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建 《管子学刊》2005,(3):114-115
2004年7月,临淄被国际足联、亚足联正式认可为“世界足球起源地”.半年多时间过去了,齐文化研究界和临淄人民还沉浸在喜悦的氛围之中.但是,也有很多区外特别是省外人士对此提出质疑,他们以关于足球起源的“黄帝说”、“商代石球说”、“无终子嘉父做蹴鞠”说为依据,认为“足球起源于临淄”并非那么证据确凿.作为一个齐文化研究工作者,笔者刚开始时也颇感困惑,该怎么样答复这些人士的质疑呢?  相似文献   

2.
战国后期,齐国经历了一场严重“国难”。燕昭王姬平,为报伐国和杀父之仇,做了近三十年的准备,派乐毅统率重兵攻入齐境,联合三晋和秦国部分兵力,在济水西北岸展开一场恶战,齐兵大败,湣王田地“遁而走莒,仅以身免。”随后,乐毅攻占齐都临淄,分兵略定全齐。齐国七十余城,只莒和即墨二邑未下。固守即墨的临淄市掾田单,智破燕军,迎齐  相似文献   

3.
文章重点阐述了孟子与孟子山的关系,认为孟子作为稷下先生曾经两次游齐,最后离开齐国时,曾经“三宿于昼”,这个“昼”的具体地点似无可考,但这个地方距离临淄不会很远,应当十分靠近长峪道。从临淄通向博山的长峪道,最晚在战国时期应当很是畅通。孟子最后离开齐国,就是沿着长峪道在昼邑住宿后离开齐国的。孟子在离开齐国时,经过了孟子山。  相似文献   

4.
周武王灭商前后就应该已在洛阳建造城邑,城址位于今汉魏故城一带,而成王时周公又在渥河两岸营建新邑,以涧河附近人洛三焦地带为周人的宫庙宗室区,灌河东岸为再迁殷民的聚居区。此后洛阳诸城统称成周,直至东周敬王时才特指敬王所居之城,这便有了王城与成周之别。  相似文献   

5.
文献记载齐国早期"方圆百里"的腹心地区商代存在着蒲姑、逄伯陵等方国,西周时期齐国早期都邑——营丘和临淄齐故城的始建规模及扩建过程,对上述问题和研究探索可视为齐地古国和齐文化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年齐地的考古工作对此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我们在梳理考古发现古城勘探发掘资料的基础上,对上述古城古国的研究探索提出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正> 孔子的故里曲阜,是驰名中外的历史名城。据西周以后的文献讲,这里在商代叫奄,商王南庚和盘庚曾都于此。可见这里在商代已是非常重要的都邑。但在商人直接留下的十多万片甲骨文中,却还没有人发现叫奄的地名。甲骨文中提到的地名至少也有五百以上,大到当时的王侯都邑,小到边鄙村邑都有提及,为何不见叫奄的地方呢?这是  相似文献   

7.
纪季墓     
纪季墓朱玉德纪季,春秋时纪国国君之弟,封干邑。公元前691年(齐襄公七年)齐欲灭纪,纪季故入齐为附属。《春秋左传·庄公三年》:"纪季以入于齐.纪于是乎始判。"判,分也。纪国一分为二,纪侯居纪城,纪季以入于齐国,为附庸。邑,在今临淄齐故城以东的皇城乡皇...  相似文献   

8.
地处临淄桐林、田旺两村之间,北临(氵画)水,西傍乌河,东距临淄齐国故城约10公里。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为一处两面濒河的高台地,南北长近千米,东西宽约500余米。文化层呈灰色,土质松软,厚度在3—4米之间。断层处陶片、灰坑多见,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历年来,经常有磨制的石斧、石锛、石网坠以及各类陶器出土。文物部门曾多次进行调查和勘探,并确认该  相似文献   

9.
这篇文章中所讨论的“先齐”,其时间概念是指齐太公望吕尚封于地处今山东中部临淄周围地区、建立齐国以前一段时期,大体相当于商代晚期至周成王三年这一历史阶段。这一历史阶段以前再早的先齐地望和文化内涵不在这篇文章讨论之列。“周初”,则是指武王灭纣至成王时期周公东征胜利(约成王三年前后)一段时期。这篇文章着重讨论先齐地望大体方位所  相似文献   

10.
蔺静  王雁 《管子学刊》2014,(1):93-96
临淄古墓群数量庞大,出土文物众多,是齐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座颇为壮观的地下博物馆。本文从临淄古墓群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入手,依据临淄古墓群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了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古齐临淄,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其地理山川,不论大小古已定名,有案可稽、史册昭然。有的在历史长河中虽有引申变化,却也必有所依,合于情理。这些地理名称与齐文化息息相关,是不可随意变更的。近几年来,有些青年作者著书作文中误将画水称为“淮阳河”,而且据我所知已多次见诸报端和文  相似文献   

12.
孙长征 《管子学刊》2014,(1):126-126
在临淄区委、政府的关怀下,在临淄区志办公室、区齐文化研究中心、区文化出版局的支持下,由临淄区民政局和区齐文化研究社联合编纂的《临淄地名史话》一书,于2013年11月付梓出版。  相似文献   

13.
齐国故城陶窑遗址张龙海临淄是周代齐国的都城。从公元前11世纪姜太公封齐建国,都治营丘,公元前859年齐献公从薄姑复都营丘更名临淄,经春秋时期桓公称霸,战国威王称雄,至西汉时期,近千年的时间里,临淄一直是东方名都,战国时期,临淄之中七万户,约三四十万人...  相似文献   

14.
王秀亮  姜磊 《管子学刊》2012,(2):114-118
画、画水是商周时期齐地的地理名称,齐渠是齐国沟通淄水、济水的重要水利工程,今人已不能确认其遗迹.综合历史文献、地理环境、出土文物和方言遗存,可以基本确定:画水今谓之淮阳河,但仅其源头部分为是,下游东西走向部分为齐渠;齐渠是齐国沟通淄水、济水、小清河以及渑水、系水、画水、时水等水系的古运河,“运粮河”正是齐渠的主体部分.画,以水为名,因为齐渠缘故,画水被中途截断,以水为名的画邑由此而俗称“半截河子”,并演变为两个村庄,现村名为南太和、北安合,辖属临淄区朱台镇.  相似文献   

15.
谈谈临淄齐国古都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谈临淄齐国古都的保护与开发杨英吉,郑德新临淄乃齐国的古都所在地,亦是齐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之悠久,文物古迹浩繁,享有宏大的"地下博物馆"之美誉。1961年国务院将"临淄齐国故城"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国务院将临淄批准并公布为第三...  相似文献   

16.
齐都的再建     
姜太公就封于齐,以营丘为都,后又在营丘与淄水之间建立新都城。胡公时被迫迁都薄姑,献公时将都城重迁回营丘,并易名临淄。临淄自此作为齐国的都城再也没有被迁移。临淄的再建,既是齐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极大地带动和推动着齐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天齐渊     
天齐渊,俗称温泉,与临淄八景之一的牛山同被誉为临淄的一处游览观光胜地。天齐渊,在临淄齐国故城南8公里,今齐陵镇刘家终村西,淄河之东山坡下。关于天齐渊与齐国名称的关系,史书多有记述,说法不尽相同。《史记·封禅书》载:天齐是东方八神之一的天主神,“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天齐渊水,居临淄南郊山下者。”  相似文献   

18.
齐都临淄户口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都临淄户口考辨韩光辉临淄作为齐国都城历时近640年,作为西汉齐王城又历时80余年,前后共计约720年。这段辉煌的历史使临淄成为春秋战国以至秦汉时期关东地区乃至全国少数几个最著名的城市之一。伴随城市兴起和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亦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系统...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90年代首次发现汉代镜范开始一直到今天,临淄齐故城内出土大量镜范资料。伴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临淄齐故城作为汉代铸镜作坊的一个中心已经毫无争议。陈介祺作为晚清收藏大家,开镜范收藏之先河,其铜镜收藏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以临淄、青州为中心的齐国故地。通过对陈介祺收藏铜镜及镜范资料与临淄齐故城内出土镜范资料进行比对,进一步确定了这一观点。而陈氏所藏铜镜及镜范中的稀有种类也为临淄齐故城铸镜作坊研究也提供了新的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淄工作站简介罗勋章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淄工作站的前身是山东省文化局临淄文物工作队。它建于1964年,队址设在齐都镇。建初期,由扬子范(后任山东省博物馆馆长)、黄景略(后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担任队长。为适应工作需要,1987年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