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开那扇窗     
她出生才3个月的时候,医生诊断她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就算做了手术视力也达不到0.1,这等于宣告她一辈子都将是瞎子。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习俗:谁家生了盲孩子就是上辈子缺了德。这让父母很丢脸,商量再三,决定遗弃她,幸好姥姥及时赶来把她抱走了。10个月大时,姥姥带她去  相似文献   

2.
她是一名16岁少女,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自幼聪明漂亮,因在歌舞剧中扮演过天鹅常被人称为“小天鹅”。初中三年级时,她母亲无意中说:“你没有以前漂亮了。”从此,她每天老照镜子,感到自己的脸变丑了,牙齿不齐了,双腿也变得不像以前那样修长了,连骨头也有些移位了。  相似文献   

3.
市场调研员罗斯·科尔比在电脑上按了“印制”键。经过几个月好几百次的调查研究,几易其稿之后的这份市场调查报告终于及时完成。他想周末去度假好好放松一下。他仔细地将报告校对后就按名单上各部门经理每人发出一份。 然而,当他回到自己的办公桌时,发现老板大发雷霆。科尔比解释说:“我无意中越级行事了。”分发名单是她给我的,我以为只要按她的意图去做就行了,但是她就是因为没有看到我那份最后定稿的市场报告而感到恼火。 科尔比同上司曾有过摩擦。上司专横跋扈,常常把他拼命赶出来的工作压下。然而,这一次科尔比自知犯了严重错…  相似文献   

4.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 我是一名高中生,以前曾经喜欢过一个女孩。高中之后,又喜欢上了另一个女孩,她善解人意,活泼大方。于是我总想接近她,可终于与她在一起时,却感到了一种压力,一种负担,一份责任。我不想伤害她,因为我很喜欢她。可我应该怎么对她呢?  相似文献   

5.
每夜每夜,尤其是夜深人静时,我房间的电话铃乍响起来,我的心便抽搐了,手也抖个不停,不敢去抓听筒。我知道那是母亲打来的。她要和我聊天,她又要谈起父亲。我不想聊天,但我没有理由拒绝她。 也正是四个月前,深夜里的那个电话在我的心上留下一道永远的伤疤。我最爱的父亲,他死了。我的可怜的母亲,她还不知道她最爱的丈夫死在另一个女人的臂弯里。 我想着,当父亲看见他的朋友和轻佻的女子从床上下来时,我想着,他再也不会恨恨地说道:“可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我是某部一位排长,我异常痛苦,请求你们的帮助。 事情是这样的,我妻子是我县某剧团一名演员,前年八月份回家探假时经人介绍认识,于去年元月一日结婚,但是婚后我发现妻子对我不贞,她和本剧团一名青年演员眉来眼去。有人向我反应他们以前曾经有越轨行为,她对自己以前的行为供认不讳。我厌恶她,世上又有什么比自己妻子对丈夫不贞而令人痛心的?我一年只有一个月的假,我们  相似文献   

7.
正她是个胆小的女孩儿。上初一时,有个调皮男生将一只毛毛虫放到她铅笔盒里,她竟吓昏过去,从此落下个失眠的后遗症。考大学的前一个月,每天晚上临睡前,她总要吃上两粒安眠药,才好歹挤进大学校门。走进大学的第一天,她便被一个男孩"盯梢"了,一直被盯到大四,她仍然无动于衷。毕业后,她前脚回到家乡小城,男孩便后脚跟了来。她有些小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拟考察早期各种情绪性成分及其交互作用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和社交能力的影响。被试为299名儿童及其父母。母亲在儿童6和14个月时报告儿童的各种情绪性成分,父母在儿童48个月时分别报告儿童的问题行为和社交能力。结果发现:(1)6个月时的受限后沮丧和恐惧不能显著预测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与社交能力,但14个月时的受限后沮丧能显著正向预测外显问题行为,恐惧能显著正向预测内隐问题行为,负向预测社交能力。6和14个月时的微笑/大笑均能显著正向预测社交能力。(2)在14个月时,恐惧能显著负向预测高受限后沮丧的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但不能显著预测低受限后沮丧的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在14个月时,恐惧能显著负向预测低微笑/大笑的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但不能显著预测高微笑/大笑的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  相似文献   

9.
吴邑人 《天风》2002,(5):56-56
第一章素素出嫁素素在这个学堂里生活,吃的、睡的、劳动作工,她并不觉得有多少苦,她本来是穷人家的孩子,是女孩子,现在的生活已经比以前好了,好在平稳了,不用愁吃穿了。她觉得的苦是好像进了一座牢房,不能跑出外面去,不能到山坡上去看野景。那时,她还不懂自由,连这两个宇也不认识,也从来未曾听到过这种新名词。可是,一直被关在里面,最多是在姨妈——就是哈教士雇来的学堂女仆的带领下到近地段后面那条小河边去洗衣裳、被单布时才可以外出。素素最喜欢到河边去洗东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追踪研究及多重报告法,考察了儿童从6个月至14个月间父亲养育压力的稳定性特点,以及6个月与14个月时的父亲养育压力对儿童24个月时的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儿童6个月与14个月时的父亲养育压力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从6个月到14个月,父亲的总体养育压力和育儿愁苦维度的平均压力水平没有显著变化,亲子互动失调维度显著降低,儿童困难特质维度的平均压力水平显著上升;(2)儿童6个月时,父亲的育儿愁苦显著预测儿童24个月时的内隐问题行为;14个月时,父亲的育儿愁苦显著预测儿童24个月时的外显问题行为;6个月和14个月时,儿童困难特质维度的压力都可显著预测儿童24个月时的外显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1.
千北 《思维与智慧》2012,(12):28-29
我不喜欢白果,伴随她的出现,我经历的都是痛苦。前夫出轨,离婚,早产,大出血……没有一个回忆是美好的。白果是我女儿,怀胎八月生下,却在看见她酷似前夫的面容表情后,母爱一度是例行公事的交代:有阿姨照顾她,我只负责把她养大。情感上的给予,那些拥抱、那些浅浅低低的摇篮曲,我无能为力。第一次抱她时,白果已经9个月大了。阿姨不在的那个晚上,她发高烧。我慌了手脚,赶紧喂退烧药,然后解开她的衣裳,一遍遍用酒精和温水擦拭额头、腋下、手脚,进行物理降温。两个小时过去,烧终于退了。白果从昏睡中醒  相似文献   

12.
本追踪研究旨在考察父母养育压力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方式是否存在差异。被试为364名。6个月时, 父母报告各自的养育压力;24个月时, 父母报告各自的养育方式;48个月时, 父母分别报告儿童的问题行为。结果发现, 母亲养育压力可直接显著正向预测学前期儿童的外显问题行为;父亲的养育方式在其养育压力与学前期儿童的内隐和外显问题行为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这表明, 母亲早期养育压力可直接影响学前期儿童的外显问题行为;而父亲养育压力完全通过其养育方式影响学前期儿童的内隐和外显问题行为, 且严厉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小A是我认识很多年的一位朋友,自从移民加拿大后就很少见面了。上个月她回国,便约着一起吃了个饭。餐后,我们起身离开时,小A轻轻地把她坐过的椅子挪回桌边,又走过来把我的椅子也放回去。让我这个自诩行为习惯还不错的人感觉有些难为情,便调侃道:"出去几年变化挺大嘛。"以前的她是个大大咧咧的北京大妞,根本不会在意这些细节。小A笑着说:"要说这事,还真有点感受。我去加拿大做幼教,在幼儿园讲的第一节课就是‘把  相似文献   

14.
敏君 《天风》2003,(7):44-45
母亲接受了这位永生的神后,完全换了一个人,由忧愁变得喜乐,由多病变得健康,以前的恐惧不再属于她,以前的黑暗也不再属于她,她得到的是真实的、完全的、有永生的生命。她的这个生命不再有死亡,乃是有基督生命的——  相似文献   

15.
有一天下午,我正在咨询室里,有一对年轻的夫妇携带六岁的女孩走进来。 “罗教授在吗?”女孩的父亲问。 “在,请进来”。接待员回答。 女孩的父亲先和我在咨询室里交谈来访的问题。 “是我的女孩上幼儿园的事,已经闹了半个多月了,我们毫无办法,很着急。起因是一个中午小女孩午睡的教室以及老师都调换了,她因此睡不着,她举手向老师报告:要小便’!老师说:‘刚刚才小便过,怎么又要小便?’小女孩急得  相似文献   

16.
韩菲今年29岁,是一家公司的市场调查督导,她一直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两个月前被升职为区域主管督导。因为收入不错,她买了一套房子,过着平静而富足的生活。平时她很少喝酒,也不去娱乐场所放纵自己。6个月前的一个星期六,韩菲坐飞机去北京出差时,突然感到心怦怦乱跳。她不明白怎么回事,因而非常害怕。“那是我第一次因恐惧而冒汗。当时,我以为自己心脏病要发作了。到了北京忙找医院看病,可医生告诉我身体没有问题。”韩菲说。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每月冒汗、眩晕、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身体发冷发热、手脚冰凉或发热、胃部难受、大小便过频、喉头…  相似文献   

17.
有些很奇特的疾病,实际上都是心理疾病。你听说过人会“无缘无故”地失明,后来又不医而愈的事吗?去年夏天,有个女孩就得过这种怪病。她连续复读了两年而高考一直未被录取。在家人的再三劝说下,不得已只好第三次读高三。每天读过去两年中念“烂”了的无趣的课本,每天遇见年纪比她小好些的同学……,在离高考还有4个月时,班主任无意中提起学校的新规定,即本校高三生最多可以复读三年。也就是说,这一年是她最后一次高考的机会了。她晕乎乎地背了一上午的历史地理,中午放学回家时,刚跨上自行车,却一下子  相似文献   

18.
文萍去年大学毕业,和一位同学一起应聘到一家让人羡慕的单位,但随后的事情却使她的喜悦消失殆尽。刚到单位,她俩同时被分到服务室。这虽然与她们的财务专业毫无联系,但她还是积极地投入了工作。一个多月后,与她一起分来的那位同学突然被调到了财务科。起先她迷惑不解,几天后她终于发现了原因所在:同学的父亲与公司经理的关系非同一般。得知真相后,她几乎被击垮了,以前的宏伟目标、干一番事业的冲劲消失了。她情绪烦躁、郁闷,有时无缘无故和父母顶嘴。她也知道这样做不对,但又情不自禁。  相似文献   

19.
<正>一、《扪心问诊》案例概况《扪心问诊》是一部专门呈现精神分析治疗师保罗如何治疗个案的美剧。其中对精神分析知识和技术的展示、对保罗的治疗观以及自身成长的困境和突破都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很有专业性,也很有趣。在第一季中有位青少年体操健将———16岁女孩索菲,她在某次“意外”中摔断了自己的胳膊,打着石膏带了份个人陈述报告来见保罗,希望能让保罗证明她并不是有意造成这次“意外”的。保罗没有直接满足她的心愿,  相似文献   

20.
我国心理学界在有关超常儿童的研究中,发现了不少幼儿早期认识汉字的事例:如19个月认字400多;两岁半认字1000多……。这么小的儿童为何能认识这么多汉字?早期大量识字是否只是少数“神童”的天赋?早期大量识字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什么影响?达些问题确实值得研究。为此,我对自己女儿李璟琳进行了识字教育心理实验。实验从李璟琳13个月时开始,结果在她满24个月时共识汉字1000多个。本文将结合实验结果探讨婴儿识字的心理依据和规律;探讨早期识字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