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革命的压力下,文化会产生一种应激性的变形与复原,它有一种自在的逻辑,当它与外在的社会逻辑相叠加,就会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状态。基于这种思路,本文考察了中国早期社会主义的逻辑、文化的逻辑,以及二者的重叠——中国早期社会主义的文化逻辑。这种文化逻辑包含了:革命的情感化与审美的理想主义,形式感与美感的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文化要素的"意识形态";文化的机制化与意识形态的"审美化";传统在革命中的"变形"与"坚持",以及现实主义作为一种风格而被接受等。  相似文献   

2.
现今社会流行的复古风,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文化的一种回归,是一种新的符合需求的"复古文化"。上海的文化与传统的中国文化不太相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提到上海文化一般也会联系到海派文化。近代海派建筑作为反映上海历史的一个侧面,对于它的研究可以唤起公众对于上海本土特色文化的关注。一、海派文化的简述罗兹·墨菲在《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一书中说过,"上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儒家文化,以及在它影响下所形成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了中国传统设计观的形成。设计的传统化与时代感是血脉相承的,将现代融合于传统、传统体现出现代感,这呈现的是设计文化的一种流动,一种前进,一种生机勃勃。继承与发扬传统的设计观念,融合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传统更好地体现出它的时代感,这既是我们的责任、义务,也是我们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文化记忆是一个共同体有关自我的文化身份、文化认同、文化理想等知识生产与传承的精神生活。因其记忆的信息既非个体生活史亦非普通社会史,而是通过"神话历史化"与"历史神话化"所创造的集体共享假设,具有关于世界的公义与秩序、生命的尊严与幸福等"超越日常之上"的价值维度,故它多以宗教类文化为承载形体。中国文化记忆亦与中国特有的宗教文化——民间信仰密切相关。中国民间信仰不仅因其记忆形象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理想气脉相通而传承着中国文化记忆,而且它的运作机制、所使用的信息载体以及激活、唤醒文化记忆的积极过程,也奠定了其中国文化记忆承载基石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德治文化与人性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人性论及其善恶问题构成了中国传统德治文化的内在根据,具体而言,孔子的"性近习远"说是德治文化的人性论前提,孟子的"人性善"为实行德治提供了可能性,荀子的"人性恶"则揭示了实行德治的必要性。唐镜先生在《德治中国——中国古代德治思想论纲》一书中提出孔子的"人性可塑"思想是中国传统德治文化的理论基石,为我们进一步从人性论角度清理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德治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线索。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6,(2):5-13
中国精神哲学传统一以贯之演绎的是伦理与道德"相濡以沫"的文化正剧,而拒绝向"相忘江湖"的道德自由方向发展。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哲学形态的"中国范式"就是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如果进行话语转换,与黑格尔"伦理世界——教化世界——道德世界"的"西方范式"相比,"礼——克己——仁"的"中国范式"最重要的"中国风情"便是"克己"。"中国范式"在现代以文化坚守与问题共识两种方式呈现,一方面表现为对伦理型文化的坚守,以及"伦理上守望传统,道德上走向现代"的转型轨迹,另一方面是在关于分配不公和官员腐败两大问题诊断的高度共识中所表现的伦理忧患意识。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的中国话语,就是"伦——理——道——德——得"的精神哲学过程和精神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当今中国教会重视救赎论而轻忽创造论,以致于信徒在"属灵"与"属世"两个极端之间摇摆的现状,与初期教会受希腊哲学中"二元论"思想影响后的状况极为相似。故而,溯本求源——基督教与希腊文化相碰撞,古教父在希腊哲学体系的基础上,建构了基督教"上帝从无中创造了万物"的教义,抵御了"灵肉分离"思想对教会的冲击。中国文化(狭义上的以儒、道为填充的本土文化)的宇宙观不是"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等神话,而是"天道演运生万物"。当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相碰撞,基督教的"造"与中国文化的"生"既存在相通之处——具有"创生力"、"从无而有"、"赋予人主观能动性";又存在相异之别——"外在他生力与内在自生力"、"有、无目的性"、"与人同在、天人合一"。故此,建构在"造"与"生"两者异同的基础上,以老一辈神学家为代表形成了两条中国处境中的基督教创世观进路: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强调上帝意志;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强调群体行为,两者又同时落地于"补足'天道'位格化施动者——人格化的创生"。解读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基督教创造论是在"唯靠圣经"基础上"构建中国自己的诠释学"的必经之路。也只有构建了中国自己的诠释学,才能使基督教中国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正>佛教,过去是、将来还会是中国文化的润滑剂,它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和而不同"的文化理想,并且给出了理论的说明。为什么佛教是一种文化?佛教的文化价值或文化功能,究竟如何表现?本文旨在立足当代中国,讨论佛教的文化价值。一、"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难题什么是"文化"?实际上存在不同语境的问题。在中国传统典籍与现代西方文献里,该词有不同的内涵。然而,这两层不同的内涵同时蕴含在我们现在所谓的"文化"概念里。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隐士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独特的"隐"文化,它讲究亲近自然,清心寡欲,修身养性,澹然超脱.这种"隐"文化虽不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却源远流长,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宗教》2012,(9):1
##正##8月31日至9月6日,在中土两国政府和宗教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伊斯兰文化——这朵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跨越千山万水,从古老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来到终点——伊斯坦布尔,绽放在美丽的黑海之滨,为土耳其"中国文化年"注入了绚丽色彩。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今天所谈论的话题中,有一个非常核心的字——"孝",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再熟悉不过了,熟悉到已经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孝"作为中国人从古到今的主流文化之一,不论怎样改朝换代,它被重视、被推崇,却从来未间断过。历代以来,对"孝"文化进行阐释的帝王将相、高道大德,不计其数。其中,《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就是道教大力推崇"孝"的经典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6,(2)
正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强中国与亚欧大陆各国文化领域的合作交流不可或缺,作为中华母体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佛教文化在对外政治经济文化沟通中愈来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诚法师《文明的对话——中国佛教在"一带一路"中的文化纽带作用》(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版,下文简称《文明的对话》)契机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对佛教文化历史经验启示、价值内涵、和平实践、宗教和谐对话等内容进行了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汉画像石中则是象征性符号,它具有象征和隐喻的内容,反映的是世俗阶层的心声,通过羽化升仙的艺术模式,展现出汉代"人生幸福"的文化模式。它对我们今天的审美,仍然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内卷化"是人类学分析和解释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学术概念,文化"内卷化"是不同于文化"革命"和文化"进化"的一种变迁路径,它表征着文化变迁和发展的复杂性,显现了某一文化模式内部的复杂化和精细化的演变过程。当代中国乡村伦理所呈现出的"内卷化"图景,展示了乡村社会道德生活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精细性,连接着中国人道德生活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15.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集体主义思想首先遭遇了西方个人主义的否定,接着它吸纳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积极内涵,完成了由传统的宗法集体主义向着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不但经过脱胎换骨的浴火重生,守住了中国传统文化"社会本位"的价值观,也为中国传统集体主义向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宗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体系,无论它以何种形态存在,总是要服务于现实社会的。《美国的本质——基督新教支配的国家和外交》试图为人们"打开一扇认识美国的新窗口"——摆脱世俗的国家关系"利益论"窠臼,从美国基督教国家本质及其福音使命,去认识和理解它的外交政策。但是,国家的发展目标和利益诉求远比信徒的追求要复杂的多,书作者所期望展现的"一个全新的看待美国的角度",实际上存在着严重的错位,即宗教意识形态传播目的与手段的错位,或许还带有某种宗教崇尚意识以及其不可忽视的社会动员力。全面深化改革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励社会大众树立足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更好地坚守中国文化底色。  相似文献   

17.
申林 《美与时代》2007,(10):72-73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是全人类宝贵的文明财富."全球化"是构成当今世界文化体系的特征,它使当代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整体化趋势,它已经对全球民族国家的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针对"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取向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对促进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正>项目名称:泛华大酒店项目地址:福建·南安项目面积:66000平方米中国·南安·泛华大酒店—如蝴蝶起舞般矗立于武荣公园之上,光炫夺目的它即将成为闽南乃至国际酒店行业的一颗璀璨的明星!素有海滨邹鲁的"中国·南安",则正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独特的地域、悠久的历史,泛华大酒店就横卧在这片充满文化古韵的沃土之上。主设计师将本案以中式文化为大韵,集闽南文化之大成,用独特的现代手法加以诠释,整体大气、奢华、时尚、经典、携独有文化气质——泛起华光,辉煌一方!泛华大酒店——将是一座全新而富有闽南神韵的文化大酒店!  相似文献   

19.
钱庆 《美与时代》2013,(2):103-105
海派文化由来已久,充满着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商业色彩,是中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月份牌年画作为海派文化的一种绘画形式,记录了我们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的生活背景,阐述了当时的文化内涵。"月份牌"是民国海派文化的历史见证,是散发着浓郁海派文化气息的老上海年画,它将西方设计艺术与我国传统文化相  相似文献   

20.
正宗教中国化的最终标准,就是看是否融入中国文化。宗教中国化既要求宗教有融入中国文化的愿望,又要求宗教有融入中国文化的行为,更要求宗教有融入中国文化的结果。所以,在"宗教中国化"定义中,必须有"融入中国文化"的要求。"宗教中国化"的定义不可能做到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精确,但是要在理论上把它说清楚,在实践上把中央提出的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要求落到实处,对它的定义就必须尽可能精确。由于"宗教中国化"不是一种内涵的数学公式,而是因每个人对其理解的不同而不同的概念,所以,观点相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