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道教是人类古老文明和传统信仰之一。她深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滋长于华夏大地,汇聚了东方智慧,展现了中国特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道教与儒家文化互补,与佛教文化兼容,共同塑造和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增添了中华文化的精神魅力。近代以来,道教的根本经典《道德经》多次被翻译成各国语言,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膜拜的是神,而神的背后有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强大力量;我们认同的是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之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亲情和不竭动力。应邀参加谷关大道院的"八八蟠桃圣会",是我第二次到台湾参访。这也使我又一次有机会亲身感受到道教作为信仰、作为中华文化的纽带将两岸信众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一、盛大的"八八蟠桃圣会"  相似文献   

3.
“两岸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洪吉吉(北京大学哲学系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两岸学术交流,由台湾21世纪基金会、北京大学哲学系共同举办的“两岸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10月19日至10月21日在北大召开。与会者30余人,会议着重探讨了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以孔孟之道为主根、为主脉、为主干、为主导的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为后世提供了不尽的文化宝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已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以伦理为核心的文化系统。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华文化脉动几千年的核心力量。在历史上,中国虽然有多种信仰并存,然而这些信仰之间基本上能够做到和谐相处、相互融摄,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构建起中华传统的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加速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如何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推动海峡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如何"使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这需要探寻两岸四地在提升中华文化认同方面的可能资源和坚实基础。本文探析两岸四地文化发展历史和新时代加强中华文化建设的共同使命,多方面论述《周易》在中华文化发生与发展中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根源性地位和资源性基础,探索如何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阐释《周易》的当代意义,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蒋坚永 《中国宗教》2014,(11):57-59
一、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开阔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高度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和当代价值,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5,(12)
<正>本刊讯11月12日上午,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和文化部两岸文化研究基地承办的中华文化复兴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开幕。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应邀出席开幕式,并作了题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的主旨发言。学诚会长在发言中着重论述了中华文化的整体价值观、心性观、实践性和时代性。他指出:溯源中华传统文化,构成三大文化主干的儒释道思想,蕴含有深刻的生命整体性精神。儒家将"天  相似文献   

9.
后土信仰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后土信仰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根祖文化",增强了人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于传承爱国敬业、勤劳勇敢,不畏艰险的优良传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后土信仰彰显了中国古代对于土地的崇拜,"尊天而亲地"有利于人们以各种美德回报于"神地"之恩惠,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后土信仰为人们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和各种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思想源泉,奠定了雄厚的文化基础。后土信仰还有利于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开展国际文化合作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对于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文学艺术创作,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华立国逾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为世界文明古国。道教乃根植于中华大地之古老宗教,以黄帝为宗,太上为教,尊奉太上老君为教祖,尊《道德经》为圣典。我道侣之根本信仰为“道”。“道”为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生生成成,古今不移。牧之以君,训之以师,咸畅其宜。祖先崇拜,神仙信仰,黄老学说为我教宗仰之思想体系,据此阐发之教理、教义、经典、科仪、规戒、养生、法术等,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道教行世已近两千年,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为弘扬祖国文化,发扬道教优良传统,海峡两岸及香港地区各名山宫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道教作为根植于中华沃土的本土宗教,道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求山东"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山东重大责任和使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充分发挥齐鲁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打造山东  相似文献   

13.
殷商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华民族之根。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殷商文化是一个资源丰富的教育宝库。将殷商文化融入美术教育教学,深入发掘殷商文化在视觉艺术方面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探索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与形式,对推动美术教育的传承性、创新性发展,实现教育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接轨、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从文化维度看,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长河的不竭源头,是中华民族卓尔不群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核心元素,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坚固基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命脉。从宗教信仰维度看,尽管学界关于儒家宗教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杭州市基督教两会自觉扎根中华文化沃土,以“三融”推进文化润教,努力形成中国化的基督教信仰表达方式,在神学思想、释经讲道、崇拜礼仪、信仰生活等方面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之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引导全市基督教界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杭州实践。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共同融汇而成博大精深、多彩绚丽的中华文化。每一个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在文化交流共建共享中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回族匾额楹联即为回族继承传统兼具创新的典型文化事例,这也是回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和特色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责任。道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道教优秀文化,也是两岸道教界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道教是中华文化土壤孕育出来的传统宗教。千百年来,道教文化与儒家和佛教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发展、学术思想、文化艺术、医药科技等各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给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打上了鲜明烙印,  相似文献   

18.
中国道路的政治理念和实践智慧,深深植根于以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追求之梦想在当代的诗意表达,是习近平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深刻领悟和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创造性诠释,是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新篇章,蕴含着对中华民族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伟大梦想在古代的代表性表达是儒家理想社会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其最终理想是"致太平于天下",其根基是中华文化传统。因此,"中国梦"作为中国道路的发展战略新构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她不仅是中国的梦想,也是世界的梦想。  相似文献   

19.
正道教上承老子的大道,下接民间的信仰,用宗教的方式把道家哲学与民众习俗融合起来,始终高举爱国守法的大旗,内以修身、外以济世,具有海纳百川的心怀,对于老子道家智慧的传播、儒家伦理的弘扬、中华文化的坚守和创新、人民生命健康的改善、民间社会的稳定和对外文化交流,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习近平主席最近多次讲话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又指出,民族复兴以文化兴盛为支撑,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是海内外中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复兴。而中国佛教文化,与儒道并称为中华文化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三大主干。因此,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然离不开对中国佛教文化之精华的继承和发扬。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佛教是从印度传入的,而且,中国佛教文化又是一种宗教文化。我们当然不会把"印度"的佛教文化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产生于古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与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长期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