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个体竞争性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李林  陈国鹏  王卫 《心理科学》2001,24(2):221-222
竞争性是人格的一个重要维度。Homey(1937)在其著作中界定了所谓“过度竞争性”(hyper-competitiveness)的概念,Sampan(1977,1985,1988,1989)也提出过类似的概念。这样一种极度夸张的竞争性会对个体发展和个体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个体竞争性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个体竞争性是个体在竞争意识、动机、认知、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揭示个体竞争性发生、发展的机制及规律,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当代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过度性竞争、个人发展竞争以及它们与其它人格特征的关系上。其心理机制还没有统一的见解,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整合。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正确看待竞争所带来的心理效应;积极建构个体竞争性的结构模型;编制多样化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探究E·H·Erikson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阶段性任务和危机,认为成人人格障碍形成的根源是个体在人格形成关键期由于不恰当的心理社会环境导致个体认知、情感和行为受到严重损害而无法完成阶段任务,遭遇阶段危机,从而导致人格障碍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人格是人的基本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过程,它组织着个体的经验并形成个体特有的行为对环境的反应。 经济形态与人格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一定的经济形态对某种人格的生存起着基础的决定的作用,马克思曾具体提出不同经济形态会造就不同的人格。他认为自然经济形态下造就的是依附型人格;而商品经济形态下才出现独立型人格;到共产主义社会,会出现“全面发展”型人格。  相似文献   

5.
道德自律是一种高级的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在个体人格上的典型表现,是个体对社会共同生活经验中的善恶观点的独立辨识与自我约束的统一.它的基础是道德需要的发生与发展.道德需要是个体需要,是道德个体承担道德使命的动机来源.而道德需要又是存在于价值运动个体化的全过程中.由于价值运动个体化在性质、水平、方向等方面受制于社会经济关系,这使得社会个体的道德需要不可能在社会规模上获得完全的一致性.其中,最典型的是两个相反方向的个体化现象: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钟慧 《心理科学》2003,26(4):747-747,749
1 前言 时间管理倾向(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是个人的一种具有动力性的人格特征(黄希庭,张志杰,2001),它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构成,反映了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和价值观念,推动个体向一定的目标行动;作为现代人社会性格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表明善于管理时间的人其能力强、事业有成,极易在所在领域中获取成功。成就动机  相似文献   

7.
风险情景中参照点与管理者认知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晓非  王晓田 《心理学报》2004,36(5):575-585
采用问卷测量的方法探讨风险情景以及个性特征对个体风险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1)成就动机的两个成分,即争取成功与回避失败能够分别预测个体在风险情景中的风险倾向与认知特征;争取成功动机对预测个体机会认知更敏感,而回避失败动机对预测威胁认知更有效。(2)回避失败动机是区分个体风险倾向的关键变量,个体在风险情景中的风险倾向取决于个体回避失败动机的强弱。(3)实验证实了当以“成功”为参照点时,回避失败倾向低的个体,在获益情景中更冒险而在损失情景中更保守;相反,回避失败倾向高的个体,在损失情景中更冒险而在获益情景中更保守。研究表明,结合人格和情景两类变量探讨个体风险倾向的反应模式能够更准确地描述个体行为倾向及其认知特征。这一结论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思路来解释P理论与刻板模式之间的争执。另外,企业与学生样本在数据的总体趋势上存在相当多的一致性,但在细节上仍然存在差异,因此以学生样本数据进行推论时须要特别谨慎。  相似文献   

8.
儒家以怨的发生、危害和化解为理论框架,构建了个体和社会怨情的理论体系。道德人格的缺失是个体怨情产生的根本原因,耽溺于利、为善以求福报和不忘旧恶是个体怨情产生的直接原因。个体怨情压抑于心,危害着心理健康,扭曲着道德人格。儒家通过涵养道德人格化解个体怨情的路径可以概括为:求仁而得仁则无怨; 忠恕则无怨; 安于礼乐则无怨; 诗可以怨; 以直报怨。社会怨情的产生主要源于苛政、不公和重刑轻教。社会怨情是社会动乱的根源。儒家化解社会怨情的路径可以概括为:闻怨而敬德迁善则民无怨; 政均则民无怨; 仁政则民无怨。  相似文献   

9.
社会阻抑是指长期的、蓄意地妨碍个体积极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影响个体在工作上的成功及良好名誉的行为.文章在介绍社会阻抑概念和测量的基础上,综述了社会阻抑在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等个人层面和组织氛围层面的消极影响;接着阐明了个体对社会阻抑行为的实施和反应一方面受到人格、认知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社会情境、社会支持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加强对社会阻抑概念、测量、研究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道德人格论     
道德人格论唐凯麟伦理学所讲的道德人格是指个体人格的道德规定性,是一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道德人格具有如下特征:1.意志自主性。意志独立、自主、自由是道德人格主体成立的必要条件和真正标志。2.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人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