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杀行为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将自杀行为(suicide behavior)分为三类:①自杀意念(suicide idea),指各种威胁自己生命的意向包括可观察到但并未付诸实施的行为;②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指各种有意威胁和/或残害自已的生命但并未导致死亡的行为;③自杀身亡(complet-ed suicide),指自愿用各种手段残害自己的生命并导致死亡的行为。近年来,国外有人又提出非致死性蓄意自伤(non-fatal deliberate self-harm)和蓄意自伤综合症(delib-erate self-harm syndrome)的概念,指出这是一种酷似自杀,但心理动机却缺乏自杀要求,多数未造成死亡后果的冲动性行为,因此有别于自杀。但也有人将其归之于自杀未遂之列.属于这类又有不少代用词如:类自杀(parasaicide),自残(self-mutilation)、自我  相似文献   

2.
北周时,金州(今陕西安康)总管贺若敦因为屡立战功却得不到封赏而口出怨言,被逼自杀。临刑前,他把儿子贺若弼拉到跟前,对他说:我本想平定江南,可是这个夙愿未能实现,你一定要完成我的遗志。我是因这个舌头才落到今天这个下场的,你一定要引以为戒啊!说完,拿锥子把他的舌头扎出了血,想让他永远牢记这血的教训。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场激烈而奇怪的争论,那些拥护医生协助自杀(以下简称医助自杀)合法化的人,有时同时反对主动安乐死的合法化.的确,近期Margaret Battin,Timothy Quill,Christine Cassel和Diane Meier撰文讨论了这种差别,论述了这两种行为不同后果的重要性.本文我将检验这些及其他关于主动安乐死比医助自杀在道德上更具疑问的论点.我的结论是,这些论点都是不合理的.因为所有他们已经证明的,都说明使主动安乐死合法化与使医助自杀合法化的事例,在道德上是没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4.
医生协助自杀与主劝安乐死的差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这是一场激烈而奇怪的争论 ,那些拥护医生协助自杀(以下简称医助自杀 )合法化的人 ,有时同时反对主动安乐死的合法化。的确 ,近期MargaretBattin ,TimothyQuill,Chris tineCassel和DianeMeier撰文讨论了这种差别 ,论述了这两种行为不同后果的重要性。本文我将检验这些及其他关于主动安乐死比医助自杀在道德上更具疑问的论点。我的结论是 ,这些论点都是不合理的。因为所有他们已经证明的 ,都说明使主动安乐死合法化与使医助自杀合法化的事例 ,在道德上是没有区别的。如果事实如此 ,那么…  相似文献   

5.
自杀在道德上是否可以被允许,首先需要对自杀进行界定。满足三个条件才算自杀,其中最难判断的是求死意愿。它又包括三个条件:其一,意愿是自己发动的;其二,行为者的死亡跟最终目的有因果关系;其三,他相信自己的死对最终目的来说是不可替代的。接着需要探讨自杀不能被允许的理由。先反驳自杀最有力的辩护——生命自主权,然后通过普遍化检验正面论证自杀是不被允许的,随后回应一种可能的质疑:既然自杀不被允许,为何对以利他为动机的自杀大加褒扬。最后,我们承认上述结论存在例外,通过三个条件划定了例外情形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越战老兵之死今年2月11日,荣获美国普利策文学奖的美国退伍军人作家,48岁的路易斯·普雷在维吉尼亚的家中,开枪自杀。普雷自杀的消息传来,美国公众既震惊又悲痛,震惊的是人们原以为他已经战胜了越战的刨伤,完全没有想到,他在战后顽强奋斗了20多年,还是因为绝望和沮丧而自杀。普雷是美国二次世界大战著  相似文献   

7.
以国内部分重点高校2006-2010年非正常死亡的475名学生为基础数据,探索中国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的特点与规律。结果发现:(1)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率(每年每10万人,下同)为4.94,自杀率为2.37,自杀死亡占非正常死亡的47.2%。(2)本科生非正常死亡率为4.69,硕士生为5.97,博士生为4.82,硕士生非正常死亡率较高。(3)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率和自杀率远低于同龄人。(4)把非正常死亡原因分成疾病原因、意外原因、人为原因、自杀、不明原因等五类,其中自杀死亡所占比例最大。(5)在意外原因导致死亡中,因车祸造成的死亡所占比例最大,为47.4%;其次是溺水死亡,因中毒、高坠、火灾、触电等造成的死亡所占比例较少。减少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工作重点是:通过心理危机知识宣传和教育及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一步降低自杀率;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避免交通事故、加强自我防范意识的安全教育,以减少意外伤害死亡。  相似文献   

8.
自杀是抑郁症最悲惨的后果,据估计美国每年有300000人自杀,其中30000人因此死亡。自杀者亲属和朋友经常的反应是:“他怎么会走上绝路,真是无法想象。”自杀并非突发,一般而言,自杀者在自杀前处于想死同时渴望被救助的矛盾心态时,从其行为与态度变化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大约2/3的人都有可观察到的征兆。一、自杀前的先兆你可能不是医生或心理学家,察觉不到自杀的先兆。但如果你认识的人有说过或做出下面的事,赶快送他看病、进行干预,不要延迟。言语:“生活是无意义的。”“我没有希望了。”“如果我不在人世了,情况可能还会好些。”“你会…  相似文献   

9.
正感觉上说,阴沉的冬日应该比阳光明媚的春天更会让人有自杀的想法,这似乎比较符合逻辑。然而,大多数的研究显示在春天的自杀事件要高于冬季。这倒还不是经过100%验证的结果(因为有些研究不能确认这点),但是在众多国家中,在春季发生的自杀事件是一年中最多的。奇怪吧?准确地说,在春季的时候自杀事件的数量逐步上升,然后从夏季开始减少,然后秋季略微回升,到了冬季就重新下降。一般来说,在四五  相似文献   

10.
自杀者中,精神病人的自杀率大大超过正常人(Dubinot Benzel 1933),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尤为突出(Pokorny),约有10—15%患者具有自杀倾向或行为(Marinow 1972)。Kallmann(1938),Alsfrom(1942)分别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死亡占该症死亡总数的1.7%,1.6%;Rennie(1939)统计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中自杀死亡者占该症死亡总数11%。我国夏氏等(1975)对同一时期住院病人中呈现消极忧郁状态的精神病人进行分析,精神分裂症占90.9%。高氏等(1976)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死亡总数1.32%,占该症死亡总数3.19%。翟氏(1979)分析临床资料后指出,精神分裂症  相似文献   

11.
采用冲动性特质量表、青少年遭受校园排斥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自杀意念量表对633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冲动性特质对高中生自杀意念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校园排斥在冲动性特质与高中生自杀意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冲动性特质经由校园排斥影响高中生自杀意念的中介作用受生命意义感的调节,随着生命意义感的增加,校园排斥对自杀意念的效应逐步减弱。冲动性特质可以通过校园排斥增加高中生自杀意念强度,而生命意义感能有效降低校园排斥对自杀意念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对自杀意念的影响,采用《抗挫折心理能力问卷》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88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在性别、年级、生源、学校类型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与自杀意念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多个因素与自杀意念各因素之间的负相关显著;(3)大学生的挫折容忍力、意志品质、挫折复原力、信心、挫折认知水平、挫折经验是自杀意念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3.
在对西安市四所中学407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父母严苛型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自杀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直接效应上讲,父母严苛型教养方式和个体自身对自杀行为的合理化认知对青少年自杀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青少年对自杀行为的合理化认知在父母严苛型教养方式和自杀倾向的相关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在严苛型教养方式通过自杀行为合理化认知影响自杀倾向的模型中,同伴支持变量不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而教师支持变量在这一模型的直接路径与中介模型后半段均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下中学生自伤、自杀意念流行率较高,本研究旨在通过个体中心方法探讨中学生自伤、自杀意念的模式与关联因素.选取初高中生843人,调查了自伤行为、自杀意念与预测因素,进行潜剖面探索和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1)中学生自伤-自杀意念存在两个亚组,分别为"低自伤-低自杀意念组"(双低组)和"高自伤-高自杀意念组"(双...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在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自杀态度问卷(QSA)对241名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测评。干预组服用抗抑郁药物及每周40分钟~50分钟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对照组只服用抗抑郁药物,两组治疗为期16周。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抑郁症患者量表评分及自杀态度总分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认知行为治疗在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安全管理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亟需关注, 许多研究对此进行了探究, 但结果并不一致。为明确近10年来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对检索后获得的252项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 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抑郁(28.0%)、焦虑(26.3%)、睡眠问题(23.0%)、自我伤害(22.8%)、自杀意念(17.1%)、躯体化(9.8%)、自杀计划(6.9%)、自杀企图(未遂) (2.9%)。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受出版年代、测量工具、检出标准、检出时间、年级和区域影响。未来应着力编制标准化测评工具、构建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并对高年级、欠发达地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7.
自杀是抑郁症最悲惨的后果。据估计美国每年有300000人自杀,其中30000人因此死亡。自杀者亲属和朋友经常的反应是:“他怎么会走上绝路,真是无法想象。”自杀并非突发。一般而言,自杀者在自杀前处于想死同时渴望被救助的矛盾心态时,从其行为与态度变化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大约2/3的人都有可观察到的征兆。  相似文献   

18.
正自杀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受人瞩目的社会问题,2007年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我国自杀状况及其对策》报告,主要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其中超过1/4为中国人。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是中国总人口的第5位死因。即使在教会中自杀事件也时有耳闻,几年前在参加一个会议期间,一个牧者沉痛地告诉我们:她刚接到一个电话,她教过的一位年轻神学生辍学后自杀去世了;几天后,另外一个牧者也难过地告诉我们:他所在教会诗班负责人将要读大学的儿子自杀了。短短十几天时间,就听到两位信徒自杀的事件,震惊和痛心之余也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19.
面对富士康"十连跳"、台州三青年相约自杀等一系列意外事件,社会的需求究竟是什么?是宗教,还是科学无神论?自杀获救的台州青年阿友在心理援助时接受了无神论观点,他说,如果能早点明白,说不定自杀就不会发生了。科学无神论能帮助我们摆脱虚幻臆想和鬼神的束缚,获得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相似文献   

20.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以自杀的认知模型为依据考察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绝望的中介作用以及感恩的调节作用。采取问卷法对119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反刍思维对自杀意念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绝望在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之间具有中介作用;(3)感恩对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的中介过程存在调节作用,相对于感恩水平较高的大学生,中介效应仅在感恩水平低的大学生中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