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宏观上从数学美学看:微观上围绕“数学是思想的体操,数学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是‘聪明学”’立论,论述命题“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高效率数学学习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的不同作用效果,以及这些影响因素间存在的作用路径,通过目标抽样,选取102名高中生为被试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并依托AMOS软件的模型界定搜寻功能进行路径分析,获得研究结论:(1)数学元认知、数学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数学学习策略和数学素养这5个变量对高效率数学学习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的作用效果值依次递减。(2)5个变量通过两条主要路径影响高效率数学学习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一是智力因素与数学素养构成的影响路径,二是数学元认知、数学非智力因素以及数学学习策略构成的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3.
数学日记对数学学习有效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高中数学学科进行实验研究,以探讨数学日记对主观数学学习效能感与客观数学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学日记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能感,有助于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尤其对数学差生更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数学日记还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念与数学学习的实效协调起来,获得一致性效应.结论是数学日记能使学生形成一种有效性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对于元认知能力的评价和测试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难点,特别是就数学学科而言,已有研究多围绕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元认知监控水平的评价以及能力的培养展开,鲜有全面评价学生数学学习元认知水平的问卷。同时,没有针对高中生编制的元认知水平调查问卷。故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已有的问卷进行修正和完善,通过征求专家意见与样本测试和数据分析,形成《高中生数学元认知水平调查问卷》。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信度方面,问卷整体的内部信度为0.952,分半信度为0.931,重测信度为0.946,说明问卷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和测量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费定舟 《现代哲学》2004,11(2):111-114,120
对于一个数学实在论者来说,一个特别急迫的任务是回答数学证明是如何建立起关于数学对象的真理性问题。本文批判性考察由Resnik所提出的认知解答,指出了其中不成立的前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自己的解答,它是基于由Oliver.G所提倡的方面(aspects)概念而来的社会——论辩方案。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 463 名初中生为被试,探讨了初中生感知到的数学家庭作业质量、控制感和家庭作业情绪影响家庭作业努力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积极数学家庭作业情绪和消极数学家庭作业情绪均在数学家庭作业质量和数学家庭作业努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2)数学家庭作业质量可以通过数学控制感分别经积极和消极数学家庭作业情绪的多重中介来预测数学家庭作业努力。研究表明,初中生感知到的数学家庭作业质量、控制感和家庭作业情绪均是其家庭作业努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分析中国古代数学史上重要的数学著作可以看出,《周易》往往被古代数学家们视作数学发展最早的源头,而且在一些重要的数学著作中,数学家们运用《周易》中的有关概念表述数学问题,对《周易》中的数学问题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数学成就。这一切足以表明《周易》对于古代数学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儿童数学焦虑量表、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小学生数学元认知问卷,对508名乡镇中、高年级小学生进行测量,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数学焦虑影响数学成绩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数学焦虑显著负向预测数学自我效能感、数学元认知和数学成绩,数学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数学元认知和数学成绩,数学元认知显著正向预测数学成绩;(2)在数学焦虑对数学成绩的预测中,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3)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在数学焦虑和数学成绩之间起链式多重中介的作用。因此,数学焦虑除了直接作用于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可通过数学自我效能感或数学元认知间接影响数学成绩,而且可通过数学自我效能感进而通过数学元认知间接影响数学成绩。文章讨论了上述发现的理论及教育实践含义。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同伴支持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对1177名七、八年级学生感知到的同伴支持、数学认同、数学焦虑和数学学习投入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同伴支持不仅能直接预测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投入,还通过数学认同经数学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对数学认同和数学焦虑的得分进行潜剖面分析,可将学生分为高认同-低焦虑、中认同-中焦虑和低认同-高焦虑三组,同伴支持可预测学生的不同亚组,三组学生的数学学习投入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上述发现为促进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数学学习观:结构与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本研究探讨了小学生数学学习观的结构与表现特点。研究表明:小学生数学学习观的四个因素,即数学学习兴趣、课堂参与性、数学学科观与数学交流的素养,能够较好地解释数学学习观的心理结构;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性,随着年级升高显著下降,而在数学学科观与数学交流的素养方面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即随着年级升高而提升;男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性明显高于女生,但在数学学科观与数学交流的素养方面,女生则明显好于男生。  相似文献   

11.
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认为:“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这充分说明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尤其小学数学很多内容的应用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形”。为此数学教学必须连接现实,贴近孩子。教师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感悟。  相似文献   

12.
你在数学学习中遇到过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吗?你感受过各种类型的考试压力吗?你是否感到焦虑呢?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压力和焦虑是常见的现象。在了解压力和焦虑对数学学习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减小压力与焦虑带来的消极影响。一、压力和焦虑影响数学表现的机制压力和焦虑影响数学表现的关键在于工作记忆。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探讨小学儿童的数学态度、学业拖延、数学元认知与数学成就之间的纵向联系及内在作用机制,对515名三、五年级小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1)学业拖延在儿童的数学态度与数学成就之间发挥着即时和纵向中介作用;(2)不同水平数学元认知个体在纵向中介模型中“数学态度→数学成就”这一路径上存在差异。这意味着较积极的数学态度有利于减少小学儿童的学业拖延行为,进而提高其数学成就,而高数学元认知则能够监控和调节个体的数学态度,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提高数学成就。该发现为有效促进儿童的数学学习提供了重要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4.
探讨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自我效能、自我概念与数学成绩的关系,考察数学成绩优秀学生与数学成绩不良学生数学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的差异.结果表明:(1)数学自我效能与自我概念对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显着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2)数学成绩优秀生和不良生在数学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上有着显着的差异,优秀生均高于不良生,进而可以推断两者的水平差异是导致小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一、数学恐惧症,让数学学习不那么美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数学教育“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见,体验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规律、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的理性认识,它在认识活动中被反复运用,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数学方法是在数学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数学为工具,所采用的各种方式、手段、途径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紧密联系的,强调指导思想时,称数学思想,强调操作过程时,称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中奠基性成分,是学生获得数学能力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7.
18.
In recent 50 years,the debate between mathematical realism and anti-realism has been dominating the mainstream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Penelope Maddy proposed a naturalistic set theoretic realism in 1990. This project brings the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a new research idea,that is,philosophy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mathematical practice. This article will critically analyze Maddy's naturalistic set theoretic realism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paradigm background belief....  相似文献   

19.
一、课堂教学应关注教学目标的有效调控 新课程的总体目标可以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它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使得数学教学目标更加全面,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时,得通过丰富多采的教学活动把四个目标融合贯穿起来,合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因此,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得有效进行目标调控。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如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使学生学会多种思考方法;通过解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特别是那些需要经过周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