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条文比较与法理分析方法,对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进行比较,主要就立法目的、立法调整范围、人体器官自愿捐献、禁止人体器官商业交易、医疗机构与人员的准入和退出、违反人体器官移植之规定的法律责任等问题作了探讨与分析.本研究将为我国大陆地区的具体立法探索一些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比较分析我国新施行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和日本现行的《器官移植法》,从立法背景、立法前器官移植开展情况、法规整体情况、立法调整范围、立法目的与理念、监督管理机构、禁止器官买卖、器官摘取事项、处罚等九个方面进行,并对借鉴日本《器官移植法》,完善我国器官移植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比较分析我国新施行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和日本现行的《器官移植法》,从立法背景、立法前器官移植开展情况、法规整体情况、立法调整范围、立法目的与理念、监督管理机构、禁止器官买卖、器官摘取事项、处罚等九个方面进行,并对借鉴日本《器官移植法》,完善我国器官移植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颁布已有十余载,虽解决了器官捐献无法可依的问题,但因其内容不完备及严格的条件限制,已成为我国器官捐献发展的障碍。从人体器官捐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立法现状入手,借鉴国外器官捐献立法现状,论述该条例中器官捐献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器官捐献的三条建议:(1)出台专门的《人体器官捐献法》;(2)从扩大活体器官捐献供体范围、适当放宽遗体器官捐献条件、建立器官捐献的有效激励机制、规范器官分配原则6个方面完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3)明确脑死亡标准,确立脑死亡立法。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规制我国的人体器官移植犯罪活动,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维护医疗卫生管理秩序,从我国器官移植的立法现状入手,运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探讨了我国器官移植刑事立法中的困惑,包括脑死亡标准的确立、刑事处罚范围较窄、法定刑的配置尚待改善几方面。针对该缺陷从刑法视角有效规制人体器官移植方面提出确立脑死亡的死亡标准作为司法认定标准、增设相关器官移植犯罪罪名、完善人体器官移植犯罪的立法模式等建议,促进我国器官移植的立法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人体器官移植态度与认知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器官移植是指摘取人体器官捐献人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或者胰腺等器官的全部或部分,将其植入接受人身体以代替其病损器官的过程,包括尸体器官移植与活体器官移植,这是一个争议颇多的新兴社会事件。本研究对大学生人体器官移植的态度与认知进行专门调查,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认知与心理特点,并期望对我国的器官移植事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借鉴国内外相关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人体器官移植工作体系”的构成以及各系统职能进行初步探讨。研究了该体系在阻止人体器官商业化、提高人体移植器官分配的公平高效性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的必要性和立法模式问题,以及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进行深入研究,指出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宜采用统一立法模式,并遵循知情同意、人民健康第一、效用与公平、规范程序与便于操作、违法必究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的必要性和立法模式问题,以及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进行深入研究,指出: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宜采用统一立法模式,并遵循知情同意、人民健康第一、效用与公平、规范程序与便于操作、违法必究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10.
解读我国首部全国性人体器官移植法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首部全国性人体器官移植法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即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行,标志着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器官移植领域无法可依局面的结束,它必将为推动我国的器官移植事业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为下一步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分析了该法规的特点,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技术之后是法规和观念的更新--中国器官移植的重大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我国器官移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在器官移植的技术和基础研究有了理观念的更新.这种更新应建立在对器官移植的伦理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之上.2003年我国关于器官移植的法规和观念有了新的突破,有关的管理办法和条例也在草拟之中.中国政府和医学界对器官移植始终持积极和慎重的态度,所谓"中国移植和买卖死刑犯器官"完全是别有用心的捏造.  相似文献   

12.
The 1997 Japanese organ transplantation law is the fruit of a long debate on "brain death" and organ transplantation, which involved the general public and experts in the relevant field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trace the histor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w and to critique the law in terms of its consistency and fairness.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legislation adopts a double standard regarding the role of the family. On the one hand, the legislation over-emphasizes the family's authority by granting the family a veto on the matter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not allowing the family to make surrogate decisions. In addition, the role of law in cases involving minor or incompetent patients is shown to be similarly misguided. The paper argues that accepting a decisive role for the family in current law is compatible with Japanese culture.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器官移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外科技术的改进,免疫抑制剂的发展,世界器官移植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器官移植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要完全与国际接轨,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器官移植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了器官移植中尚待解决的伦理问题,从社会、伦理、经济、文化、心理、医疗等问题探讨了器官移植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阴茎移植的伦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日趋成熟,不仅使患者延长了生命,更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阴茎移植是器官移植和免疫学发展的结晶,是异体器官移植领域内新的突破,为阴茎缺失的患者带来了新生,对患者心理、家庭和社会有着重大影响。但目前异体阴茎移植刚刚起步,技术尚不成熟,且阴茎是一特殊器官,涉及到的伦理道德问题很多,我们试图从受者、供者、医生和法律等方面讨论阴茎移植所面临的伦理道德问题,希望阴茎移植能真正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体器官移植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体来源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有鉴于此,建立一个非技术的人体器官移植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促进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该系统各组成部分如法律法规系统、组织管理系统、宣传教育系统、补偿系统的研究,旨在对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颁布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规范引导着我国器官移植健康发展,然而,随着《条例》对器官移植供、受者条件的严格限制,尸体供器官数量迅速下降,亲属活体移植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结合《条例》,就器官来源短缺、保障活体供者安全、亲属活体供者选择和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作用等问题做出较详细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移植和其它器官移植一起实现了人类长期以来渴望生命再生的梦想,并成为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器官移植也面对许多伦理道德方面的难题。供体,特别是活体器官的摘取,受体的选择等,都受到社会道德观的制约。从伦理道德角度来分析如何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从受体的利益、人体科研的道德规范以及相关制度的伦理学要求等方面,较为详细的阐述肝移植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principle of double effect and, to a lesser extent,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killing and letting die in the context of the Pittsburgh protocol for managing patients who may become non-heart-beating donors or sources of organs for transplantation. It notes several ambiguities and unresolved issues in the Pittsburgh protocol but concludes that neither the principle of double effect nor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killing and letting die (with the prohibition of the former and the allowance of the latter under some circumstances) erects insurmountable obstacle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tocol. Nevertheles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double effect that the intended good effects outweigh the unintended side effects necessitates careful attention to the probable overall impact of the proposed policy on organ procurement, particularly because public mistrust plays such a significant role in limiting the number of organ donations.  相似文献   

19.
我国器官移植中供体不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器官移植对于挽救晚期脏器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器官移植起步较晚,多种因素限制器官移植的发展,其中供体不足是关键因素之一.分析器官移植中供体不足的原因,认为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加大宣传力度,加快立法步伐是我国器官移植中供体不足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