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文 《天风》2016,(10)
正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遵照中央的指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取得了一定效果。由此让我联想到了基督教的健康发展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个"供给侧"改革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相对宽松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环境下,各宗教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基督新教是发展最快的宗教之一(信徒人数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三百多万发展到今天的四千万左右),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供给不足"。宗教场所的合理布局问题。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的集聚效应,使不少"新城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7,(3):214-216
企业转型升级意义明显,针对企业转型发展的金融供给侧改革将成为改革重点。当前金融供给未能充分满足市场主体转型升级有效需求,转型经济与金融资本融合普遍不足,严重制约了转型升级发展,文章通过分析转型升级期金融需求特点和当前障碍,针对性提出金融供给侧改革策略,补齐金融短板,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使得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和企业转型升级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8,(4)
消费作为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利器。但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商业服务业发展同样遇到增长瓶颈,中小城市尤甚。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城市商业要素配置现状进行剖析,发现中小城市商业要素配置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供给侧,具体表现为商业供给总量严重不足且供给结构性失衡、新兴商业类型与模式未能得到有效供给与配置、商业服务空间结构不能及时匹配城市发展空间架构等。结合分析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针,本文从商业供给类型、供给层次、供给空间三个层面提出优化中小城市商业要素配置策略,并认为城乡规划作为政府与市场之间合作发展的载体与桥梁,是中小城市商业要素配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优化策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社会的供给侧改革问题。以高职院校中的美术教育为例,它既是职业教育,又是技术教育,高职院校应该及时打破以往对于教育的认知片面性,开辟新的美术教育之路。文章主要针对现阶段的高校中美术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6,(4):163-166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金融供给结构、金融供给歧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以及制度环境等角度剖析金融供给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优化并调整产业结构,避免我国经济的"硬着陆"。在此背景下,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其必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激励政策,吸引大量的人才流动;二是资本配置方面,淘汰落后产能;三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搞好新产品研发等;四是政府减政放权。搞文化旅游是今后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的主要方式,也是"供给侧改革"要求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即定方针。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7,(6)
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存在着对传统路径的依赖,使得原有产业结构的顽疾没有得到彻底根除。江苏供给侧结构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吸纳高端要素,以新动力、以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培育对象,注重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配套,生态环境恢复与现代产业发展协调,生产性服务与加工制造深度融合,走高端发展的道路。江苏供给侧结构改革有效地推动了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迈进,其相关实践和经验对其他地方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在需求侧改革的道路上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随着外延式扩张的不断推进,高等医学教育中的结构、质量和效益问题也日益凸显。伴随社会对优质医学教育资源和医学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在新一轮的医学与教育变革中,高等医学教育正面临新世纪的重重挑战。因此,高等医学教育务必要从需求侧改革向供给侧改革发展,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而如何进行结构性调整、强化大学精神、提升质量内涵,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与研究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恐惧出宗教,信仰宗教决不是什么"放下",恰恰是对个人命运过度关注的结果。有宗教学者将宗教信仰与经济工作混为一谈,借"供给侧改革"鼓吹"宗教市场论",呼吁"扩大有效供给",蛊惑人们信教,对青少年造成误导。接受无神论是人生的一大幸福,至少在精神上没有了鬼神的统治,无需救赎,不用铤而走险去寻求天堂的门票。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9,(1)
医疗保障局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新医改进入新时代,需求侧改革将走向去碎片化,供给侧改革将走向去行政化。医保局面临三项重大挑战:第一,建立医保公共预算制度,通过筹资体制、给付结构、经办模式的重构,将既有的碎片化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整合为以省为单位的单一付费者体系;第二,推动医保支付改革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从而加快重构医疗供给侧的激励结构,让医疗机构有更高的积极性为参保者提供性价比高的医药服务;第三,推动医药价格体制改革,并在此基础上重建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医保局的建立及其在医疗需求侧和供给侧所推动的改革,是医疗事业公共治理创新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将在医疗领域中重构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认识误区进行辨析,为医疗服务供给公益性的实现路径提供参考。对我国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几个常见认识误区进行了辨析,比较了公立医院公益性与非营利性、效率等概念的关系,结合我国新医改实践提出了医疗服务供给公益性的内涵及实现路径:实现医疗服务供给的公益性应由政府明确界定公益性评价标准,在医院公益性与营利性经营活动分离的基础上实现,政府应运用购买服务的手段提高公益性服务的供给效率,并借助需方力量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论政府供给型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玉明 《学海》2005,(2):107-112
政府是最大最主要的制度创新主体,政府提供制度创新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必要性。政府供给型制度创新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创新,前者主要是宪政制度、法制体系、公共政策、产权制度的创新,后者主要是提供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培育伦理道德和社会信用等。政府供给型制度创新也存在着可能局限———政治目标与经济目标难以兼顾,有时维持或容忍低效甚至无效的制度安排;政府的制度供给与社会的制度需要相脱节;制度供给中的“制度寻租”或“制度腐败”;容易压抑社会制度创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从概念界定、研究方法、解释假说与理论模型以及主要研究结论等方面对供给诱导需求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虽然国外学者对供给诱导需求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还没有形成一致意见。尽管如此,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和结论,针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中的供给诱导需求问题进行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金燕  蒋利平 《学海》2013,(4):107-114
多元合作供给理论以其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的理念成为当今公共管理研究者的热点。如何使其有效运行,以提升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绩效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性课题。本文对社区多元合作供给机制和供给绩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合作目标、合作资源、合作关系与合作环境4个变量对供给绩效的影响关系假设,形成供给绩效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在对国内城市调研的基础上,通过SEM验证分析,发现合作目标、合作资源、合作环境对供给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合作关系对供给绩效影响作用不显著。因此,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供给目标,加大供给主体合作资源的投入,优化供给的外部支持环境,注重合作主体关系的维护与改善。  相似文献   

15.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假设和“扩大内需”对策一再地被经济现实所否定,供给学派思想精髓越来越多地被当代经济现实所印证.当前危机全球化和纾困长期化的现实表明,可持续增长动力的培育在于通过向要素投资形成有效供给,用有效供给来创造需求.供给决定需求在发展的意义上体现为供给的品类决定了可供需求的品类,供给的质量决定了可供需求品的质量,供给的产业生态决定了需求的社会生态,供给环节的收入分配决定了有效需求的结构.驱动供给提升的关键在于要素.在要素重估阶段,高质量要素能够参与到GVC更高端的分工,获得更高收入,从而形成消费能力.这一良性循环的形成是中国实现经济内生增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政府供给与基层协商民主生长:基于三地实践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海》2016,(2):78-85
基层协商民主是我国基层治理与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且已经进入全国性推进与应用的"操作阶段"。但是,在该种民主形式的生长路径及其主要推动因素的问题上尚缺乏针对性的理论探索。论文选取浙江温岭、四川彭州和云南盐津三地的基层协商民主为考察对象,发现政府主导下的实践与制度供给是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生长的直接决定因素,这种生长路径又可称为"供给式协商"。政府供给是基层协商民主持续生长的重要保障,但也可能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政府供给具有结构性的非均衡特征,因而又给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可持续生长带了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由此必须优化基层协商民主的政府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弱势群体包括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社会结构转型使我国社会性弱势群体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健康问题和它的弱势地位形成了“弱势——不健康——更弱势”的恶性循环中。从生理、心理、道德、社会四个层次探讨社会性弱势群体的健康需要以及健康服务的供给状况,以期找出社会性弱势群体健康需要与供给的矛盾,打破社会性弱势群体弱势的循环链,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有限市场化: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供给方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绪江  桑学成 《学海》2012,(3):44-48
政府垄断提供的办学体制导致了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效率质量不高。适度市场调节,有利于改变相对封闭的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体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使培训机构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但干部教育培训政治性、公共性的特点,要求市场介入体现为不充分的有限市场化。适应市场需求,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一主多元"的教育培训供给体制、多种渠道互补的经费保障体制、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发展机制,是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产品有限市场化供给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建设特色小镇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有效举措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热潮。文章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世界发达国家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的六种模式总结发现,发达国家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的经验为:以政府引导为前提、社会需求为导向、产业支撑为基础、因地制宜为关键、以人为本为核心。  相似文献   

20.
在医疗市场中,必须明确"政府"与"市场"的涵义,重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医改实践中观察"政府"与"市场"的分殊,窥探东西方对二者的不同理解,并由此导致了不同的医改路径。强调回归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为当前卫生资源配置开辟一条新路径可以为医疗市场的改革寻求更多的共识。力求医疗市场改革能够从价值理念出发去设计政策路径,在历史性的生产关系中去理解一个时代的卫生改革,进而透过"供给侧改革"推动新医改进一步深化,实现和谐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