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大、小戴《礼记》作为两部重要礼学经典,其成书有着相同的材料来源,两书内容交错但又不尽相同,但在传世过程中却命运迥异。《小戴礼记》注疏繁多,为《十三经》之一,占据礼类经典中的重要一席;《大戴礼记》则不为人重视,亡佚过半,已非完帙。究其原因,一是戴德、戴圣二人政治身份的差异,小戴的政治影响力远大于大戴;二是由于郑玄注《小戴礼记》而不及《大戴礼记》。  相似文献   

2.
大、小戴《礼记》是由西汉礼学家戴德、戴圣分别编选的礼学文献汇编。东汉以后二戴所传《礼记》之命运却判若霄壤。小戴《礼记》研习者众多,而《大戴礼记》却乏人问津,日渐式微,至南宋韩元吉刊刻时已亡佚大半。清代学者戴震认为韩元吉刻十三卷本即《隋书.经籍志》著录本,由此得出错误结论。通过分析隋、唐时期正史目录对《大戴礼记》的著录和唐代学者著作征引《大戴礼记》的情况,可以证知戴说有误。这个发现一方面启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大、小戴《礼记》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理解雕版印刷术广泛使用以后,书籍由写本形态发展到刻本形态所带来的复杂变化。  相似文献   

3.
刘红霞 《管子学刊》2007,(4):114-117
本文根据《曾子》一书的著录和引用情况,考订出《曾子》一书大约在六朝以前亡佚八篇,其余十篇保存在《大戴礼记》篇名中带有"曾子"二字的十篇。自宋至清,出现很多《曾子》书的辑本,本文对这些辑本做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4.
刘彬 《周易研究》2003,(1):19-26
本文通过对《大戴礼记·易本命》中一段资料的分析,认为这段资料的言论被置于“易”的境域中,论说者是从易道的高度阐发万物性命之理的,其论说本于古易象数,采用了“义理本于象效”、即“观象系辞”的阐述方式。由此,本文对《易传》“观象系辞”和古籍中“义理本于象数”的学术理路和阐述方式的合理性进行了哲学思考,从“象”的本质入手,给出了其必然理由。  相似文献   

5.
张磊 《管子学刊》2007,(1):107-110
上海博物馆竹书《内豊》具有非常宝贵的文献价值,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关于《内豊》篇,整理者对竹简的编联可取。《内豊》附简文意体现了“中庸”的思想,值得重视。以《内豊》为参照可以看出,《大戴礼记》“曾子十篇”当与曾子及其门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帛书<周易>六十四卦卦序以上下卦相重,反映了卦的变化的思想,其上卦体现了"分阴分阳"的阴阳分类观念,其下卦则既体现了阴阳交错、阴阳相配的观念,又体现了正位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帛<易>八卦序列与<大戴礼记·易本命>、<孔子家语·执辔>等典籍中所暗含的具有独特宇宙论意义的八卦序列具有相关性,由此我们提出一种设想,帛<易>八卦序列很可能反映的也是这种独特宇宙论思想.  相似文献   

7.
论蔡清《易经蒙引》对《周易本义》的注疏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对<周易本义>具有注硫性质的<易经蒙引>,其对于理解朱子的<本义>,到底有多大帮助?蔡清的理解与朱子<本义>原义是否贴切?这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易经蒙引>是对朱子主要易注的宏观审视与抉择,其对<本义>与<程传>的承传与不同有清醒的分判与吸取,并融会宋元诸易家研究<本义>之释,择精存义,且以历史的、礼学的闸释具化对<本义>的疏解.<易经蒙引>是蔡清在对朱子易说进行深思热虑的基础上作出的,是研究朱子<本义>不可或缺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经学理窟·宗法》是探讨张载宗法观的基本材料,但对于混入其中的程颐语录,尚无人作出考辨。本文对《理窟·宗法》大部分条目加以分析,尝试区分辨别张载语录与程颐语录。文章还发现,卫湜《礼记集说》引张载《礼记说》诸条中,也有迄今不为人知的程颐语录。  相似文献   

9.
赖换初 《伦理学研究》2012,(3):40-44,141
“敬”、“让”是《礼记》这部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礼学文献中反复出现的高频词,《礼记》在关于为礼必须端肃、恭敬、谦让的大量记录和论述中,对“敬”和“让”的伦理意义作了独到的阐发,在中国伦理史上首次提出了“敬让之道”的概念,视“敬”“让”为君子必具之德,并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也首次提出了“敬业乐群”这个职业道德的核心概念.《礼记》所阐扬的敬让思想,丰富了中国伦理学理论宝库,对中华民族敬让美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统道藏>收录有<太平经>57卷,国内学者多认为它为汉代道经<太平清领书>之残卷,日本学者则倾向认为它出于六朝本<太平经>,但这些讨论都没有涉及其中的图像内容.通过对57卷本<太平经>中图像多角度的详细解读,证明这些图像绘于明代,盖当时原图像已经遗失或严重损毁,时人根据经文内容对其进行了再创作.  相似文献   

11.
《桃花扇》中的《周易》文化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花扇>的构思受到<周易>文化的深刻影响.<周易>的阴阳之道是<桃花扇>人物阴阳对应设置的依据;剧中复社清流和马阮奸党的斗争是一出光明受损的明夷卦;<桃花扇>不奇而奇的主旨深受<周易>名小旨大思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礼记》论礼诸篇与《仪礼·丧服》经、传中有关丧服制度的同、异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考察和分析。并从《仪礼·丧服》经、传与《礼记》论礼诸篇三者的性质及撰作时代入手推究了形成三者内容同、异的原因。文章认为 ,《丧服传》之所以与经义偶有不合之处 ,而多与《礼记》一致 ,其原因就在于《丧服传》与《礼记》论礼诸篇的有关内容基本上同源于孔子当年的讲学 ,而《丧服经》却是孔子及其弟子依据宗周丧服礼俗遗制整理而成的仪节单子 ,孔子的讲学内容与宗周丧服遗制偶有不同之处是不难理解的  相似文献   

13.
《武王践阼》保存于《大戴礼记》中,多存古义.新出土文献证明,其来源较早,蕴含着很多学术信息.根据其中记载的师尚父事迹,再参以与这位“兵家始祖”有关文献,可看出《武王践阼》对后世兵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宋代至清末,已见的现存<悟真篇>清净丹法注本约有七种."先天一炁"概念在道教内丹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见现存<悟真篇>清净注本的"先天一炁"名词之所指大概包括四种含义:本体论、生成论层面上的初始"元炁","生身受炁初"层面上的先天"祖炁","肾炁","阳生"之"真铅".  相似文献   

15.
正今存《礼记》一般是指戴德和戴圣编纂而成的《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随着先秦儒学和简帛资料研究的深入,学界越来越认识到《礼记》的重要性。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礼记》的编纂成书、流传等问题的研究,历来也是经学与先秦儒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尽管历代有很多学者否认小戴删大戴而成书的说法,但一般认为,大小戴《礼记》都来源于《汉书·  相似文献   

16.
罗伯特·皮尔与英国现代警察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伯特·皮尔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在担任英国内政大臣期间,促使议会通过了其创建新警察制度的议案<大伦敦警察法>,使英国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现代警察队伍.英国还颁布<警察训令>规范警察行为准则和行事规则,为其他国家现代警察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中华书局点校本<隋书>是二十四史中点校得很好的一种.但校书如扫落叶,失校、误校亦在所难免.今检出<隋书·炀帝本纪>疑误十五则,以供点校本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陶弘景撰<许长史旧馆坛碑>,保存了关于许谧父子的一些原始资料,应引起重视.本文对该碑的立碑时间、撰者与书者、拓本与钩本以及<道藏>本<华阳陶隐居集>所收本等诸情况作了一些基本的考证.  相似文献   

19.
<周易>之"井"卦,<周易>作者乃取日常汲水之象而设卦,令人睹井水之利养于人,而思济人利物,广施德泽.由此,以井喻人,即修井是反身修德,井水养人是以德育人.尤其经<易传>的诠释和阐发,"井"卦成为人生德性修养、安身立命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考察、辨析了历代注家关于"井"卦之释义,并结合出土文献的最新研究成果,重新诠释了"井"卦所含蕴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对帛书<二厽子>篇前半部分的解读,一方面结合今本<易传>及其他传世文献,运用文字学、训诂学的方法对<二厽子>中的疑难文字、词句进行了训释,另一方面对<二厽子>中今文易旨及其历史背景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