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律宗是以研习和修持戒律为主的中国佛教宗派。其实际创始人是唐代高僧道宣。因道宣常住终南山,因而此宗又称南山律宗,或南山宗。又因此宗所依之律为五部律中的《四分律》,故亦称四分律宗。  相似文献   

2.
道宣(596—667),唐代僧人。律宗三派之一南山宗创始人,佛教史学家。因常住终南山研究、弘传戒律,世称南山律师。《清凉山志·高僧懿行》为其立传,云:“律师尝游清凉。《广清凉传》卷下亦载道宣至五台山,曾在中台弘律传戒,下山后亲自宣传五台山灵迹,对整顿五台山宗风,使五台山原有律学转为律宗起了很大的作用。次后,五台山便成为中国北方著名戒坛。道宣,作为一代名僧。  相似文献   

3.
戒体指受戒者纳受戒法于心中而生防非止恶的精神功能,在性质上有色法、心法及非色非心法之区分。戒体论完成于中国佛教律宗,南山律宗道宣以戒体诸义作为其判教的依据,归戒体为唯识学中的“种子”。在对种子戒体的形成、所依、功用等论述中,道宣阐述了其独具特色的“摄小归大”律学思想,以种子戒体作为会通小乘戒律与大乘思想的根据。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6,(6)
正第三章南山律宗之理本篇首先论述南山律宗的解脱之理,包括戒的解脱之义、三学次第及持戒须与定慧观行并重几个方面。其后论述南山律宗的成佛之理,包括《四分律》分通大乘精神的显发过程,道宣律师圆融白四羯磨具足戒体与三聚净戒戒体为同一戒体,依此戒体持戒时可三聚圆修之理,南山宗具足戒与菩萨戒之间的关系。最后,阐述以持戒为基础,事理圆融、真俗并观的南山教观。总体而言,南山律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佛教戒律发展史上,律宗实际创始人道宣以"四分通大乘"确立了大小乘戒律的地位,形成声闻戒为主体、菩萨戒为补充,两者并行流传的历史传统。但自道宣之后,不少律宗高僧在弘扬《四分律》的同时兼弘菩萨戒,尝试对大小乘戒律进行融合,唐朝鉴真、宋朝元照、辽代法均、明清时期的读体见月等人都是典型代表,他们既继承了道宣弘扬《四分律》的传统,又从不同的时代背景出发,从理论阐释和实践奉行中促进声闻戒和菩萨戒的融合。三坛大戒制度创立,将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置于同坛同期授受,标志着大小乘戒律最终走向融合,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6.
学诚 《法音》2008,(10):29-32,33-44
七、南山之后清规兴,敬守戒律三品持 南山道宣律祖(596—667)之后,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和众生的根机等又逐渐有所变化,一些新的人事状况需要特别应对,一些戒条在现实社会中更加难以实行,但没人敢自比道宣律师那样的盛德而针对律典进行删补取舍,于是有的高僧大德便另外制定清规以补充或替代戒律。清规的制定比较灵活,因而适应性很强,较好地使僧团稳定和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6,(3)
正一隋唐,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巅峰时期,亦是汉传佛教八宗鼎立之全盛阶段。一时间,诸贤争鸣,群说竞唱,律学也步入了一个新的纪元。而开启它的正是被后人尊为"南山律祖"的道宣律师。道宣律师,俗姓钱,江苏丹徒人。17岁依智頵律师出家,20岁依智首律师受具。随后十年中精进研律,听受《四分律》达20  相似文献   

8.
明末之际,社会动荡,政府为救济灾荒和筹措军饷,恢复鬻牒制度,使出家众人数大增。鱼龙混杂,凡圣同居,丛林规范、律法戒仪被冲击得荡然无存。丛林窳败现状,促使佛门中人起而反省并投身于兴律救亡的活动中。有一部分律宗僧人立足于戒律的立场来重建律幢、再铸戒纲,经数十年不懈努力,使几于断流的南山一脉得以恢复、延续。明末真正使律宗重见复兴气象的是古心如馨律师及其弟子三昧律师之千华法系。如馨(1541-1615年),字古心,万历十二年(1584年),他将南京定淮门内马鞍山的古林庵改寺,建弘律道场。明神宗曾赐“振古香林”匾额。诏请于五台山圣光永…  相似文献   

9.
本相 《法音》2000,(1):28-30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隋唐,以其崭新的风貌繁荣昌盛起来,形成了天台、华严、禅、净、密、律等中国式的佛教宗派。这些宗派大多在福建流行过,唐道宣律师所创的南山律宗就是其中之一。现将律宗在福建的弘扬,分三个时期略作介绍。一、兴盛时期律宗从中原向南传播而进入福建后,在沿海一带得到迅速流行和发展,并逐步向闽北、闽西内地渗透,一直延续至宋,尤以唐代最为鼎盛。弘律名僧辈出是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在唐代,象宣一、志彦、弘则等律师就赫赫有名。据志书载,宣一律师不但精通《四分律》,而且躬履力行。…  相似文献   

10.
湛如 《中国宗教》2020,(2):78-80
天台宗是汉传佛教较早成立的宗派,主张止观双运、教观总持,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有效尝试,而长安西明寺是玄奘法师自印度归来居住过的重要道场。西明寺与天台宗的谱系传承及相互关联,是了解中古时期佛教中国化进程中有益路径。一、西明寺律学传承西明寺律宗之传承,始自道宣,为《四分律》无疑,但其后继之人模糊不清。道宣之后,多有人前来学习瞻仰遗迹。道宣同时代的律师,在西明寺中还有数位,道世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1.
律宗是研习与传持佛教戒律的宗派。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的律典(十诵律)、(四分律)、(摩诃僧祗律)、(五分律)也相继在中国翻译流传,这些律典都属于小乘律。南北朝时代开始出现以大乘教义来阐释小乘律的律学研究潮流,到了隋唐时代蔚为大观,形成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律宗。律宗形成以后,向全国传布,福建也不例外,现试阐述之。  相似文献   

12.
正佛教的寺、僧依所属宗派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类型,自唐宋以来"禅"、"讲"、"律"三分天下寺院,乃为定式。所谓"禅",指禅寺、禅僧,由禅僧住持,代表禅僧宗尚虚寂;所谓"讲",指讲寺(是天台、华严、唯识、净土诸宗寺院之通称)、教僧,由教僧住持,代表教僧精研释典;所谓"律",指律寺、律僧,由律师住持,专门学习和弘扬戒律,代表律僧严行戒律,此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6,(7)
正第四章南山律宗之行果一、南山律宗之行修行次第南山律宗以成佛为所期,以受持戒律为修行核心,其修行次第也依受戒次第来安立,依次是三皈、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学佛就是为了要成佛,从受三皈直至圆满受持菩萨三聚净戒,其发心都是一致的。三聚净戒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分别成就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济缘记》:"行者当知本所受体,即是一体三佛之种。"在次第受戒的过程中,戒  相似文献   

14.
正唐代高僧义净因"仰法显之雅操,慕玄奘之高风",于咸亨二年(671)十一月"附舶广州,举帆南海",历经二十五年,周游三十余国,求得梵本经律论近四百部。归国后,义净先后在大福先寺、西明寺、福先寺、荐福寺等寺院翻译佛经。义净西行求法,意在佛律,冀望通过整饬戒律,矫正时弊,因此,他"虽遍翻三藏,而偏攻律部"。然而,由于唐代戒律之学在道宣等人的倡导下,已形成"《四分》独尊"的局面,义净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的律典并没能在中土得到弘持。在义净翻译的众多佛经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有"诸经之王"之称的《金光明最胜王经》。  相似文献   

15.
佛法东传后,由于受中土心性论的影响,大乘戒律得以兴盛。以南山宗为代表的戒体说的提出,在刺激中土信众对戒律受持的同时,也因律制的繁糅和僵化影响了人们对佛性的体悟,以至禅宗直接将戒条律仪看作是悟道的障碍,致使律宗一蹶不振,戒律连原始功能也无法实现。因此,通过研究《四分律》,探究佛陀结戒的本真意旨,恢复戒律之于“和合僧团,正法久住”的原始功能,对于佛教正法久住,力挽律行不严的颓风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诚 《法音》2012,(8):53-55
自古以来,戒律一直被视为佛法所以住世的根本命脉。佛陀临涅槃时,殷切付嘱比丘们以戒为师,方能令正法久住。《善见律毗婆沙》说:"佛语阿难:‘若我灭度后,毗尼即是汝大师也。’是名令正法久住。下至五比丘解律,在世能令正法久住。若中天竺佛法灭,若边地有五人受戒,满十人往中天竺,得与人具足戒,是名令正法久住。如是乃至二十人得出罪,是名令正法久住。因律师故,令正法久住。是名持律五德。"唐代道宣律祖《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说:"今戒律大藏住持功强,凡所施造并皆粗现。以人则形服异世,法则轨用有仪,住既与俗不同,杂行条然自别。由世随相有,法逐相成,便能纲维不坠于地。又以法能资人,亲成众行,使人能弘法。故律云:以众和合故,佛法得久住。"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既是明清律宗授戒法的重要法源地,也是律宗授戒法系活动的重要地域之一。明清律宗授戒法系的祖师是如馨律师,如馨律师的受戒及其戒法来源与五台山文殊菩萨有关。如馨律师之后,分别有千华系、圣光系、三峰系、古林系等支系,与五台山有关的法系主要集中于圣光系和千华系。以"宗师"为线索,对五台山律宗授戒法系的概况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7,(10)
<正>鉴真(688-763),俗姓淳于,广陵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唐代律宗高僧,为江淮一带"独秀无伦,道俗归心"的授戒师,在日本则被尊为"唐大和尚"和"过海大师"。鉴真与天台宗关系密切,是兼通天台和律学的高僧,他遵循天台宗弘扬菩萨戒的传统,在弘扬《四分律》的同时注重弘扬菩萨戒。鉴真东渡日本后,除了建立日本律宗外,还将菩萨戒正式传入日本,在日本为天皇及其皇室成员等近四百人授菩萨戒,初步确立了菩萨戒的地位,为后来最澄的戒律改革奠定了基础。因此,鉴真在历  相似文献   

19.
嵩山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的禅宗祖庭,也是中国佛教律宗的祖庭。早期律学传播过程中贡献最著者应首推北魏时曾任少林寺住持的慧光律师。《四分律》于姚秦弘始十年(408年)译出后一直未曾广弘,从北魏道覆律师继承法聪,作科文式的《律疏》四卷以后,才打开研习  相似文献   

20.
释妙丰  赵映诚 《法音》2022,(9):47-53
<正>广长律院位于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青林山上,濒临美丽的莲花湖。广长律院是明代三昧寂光律师于1626年所鼎建,是明清时期全国著名的“三大律院”之一,迄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三昧寂光律师是明末清初“律学中兴”之关键人物,也是律宗“千华系”的开创祖师。广长律院是三昧寂光律师在中兴律学过程中最早创建的寺院之一,并住持寺院达十余年之久,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律宗“祖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