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的存在和发展均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自然状况和社会状况有着紧密的联系。宗教的存在是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是社会压迫和自然压迫的结果。因此,当宗教的社会物质根源还存在的时候,宗教信仰便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人类早期的原始宗教到以后陆续出现的哲理深邃的宗教、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吸引着众多的信徒。在四川的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主要宗教有原始宗教、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各种宗教的信徒在社会总人口中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各种宗教的教理、教规所形成的生育观以及它们对教徒婚姻家庭生活的干与,不能不对社会人口繁衍的数量和素质程度不同地带来一些影响。四川历史上所出现的主要宗教均延续到现在,即使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中国宗教工作在新时代的新内容、新命题。宗教中国化既是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需要之间长期互动的一个过程,包括各大宗教历史上与中国社会彼此适应、与中华文化相互汇通以及与本土政治多方磨合等;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不同宗教全方位"重新相遇"以来出现的现实问题。毋庸讳言,当今各宗教所面临的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之间的张力并未消失,加之国际上各宗教组织与政治势力仍抱着对中国宗教施加影响的图谋,就使得宗教中国化的实践更具复杂性和曲折性。  相似文献   

3.
宗教中国化是我国宗教发展的根本方向。坚持宗教中国化既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也是对历史上外来宗教本土化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还是宗教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国情的必然要求。从这种意义上说,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体现了理论、历史与现实的"三维"一体,具有深刻的辩证法精神与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神圣"问题是人类文明中所有宗教、社会、国家、民族的核心要素与基本特征。但"神圣"概念却具有中国定义方式与建构路径及其"神"、"圣"关系,最后形成了中华文明中"总体神圣格局",建构为其中的制度宗教,以集中表达其超社会崇拜的特征,同时以扩散宗教来表达其非正式制度及其象征的超自然崇拜现象。而中国宗教学话语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即在于超越杨庆堃的扩散宗教与制度宗教概念,植根中国社会现实,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总体神圣联系中,借鉴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的制度研究成果,对中国社会宗教问题重新开展脚踏实地的创新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涉及宗教和宗教工作的根本问题。为了更妥当地处理好宗教问题以服务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深化对“相适应”问题的研究。一、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互关系的历史把握“相适应”论断的重大意义宗教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已经有几万年的历史。自从19世纪中叶,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和共产党诞生以后,伴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与宗教的相互关系问题,才真正构成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  相似文献   

6.
自汉以后,三教关系是中国传统宗教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儒学是否为宗教的问题,历来有所争论。这反映在三教关系的研究上,集中体现于对三教之"教"内涵的如何把握。然而,三教之学及其关系的历史衍变绝不是纯粹地、单一地脱离社会环境的学术形态,相反它是应具体的时代环境而生,并且能反作用于现实社会。从"学"的层面和从"教"的层面都有失片面,只有从内在精神的层面去把握中国传统宗教与文化才  相似文献   

7.
宗教是一种具有历史延续性的传统文化模式和具有现实渗透力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各种政治势力都可以借助宗教把自己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价值理念传播出去,在更大范围内发生影响。宗教渗透与宗教传播、宗教交流有着本质的区别。宗教传播是以宗教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手段,跨越特定的空间和时间界限争取信徒、扩大宗教影响的一系列宗教性活动。在这  相似文献   

8.
浅谈宗教工作与反宗教渗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是一种具有历史延续性的传统文化模式和具有现实渗透力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各种政治势力都可以借助宗教把自己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价值理念传播出去,在更大范围内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天地门教是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史上的重要教派。自清初问世以后,三百多年来,一直在民间社会流传,对下层民众的信仰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史籍缺乏记载,人们对它的来龙去脉和内中秘密很少了解。本文依据田野调查所得资料,从组织传承,经卷与教义、仪式、修持,历史作用与现实影响三个方面,对天地门教进行抉原梳理,旨在将这支被历史尘封已久的民间宗教教派昭示于世。  相似文献   

10.
张践 《中国宗教》2022,(6):86-89
中国古代历史上,多元宗教并存, 政教关系稳定,因而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和宗教迫害,与欧洲中世纪相比,基本处于宗教和谐状态。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与国家积极引导各种宗教不断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从严治教是分不开的。从严治教成为国家宗教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政府制定的各种诏敕、律令的引导下,各个宗教逐渐形成了从严治教的清规、戒律,树立了宗教的良好形象,使宗教团体与社会各方面保持了友好关系。其中的历史经验,可以为我们当代加强宗教组织从严治教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不过中国古代毕竟属于君主专制社会,不论是政府管理还是宗教自治,也有很多教训值得我们汲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