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玉福 《五台山研究》2021,(2):33-37,45
现存五台山寺庙壁画内容丰富,涵盖了唐、宋、金、元、明、清、民国等七个朝代.其中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壁画是现存内地寺庙壁画中的孤品,南禅寺元代壁画、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壁画、公主寺大雄殿壁画、佛光寺文殊殿明代壁画、三圣寺清代壁画等又为同时期壁画中的佼佼者,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五台山寺庙壁画文化渊源深厚,蕴含着鲜明的本土化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2.
《法音》1985,(6)
近年来,著名佛教圣地五台山,先后组建了三十八个古建队将三十七座寺庙修葺一新。五台山荟萃了我国唐宋以来的建筑精华。据史载,东汉永平年间五台山就有寺庙建筑,南北朝、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各代均有修建。五台山寺庙建筑奇特,  相似文献   

3.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自北魏以来,历代统治阶级崇信五台山,视其为“圣山”、“灵山”,对五台山佛寺建造予以不同程度的扶植,遂使五台山形成规模庞大的佛教建筑群。目前五台山保存有中国唐、宋、金、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七个朝代的寺庙68座,其中,台外21座,台内47座。台内寺庙中,有黄庙8座、青庙39座。  相似文献   

4.
泥塑是五台山最常见的一种工艺。现存的泥塑法像中,唐、宋、元、明、清、民国以及现代的作品,风格各异,技艺纷呈。普化寺后大殿的佛像是1986年新塑的,其布局结构、艺术造形、雕塑手法,在五台山泥塑中都别具一格。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5.
普济寺橹联选[联语]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注解]联语正山门前,丁丑(1997)年香港陈守仁等敬献,郭仲选书。(1)五朝恩赐:五朝,指唐、宋、元、明、清五朝。但查史应指宋、元、明、清、民国五个时期为妥。盖因为普陀山始建于唐咸通四年(863),日僧慧锷留像于洞侧。山民张氏请像供奉于宅,称该像为“不肯去观音”。至后梁贞明二年(916),建“不肯去观音院”,遂为普陀山寺院之始。兹列五朝“恩赐”之史实  相似文献   

6.
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东汉永平年间印度高僧摩腾、竺法兰传入佛教,开始修筑寺庙。后经北魏、唐、宋、明、清各代续修、扩建,遂使五台山成为佛塔高耸,殿宇辉煌,错落有致的寺庙集群区,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古建筑、雕塑、壁画及金、木、陶、石等各方面的文物。再加境内五峰环抱,松柏参天,风景秀丽,气候凉爽,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密宗道场的建立,是从唐朝不空开始的。唐以后的五代十国和宋朝,密宗在五台山似乎没有什么发展。到了元、明、清三朝,由于封建王朝重视藏传佛教,密宗继唐朝之后,又重新兴旺起来。此后,五台山不单单是佛教圣地了,而且是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张煜 《法音》2005,(2):13-17
《续比丘尼传》六卷,民国释[1]震华(1908—1947)撰。震华法师俗姓唐,江苏兴化人,曾任上海玉佛寺住持。“师长于诗,擅画竹兰,颇有才艺。又精研佛史,尝编《佛教人名大辞典》,稿成,未及行世而示寂,世寿三十九”。《续比丘[2]尼传》上续梁释宝唱的《比丘尼传》,著录梁、陈、北齐、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比丘尼二百零一人,附见四十七人。该书之写成颇为不易,据他的学生超尘法师回忆,作者曾用三年时间,积稿盈尺,值一·二八抗战爆发,稿为弟子携走遗失。后又追忆前作,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再成此书[3]。而是书之写作,正体现了经过现代…  相似文献   

9.
正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历史,那座山、那座庙和那里发生的轶事……话说绍兴城南16公里处秦望山麓的一个狭长山谷里,有一座千年古刹——云门寺,这里有诉说不尽的名人典故和文化历史。云门寺迄今已有1700多年,可谓是中国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它始建于东晋,历经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和现代。诸史料记载:这里曾是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宅院,当初王献之舍宅建寺。关于这座古刹的由来,还流传着一则美丽的掌故。东晋义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自唐朝时期传人中国以来,经过唐、宋、元、明、清1000多年的传播和发展,逐步与中国的社会制度和传统文化相适应,在中国广袤的地域和众多民族中扎根、成长和发展,进而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意识形态和一种民族性积淀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适应社会的发展是伊斯兰教的特色尹静伯伊斯兰教是两世并重的宗教,因而就决定了它适应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特色。从历史来看,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制度下都能存在和发展,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伊斯兰教在中国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  相似文献   

12.
张刚 《美与时代》2005,(6):25-26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精髓之一,历经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艺术大师的努力,成为一个完整独特的体系,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岑志强 《美与时代》2004,(11):43-45
人类的建筑从采集渔猎早期的掩体需要到农耕时期的体现身份象征的文化内涵,从"工业革命"后的"简约主义"到现阶段的环保意识和诗意栖居发展的趋向,室内设计在其中已逐渐形成一个新兴行业的成熟阶段;我国的建筑文化历代也形成了各时期的风格,从秦、汉、唐、宋、明、清到民国初期和新中国早期的十大建筑也都体现了各个时期的室内设计特点;然而现时期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却看不到具有时代文化内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佛光寺中央佛坛现存泥质彩绘塑像35身,其中33身唐代塑绘格局、造像样式等原有基本面貌保存完好,为中原地区体量最大及数量最多的一坛唐代彩塑造像遗存;但此佛坛现存1身送供人等身像及1身韦陀像,则分别属金代和明代彩塑造像遗存。此殿左右山墙及后檐墙内壁下方所置近300身五百罗汉塑像及南尽间窗下墙内壁下方所置1身僧人等身像,则为明代塑绘遗存。此殿栱眼壁、扇面墙及须弥座束腰处壁面等处,还遗存有唐、宋、明、清等朝代壁画多幅,其中《弥陀说法图》《毗沙门天降妖护法图》等数幅壁画,为中原地区现在仅有的唐代壁画遗存。  相似文献   

15.
扬州大明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始建于南朝大明年间,该寺历经隋、唐、宋、元、明、清。由于栖灵塔于唐武宗会昌三年因大火被焚,于清朝光绪年间,特修建牌楼以示对栖灵塔的纪念。牌楼上的装饰则融合两朝时期的文化观念,依据当时的装饰审美进行构架组合,并体现区域文化特征。文章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梳理及实地调研,分别从牌楼的造型、色彩、装饰纹样分析并阐述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至今1300多年的历史来看,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曲折艰难,大致经历了唐、宋、元、明,特别明清之际的"以儒诠回"汉文译著活动,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代表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正道。  相似文献   

17.
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至今1300多年的历史来看,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曲折艰难,大致经历了唐、宋、元、明,特别明清之际的"以儒诠回"汉文译著活动,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代表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正道。  相似文献   

18.
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至今1300多年的历史来看,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曲折艰难,大致经历了唐、宋、元、明,特别明清之际的"以儒诠回"汉文译著活动,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代表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正道。  相似文献   

19.
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至今1300多年的历史来看,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曲折艰难,大致经历了唐、宋、元、明,特别明清之际的"以儒诠回"汉文译著活动,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代表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正道。  相似文献   

20.
魏晋时期,二王可谓今体草书之滥觞,尤其是王献之开创"一笔书",对后世草书的发展影响深远,经唐、宋、元直至晚明时期的"高堂大轴",草书达到了另一极致——将魏晋、唐、宋、元时期于手中把玩之精致小字,发展成悬挂于厅堂之内的大字草书,最为突出的便是王铎,特别是其临摹的数件《阁帖》作品,与原作认真比对后,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