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五台归来不看庙。”它说明:一、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首府;二、五台山佛教寺庙数量最多,式样最全,历史也最悠久;三、五台山佛教最能代表中国佛教发展的水平,抑或就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缩影。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其影响是无可估量的,但就是这样一个世界级的佛教圣地,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全面反映它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及状况的著作。诚为可叹!值得欣慰的是,这个空白终于被填补了,这就是今年6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崔正森研究员撰著的70多万字的《五台山佛教史》(上、下册)。  相似文献   

2.
憨山大师是明代五台山的一位著名高僧崔正森《清凉山志》卷3曰:“或久栖胜地,道著清凉;或暂入兹山,感通大圣”者,就可为五台山的高僧。憨山大师不仅来过五台山两次,前后住了九年,而且修禅开悟,也是印证于五台山;他不仅研究宣传了五台山的佛教,而且也保护了文殊...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五台山古舆图的研究中,所涉最多的就是对敦煌壁画《五台山图》的研究。《五台山图》绘制精美、场面宏阔,是一幅难得的佛教胜境地图。但是,除此之外,带有明显地理要素的其他佛教胜境图却也比较少见。而美国国会图书馆藏的《五台山圣境全图》就可以做为这方面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1990年佛教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估计全年的论文将达百篇以上。除《法音》、《禅》、《上海佛教》、《台州佛教》和《五台山研究》为佛教刊物外,许多报刊都开辟了佛教研究专栏,象《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哲学动态》等,都发表了不少有关佛教研究论文。在著作方面,出版、再版了《中国佛教源流略讲》、《儒道佛美学想思探索》、《藏传佛教源流及社会影响》、《三论玄义校释》、《华严经师子章校释》、《童蒙止观校释》、《中国的宗教精神》、《中国僧官制度史》等多部著作。尤为可喜的是,1990年7月在佛教圣地五台山举行了“首届五台山中日佛教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5.
前言     
马年伊始,从北京传来了一条好消息,中央民族学院王璐先生来信说:“清代三世章嘉国师若必多吉著的藏文《圣地清凉山志》是一部关于五台山的《志》书。它可以补充和纠正以前《清凉山志》的疏漏和讹舛。花了很大力气,我已经翻译好了。希望贵会能够予以支持,出版此书。”看了这封热情洋溢的信件,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汉、满、蒙、藏等民族的佛教信徒倾心向往的佛教圣地。它历史悠久,地域辽阔,蕴藏着相当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就拿《志》书来说。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是世界上鲜有的灵山圣境。自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就被《杂华》唱为文殊大士的演教之区。文殊大士的般若之智为五台山佛教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高僧。当今圆照寺的高僧妙空就是五台山佛教的著名僧医,也是《五台山研究》编辑部的特邀研究员。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五台山研究的开拓者、五台山学的奠基人、《五台山研究》的创始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著名佛教学者崔正森先生于2023年4月26日因病与世长辞。崔先生情怀高远,功力深厚,曾师从任继愈先生,研修佛学,倾注心力于五台山佛教,一生勤勉,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总计达1000余万字,在中国佛教史研究领域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为地域佛教研究、佛教名山研究、菩萨信仰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全面认识中国佛教尤其是唐以后中国佛教的存在形态和发展轨迹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获得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赞誉。崔先生的不幸离去,不仅是五台山研究的损失,也是中国学术界的巨大损失!连日来,沉浸在万分的悲痛之中……作为崔先生创办的《五台山研究》,今特别刊登李利安教授撰写的悼念文章,以此纪念先生。愿崔先生开创的五台山学后继有人,愿先生之慧命长存。  相似文献   

8.
<正> 五台山相传是文殊菩萨居住的灵圣之地。从南北朝以后,这里逐渐成为佛教徒巡礼朝拜的文殊信仰中心。唐宋时期寺院林立,天台宗和华严宗等佛教宗派都很盛行。有关五台山的文殊信仰和佛教流行情况,以唐慧祥《古清凉传》、宋延一《广清凉传》、张商英《续清凉传》的记述最为有名。现以此三传为主要依据,并参考其它有关文献,着重对唐宋时代五台山的文殊菩萨信仰进行考察。一、清凉三传及有关资料唐慧祥撰《古清凉传》二卷。全书分五部分:(一)立名标化,引证《华严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住处,并引图书介绍此山名五台山和清凉山的原因;(二)封城里数,介绍五台山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是文殊道场、著名佛教圣地,《水浒传》是著名的反映农民起义的历史长篇小说。但二者却结下了相得益彰的殊胜因果:五台山不仅解决了作品的某些情节问题,丰富了人物形像,突出了作品主题思想,而且反映了农民起义胜利后不知何去何从的困惑和探索。这正是作品现实主义的光辉所在。而《水浒传》不仅写出了五台山佛教的状况,而且反映了五台山在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水浒传》是五台山历史上传播范围广、影响时间长、没有分文投入却有巨大收获的最好名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宗教禁忌》一书是中共中央统战部有关工作人员组织宗教界人士和宗教学术专家共同撰写的一本介绍当代中国五大宗教禁忌的通俗读物。全书分五章,分别介绍了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云南上座部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禁忌的历史背景、发展变化、神学依据和基本特点。 作者根据不同的宗教、不同的禁忌,采取了不同分类标准,力求全面介绍。如佛教一章分别介绍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云南上座部佛教的禁忌;汉传佛教又分“对一切学佛者的普遍禁忌”、“对出家人的禁忌”、“对在家居士的禁忌”。如伊斯兰教一章,…  相似文献   

11.
1988年7月11日在五台山栖贤阁宾馆举行了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的预备会议。参加会议的日方代表有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爱知学院大学教授、文学博士镰田茂雄,《中外日报》社东京记者浅川竜一郎和诸位日本友人;中方代表有五台山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旅游局局长杨建峰,五台山研究会秘书长、《五台山研究》副主编、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崔正森,五台山研究会理事、国际旅行社太原分社总经理韩和平,五台山研究会理事、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校长、教授陈扬炯,五台山研究会理事、山西人民出版社古籍编辑室副主任、副编审孙安邦。会上交流了学术论文,研究确定了明年七月份在五台山召开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的有关事宜,并参观了五台山佛教圣地和五台山研究会在五台山资料研究中心(佑国寺)举办的五台山大型展览。为了增进中日友好往来,使大家了解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预备会的情况,本刊特辟专栏,发表会上交流的部分论文。  相似文献   

12.
国内动态     
《茉莉花》曲源于五台山佛教音乐最近,经过专家们的论证,认定风靡大江南北的著名江南民歌——《茉莉花》曲起源于五台山佛教音乐。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的编导们在一次欣赏五台山佛教音乐时,偶然发现五台山藏传佛教音乐中的《八段锦》曲调酷似江南民歌《茉莉花》曲调。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和实地观摩演奏后,认为《茉莉花》曲调是颂扬茉莉花的,茉莉花原产于印度、伊朗、阿拉伯,而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时,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的。五台山的佛教则是东汉永平十一年由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传入的。从此茉莉…  相似文献   

13.
在五台山佛教发展史上,北宋的张商英是一个作出过特殊贡献的人物。他曾撰《续清凉传》,详细记载了他在五台山所见到的一系列灵异感应现象,对佛教圣地五台山地位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张商英其人及其在五台山的活动作一简要叙述与分析,对于研究五台山佛教在北宋的发展状况也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研究》2000,(4):47-47
《五台山研究》是五台山研究会主办、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的一份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学术刊物。《五台山研究》以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相关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指导,本着立足五台山、面向山西乃至全国的精神,研究、宣传、探索五台山的历史、佛教、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旅游,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道宣的《续高僧传》编撰时,五台山有关文殊菩萨显化的灵异故事已在民间和僧界有了一定的流传。据文献分析,这些故事应该是华严信徒的宣教所为。《古清凉传》收集了这些灵异故事,并努力证明五台山就是《华严经》中所说的清凉山。而《古清凉传》的编撰以及会赜、惠祥多次奉敕赴五台山“检行圣迹”和朝拜活动,实出自武则天的授意。她登基后极力推崇文殊菩萨,借此把五台山塑造成国家层面的佛教中心,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日渐名扬天下。因此,武则天实是五台山文殊道场确立的始作俑者。她对文殊菩萨早期的崇奉以及五台山安舍利建塔,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大唐的佑护,个人性质突出;掌权后对华严宗派的重视,扩大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的影响等行为,则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16.
在 2 0 0 0年 6月山西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的一套《五台山文化丛书》中 ,有一本由崔玉卿点校的《五台山〈传〉〈志〉选粹》,翻阅后殊觉可贵之点颇多 ,故不揣愚钝 ,一吐为快。一 ,这是迄今为止第一次将五台山历史上留传下来的 4部最著名和最有学术价值的《传》《志》合在一起点校出版 ,为爱好和从事五台山历史文化研究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部非常便捷的工具书。五台山位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亦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 ,其历史悠久 ,影响巨大。于是 ,千百年来 ,就出现了不少记载、讽诵五台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的图籍。其中 ,…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研究会形成一门专门学问——五台山学吗?任继愈先生的入室弟子、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五台山研究中心主任崔正森研究员对此深信不移,他和他的同道多年来推出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就是为此付出的努力。这些成果包括《五台山佛教文化》、《五台山佛教建筑艺术》、《五台山宝塔研究》、《五台山与亚洲佛教文化》等数百篇论文以及《五台山游记选注》、《五台山诗歌选注》、《五台山楹联牌匾集锦》、《五台山碑文选注》及其主编的《五台山文物集粹》、《五台山诗文撷英》、《五台山(传)(志)选编》、《五台山旅游览胜》、《五台山画册》、《山西寺…  相似文献   

18.
正一、五台山得天独厚的佛教文化价值五台山是唯一汉藏佛教并存的佛教圣地和大乘佛教华严宗的发源地,2009年以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其文化价值得天独厚。代表佛教最高智慧的明证。五台山佛教是中国佛教起落兴衰的典型代表,包含了所有中国佛教宗派,代表智慧的文殊思想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核心,五个台顶供奉的五方文殊——聪明文殊、智慧文殊、狮子文殊、孺童文殊和无垢文殊,就是佛教最高智慧的明证。真正名副其实的华严圣境。《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经典,南朝刘宋永初二年(421)译出后就传入北魏,也是五台山佛教的开山圣典。唐代清  相似文献   

19.
从《清凉传》的相关内容,不难看出佛教生态环保关注精神清净的特质。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被纳入佛教的世界图景,因而具有了佛国净土的特征。佛教对五台山的神圣化,对于促进人们形成尊重自然的观念具有重要意义;与五台山生态环境的神圣化相应,《清凉传》关于佛教信众的修行生活,也相对突出了修行人对五台山的虔敬,和对节俭简朴生活的崇尚,这些方面均具有生态环保意义;《清凉传》中还记述了众多与爱物护生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一方面诠释了佛教戒杀护生的主题,另一方面突出了帮助众生解脱的精神层面,《清凉传》以故事形式阐述相关内容,能更好地让佛教爱物护生观念深入人心。《清凉传》中蕴含的佛教民俗文化内涵,对于塑造民众生态环保观念及行为方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元代诸帝对五台山佛教实行扶持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五台山地区的佛教得到迅速发展。元朝诸帝尊崇五台山主要体现如下:在五台山屡作佛事、在五台山新建寺院、多次临幸五台山、颁布了诸多扶持五台山佛教的政策、敕令禁止砍伐树木,保护五台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为佛教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等。元朝诸帝尊崇五台山,并非单纯地因为五台山是佛教圣地,还与五台山特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有关,与藏传佛教在五台山地区的传播和五台山特殊的气候条件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