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美国心理学家杰拉尔德·D·贝尔所写的《驾驭个性》一书中,把人类个性分为六种类型,即指挥型、攻汗型、遁世型、税人型、表现型、进取型。然而,贯穿于全书的褒奖词句大多赋予了进取型个性,而且唯一地在论述这种个性时指出它多有独创精神。贝尔认为,这同具有进取型个性的人的成长过程有密切关联。比如,进取型的父母往往能把自身进取的个性“基因”有意无意地“传”给孩子。他们习惯于鼓励孩子凭借自己的能力.独立地积极地去参与各种活动,他们会充分地估价孩子独立地处理自身需要的各种能力以至权利,他们不指望借用长辈的所谓“威…  相似文献   

2.
<正>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早跟他(她)离婚了”“我不离婚是因为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等类似的话,但是不离婚就一定对孩子好吗?离婚似乎是解决父母冲突的一种很高效的方法,但部分家长不愿意让孩子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中,于是选择勉强维系婚姻关系。那么当孩子生活在看似完整但高冲突的父母关系中时,对他们来说,究竟是爱还是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离婚不离家现象不再仅是电视小品或文学作品中的情节,而是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经常见到的事情。如《城市晚报》“离婚不离家”中的例(1):“王女士和她的丈夫,他们平静地吃了‘离婚饭’,照了“离婚照’,也让周围的朋友同事知道了他们离婚的实情。王女士与丈夫便分室而居,象朋友一样相敬如宾地生活在一起……”。例(2):“老曲在单位上放风说他已离婚了,但人们却没看出他有任何离了婚的迹象。他们决定离婚后暂不离家,表面上还维持家庭生活的原样,让孩子适应一段时间,再从长计议”。例(3):“市歌舞团青年舞蹈演员小A与丈夫离了婚,但从此以后,每当她丈夫从海南回来,就象没离婚时一样住在她家里,和没有发生任何事情的家庭别无二样”。这种离了婚不离家的现象引起人们的各种议论:有的说,离  相似文献   

4.
金榜题名,皆大欢喜,固然令人神往。但是,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还不高,能上大学的毕竟只是少数幸运者,如果自己的孩子榜上无名,该怎么办呢?首先父母要打破“升学成才”的迷信,教育孩子“一颗红心,多种打算”、“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使他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承受压力,在落榜之后,能尽快地振作精神,投入到积极的学习、生活中去。孩子高中毕业后已经算是“大人”了,他们的独立意识很强,可是高考落榜,暂时又没有合适的工作,生活上还完全依赖父母,会使他们很苦闷,这时父母更应当做细致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乐观地等待分配或再次报考大学。在孩…  相似文献   

5.
向孩子学习     
周国平 《天风》2010,(2):60-60
耶稣说:“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子,断不得进天国。”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孟子说:“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几乎一切伟人都用敬佩的眼光看孩子。在他们眼中,孩子的心智尚未被岁月扭曲,保存着最宝贵的品质,值得大人们学习。  相似文献   

6.
<正>当下,亲子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小别离》《小舍得》《小欢喜》等电视剧,更是将“原生家庭”“鸡娃”“隔代教育”等关键词引爆。如何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成才,不仅是我们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父母的共同焦虑。作为一名学校心理老师,我在咨询室里见过了太多亲子冲突,也看到过许多家长因为亲子教育长吁短叹、束手无策。根据工作观察与实践经验,我认为,如果家长可以在亲子相处过程中做到“无条件”但“有边界”地爱孩子,就能有效规避许多雷区。  相似文献   

7.
[答案]:这题的错误是.故意搞混了“支出”与“收入”。不仿换个角度思考:(一)当年轻人得到孩子送来的六分钱后,他们实际上花的钱为五角四分,这是他们的支出部分。(二)老人将一角钱交给孩子后,手中还有五角,再加上孩子吃冰棒花掉的四分,正好也是五角四分,这...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财富浪潮带来了一大批富孩子和新一代忧心忡忡的富家长。按照美国的平均家庭规模来计算,美国百万富翁的孩子超过了400万。大量研究表明,财富在给孩子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成为了家庭的祸根。为了让富孩子努力奋斗,创造财富,结果就出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新行业,为他们提供"理财技能培训"。请看——  相似文献   

9.
<正>总是被赞扬而焦虑的孩子“老师,我爸妈已经对我够好了!他们从来不会给我学业上的压力,每次考试都是鼓励我,安慰我,还说在他们眼中,我就是最优秀的孩子,说他们相信我……可是,我还是好焦虑啊,每次考试前我都睡不着觉,我好希望我能把成绩考好一点,可是我做不到。”女孩坐在椅子上向我诉说着她的烦恼,她的眉头紧紧地皱着,  相似文献   

10.
好活     
废名的夫人说:“我们生了小孩子,我只盼望孩子身体健康,至于孩子将来做什么事那却没有一定,我带到乡间去学手艺也好,我喜欢同他们常聚在一块儿,反正手艺也总是人做的。”  相似文献   

11.
有一则《狼和小羊》的寓言,是说狼找借口吃掉小羊。于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狼看成是勇猛的象征,把羊看成是柔弱的象征。例如,当遇到勇猛对手时,人们常常疾呼“狼来了!”又如,对于一些“听话”、成绩好但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学生,人们常常说他们是“五分加绵羊”。其实,羊头上长着一双角,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独生子女队伍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年青父母把孩子放在了“皇帝”的宝座上。他们努力为孩子创设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优越的教养环境,努力用自己的“爱心”为孩子创设一个欢乐幸福、纯而又纯的“冰晶世界”。在这样的“冰晶世界”里,孩子们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生长,可以免受一切磨难和挫折。于是,在这满是阳光和鲜花的天地里,“只能唯我,不能利他;只能至上,不能俯就”的“蛋壳心态”迅速得到了滋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减负”给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之下不堪重负的中小学生带来了希望,却引起了许多家长的不满与惶恐不安,他们担心这样下去会毁了孩子的前程,比以前更加紧锣密鼓地为孩子买复习材料,安排课外学习时间,于是乎便出现了学校“减负”,家庭“增负”的怪现象。学生们刚从学校的“高压”下解脱出来,又被家  相似文献   

14.
<正>暑期漫漫,夏日炎炎,家长如何助力小朋友们把假期过得丰富多彩呢?是选择孩子独自去夏令营锻炼开拓视野,或者选择亲子出游互相陪伴,还是选择在家避暑,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培养兴趣爱好?对于这类问题,其实家长可以给孩子一定的权限让他们自己选择和计划。计划能力是人们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需要在亲子互动中培养。例如计划亲子出游的家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出游计划和方案的制定,请孩子做“小管家”参与管理日常开销,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监督和鼓励孩子对所作计划的落实,有意外情况时带领孩子灵活应变。这样既能够提高亲子互动的频率和质量,还能提升亲子双方的幸福感,这个过程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计划和落实能力。  相似文献   

15.
拥有长大了的孩子的一件乐事是我不必再催促他们写感谢信。在他们小的时候,三个孩子会口述他们的感谢,我则记录下来,再装上他们自己画的作为礼物的画。然而,到埃莉诺、萨拉、德鲁可以自己写感谢信时,他们却要在我无数次的催促、激励下才会勉强写几句。 “你给爷爷写信了吗,感谢他给你寄的书?”我会问。“关于那件羊毛衫,你是怎么对多萝西姨妈说的?”无一例外地,我会遭遇到含糊不清的话和不屑的耸肩。 一年,圣诞节之后的几天,我厌倦了不断地催促他们。这些孩子已变得对我的话充耳不闻了。灰心丧气的我宣布:谁也不许玩新玩具或者穿…  相似文献   

16.
<正>在家庭或学校环境里,家长和老师们经常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情绪。这似乎是很平常的事,但却道出了人类情感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用语言来表达自身的感受。孩子们口中的“我好失望啊”“我好开心啊”,这些句子既帮助他们确定自身的感受,也将这些情绪体验传达给其他人。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人们通常用具体的情绪词汇来表达自身的感受,如积极情绪:  相似文献   

17.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所以,给孩子一个和谐温馨的课堂是非常必要的,是每个教师的共同职责。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爱是教育的源泉,爱是生命的基础”,教师只有充满了爱,才会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主动地去寻找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才会有追求教育改革创新的理念。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现在才切身体会到“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这句话的深刻内涵,现在才发现作为“引路人”的我们只有怀揣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哺育、去关爱他们,让每一位孩子的心中都充满对同学、对父母、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他们的心中也就注入了爱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阿弥陀佛”与“安乐死”浙江省中医院(310006)朱忠义“死亡”——这个人类生命的句号,不是悄悄地就是突然地出现在每个人的面前。死亡常常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不安和恐惧。虽然人们在言论上常设法小心翼翼地回避着这个不吉利的字眼,但人类在行动上却一直在为延长...  相似文献   

20.
道教戒律中的环境保护思想尹志华在“征服自然”的口号下发展起来的近、现代工业文明,一方面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又严重地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退化现象,人们不得不认真地重新思考他们以前对自然界所抱的各种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