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天的雪窦山基于历史资源与现实条件,在各方贤达的帮助下,制定了"打造弥勒根本道场,建设雪窦佛教名山"的总体建设目标,并以"提倡人生佛教,学习弥勒精神;推崇尊重包容,促进社会和谐"为根本理念,合理、有序地进行弥勒道场的各项建设。  相似文献   

2.
晓岚  随照 《法音》2014,(10)
正本刊讯9月20日,第三届中国弥勒文化暨太虚大师思想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浙江奉化举行。奉化市委副书记卓厚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海国、副市长何黎斌、市政协副主席俞伦,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怡藏法师,台湾佛光大学校长杨朝祥,浙江大学董平教授等,来自海峡两岸及美、韩、马来西亚等国的40多位专家学者和宗教界人士围绕"雪窦名山"、太虚大师及其人间佛教思想、雪窦山与  相似文献   

3.
11月8日,2008中国(奉化)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在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山隆重开幕。新落成的雪窦山露天弥勒大佛总高56.74米,其中佛像高33米。来自两岸三地佛教界、政界、商界、文化界及新闻界的数千人参加了此次文化节活动。  相似文献   

4.
法界春秋     
《法音》1991,(9)
雷窦寺为筹建弥勒佛学院开办培训班雪窦山资圣禅寺为浙东名刹,1932年,太虚大师住持雪窦寺时设“世界佛禅学观林”,提倡雪窦山为弥勒菩萨道场。为了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加强国佛教际文化交流,继承弥勒菩萨唯识思想,雪窦寺拟创办“弥勒佛学院”,现已着手筹备。由于目前条件有限,先办培训班,为将来弥勒佛学院打好基础,输送人才。培训班的教学,以人间佛教为指导思想,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培养一批既能管理寺庙,又能弘扬佛法的僧青年。培训班定于今年7月份开学,设佛学、语文、美术、梵呗、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7,(9)
<正>在中国近代佛教改革先驱、"人间佛教"倡导者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之际,中国佛教协会8月18日至19日在宁波雪窦山弥勒道场举办系列纪念活动,缅怀太虚大师一生卓越功德,弘扬"人间佛教"思想。本次活动由浙江省佛教协会、宁波市佛教协会协办,宁波雪窦山佛教协会承办。期间,举行了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传供大  相似文献   

6.
<正>浙江宁波,素有"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美誉,文化底蕴深厚。这里自古又有"东南佛国"之称,历史上高僧辈出,境内古刹林立:有被誉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的弥勒菩萨道场——雪窦山,有清代"禅宗四大丛林"之一的天童寺,有印度阿育王在中国建19座佛舍利塔的原址之一——阿育王寺,影响力遍及海内外。尤其特殊的是,历史上,有众多韩日高僧曾在这里学习参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7,(1)
<正>本刊讯2016年12月24日,浙江佛学院成立大会在浙江奉化雪窦山举行。浙江佛学院总部位于雪窦山,为面向全国招生的四年制本科学历佛教高等院校,下设雪窦山弥勒佛学院、温州佛学院、天台宗佛学院等三所分院。国家宗教事务局四司副司长赵忠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演觉法师出席活动并致辞。  相似文献   

8.
桑吉扎西 《法音》2010,(8):55-56
<正>本刊讯7月16日晚,2010中国(奉化)雪窦山弥勒文化节暨"应梦雪窦"音乐盛典开幕式在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山国家风景名胜区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觉醒法师、祜巴龙庄勐长老、  相似文献   

9.
7月16日晚,2010中国(奉化)雪窦寺弥勒文化节暨“应梦雪窦”音乐盛典开幕式在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山国家风景名胜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论述弥勒文化的性质、特点和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弥勒文化可以为全球共享的理念。本文认为,印度佛教中弥勒文化本质上是其整体教义的一种集萃、提炼和概括。中国弥勒文化更多加入了中国固有文化元素,使弥勒文化的内容更丰富,世俗化程度更高,国际适应性更强。在当今世界局势处于巨变时期,倡导全球共享弥勒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和理念,有利于激发其他国家人民对中国文化的感情共鸣,有利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宗教》2014,(10):6-7
9月19日,以"慈行天下·和乐人间"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奉化)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在浙江奉化溪口拉开帷幕,向海内外展示了奉化独特的弥勒文化和地域文化。文化节的内容包括浙江佛学院、海峡两岸佛教文化交流中心奠基仪式,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国弥勒文化暨太虚大师思想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出席了开幕式。10月4日至5日,香港道教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五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港举行。香港道联会举办了道教坛仪展览、香港道教论坛、  相似文献   

12.
在中古时代,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还极大地影响了民间社会生活。通过对隋唐时期佛教流传状况和佛教弥勒信仰渊源的阐释,来分析隋唐时期弥勒信仰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佛教“四大名山”的形成,是中国佛教信仰具有标志性的现象,是佛教信仰中国化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结果。本文概括了名山信仰具有“经典、地理、感应传说、塔寺、信徒、国家支持”六大要素,揭示了名山信仰的历史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08,(12):65-65
11月8日,浙江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开光法会暨“2008中国f奉化1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在雪窦寺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长老.澳门佛教会理事长健钊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长戒忍、觉醒法师: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  相似文献   

15.
王丽心 《法音》2009,(11):64-65
10月26日上午,主题为“大慈之行,圣地之约”2009中国(奉化)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在溪口雪窦山国家风景名胜区隆重举行。开幕式由奉化市市长张文杰主持.浙江省副省长金德水宣布文化节开幕.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根通长老、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艳华、宁波市副市长陈炳水、国家宗教局一司司长徐远杰先后致辞。  相似文献   

16.
悠久的历史发展及广泛的地域影响是佛教名山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寺院的建设发展来看,作为汉传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华佛教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发展,其中又以唐代中晚期、两宋、明中至清中前期三个阶段最为突出。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清代中前期九华佛教形成了以九华街及其附近为核心区、皖江两岸为主要外围传播区、以江浙赣等为边缘传播区的文化圈层格局,这对于九华山成为汉传佛教四大名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九华山道儒文化及其与佛教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华山的道、儒文化及与该山佛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点论述了道安与慧远在净土信仰上的不同。通过分析道安和慧远两人的僧侣实践,作者认为道安是一个具有积极入世精神的佛教领袖,弥勒信仰是一种具有入世倾向的佛教信仰形式,所以道安在信仰上选择的是弥勒兜率净土;慧远则是一个具有典型的出世精神的佛教领袖,弥陀信仰是一种具有明显出世特点的佛教信仰形式,因而慧远在信仰上选择的是弥陀极乐净土。  相似文献   

19.
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中,太虚法师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复兴弥勒净土信仰而构建佛教新宗派——慈宗的历史,尽管昙花一现,却对揭示太虚的佛教思想变化有特别价值。太虚慈宗构建活动主要有两次:一是1922年创办武昌佛学院时期,着意创设一个综合唯识宗和弥勒信仰的佛教新宗派,试图以宗派的形式复兴弥勒净土信仰。二是从1932年住持雪窦寺时期,把慈宗阐释为一个融贯全部佛法、以总持义面目出现的佛教发展新方向,并发展出建设人间净土的新弥勒信仰思想,超越了以往只注重往生的净土思想,是对第一次构建活动的转向和超越,消解和升华了此前的宗派意识。此后,太虚的弥勒信仰思想逐步与人生佛教思想合流,基于弥勒信仰而建设人间净土成为太虚人生佛教思想中融会人间性与超越性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0,(2)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实态载体,也是中国风光各具特色的游览胜地.系列电视文化风光片《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以四集180分钟的容量融佛教文化和名山风光于一体,结合各山久享盛誉的胜景和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向您展现中国山水的雄秀奇幽;分佛教哲学、佛教艺术、佛教制度和佛事活动四个层面向您介绍中国佛教的文化风貌.第一集光明净土——峨眉山本集通过一位游客在峨眉山中对佛教文化的体认和思考把人们引上一条认知佛教哲学、领略峨眉风光之路.在本片中您将能了解到"佛、法、僧"三宝、"苦、集、灭、道"四谛、"戒、定、慧"三学以及"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等佛教的一般知识及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