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讨论了科学哲学对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标准,从历史角度论述了中医对理性道路的选择,中医第一使命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背景对其发展道路的塑造,与近现代科技背景下对中医的伪科学诘难,认为中医虽非严格意义的科学,但不能对其贴上附加贬义的伪科学标签,中医是理性和具备科学精神的,应正确看待其探索角度与思路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青少年中培养理性探索的科学精神,是近些年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课题,也是他们积极研究与实践的课题。他们通过调查研究,敏锐洞察到在部分青少年中对愚昧迷信、伪科学、邪教等问题存在模糊认识,对于超常现象缺乏理性思考和科学判断的方  相似文献   

3.
上期本刊评出了十大伪科学著作,这期刊登了几篇讨论科学与伪科学区别的文章,姑且称为“科学与伪科学之辨“。那么,为什么要辨别科学和伪科学? 有人不同意“伪科学“这个概念,因为当今  相似文献   

4.
伪科学,就是不具备科学品质却将自己标榜为科学的非科学。它往往借用科学的美名,做出危害科学、危害社会的丑事。因此,正确地辨识伪科学并将其从真正的科学中驱逐出去,一直是科学史、科学社会学与科学哲学长期不懈努力的一个方向。这些研究为我们在操作层次上识别伪科学,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年报》2005年12月15日刊登署名李侠的文章《公众为何厌倦了科学与伪科学之争》。文章说,近几年来,国内舆论的一个热点是科学与伪科学之争。然而今天,广大公众对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厌倦了。原因是:其一,公众对这场争论已经产生了理解疲劳,无法准确划定科学的界限。其二,旷日持久的科学与伪科学之争,日益远离对公  相似文献   

6.
伪科学之所以流行,有其深刻的认识和社会原因,但科学普及不够,科学没有真正有效地占领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精神世界,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伪科学正是抓住了公众对科学既信任又不甚理解这种状况,从而打着科学的旗帜,使其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因此,要战胜伪科学,就必须下大力气普及科学。  相似文献   

7.
伪科学特征     
通过取缔和批判法轮功的思想政治斗争,人们对伪科学的实质及其严重危害性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思想进一步得到了发扬。伪科学是披着科学的外衣,以探求未知为幌子,用怪异、奇特来惑人的荒诞谬论。将伪科学与科学相对照,可以作出如下的一些特征比较。 1、科学是客观的、可检验的;伪科学是主观的、不可检验的 科学是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是从物  相似文献   

8.
伪科学(Pseudoscience)一词出现于1844年。我们今天称之为伪科学的许多东西在历史上与科学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占星术之于天文学,炼金术之于化学。但是历史上的占星术和炼金术都不是伪科学,只有在科学值得冒充之后,它们有意识地冒充科学才可算是伪科学。面对社会上的日渐泛滥的伪科学,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利用科学的方法揭露伪科学的真面目。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倡科学精神,拒绝伪科学。  相似文献   

9.
医学伪科学产生的宗教学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以气功、人体科学名义出现的医学伪科学是一种宗教现象或准宗教,其组织形式为膜拜教团,教主与信徒之间是欺骗与被欺骗的关系。医学伪科学的产生有一定的文化学背景,对文化的过高评价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超科学假象。虽非真正的宗教,医学伪科学却可以填补宗教的空缺发挥替代作用,这是医学伪科学得以出现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刘岳松先生以教授级高工的身份在《科学与无神论》2003年第5期上公开为伪科学“正”了一次“名”。全文四段:首段认为“科学与伪科学”难以界定;次段认为伪科学与反科学性质不同;三段说:“批判伪科学弊多利少”:收尾认为邪教是反科学不是伪科学。怕人误会,又明白地说他并不提倡伪科学,只是要我们给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伪科学存在以供疏导参与争鸣。言简意赅,主旨明确:为存在的伪科学摆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