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针对一段时期以来放生活动出现的社会和生态问题,包括随意乱放外来物种,导致本地物种濒临灭绝;进行大规模、超负荷放生,破坏生态平衡;不顾生物习性,误将生物置于不适宜生存的环境中;不考虑他人安全,随意乱放危险动物;不注意动物检疫,随意放生留下传播疾病的隐患;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专门捕捞动物、出售供放生、放生后再捕捞的产业链等等,国家宗教事务局于7月30日在北京邀请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方面代表,召开  相似文献   

2.
正一、目前佛教放生实践中存在的弊端放生是大乘佛教提倡的功德,中国佛教历代祖师大力弘扬,今天成为了佛教徒参与面最广的佛事活动之一。然而,今天一些佛教徒由于对佛法理解有所偏颇,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在放生实践中考虑不周,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却没有把好事办好,产生了一些弊端,令人惋惜。今天佛教信众在放生活动中容易犯的过失,主要有以下这些类型:1、随意乱放外来物种,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本地物种的灭绝野生动物在其原本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相互制约关系,这样可以保证生态平衡。但是,如果将野生动物脱离其原有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毛立军 《法音》2012,(8):56-59
目前,随着佛教信众日益增多,放生,特别是有组织的放生活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佛教信徒的修行方式。但最近出现的几则盲目放生的新闻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比如,据报道,十余名北京游客到河北省兴隆县苗耳洞村放生从市场上买到的数千条蛇。这一做法引起当地人恐慌,全村男劳力均放下农活加入"打蛇行动"。再比如,有报道称"泰山上本来没有松鼠,2012年1月当地市民出于好意,将小商贩当宠物出售的松鼠买来到泰山放生,在近年来松鼠缺少天敌的情况下,泰山松鼠竟繁殖成灾。因为松鼠啃食核桃等果实,有果农的核桃减产近一半甚至绝产。"还有报道指出,盲目放生外来物种,比如巴西龟、清道夫鱼等,对本地生态造成一定危害……  相似文献   

4.
陈星桥 《法音》2005,(4):42-48
放生是佛教的一项重要法事,由于历代高僧大德的提倡,它与素食一样,早已成为中国汉地佛教徒的一种习俗。近年以来,随着人们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佛教徒的放生活动也日见增多。但为什么要放生,应如何放生,不仅许多教外人士不理解,就是许多佛教徒也不清楚,以致盲目放生,造成一些事与愿违的情况,或遭到外界的利用、非议甚至阻挠。放生本来是一件善事,但善事要办好,就离不开积极的宣传与正确的引导,在当今多元开放的法制社会,正确认识、合理规范放生活动尤其必要。一、放生习俗的源流与形成中国汉地的放生活动古已有之。《列…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放生的基础上,佛教以一套绵密的放生观点,补充完善了中国传统放生的理念,并在历代高僧信士的推动下演变成普遍的宗教民俗。佛诞放生民俗的形成是佛教中国化、地方化的又一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11月21日至22日,普陀山佛教协会在首届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期间,举行了“千僧礼佛顶,万信齐朝拜”活动和大型放生法会,3000余名僧众和香客游人参加了法会。21日清晨,在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的带领下,千余名僧尼三人一排,从千步沙前香云路的第一个台阶处开始,三步一拜,历经1088级台阶,至普陀山最高处的佛顶山慧济寺,场面壮观,吸引了众多的佛教信徒和海内外游客,或学着三步一拜,或驻足念佛。22日上午,1000余名僧尼和信众在普陀山百步沙海滨浴场隆重举行放生法会。法会由戒忍大和尚主法,放生的鱼虾蟹龟等有10多个品种…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6,(9)
正所谓放生,是把将被宰杀或面临死亡痛苦的动物救出,然后放到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佛陀制此戒的根本精神是"慈悲护生",放生本身是正确的,使之得到解脱。经典中也谈到佛陀在因地修行"刮肉喂鹰"的事迹。如此舍身放生,感天动地。一、古代放生与现代放生之乱象放生活动古已有之。狭义单指人命,广义指一切生命。西周以前,祭神是要杀一批人来祭祀,西周时开始以陶俑代替,这就是对人的放生。西周时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7,(4)
<正>本刊讯3月25日,由河北省佛教协会主办,柏林禅寺、虚云禅林承办的河北省首届水生生物科学放生公益活动在岗南水库举行。本次活动以"放生水生生物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旨在通过示范的形式引导全省佛教界依法放生、科学放生、合理放生。省民族宗教厅宗教一处副处长吕仲华,省农业厅渔业处副处长陈俊  相似文献   

9.
曹立铭 《法音》2005,(4):35-36
放生护生是佛教的传统习俗,有悠久的历史,是佛教慈悲教义与精神的体现。但在实际的放生活动中却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引起了一些社会人士的质疑与诟病。为了正确认识和引导佛教的放生护生活动,本期编发了下面一组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介绍与探索,希望引起广大佛教徒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05,(4)
“生为一切物命之所爱,死为一切物命之所悲”,爱惜生命、救苦救难是佛教的优良传统。放生,就是看到异类众生被擒、被抓、被关、被卖、被杀,发慈悲心予以赎买、解救、释放的行为。放生为的是救生。如果没有科学知识和环境生态知识,盲目放生就是一种形式主义,显然与我们放生的目标相背离,不仅不能救生,反而是害生了。放生一事看似简单,其道理非常深奥,非真正具足智慧的人无法明白,非真正具足正知正见、有修有证的人无法提倡。印光大师在《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中说:“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  相似文献   

11.
王艺 《法音》2023,(9):53-62
据现有文献记载,我国放生建碑肇始于萧绎《荆州放生亭碑》(以下简称《放生碑》),后世还有颜真卿《放生池碑》、刘筠《敕延庆院放生池碑铭(并序)》、张端《放生池碑》等。《放生碑》对六朝以降放生碑、记与其他诸文体的写作,具有一定的先导意义。目前学界对于《放生碑》的考察主要集中于佛教放生、宗教民俗、动物保护等领域。然而,在此之中,《放生碑》多以文献例证的形式出现,用以说明当时已经出现放生现象,一些认识甚至存在讹误。[1]这表明对于《放生碑》的理解尚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2.
正一、前言"放生"在中国的经典依据,最早可溯源至春秋战国时代的《列子·说符篇》,其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足见,放生行之于中国,已逾二千余年之久。佛教立基于"众生皆有佛性",因此主张"众生平等"。作为大乘佛教的重镇,中国历代祖师大德无不主张放生,例如:智者大师、六祖惠能、永明延寿大师、寒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4,(8)
正放生,顾名思义,就是把可能被宰杀、面临生死痛苦的动物解救出来,放归到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汉地就有在特殊日子放生的说法。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特别是在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师的倡导下,放生活动蔚然成风。佛教徒在放生之时,要按照佛教仪轨祈求三宝加持,帮助被放生的动物早日解脱轮回之苦。放生蕴含着佛教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的慈悲情怀,自他相关、因果回馈的辩证智慧,善待生命、普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05,(4):39-40
放生,是《梵网经》,《金光明经》等所说到的。佛法“不杀生”,还要“护生”,从救护人类而扩大到救护(人以外的)众生、当前动物的生命,而有放生的善行,正是慈悲心的表现。经论中怎样的放生呢?有见到鱼池干涸,运水来救活鱼类,有见水中浮有蚁群,快要被淹死了,设法引蚁类到达干燥的地方;也有见市上卖鳖,用钱买来放入池中的。动物在死亡边缘,设法救护它,使它免于死亡,这是放生的本意。我国自梁武帝禁断肉食,放生就开始流行起来,智者大师就是放生的一位。在天台山临海,辟一放生池,得到国王支持,严禁采捕放生池的鱼、鳖。唐、宋以来,国王与民间,有…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7月30日)一、经典与理论依据佛教的放生活动,首先源于佛教经典的记载。例如《梵网经》说:"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可见,放生蕴含着佛教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的情怀与自他不二、因缘果报的智慧。因此,历史上中国佛教大力倡导戒杀、素食,积极组织护生、放生,并形成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放生文化。例如,南  相似文献   

16.
<正> "放生可以长寿、健康、少病",在普陀山工作的我,陪客人时常可听到这样一些"善举"者之说。放生何以得长寿呢?"因吃荤的人有杀孽,戒杀最好的方法是吃素,断绝一切肉食。但若未能做到完全吃素,平时就要多些放生,以积功德;而天地万物众生,皆有灵性,皆知趋吉避凶,今朝放生,物类皆知感恩图报"!"慈悲"者如此说。原来,善举者的长寿、健康是寄希望于众生的知恩回报上。信否?见仁见智。但也有一些人的放生"善举"是因为宠物失宠,他们把猫狗载到遥远的地方弃之不理;将鸟雀放生野外,将金鱼、巴西龟等撒落到景区的小溪或城市中的景观鱼池内。  相似文献   

17.
林清玄 《法音》2005,(4):37-38
放生有时并不能真正积功德,反倒鼓励不肖商人捕捉野生动物,甚至破坏山林的生态。我们何不从放生到护生,一起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呢?北投佛教文化馆与农禅寺,把信众捐来作为放生的钱共一百三十万元,转请台北市立动物园兴建了七座鸟园,专门收容为人弃养或遭人伤害的稀有鸟类,这些鸟园叫做“护生鸟园”。我读到这个报道,忍不住喝彩,佛教界千余年来讲“放生”,已经成为积习难改的行为,由于放生积功德的观念,鼓励了那些不肖的商人捕捉野生动物来卖给佛教徒,动物在捉放之间吃尽苦头,甚至横死山林。也由于放生,放鸟则破坏山林的生态,放鱼则破坏河…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4,(8)
正7月30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在京组织召开以"慈悲护生、合理放生"为主题的座谈会,总结佛教、道教关于慈悲护生、合理放生的理念与实践,听取政府有关部门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阐释解读,征询教界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学诚副会长在会上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发言,强调佛教的放生护生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至今仍是广大佛教信众非常重要的信仰实践形式。同时,学诚法师剖析了当前放生活动中存在着发心不正,组织不当,与时代发展、环境变化不  相似文献   

19.
“放生”一词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也流传于日本、韩国、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佛教徒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提倡救济众生的生命危难及痛苦。 放生的根据,最为佛教徒所熟悉的,有两部佛经。一是《梵网菩萨戒经》,其中提到:“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是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见世人杀畜牲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  相似文献   

20.
佛言祖语     
《法音》2005,(4)
印光法师谈「放生十大功德」︵一︶无刀兵劫。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杀所致。人人戒杀放生,则人人全其慈悲爱物之心,而刀兵劫运亦自消灭于无形,此转移世运之绝大运动也,深望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大农工家注意于此,力为提倡,必有绝大效果。︵二︶集诸吉祥。吾人一发慈悲之心,则喜气集于其身,此感应必然之理。︵三︶长寿健康。佛经云∶戒杀放生之人,得二种福报∶一者长寿,二者多福、多寿、无病。︵四︶多子宜男。放生者善体天地好生之心,故获宜男之庆。︵五︶诸佛欢喜。一切生物,佛皆视之如子,救一物命,即是救佛一子,诸佛皆大欢喜。︵六︶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