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西方文明是基督教与古希腊文明相撞击、相融合的结果。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常常把它看作维持社会秩序的强大力量。但是还有与它相对的一种力量,它直接承袭了古希腊理性的精神,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同样不容忽视。——无神论就秉持了这种精神。由于基督教在其社会生活中的统治作用,无神论并没有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这当然  相似文献   

2.
宗教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它是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相适应的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核心,西方绘画艺术必然受到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圣经》中的神话故事、传说成为西方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表现题材。在基督教文明近两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同时期、不同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的问题,目前国内还没有一致的看法。对象直接关系到内容、方法、意义和评价,值得讨论。徐崇温同志1982年出过一本《“西方马克思主义”》专著,实际上已经规定了它的对象。不久前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1987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是一个差传的宗教。基督教向外传播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本地化的过程。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无疑是已经西方化的基督教形态。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一形态的基督教在中国一直被许多人看为"洋教"。尽管中国基督教的"三自"爱国运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毋容讳言,今天中国的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特别是神学上)仍然是西方基督教形态在中国的呈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基督教中国化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急迫的。本文仅尝试从基督教与中国处境、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三自"、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建设、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社会参与等几个方面,对基督教中国化的问题加以探讨。文章认为,基督教中国化是基督教信仰阐释、信仰实践、教会礼仪、教规教制等在中国的处境化。基督教中国化的目的,就是要确立中国基督教的自我、在独特的处境中见征基督。  相似文献   

5.
当前资本主义世界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如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实验的马克思主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基督教的马克思主义等等。法兰克福学  相似文献   

6.
教会再合一运动是现代基督教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是基督教对西方社会现代性变革的回应。从排斥非基督宗教到与各种社会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对话,基督教通过教会再合一运动完成了以人性和理性为核心的神学思想重构,实现了基督教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7.
西方文学乃基督教文学。这不仅是说那里有但丁、歌德、艾略特等无数倍受景仰的上帝的赞颂者,而且是说就连伏尔泰、尼采等上帝的反对者,也同样被上帝所照耀,从那儿获取营养。艾哈特说:“只有基督教文化,才能造就伏尔泰和尼采。”可以说,西方文学全体沐浴于神之光,从西奈山上,从十字架上分享着上帝的荣耀之美。 然而,这里立即引出一个问题:怎样看作为西方文学一部分的希腊文学? 狭隘地看,希腊文学无疑是异教文学。它对奥林匹斯诸神的崇奉同基督教的一神信仰、它对尘世之乐的爱同基督教的圣爱都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8,(8):57-57
由于基督教的叙事话语最早进入西方文化的世界,经过希腊罗马化的过程,形成西方基督教的神学传统。当西方基督教再由宣教士传向世界时,信仰己是经西方化的框架所构作。当其遇到庞大的另一种文化,如中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即会产生格格不入,甚至冲撞的情况。在中国单讲处境化是不足的,因处境化观点是只从宣教意义上,为了传福音之目的而作的。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它漫长的传播过程中,其思想教义对信仰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影响生产生活乃至文学创作。基督教文化是信仰基督教为主的人群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文化,它不仅是一种崇拜上帝和耶稣基督的宗教信仰体系,还包括其相应的精神价值和道德伦理观念,对作家文学创作有不同层次的影响。基督教不仅对西方文学有深刻的影响,传入中国后,中国现当代作家对基督教的理解和吸收,在他们的作品中也有体现和反映。  相似文献   

10.
《旧约》是犹太教和基督教共奉的经典,这里所说的基督教是一种广义上的基督教,基督教也有一些教派不承认《旧约》。它是西方文明源流之一的希伯来文明的结晶,为《新约》和基督教的诞生奠定了神学理论基础。它对整个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并一直延续至今。《旧约》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典籍之一。《旧约》也存在着许多难于理解和解释的问题,《旧约·创世纪》中说:上帝创造天地万物,第六日“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就是照着他的形象创造了人;他所创造的有男有女。”(创1:27)(为了论述上的方便,我们姑且称之为“造…  相似文献   

11.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产生于西方哲学从传统的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信仰向现代意志主义的转变过程中。在此意义上说,它既是西方传统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背离西方传统哲学的产物。重新认识和评价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人类自身的处境,克服当前所遇到的危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 马克思主义源自西方,普及于世界,西方之所指,其实是当代的西方,所以完整的提法应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我们之所以要研究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首先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是任何人想象出来或者编造出来的;其次,它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第三,它具有自身的特点,除了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共性、一般性,还具有它的  相似文献   

13.
韩国基督教对韩国现代化之价值观形成的影响(韩)金英一、序言本文的目的是要说明韩国基督教对韩国现代化之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为了探讨这一问题,第一,要从历史观上就现代化本身考察基督教和西方现代化问题,因为基督教作为文化概念乃是西方社会历史的产...  相似文献   

14.
杨文 《美与时代》2005,(7):58-60
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宗教中,与西方音乐艺术联系最为密切的应首推基督教,西方音乐的发展与基督教会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宗教势力对西方音乐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前后古罗马帝国东部地区(今巴勒斯坦).在这以前基督教曾是犹太教的一个宗派,它承袭了犹太教的一些神论思想,同时受到各种古代东方的神秘主义的影响.基督教音乐起源于犹太音乐,而犹太教音乐是受希腊的影响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悄悄到来的基督教话语体系今天,一种全新的话语霸权已悄悄渗透到了各个领域,——这是一种流行而时髦的思潮,它试图在中国今天出现的诸多问题中,抽象出这样一种结论,中国引进西方现代一切思想成果都是不够的, 还得引进其文化,这文化不是别的,是基督教信仰。这种观点认为,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母体,没有基督教无法孕育出今天的西方文明,而不引进母体,便无法引进产儿。它来的比以往的任何话语体系都更有渗透性, ——法学家们在讨论宪政时反复强调基督教对宪政的重要性:自由主义者们极力论证没有基督教的基础,就不会有真正的自由主义,就不会有真正的民主;而经济学家也开始强调,没有基督教,甚至市  相似文献   

16.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漂洋过海来了,何以迎之?我们思考良深,兹述说一二,以求正于贤哲。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何种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股以马克思主义面目出现的思潮,它是真的马克思主义,还是假的?它果真是象其自诩的那样是适合现代工业社会的、向前推进了的马克思主义,还是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反马克思主义?我们认为,对西方马克思兰义的性质现在还是不下结论为好。因为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刚刚起步,对其主要人物的主要著作尚未有深刻的研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宗教,基督教本土化的过程必然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遇、冲突进而融合的过程。中国文化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多样的,多样的文化势必造成基督教在地域性方面的差别。本文通过对豫北地区乡村基督教发展状况的实证调查,从现实中基督徒的宗教实践层面,来探讨基督教本土化与地方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具有如下主要特征。首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呈现出一个十分明显的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和现实道德层面逐渐增强关注和研究的发展过程;其次,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呈现出了从继承和借鉴马克思的批判传统对资本主义给予道德批判到积极发掘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和注重从伦理层面上建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变化过程;再次,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呈现了一个从政治革命、社会批判到生态建构的发展过程。深入探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圣经>是基督教的主要经典,也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思想基础.它对于基督教文化的西方国家来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本文主要探讨<圣经>思想对西方妇女观的影响.文章认为,<圣经>对于西方女性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西方妇女的解放应首先破除<圣经>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20.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注重研究哲学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最直接地表现为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即表现为科学、社会科学,而不是哲学。但阿尔杜塞却全面论证马克思主义包含一种独特的哲学,这种哲学不是认识的一个独立分支,而是同马克思的科学和政治实践存在着有机的联系。马克思主义是彻底革命的:它反对资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