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在思想的极目之处,我光着头、光着脚丫,在一场如织的细雨中,漫无边际地行走、奔逐……二大地太辽阔了,似乎永远也走不到尽头,而一场雨的降临,又使它平添了缥缈、神秘、艨胧的意境,让人感到是走在一幅江南的  相似文献   

2.
正懵懂的嫩芽被雨滴唤醒,一派欣欣向荣。洗去浮尘的醉人眼的绿色啊,漫染了田野、小巷,一切都是新的模样!是的,又到了江南的梅雨季节。家家户户都收好了衣服,拾好了穗子,连家里的大黄狗都知道躲在屋檐下,哈巴哈巴地等着撑伞归来的主人。从苏州到杭州,从同里到乌镇,从嘉兴到绍兴……我与母亲在连续三年的梅雨末季都选择了江南自驾游。一路行走,感受这尘世里的沉浮冷暖,感受大自然的气象万千。  相似文献   

3.
行走在江南的一个小巷口,有清淡幽远的香味袭人而来。有许多游人会停下脚步,深深地吸着鼻子,赞道:"好香,好香。"也有游人会循着香气去寻找它的来源,他们踏着青石板铺就的小径,穿过狭狭的小巷,在一座古老的院墙前驻足,那里是香雪花海的世界,圆冠的枝头开满了绯红的花,如云如霞。赏着这美丽的花,  相似文献   

4.
江南二胡音乐以其优雅,柔美,精致,细腻的艺术风格在二胡艺术中独树一帜,这是与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艺术风格一肘讲目承的,它形成于千百年来江南音乐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发展之中,是在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等各种因素制约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正十几年前常去皖南山区,跟几个朋友一道,不攀黄山,不登九华,只沿着一条山道,或者一弯河岸,自由自在地行走。有时遇着杏花春雨,抑或落叶秋风,便敲门试问野人家,或避雨或讨茶,歇歇脚而已。江南的山乡水廓,往往三五户便自成一村,经过几十年来的城市化,现如今村  相似文献   

6.
小鱼 《思维与智慧》2008,(12):27-27
行走在江南的一个小巷口,有清淡幽远的香味袭人而来。有许多游人会停下脚步,深深地吸着鼻子,赞道:“好香,好香。”也有游人会循着香气去寻找它的来源,他们踏着青石板铺就的小径,穿过狭挟的小巷,在一座古老的院墙前驻足,那里是香雪花海的世界,圆冠的枝头开满了绯红的花,如云如霞。赏着这美丽的花,嗅着这馨郁的香,有人问,那墙内是什么啊?呵呵,那墙内是这棵开花的树啊。  相似文献   

7.
正我越来越觉得,一个人,像极了一棵树。你说,人会行走,树会吗?我说,树也会行走,只不过,人的行走,在看得见的地上,而树的行走,在看不见的地里。人用脚在地上行走,而树用根在地里行走;人用脚站立,而树用根站立。人的身体,就好像树的树干和枝条,树的树干和枝条是向上  相似文献   

8.
行走在天蓝水清的海边,你感到生活之美;行走在渺无人烟的沙漠,你感到生命的珍贵。行走的途中不会一路平坦,只有披荆斩棘才是捷径;行走的途中或许星稀月朗,只有望着北极星才能不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温细青色的雨,朦朦胧胧的烟,褐色苍旧的桥,若隐若现的黛瓦白墙,撑一把浅黄色油纸伞的旗袍姑娘,这就是最让人痴迷的烟雨江南。江南的风光带着一贯的清冷颜色,浅淡缥缈之间却也时不时夹杂着浓墨重彩的点缀。印象中的江南总是脱离不了那几种颜色,若描写江南的句子少了几种颜色总会觉得淡薄。颜色不仅是江南烟雨的美感所在,也是世间风物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正在南美洲厄瓜多尔大森林里,生长着一种很神奇的棕榈树,这种棕榈树能从一个地方行走到另一个地方,一年最多可以行走20米。很多游客都对此感到迷惑不解:这种棕榈树到底是怎样行走的呢?它们为什么要行走呢?通过多年的追踪观察,科学家发现,这种神奇的棕榈树是靠树根的根须完成行走的。跟其他那些树根完全藏在地下的树木不  相似文献   

11.
江南霜叶美     
当北京香山的红叶已经飘零时,江南却正是层林尽染。漫步水乡,涉足山野,在飒飒的清风中一览叶之美丽多姿,真是别具一番风味。如果说,春天的江南像一幅水彩,那么,秋末冬初的江南则是一幅油画。画里的田园、小溪、埂垄和青瓦白墙,在色彩斑斓的林木映衬下,透出一种暖意和厚重来。  相似文献   

12.
正江南多雨,近日来,总是夜雨敲窗,淅淅沥沥落到天明。醒来后,窗外的石径、树木皆落满了细碎的阳光,仿佛昨夜枕雨入眠,都是梦境。江南的雨,是情思,是恩宠;是诗意,也是闲愁。在江南,听雨本为寻常事,纵是百姓人家,亦有听雨的雅趣和闲情。房檐回廊边,黛瓦小窗下,几人相聚,盛了阶前的雨水,用朴素的茶具,盘膝而坐,畅饮  相似文献   

13.
江南是现我国遗存的文化古镇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独特的江南景观对山水有着深厚的情缘,通过对常州市齐梁故里孟河镇的研究,探索江南文化古镇独树一帜的缘由,拨开江南文化的历史,寻找江南山水情的诗意景观。  相似文献   

14.
元代江南地区蒙古、色目侨寓人户婚姻状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清 《学海》2002,(3):132-136
元代江南地区容纳了因政治、军事需要 ,经济动因及其它原因前来定居的蒙古、色目人。本文深入分析了元代江南蒙古、色目人和江南住民之间 ,以及他们本身之间形成的千姿百态的民族通婚关系 ,归纳了民族通婚的主要形式 ,并指出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元代江南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5.
孔潮丽 《学海》2002,(4):195-197
明清两代 ,江南流动人口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 ,而是经历了聚集期、第一个高峰期、混乱期、第二个高峰期及衰落期等五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 ,江南流动人口形成原因、结构、特点各有不同。本文将通过对该问题的探讨 ,以求得对江南流动人口全局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宣卷是江南明清时期二大传统曲艺之一,是昆剧、沪剧、锡剧、杭剧等江南"百戏"曲调的重要源头之一,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双凤宣卷是江苏太仓宣卷的代表,它不但拥有江南其它宣卷的诸多艺术特征,还具有自身的艺术特色。其演唱者多有女宣卷先生,其曲调有江南其他地区不常见的"游花灯调""小麻雀调"等,其内容呈现出"儒道释"三教合流的浓厚艺术氛围。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黄河流域的佛教称为北方佛教,长江流域的佛教称为江南佛教。南朝四百八十寺,指的就是江南佛教。  相似文献   

18.
行走,最先是我们生活中一种浅浅的欲望。比如说,儿时的作文,我多想周游世界,遨游太空。 成年的行走是一种强烈的欲望,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喜欢冲破种种观念,带着希望上路,去远方,去云游,就像台湾已故著名散文家三毛。30岁那年,三毛到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与西班牙人荷西一起生活在迦纳利岛,她记录下了在那里生存的点点滴滴,每一次读《撒哈拉的故事》,眼前总会浮现出一个披着长发,身材高挑的女人像云一样飘游的模样。可以说三毛的一生,做了两件值得回味的事,一是写书,二是行走。三毛已远去,但她亲手串起的颗颗行走珍珠,永远闪烁在人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19.
按照"诗性主体"的活动轨迹,"江南文化"区域除苏南、浙江及徽南外,还应包括江西、扬州、闽北.在概括江南文化的特征时,应该把握住审美的维度,没有审美就等于没有抓住江南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开拓──评《近代江南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开拓──评《近代江南农村》莫永明段本洛教授、单强博士著《近代江南农村》最近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的重点研究课题,也是列入国家“八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江南农村发展研究丛书》中的一种。全书4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