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龚庆  王莉婧 《现代哲学》2004,(2):121-123
2003年12月20—22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研究所和哲学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全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研讨会于广州隆重召开。研讨会中,与会代表基本上都认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视角,在如今西方实践哲学复兴和中国自身现代化进程的双重背景下,应该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问题给予重新的审视和探讨。积极的探讨使问题的展开不断深化,和清晰化,会议讨论气氛热烈,思想精彩纷呈现就会议的主要内容从四个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新哲学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群玉  周兵 《现代哲学》2006,3(6):38-4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20世纪30年代末毛泽东明确提出的一个理论命题,新哲学会群体对其进行了初步论证。该会内部对这一命题的解释是有区别的,但其论证的发展趋势,则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成为与毛泽东的名字相联结的逻辑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从而为后来毛泽东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结论的得出,以及与此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产生,提供了理论的合法性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能够成立,并成为中国的意识形态,是当时各种主客观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其中也体现了领袖者个人毛泽东的理论智慧,以及新哲学会群体理论论证的贡献。今天在继续使用这一在具体条件下产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时,不应忽视其原初的本真意义,并要赋予其普适性和时代性内涵。  相似文献   

3.
由武汉大学哲学系何萍教授主持申报的教育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基地重大科研项目“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6—7日召开。中国著名哲学家陶德麟教授应邀出席会议。现将会议的主要议题和基本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以20世纪80年代为起点的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而且也繁荣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众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化"。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不断地探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新视域、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引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本文阐述了卢卡奇在这部著作中对拜物教的分析,揭示了拜物教和商品社会的关系,指出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于克服和超越拜物教的意义,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宗教产生的根源、宗教发展的动力以及宗教发挥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显著特征就是通俗化。于光远曾称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一本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秀著作",他进而解释了"通俗"的意思:"通俗者,沟通世俗世界,用现代语言来说,即沟通群众之谓也。"[1]尽管于光远在这里没有对"群众"进行界定,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是20世纪人类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和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20世纪的发展是全方位的,但重大发展主要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这既是因为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20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断地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些基本论断乃至原理面对严峻的挑战;也是因为以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性质问题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创立和形成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8.
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借鉴.受其影响,部分学者在复兴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口号下,相继完成了道德哲学与历史哲学转向.其中,既包括他们从克尔凯郭尔的"个体生存""激情选择"以及"内在自由"等概念出发,对当时被官方马克思主义遮蔽的个体性伦理责任的凸显,又涉及他们在个性伦理学基础上,通过挪用克尔凯郭尔的"瞬间生成""永恒片断"与"可能运动"等范畴,对彼时东欧社会主义实践中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片面理解为对必然规律的批判.据此,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就在马克思的经典论断之外,以存在主义视角重构了现代性宏大叙事关于人类永恒福祉得以实现的传统路径.值得一提的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转向无疑是相关学者对战后及至斯大林主义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近二十年东欧社会主义探索历程进行反思的结果.而在马克思主义与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的博弈中,他们的思想旨趣从马克思主义向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嬗变,又勾勒出东欧社会主义探索的复杂心态历程.  相似文献   

9.
现在,我们进入马克思主义孕育故事的最后一大章,情节在此我已标明为自由主义的“哲学”思想。当然,这具体涉及到黑格尔的哲学,黑格尔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看作是“资产阶级”思想之最高最终表达和代表。但随即,我们必须注意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关系中的一种根本的——也是最迷人的—  相似文献   

10.
何宏成 《学海》2004,(3):5-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哲学基础 ,实践创新、科学技术发展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终动力。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不是个别结论的科学态度 ,努力培养“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良好学风 ,坚持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以来,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莫斯科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布兹加林创建了后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又称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在对前苏联的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当代俄罗斯的资本主义制度、以及人类目前所身处的全球化发展进程展开全面批判的基础上,布兹加林提出了"社会主义——作为向自由王国过渡和转变历史进程"的明确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12.
13.
14.
This essay explores various problematical aspects of Descartes' conservation principle for the quantity of motion (size 3 speed), particularly its largely neglected dual role as a measure of both durational motion and instantaneous tendencies towards motion. Overall, an underlying non-local, or holistic, element of quantity of motion (largely derived from his statics) will be revealed as central to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servation principle's conceptual development and intended operation; and this insight can be of use in responding to some of the recent and traditional criticisms of Descartes' physics.  相似文献   

15.
16.
17.
马克思之所以批判正义,乃是因为其矛头无处不是指向资本主义正义.资本主义正义以普遍性掩盖阶级性、以永恒性掩盖暂时性,是妨碍工人进行革命斗争的麻醉剂.马克思虽然没有关于正义观念的系统表述,但不能因此否定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正义内涵.马克思主义的正义现表现在生产资料社会所有、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等方面.按劳分配的合理依据不是人对自身劳动能力的所有权,而是人对自身劳动能力的使用权.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是共时性而非历时性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8.
19.
In this article, 1 argue that the liberal framework—its autonomous individuals with equal rights—allows judges to justify enforcing surrogacy contracts. More importantly, even where judges do not enforce surrogacy contracts, the liberal framework conceals gender and class issues which insure that the surrogate will lose custody of her child. I suggest that Marx's analysis of estranged labor can reveal the class and gender issues which the liberal framework conceal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