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几年来,自然辩证法史的研究越来越得到广大哲学、自然辩证法工作者的重视,自然辩证法史的研究也取得一些新进展。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一、有没有自然辩证法史? 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绝大多数同志都认为它是历史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马克思说过,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历史的科学。自然辩证法也不例外。从人类对自然界、自然科学的认识史上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概括的自然观,科学观以及科学方法的经验是不同的,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也不同。因此,研究自然辩证法史可以了解自然辩证法发展的规律性,可以清晰地认识自然辩证法的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自然辩证法的教学体系问题,由于教学需要,十年来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少版本,对推动自然辩证法的科学研究的深入超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先后统编或主编过两本教材,注意到体系自身各个环节的辩证过渡、有机联系,虽有一些特色,但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自然观”、“方法论”、“科学观”的模式。 大约1984年前后,我在探索自然辩证法的科学体系的时候,受到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影响,明确认识到自然辩证法必须发展到历史辩证法,否则自然辩证法便不能进入真理性阶段,而历史辩证法就没有可靠的客观物质基础。这样就萌发了从宇宙自然的研究到社会意识形态的研究的构思。以这个构思为基础形成从《自然哲学》到《精神哲学》,争取今年能完稿。  相似文献   

3.
为了贯彻党的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精神,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上来,本刊编辑部和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室,于三月二日联合举行了关于科学  相似文献   

4.
于光远说:"对于我来说,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体系来接受,使自己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起了重要作用。"这句话,充分表达了于光远从参加革命时期起,就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历经60年,在他80岁高龄后的1996年,完成了他一生奉献给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夙愿——出版了《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一书。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厦门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联合发起的“全国第一届中西科学思想研讨会”,于6月28日至7月2日在厦门大学举行。这是今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和科学史领域的一次重要学术活动。与会同志从探讨中国和西方科学思想入手,对深化和拓展中西科学与文化的比较研究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Sie ist seine unbewuβte und unbedingte Voraussetzung."一句中"unbewuβt"一词在中央编译局编译的译本中先后有三种中文译法:"不自觉的"、"本能的"和"不以意识为转移的"。如果选取"不以意识为转移的"译法则可能产生对哲学与科学关系的"历时"看法,即科学解决了哲学提出却未能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哲学终结;如果选取"不自觉的"译法则可能产生对哲学与科学关系的"共时"看法,即哲学与科学作为人类思维的两个维度而相互依存,从而使哲学踏上新的道路。不同的译本会使读者产生不同的理解,读者也有权利依据其理解而构成不同的哲学问题。这是探讨"unbewuβt"一词在《自然辩证法》中的中文翻译及其所引发的哲学问题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熵理论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系统科学理论是否可用于可持续发展研究,并给予它以一定的支持和启迪,这是学术界近年来关注的一个问题。按照现行对系统科学有关理论的理解,结论无疑是否定的。如目前我国最具权威性的自然辩证法教科书就认为:“一个系统有序程度的提高,需要以负熵流的引入为代价,这相当于把系统的熵增转移到了环境之中。或者说,系统的进化以环境中某些方面的退化为代价,系统有序程度的提高以环境有序程度的降低为代价。”①既然如此,人类社会经济的进步,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就成了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必然结果。那么,社会、经济、环境三者…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然辩证法报》今年14期发出公告说,我国将派出代表团参加1987年8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八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为预祝我国首次参加这个大会,我就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哲学的关系问题发表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九年十月九日至十八日在成都召开了全国自然辩证法讨论会。这是三十年来,我国自然辩证法领域讨论理论问题的第一次会议。会议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自然辩证法理论研究工作有重大意义,自然科学需要自然辩证法,我国四个现代化需要自然辩证法。因此,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研究自然科学发展中提出来的新的哲学问题。哲学在这方面的每一进展,都会影响自然科学的进程。同时,这些科学问  相似文献   

10.
黄顺基,男,1925年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先后从事过形式逻辑、数理逻辑、高等数学、自然科学史、自然辩证法、科学哲学、科学技术社会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院科学技术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合著《论辩证思维和它的范畴体系》、《科学的哲学反思》;主编《自然辩证法教程》、《大杠杆——震撼社会的新技术革命》、《自然辩证法发展史》、《大动力——科学技术动力论》、《科学技术的前沿和进展》、《科学技术引论》、《科学论》、《中国管理科学导论》、《大创新——企业活力论》。另有论文60余篇。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以来,科学哲学已成为急速发展的哲学学科,学派很多,它们讨论了许多认识论问题,科学理论的评价问题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辩证法通讯》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华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于 1999年 10月 15日至 17日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是中国自然辩证法 (科学哲学 )界的大型双年会 ,从 78年以来 ,已陆续举办了八次 ,本届会议的主题为“中国科学哲学 :回顾与展望”。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约 12 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此次会议的主题比较宽 ,我们可以把代表们的发言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科学哲学研究的回顾。中国科学院的范岱年教授对 80多年来中国科学哲学研究的历…  相似文献   

13.
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与教学中,提出了如何正确体现所谓“认识论”和“本体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科学方法论和技术方法论、“方法”和“论”的关系问题;建立技术方法论将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技术方法论”的提法在自然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建设,推动自然辩证法事业的进一步发展,1991年3月30日—4月2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社会研究室中心和《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联合在京召开了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史学术词讨论会。会议主要研讨了似下课题:1、中国的自然辩证法事业;2、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渊源;3、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4、国外的自然辩证法研究进展;5、自然辩证法史的有关理论问题。 一、关于中国自然辩证法史的分期问题。龚育之认为,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它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伴随的,其历史进程,可以分为四个大的阶段。以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于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中国翻译出版为标志,在这以前为准备阶段,在这以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医学院、山东大学人文医学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将于2009年11月6日~8日在山东大学医学院召开。  相似文献   

16.
试论自然哲学的学科建设吴国盛1自然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着漫长的历史,但在我国当今的学术界,自然哲学并未被当作一门学科对待。原因很复杂。我国的近代科学事业本来起步很晚,关于自然哲学的专门研究更少,谈不上形成一门学科。1956年制定的我国第一个科学发展规划将“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简称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作为一项纳入其中,标志着这方面的问题已构成了一个学术领域,需要专门研究,但它毕竟只是一些“问题”,不太象是一门学科。后来,“自然科学哲学问题”被冠以“自然辩证法”的名称,名称一变,本来是一个问题域,现在倒象是一门学科,结果在规划书上写道,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就这样,自然哲学问题、科学哲学问题在“自然辩证法”名下得以研究讨论。80年代以来,从“自然辩证法”名下独立出了一大批分支学科,其中包括“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技术哲学”和“技术社会学’等,但“自然哲学”始终没有独立出来。这并不是说没有人研究自然哲学的问题,相反,在自然辩证法界,研究自然哲学问题的人占相当大的比例。自然哲学未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们只研究自然科学中的自然观“问题”,不把它当成“哲学”来研  相似文献   

17.
第六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辩证法教学部、清华大学社科系、武汉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所、中山大学哲学系、山东旅游杂志社、河南师范大学等单位发起的第六届全国科学哲学会议,拟定于1993年7月10日至12日在河南新乡举行.本次会议旨在系统检阅我国自1988年第五次科学哲学会议后五年多来科学哲学的研究成果,因此征文不定主题,希望广大科学哲学界同仁向会议提交自己近年来最优秀的研究成果。本次会议的学术委员会只审定论文摘要,被接纳者将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会议,论文摘要则将统一由会议组委会印刷发给与会代表。为此,要求论文摘要:(1)限制在1500字以内(2)打印在一张A4纸上(3)格式:标题(居中)、姓名(居中)、单位及邮政编码(居中)、正文。(4)一式三份于1993年5月10日前寄(100732)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胡新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组织委员会1993年2月1日第六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  相似文献   

18.
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其基本概念和原理,不仅要从时代的社会精神中汲取和提炼,而且还要从时代的科学精神中汲取和提炼。在今天,时代的科学精神是什么?如何从时代的科学精神中汲取营养,提炼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1988年9月20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讨会的主题。研讨会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发展和体系改革研究”课题组、全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哈尔滨师大和东北工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出席研讨会的有全国哲学原理博士生导师、著名哲学家和自然辩证法教学和研究工作者。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华中理工大学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等14家单位协办的第八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1997年11月21日至23日在华中理工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台地区的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的基调是,总结近两年来的科学哲学研究成果,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关于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人们注意到,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领域已大量使用科学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话语讨论问题,开拓了科学哲学的“新边疆”。这里至少涉及有关学科之作为科学,它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20.
2016年9月24—25日在山西太原召开,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科学与社会》编辑部、《自然辩证法通讯》编辑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编辑部主办,主题为“科学社会学与科技创新”。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山西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科学社会学理论问题和发展前沿”“科学的社会研究”“技术的社会研究”“中国科技发展和科技政策问题研究”和“科学传播和公众参与问题研究”等专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