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如数字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照片存档和通讯系统、介入治疗等现代医学影像技术[1]突飞猛进,为医疗诊治技术提高发挥了突出作用,然而随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而来的医学伦理问题同样值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2.
神经成像技术的应用不仅会影响人的大脑活动,甚至可以读出人类思想的内容.因此,在使用神经成像技术时,既要遵循技术规范,还要遵循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概述了神经成像技术的成就及其研究和应用价值,讨论了神经成像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等伦理问题,以及运用神经成像技术进行测谎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脑成像技术在医学和认知科学领域中的迅速发展存在很多伦理问题,本文对其主要的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安全性、知情同意和自主性等进行了探讨.尽管有关脑成像技术的伦理问题争议不断,但就如何对其进行合理规范,促使其更好地发展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相似文献   

4.
医学影像技术在其应用与发展中有其自身的内在矛盾 ,包括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 ,技术结构与技术功能的矛盾。在基本矛盾的作用下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遵循量变质变 ,渐进飞跃的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 ,社会的需要是技术发展的动力源泉。1 从颅内动脉瘤的超声诊断看技术目的———手段的矛盾脑动脉瘤是一种易引起颅内出血的严重疾患 ,常致病人残疾、死亡 ,发病率较高 ,在脑血管意外病人中居第 3位。动脉瘤的严重性和高发病要求人们对动脉瘤的病因、诊断、治疗等各方面作出大量细致的研究。1 1 探测血流动力学———经颅多普勒 (TCD)的…  相似文献   

5.
王常生  蔡幼铨 《心理科学》2000,23(3):344-344
1 引言  脑成像技术是指以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rizedtomography ,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 ,PET)和磁共振成像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三项无创伤显示人大脑结构的影像学技术。尽管这三项技术出现不过才 2 0多年的历史 ,但它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已显示出巨大潜力。近年来 ,一些研究者将这三项技术应用于记忆功能和遗忘症损伤定位研究 ,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与传统病理学方法相比较 ,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从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过程和三维重建的思想入手,并运用哲学原理,剖析目前三维医学图像重建的历史地位,以明辨三维图像重建是否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飞跃。1超声医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一维超声超声诊断起源于本世纪40年代,A型(amplitudemod...  相似文献   

7.
认知心理生理学与无创性脑功能成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涛  张进辅 《心理科学》2006,29(1):151-153
无创性脑功能成像技术是认知心理生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脑磁图、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功能红外线成像等技术通过对人脑的电磁、新陈代谢、血流量、氧消耗、神经元活动等的测量来研究如视觉、注意、记忆、语言等认知活动及其与相关脑机制的相互关系。它们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手段,探讨社会科学问题与理论的多学科交叉领域。近来,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凭借生态效度高、成像安全、对头动耐受性高、成本低等优势,成为了该领域新兴的热点技术。无论是在婴儿发育和社会经济决策的单脑研究中,还是在人际互动的多脑研究中,它都有广泛应用。未来近红外光学成像的应用可以向多脑神经反馈、脑机接口技术、设备无线化和多模态成像做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脑机制的重要手段,并被广泛地应用在最近三年发表的研究精神疾病脑机制的论文中,有约一半以上以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为研究手段。功能磁共振成像以很高的速率获取随时间变化的幅脑图像,因而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较高的时间分辨率。  相似文献   

10.
高等医学影像(技术)教育办学模式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由于历史的原因 ,医学影像学教育形成一门独立且比较系统的学科 ,仅有 5 0多年的历史。纵观我国高等医学影像(技术 )教育发展 ,从 1984年开始至今已有近 4 0所高等院校开设医学影像学专业 ,为我国医学影像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不讳言 ,其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1 中国、美国、日本各国医学影像学 (技术 )教育现状1.1 中国举办高等医学影像 (技术 )教育情况我国在 2 0世纪 5 0年代末至 6 0年代中叶及 70年代到90年代中叶 ,曾在中等卫生专业学校培养放射技术人才 ,90年代中叶 ,基本终止了这种培养模式。进…  相似文献   

11.
表象的信息表征方式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脑成像技术在该问题的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以初级视觉皮层(V1)在表象表征方式研究中的作用为主线,系统梳理了基于脑成像技术开展的表象实质争论的核心问题,归纳分析了相关争论问题演绎发展的内在逻辑脉络,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表象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期能够促进相关研究问题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2.
全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光学成像技术,对古典的光学有着重大的贡献,在近几年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全息影像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并逐渐深入到现代生活的应用当中。  相似文献   

13.
双语脑的研究:不同的语言是否有不同的皮层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对“不同语言是否有不同的大脑皮层机制?”这个问题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一系列的神经心理学和脑成像研究表明,语言获得的时问、流利程度、获得方式等都可能成为影响语言的皮层机制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情绪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海燕  郭德俊 《心理科学》2004,27(3):684-686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10年来,情绪心理学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和将来的研究趋向。首先介绍了情绪实验研究中实验材料的标准化和成像技术应用的发展概况;其次讨论了情绪智力的构成成分和情绪调节研究的进展;再次分析了情绪和认知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最后探讨了感情系统的加工特征。  相似文献   

15.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回顾、总结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研究领域的横向扩展 1.1医学影像学及其与临床各学科之间产生的广泛互动推动着学科发展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展,新的机器及软件不断问世并应用于临床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不但推动了临床学科的进步,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本学科的进步.以胶质瘤为例,灌注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波谱、扩散成像以及功能MRI都在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灌注成像所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磁共振波谱所获得的代谢物含量的变化不仅有助于胶质瘤的术前分级,还可用于指导立体定向活检.胶质瘤手术最重要的是最大程度的切除肿瘤而尽可能地保留重要的脑功能.功能MRI所提供的有关皮层功能区的信息以及扩散张量成像所提供的有关肿瘤临近白质束的信息可使神经外科医生准确地切除肿瘤,而不引起严重后遗症.这些新技术的联合应用开拓了临床医生及神经放射学医生的知识和视野,对临床医学乃至基础医学的冲击已到了必须修改教科书的地步[1].  相似文献   

16.
扩散张量成像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活体显示大脑内白质纤维走向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脑胶质瘤术前诊断,制定手术计划,指导手术及判定预后等方面是非常有帮助的.综述了近年来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诊断、治疗及判定预后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文献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扩散张量成像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活体显示大脑内白质纤维走向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脑胶质瘤术前诊断,制定手术计划,指导手术及判定预后等方面是非常有帮助的。综述了近年来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诊断、治疗及判定预后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文献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大脑的性别差异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脑成像技术的出现为脑结构和脑功能性别差异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借助结构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等脑结构信息, 以及脑电图、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脑功能信息, 当前研究主要探讨了脑灰质、脑白质和大脑的基线活动在脑局部区域、脑子系统、全脑连接组三个层次上的性别差异及其在年龄上的发展变化。此外, 为了更好地理解脑性别差异, 当前文章还探讨了脑性别差异研究领域的一些认识误区。有关脑性别差异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但现有的研究结果存在很多分歧, 仍然有深入挖掘的空间。未来应该加强对具有性别特异性的心理疾病脑机制的研究, 关注基因和环境对脑性别差异的交互作用, 并利用脑功能活动动态变化的特性、以及结合多模态的脑成像技术进一步阐明脑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对一般流体智力的脑成像研究有助于探明智力的脑机制。从结构成像与功能成像两个方面阐述了相关的研究。已有研究表明,一般流体智力与总的脑体积、额叶或其他多个脑区的灰质体积中等正相关。一般智力(g)因素负荷高的任务比负荷低的任务引发特定脑区更大的激活。较早的研究发现一般智力水平个体差异与脑区的激活呈负相关,但此后的一些研究却得到相反的结论。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个体差异的研究,将脑成像技术与EEG或ERP技术结合起来,整合多水平(心理测量、遗传学等)的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一般流体智力的脑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刘涛  刘星辰 《心理科学》2017,40(4):1005-1010
社会交往能力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社交能力的缺失会导致严重的行为障碍和精神疾病,如自闭症。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性,绝大多数的自闭症脑成像研究多集中在年龄较大的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在静息态或简单的任务态下的脑激活模式或功能连接状态。自闭症的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和语言交流障碍却较少有研究触及。近年来,近红外光学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在真实的交流和互动中研究自闭症儿童的神经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