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人们拥有一套新的居室后,注意力会很快转移到居室的装修与布置,尤其是要构思一个理想的卧室,因为卧室是居住环境中一个最为重要、最能体现情调的空间。人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卧室中度过的,对卧室装修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然而,不同的人对卧室有不同的构思,有的人喜欢富丽堂皇,有的人追求典雅朴素,有的人则追求如梦如幻。由此可见,卧室的装修与布  相似文献   

2.
雪花的启示     
赵明冬 《天风》2006,(5):43
“人的脚步为耶和华所定;人岂能明白自己的路呢?”(箴20:24) 人生活在世上,谁也不知道自己会遇上什么样的事情,是苦?还是乐?更不知道自己的寿命能有多长。但是,人们却可以有自己与别人不同的生活态度:有的人喜欢看重一切,有的人常常看淡一切。有的人喜欢开开心心,有的人不免悲悲凄凄。有的人想做自己的事,有的人想为别人做事。有的人忙碌一生,结果都不知道为何而忙碌。有的人具备着良好的思考能力,他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  相似文献   

3.
忍辱波罗蜜,是六波罗蜜之一,为大乘佛教的重要教理和修持法门。同时,忍辱作为一种品德修养,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是人们处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但是,由于历史时代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民族心理的相左,不同的人对“忍辱”的理解往往并不相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同是某~行为,有的人说是忍辱,应该提倡;有的人都是懦弱,应该摒弃。比如“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的做法,佛教徒认为很好,非佛教徒则不以为然。为什么会有这种分歧呢?我认为主要是各人的价值衡量标准不一样造成的。现在,有的…  相似文献   

4.
客观世界中,本来没有鬼神;但在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却几乎在所有的民族中都产生了鬼神的观念;一直到现在,这种观念还在不同民族、不同个体的思想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那么,这种鬼神观念为什么会产生?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一、“鬼“是怎样产生的?鬼神观念并不是人类从来就有的,这一点早已为  相似文献   

5.
对于人们的道德水平或情操,人为地规定一个不许突破的上限,这叫作道德封顶;对于社会衡量人们的道德标准,也可以象处理品一样随行就市,这便叫作道德降价。按照一般常识,这两种社会现象,都是前进着、上升着的社会或阶级所深恶痛绝,而为那种后退着、没落着的社会或阶级才会有的。人们可以从这里看到:一个社会或者一个阶级的兴替。  相似文献   

6.
慢递人生     
正快递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成为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的一个符号。造成这种快速的生活压力,一部分缘于所处的生存环境,更多的缘于我们自己。现实生活中的诱惑太多,我们的想法又太多,别人有的,自己想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也想有。孩子的成绩没有别人好、票子没有别人多、房子没有别人大、车子没  相似文献   

7.
一个脚印叠着一个脚印一些脚印在消失一些脚印在滋生有的,一开始就被阳光宠幸有的,一辈子无法摆脱坎坷泥泞有的脚印在他人心中一辈子都堂堂正正有的脚印横看竖看都是扭曲的造型消逝的脚印可以在记忆中清晰存在的脚印可以在视线里飘零红尘中深深浅浅的脚印磕磕碰碰的脚印从容自如的脚印奔波劳碌的脚印总连系着—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悲欢离合不同的人生景观不同的前途命运一幅画一幅画永远定格在岁月的某个截面你是画中人靓丽的容颜绝不会在画中憔悴世界遥远而真实有风有雨有霜雪有心灵的疲累还有没完没了的情感撞击你当然会衰老但无论如何…  相似文献   

8.
“祖国到处都是家,医院充满爱和亲”。这是解放后一位远方病人在恢复了健康、走向工作岗仕前,写给接管后的郑州市公教医院的赠言。它代表了许许多多人们的心声,也反映了“公教医院”在1953年由人民政府接管后所发生的根本变化。只要到医院去看上一眼,它就会给人留下深刻而动人的印象。一幢幢的新楼房,显得十分壮观,院中百花争艳,令人心旷神恰。身穿白衣的姑娘们,有的笑容满面地搀扶着那行动艰难的病人;有的耐心地抚慰着正在呻吟的患者;也有的在哄逗着正在哭闹的小宝宝。已经摆  相似文献   

9.
高峰强 《心理学探新》1990,(2):16-18,31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令人大惑不解的事情:比如同去参加一个茶话会,过后有的津津乐道吃的糖果、喝的茶,有的则饶有兴致地大侃与会者的言谈、举止;看完一场申影,有人大加褒奖,有的人着力贬斥,拟或争个面红耳赤。为什么人们会得出如此大相径庭的结论呢?  相似文献   

10.
孔子乐舞思想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与变迁过程中,始终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时代不同也会使人们对其产生不同的认识。通过对孔子乐舞思想的渊源、内涵、理论基础以及基本内容的阐述,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孔子的乐舞思想,这对当代音乐美学、舞蹈美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佛教寺院中,家具也会因使用者的不同而产生在造型与装饰上的变化:有的家具体态巨大,使人感受到佛教器用的庄严具足;有的家具装饰独特,使人联想到昔日实物的隽秀风华;有的家具在设计上以功能性结构为主,剔除了不必要的装饰,散发出"减少主义"的风范,堪称"现代主义设计"的先驱;有的家具与建筑的关系密切,实现了古人对于设计尺度...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这才组成了一个斑斓多彩的世界。可是有些人认为,自己如果个性太强,就会缺少安全感,所以便去跟风,和自己相似的人越多,自己越觉得人生和生活会越保险,因此逐渐失去自己的个性。周围的这种跟风太多了:有的孩子不顾自己的兴趣爱好,升大学时偏偏扎堆于所谓热门的专业;现在大学生创业很流行,有的孩子原本适合走科研的道路,可是他向父母一伸手就是几十万的“创业基金”,非要当什么CEO;  相似文献   

13.
从浙川民间音乐的发展可以看到,民间音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浙川人以无以伦比的热情投身于民间音乐的表演和传承中.如果说民间音乐是宝.那么浙川有太多的宝.今后.浙川会有更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4.
<正>暗示是影响潜意识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它超出人们自身的控制能力,指导着人们的心理、行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对象的暗示影响,其中积极暗示能给他们正向激励,使其不断进步,消极暗示容易让他们意志消沉,从而导致失败。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在家里他们会呈现一种轻松、自如的情绪状态,会不自觉地向父母敞开心扉。当他们的言语、行为或情绪中出现一些消极元素时,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导师,要及时化解消极暗示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他们调适心态,快乐生活。  相似文献   

15.
美德伦理学过于重视美德,而规范伦理学过于重视规则。实际上,美德和规则都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所必需。社会生活在历史性地发展着,人们对规则和美德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而且在不同的社会领域中,人们对规则和美德的要求是不同的。适应于当今社会生活的特点,我们既要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又要重视美德的必要性,并融贯地理解规则与美德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16.
燃烧吧,火鸟     
张丽红 《天风》2002,(7):39-39
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古老的森林有有一种鸟叫火鸟。这是一中极丑陋,极奇持的鸟。故事告诉我们,那些历经百年风雨,百年期待的火鸟每到冬天就会成群结队地在古老的森林中架起一堆堆的篝火,然后展翅飞入火中,燃烧自己,净化自己。经过痛苦的自我燃烧后,当它们坚强地从烈火中冲出来的时候,它们的生命已发奇妙的变化——由火鸟变成一只美丽的凤凰鸟。百年的期待,百年的盼望是如此的漫长,但此刻,望着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它们的信念面临严峻的考验。有的发出了阵阵哀鸣,有的为新生命的临近而欢呼;有的心中布满了恐惧;有的心中燃烧着希望;有的胆怯地退缩了;有的振翅冲进了火中。胆怯的仍然是一只丑陋的火鸟;勇敢的在烈火中迎来了新生。  相似文献   

17.
1、在价值问题的研究中,人们提到了价值真理和真理的价值这两个范畴,有的同志主张,事实真理无阶级性,而价值真理则有阶级性;有的同志则认为,既然真理对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价值,因此从真理的价值属性方面看,真理有阶级性。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欠妥当。略陈管见,就教于大家。2、价值是什么?马克思说:“一种商品例如麻布的相对价值形式,把自己的价值表现为一种与自己的物体和物体属性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8.
葛守昆 《学海》2011,(3):120-123
通货膨胀首先是货币现象,预示着投入流通的货币量太多。但是在中西方经济学界,却将通货膨胀等同于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率等同于物价上涨率。笔者以为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认识。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治理通货膨胀与控制物价上涨需要采取基本不同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动物和人一样是需要交流、沟通的,所谓人们常说的“鸟有鸟语”就是这个道理吧,只是人类听不懂罢了。若将“动物会说话”广义的理解为“动物会交流”,那么,就会看到有的动物似乎是“通人性”的。与“动物交流”是有多种方式的,有的通过肢体来表达,比如,人类可通过动作来训养动物与它交流;有的通过气味来交流,如训练缉毒犬;自然界中有的通过皮肤颜色来交流等等。只是动物的有些交流是我们人类还没有彻底破解罢了!如果狭义地将“动物会说话”理解为“动物会说人话”,就更一针见血了,  相似文献   

20.
智慧语丝     
正健康是一颗空心玻璃球,一旦掉下去就会粉碎;工作只是一个皮球,掉下去后还能再弹起来。——钟南山我们不必太多为事实和逻辑抱屈——人们本来不是要为正确生活,而是要生活得热热闹闹忽忽悠悠,而且,细节之真本来与正确判断关系不大。——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