你们,就感谢我的神;每逢为你们众人祈求的时候,常是欢欢喜喜地祈求。”(腓1:3)因  相似文献   

17.
沈承恩 《天风》2006,(7):2-3
教会里的同工是什么关系?保罗说:是肢体的关系,保罗的这个比喻不是仅指教会内的同工应有的关系,而是指教会内所有的信徒应有的关系。但我们假若仔细看罗马书12章与哥林多前书12章,就会发现,保罗讲这个比喻的落脚点是讲同工的关系。保罗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相似文献   

18.
“礼”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先秦,尤其是西周时代对于治理社会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史载“周人尊礼尚施”(《礼记·表记》),因此才有后人的“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年》)的说法。然而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  相似文献   

19.
喜多郎的音乐象歧曲多变的河水一样在屋里潭瀑流淌,而桌上新书还散发着墨香,一杯清茶,一块自制的玉米饼,午后的阳光懒洋洋地洒落窗前。他来自遥远的南方,黝黑而且健壮,毕业十年之后的重逢,在他脸上写满了兴奋。叙过契阔,话题自然而然地盘绕到一些“热点”上:房子、股票、汽车、出国……就想起当年哥哥那批人,热衷的话题曾经是手表、自行车、席梦思—…·是不是现在这些就到头儿了;不会吧,还会有游艇、别墅、滑雪、渡假…··有没有头儿?我们俩都承认没有。于是长长的静默,茶添过一杯又一杯。正是柳絮舒卷,香雪满地的季节,空…  相似文献   

20.
汽车油漆制造商阿克佐──希金斯公司的布告牌上,张贴了一份征聘地区客户经理的告示。批发客户经理保罗看了颇动心。他意识到,获聘者将有机会大展拳脚,薪俸更丰,并可稳步跻身高级管理层。 起初,保罗并没打算争取这一职位,因为他晋升现职尚不到一年。但后来,他还是决定跟上司商量一下“我知道我能胜任这项工作”,他自信地说:“可我跟随你办事才 9个月,你介意我离开吗?” 保罗的上司鼓励他提出申请,结果他如愿以偿,得到了那个职位。 如果你发觉现时的工作没有发展前途,你也许就需要换一个老板了。“传统上所说的晋升,是指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