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整形外科的临床治疗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共享型临床决策成为主导。整形外科疾病有着诊断容易、治疗方法多样、效果不一、患者年龄小、心理脆弱、大众认知有一定误区等特点,更需要在情感和实践上体现对患者的理解和尊重,真正实现医生患者共同参与的共享型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2.
决策普遍存在于经济、政治、技术应用和日常生活中,是各种管理中广泛进行的一种活动。在所有失误的情形中,最大的失误就是决策上的失误。不确定型决策具有普遍性和复杂性特征,也是研究风险型决策的基础。当今医学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临床诊疗决策中的失误或偏差,将会造成医疗质量的下降和患者身心的严重损害,并进而成为医患冲突的风险隐患。现代临床决策是一个涉及心理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复杂过程,需要多层次、多因素的考量,拓展智慧层面,建立整体理念,探索适应现代医学复杂环境下的科学决策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决策中,决策者将面临包括生物、心理、社会方面的更多信息。同时随着医疗费用的增长、医学科学的不确定性、患者知识的提高、参与意识的增强、因特网的普及等促使临床决策更加困难。为了更好地促进患者参与临床决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们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随机对273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临床医生进行调查。了解临床医生对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困难与态度,分析影响患者参与临床决策的因素,为促进医患共享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4.
论开展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临床决策中,决策者将面临包括生物、心理、社会方面的更多信息。同时随着医疗费用的增长、医学科学的不确定性、患者知识的提高、参与意识的增强、因特网的普及等促使临床决策更加困难。为了更好地促进患者参与临床决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们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随机对273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临床医生进行调查。了解临床医生对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困难与态度,分析影响患者参与临床决策的因素,为促进医患共享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临床决策是临床工作的核心。科学正确的临床决策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现代心理学对临床决策的研究发现,由于决策双思维系统运转模式的存在,一些心理效应常常会导致临床决策出现系统性偏差或失误,这些心理效应包括易得性、拆分效应、锚定效应、框架效应、单次-重复博弈效应和后见之明效应等。医务人员了解这些心理效应的表现,熟悉它们对临床决策的潜在影响,并在进行重大临床决策时有效避免之,将会显著提升临床决策质量。  相似文献   

6.
最优化决策者追求决策的最优解,满意型决策者寻求决策的满意解.已有研究以理性模型和有限理性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两类决策风格的概念并且从两类决策者的决策特征和心理指标这两个角度详细对比了两类决策风格的差异.就纯粹的经济学效益、主观的心理学意义和现实的决策选择这三方面而言,“两类决策风格孰优孰劣”是一个因人而异,因决策目标而异的问题.未来研究可以在清晰界定两类决策风格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测量工具,从而深入探讨两类决策风格的领域特异性、与正性情绪的关系及其心理悖论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癌症患者对医生、自己和家属意见的临床决策倾向性,采取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120例住院癌症患者的临床决策倾向性.结果显示,(1)生活习惯相关决策,实际和理想的患者自己倾向性构成比值最高,为40%和33%;求医行为方面家属最高.实际和理想均为50%;常规检查、总体治疗方案、手术、化疗和放疗相关决策方面均为医生最高,分别为100%、90%、100%、90%和100%;(2)癌症患者理想和实际的临床决策倾向性构成比值均无差异(P>0.05),但访谈显示29.17%的患者认为目前决策状态不理想.提示:(1)癌症患者在不同方面的临床决策倾向性有所不同.(2)癌症患者对临床决策状态基本满意,但有患者希望医生参与沟通更多或自己参与更多.  相似文献   

8.
由于医学的复杂性和癌症疾病的不确定性,癌症的临床决策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癌症患者对医疗风险的感知也因人而异,继而影响着临床决策。本研究应用癌症患者医疗风险感知问卷对唐山市4家三级综合医院内住院治疗的320名癌症患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癌症患者对于经济风险(67.5%)的感知和社会心理风险(40.3%)的感知均高于对身体功能风险的感知(21.6%),患者的性别、家庭月收入和年龄影响患者对医疗风险的感知,患者对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的感知影响患者对临床决策的意愿。临床医护人员应注重评估癌症患者对医疗风险感知的特点,帮助患者制定适宜的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9.
医生、医院每天都在为患者做临床决策.而在各个决策中患者与家属应该处于什么地位的问题早有争论.除了疾病外患者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医生决策的不同.患者要真正参与.就必须真正全面知情.关于患者参与多少的问题要因人而异,可能只是提出意愿,可能提出耗资的底线,可能权衡费效比,可能以生活质量为唯一原则.总之,临床决策中患者及其家属的地位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0.
在第一讲我们提到决策有三种类型:一是确定型决策,二是风险型决策,三是不确定型决策.对于确定型和风险型决策,其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可能性是确定的或是可以预计的,可以利用文献资料获得的,其结果是确定的或需要承担一定风险的.而临床实践中由于病人个体体质的不同,病情的变化,医生对病情的掌握程度,医学技术的发展等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往往决策者无法获悉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的概率,只能凭主观直觉进行决策,这时就需要采用决策程序来构建不确定条件下的临床决策.在不确定条件下的临床决策最直观,而且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采用决策树.  相似文献   

11.
中药品种保护是不同于专利保护、商标保护的一种新的中药保护模式。它带有浓厚的行政保护色彩。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中药知识产权,规范中药的生产和销售行为,应当完善现有的中药品种保护制度,重构中药品种保护中的责任机制,与其他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相互结合,形成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2.
没有古代的中国哲学,就没有现有形态的中医学理论.中国哲学发展的终结,决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中医学理论与中国哲学的交融决定了她的自然哲学属性.发展中医学理论的关键是将其从自然哲学框架中解放出来,建立自己的概念体系.中医学存在和发展的多元化应当得到尊重.杨振宁先生对待中医学的观点应当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3.
中药现代研究是当前医药学界的热点和重点研究领域。在面对中药现代研究取得的某些方面”突破”的同时,也须正视中药现代研究的困惑。从中药研究所面临的困惑出发,探究中药现代研究的出发点、立足点、关键点和突破点,有助于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确定研究方法与目标,促进中药现代研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的专利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为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我国对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落后,我国中医药的珍贵知识财富正为外国大公司无偿地攫取。根据中医药自身的特性,对专利保护的适用、调整、改进及补充作了大胆设想,为我国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的专利法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纳米结合医学及中医药学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目前纳米与医学及中医药学结合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回顾和探讨。首先分析了纳米中药、纳米医学以及纳米中医药学的定义,认为纳米与中医药学的结合将对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以及中药行业的产业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客观地分析了目前对纳米医学及中医药学研究的现状,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探索了纳米中医药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中医院校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青年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影响了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等大学校园文化精神的形成。中医院校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应贯穿于中医学科教育的全过程,处理好几个关键性问题: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人文哲学基础;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把握中医学的思维特征;探索中医学的现代发展等,对广大师生均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系统生物学——中西医结合的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系统生物学与中医理论在整体观、系统观、预测性和预防性医疗以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并分析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中医和现代医学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系统生物学是中西医结合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目前中西医争论的现状,分析了西医和中医的起源及发展过程,提出当现代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时,中医可为这种转变提供思想和方法的借鉴,认为西医与中医是世界性医学与地方性医学的关系,根据医学发展的规律,地方性医学最终将能融入世界性医学之中,但在相当长时间内两者还会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19.
对朱清时院士以"复杂性"与"简单性"界定中西医学方法提出质疑,认为简单与复杂是中西医学共同面对的基本矛盾,近年盛行的中西医学"相反"论不利于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20.
农村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农村中医药人员的人员状况和从业素质令人担忧,主要存在人数减少、人员学识低下、临床能力不足等问题。发展中医药事业,重点是加强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培养出一批农村中医药人才骨干队伍,从而满足农村基层对中医药卫生医疗保健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