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凤仪"性理疗病"学说为一百多年前宝贵的民间医学治疗理论,其与传统的儒家哲学思想、经典中医理论相吻合,又切合当今医学界对健康模式的认识.从该学说的理论基础、治则治法、预后调理及与儒家思想、中医思想的相关性上简述其学说内涵.  相似文献   

2.
道教"三洞"学说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古道教"三洞"学说对道教的整合和统一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东晋末年江南出现的一批早期灵宝经中,已经有相当完整的"三洞"学说."三洞"一词的最初出现与《三皇经》有关.其哲学思想的基础是汉代以来早期道教对"元气"论和"三一"理论的发展.而早期灵宝经将其与上清、灵宝、三皇等三组道经相结合,使之具有了"三洞经书"的涵义,并确立了元始天尊作为"三洞经书"共同教主的地位.作为中古道教各宗派中与佛教关系最为密切的灵宝派,其"三洞"学说一方面使道教统一的经教体系的建立具备了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突显了这一时期道教理论建设中的"文化本位"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因果学说是佛教的核心理论,华严宗的因果说则别具特色。本文在简要梳理佛教思想史上的各种因果学说的基础上,指出了华严宗因果学说的思想史背景和所面对的义理问题。与一般常见的华严因地果地说的研究不同,本文指出华严因果说的核心在于"六义说",并剖析了"六义"的内涵与意义。法藏等人运用"六义说"对此前的各种因果理论进行扬弃,奠定了华严学法界缘起、重重无尽说的哲学理论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剖析"六义"是解读华严义学的一把钥匙。此外,本文还通过比较华严学与唯识学因果学说的异同,间接回应了近代《起信论》论争中涉及因果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墨家政治伦理思想中的"非攻"、"兼爱"等学说正是反映普通百姓希望尽快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宁生活的强烈愿望。在某种意义上,当今世界也类似于墨家所处的战国时代。从全球伦理的视角重温墨家的"非攻论"和"兼爱说",辨明其思想的真谛与得失,不仅对于重新认识墨家学说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种种冲突和危机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丛中 《心理学通讯》2019,(4):291-294
自从弗洛伊德发现"潜意识"心理现象、首创精神分析理论与疗法以来,"潜意识"已经成为了精神分析理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一百多年来,精神分析学派的众多学者在弗洛伊德学说基础上,不断扩充和发展精神分析理论,极大地丰富了精神分析"潜意识"概念。本文对"潜意识"概念的历史变迁、精神动力学特征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其含义,探讨"潜...  相似文献   

6.
"一心三观"("圆顿止观")是天台宗"圆教"的重要标志性学说,其思想内核是天台宗的"性具"原理。澄观自觉地吸收了天台宗的"一心三观"("圆顿止观")学说,并将其加以理论改造、转化和发挥,使其与华严宗"性起"立场下的根本旨趣和独特观行融会贯通,成为表达华严宗"圆教"特色宗趣的基本学说。这是身处唐代中叶的澄观以"根本法轮"华严宗会通当时包括"教""禅"对立在内的佛教各宗各派分裂争论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天台宗和华严宗可以共同使用通常被理解为彼此差异乃至相互对立的范畴或命题,但二宗相同的文字表述背后又蕴含着彼此差异的思想内涵;而澄观对二宗思想较为成功的理论融会,反而激化了后来二宗的彼此争论。这为更准确把握澄观思想的根本内涵、更深入反思天台宗与华严宗乃至中国佛教不同"宗派"深刻复杂的理论异同与发展关联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以其理论的晦涩和复杂而著称.拉克劳坦承他们的思想来源于"现象学、后分析哲学以及其他总体上被称为后结构主义的思潮".[1]但若深入探究,精神分析理论,特别是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也是构成了其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源泉.因此,考察拉康与拉克劳和墨菲之间内在联系,就构成了本文的要旨.我们认为,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特别是有关"他者"的理论,是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这特别体现在其核心的"对抗"思想中.本文通过对拉康"他者"概念与拉克劳和墨菲的"对抗"理论的考察,以试图沟通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并力图阐明拉康学说对理解拉克劳和墨菲思想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严复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早年毛泽东对这一思想是有所认同的,但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即"阶级论",对严复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进行了批判与改造.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结合中国的实际创立了人民教育学说.  相似文献   

9.
诺奇克的国家学说和分配正义的资格理论都基于其对"自由"概念的推崇,然而,在具体的论证中诺奇克不是以"自愿"曲解"自由",就是用"自由"曲解"自愿",从根本上混淆了"自由"与"自愿"两个概念。这些混淆揭示了诺奇克最小国家理论和持有正义理论存在重大漏洞,有必要对其进行澄清。  相似文献   

10.
命门学说是对藏象学说、阴阳理论、太极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它拓展和完善了中医理论体系;命门学说既是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又以其独特的理论价值推动了中医临床的发展.命门学说在中医学术的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着重从其学术背景、哲学基础与理论渊源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赵海丽  蔡先金 《管子学刊》2007,(2):86-89,111
“慎独”论来源于孔子及其儒门对《诗》之解读与阐发,然后由诗学话语转化为整个儒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即“慎独”儒学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从诗学到哲学的渐次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层累”递进的过程中,“慎独”被赋予了许多新的不同层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从教学、教材的角度认为《诗》不仅应当让人们学到知识,更重要的让人们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但孔子这种强调诗的教育作用的思想被后世文人加以引申阐发,成为了中国传统诗学的核心思想。儒家诗教原则得以确立有一个过程,这既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历代儒家文人不断努力的结果。为实现教育教化功能,中国历代文人探寻出了“文以载道”的理论,并付诸于创作实践。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与实践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3.
墨子的"非乐"观点,是墨子学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非乐"主张的宗旨是反对当时的"礼乐"制度,以求安定民生,发展经济,改革政治,实现大同。但由于过分夸大音乐的危害,既忽视了音乐中"雅乐"对于统治者及百姓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作用,又夸大了艺术依赖于物质这一面,并加以绝对化,视艺术为无用甚至有害之物,因而暴露了其小生产者思想的狭隘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孔子与《易》是有密切关系的,抛开《史记》和帛书的记载不言,仅就《论语》中两条最直接的材料来看确实如此。"加我数年……"当为孔子五十之前所说。五十之前,孔子也曾学《易》,而孔子认为知天命之年尤需学《易》。"不占而已"表明孔子解《易》以德,判定吉凶不需要占筮,而是取决于人的德性。孔子以"生生之德性"解《易》,以"道德必然性"解"天命",通过揭去《周易》的神秘外衣,发掘并发展其天人之学,将隐微难言的性与天道托诸于显著的人道德性,发展出天人合一的德性学说。  相似文献   

15.
Throughout the millennia sinc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nalects, orthodox scholars have maintained that Confucius faithfully passed down the thought of early eras, particularly those of Yao and Shun: ‘I transmit but do not create ideas.’ This paper shows that Confucius actually subverted the essence of orthodox thought represented mainly by Yao and Shun. His subversion of orthodox thought compels perforce the idea of ‘ren (humanity),’ which concerns itself with the human world, to stand out with the near exclusion of otherworldliness in his teaching. As a result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Confucius’ heritage, scholars in the past tended to equate Confucius’ idea of ‘ren’ with specific moral attributes. Again taking exception to the interpretations of bygone eras, this essay demonstrates that humanity in Confucius’ theory signifies a dynamic process rather than a specific attribute or a static rule, changing constantly with different people, different places, and different times.  相似文献   

16.
"仁"与"未仁"的两难选择--孔、孟、荀评管仲解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孔子称管仲“如其仁”,之后的孟、荀却给出了不同的评价,后代儒者就面临诠释管仲之仁与未仁的两难选择。本文即联系诠释中所显现的问题,考察孔、孟、荀何以会给出各自不同的评价,试图还原先秦儒家面对现实管仲时所体现出的评价原则,梳理孔、孟、荀由此而展开的思维理路,并为理解先秦儒家的核心理念及运用原则提供补益。  相似文献   

17.
直下心源、直契本心是由孔子确立的儒家道德情感论的核心特质,孔子后学由此出发,基于天人合一的视域建构了诚学,将诚提升为了贯通天人、真实无妄的道德情感。儒家从质直、至诚之本心情感出发,涵养与推扩道德情感的内在理路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维度:第一,以反观内省的道德理性时时提撕和体认本心情感; 第二,以本心情感为体,以礼乐文化为用,以文质彬彬为旨归; 第三,以“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为路径,以四端之心为内在心理情感根据,在由近及远、由厚及薄、由亲及疏的无限推扩中实现对道德情感的涵养、提升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赵法生 《哲学研究》2012,(2):38-45,128
<正>孔子与《易经》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司马迁提出孔子"晚而喜易"后,孔子作《易传》之说流行了近千年,"先儒更无异论"(孔颖达《周易正义序》)。然而,欧阳修《易童子问》的  相似文献   

19.
孔门十哲,出类拔萃者莫若颜回、子贡、子路,且此三人之身世、性情、才具、道德修为和成就各有风华,但又殊途同归:共同维护了孔门。光大了儒家。孔子称得上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为伟大的教育家,颜回、子贡、子路三人各方面的修为和成就,莫不大大受惠于夫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卓越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式。三人也没有辜负孔子的教导,以身垂范,较好地诠释了孔子儒家所宣扬的“仁、智、勇”;并与其师一道,在乱世中矢志不渝,坚守道义,追求理想,为儒学的传播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忠恕”在孔子儒学中具有方法论的重要意义,朱熹解释其意义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这就准确地指出了它在词性上既有形容词性又有动词性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含义不会局限于道德一域,而是具有极丰富的内涵。具体说来,它同时具有个人道德修养、社会政治实践和知识论三个层次的含义。当然,这三者在“忠恕”中是一个以一贯之的混融整体,我们这样区分,纯粹是为了论述的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