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促进韩中日三国文化、学术、人才交流韩国佛教广播电台理事长朴钟夏韩中日佛教诸位领导:从历史上看,韩国和日本通过中国接受了佛教,从此佛教成为形成各自理念、思想、文化的基干。有时体现佛教的普遍真理,形成了三国共同的文化现象,有时则根据自己民族的特点,展现了...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体现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协调大韩佛教宗团协议会副会长金月栖曹溪宗初审护戒院长韩中日佛教诸位领导:今天在这韩中日佛教界的诸位领导聚集一堂的大会上做补充发言,我感到无比的喜悦和无上的光荣。回顾过去,我们韩中日三国因地理上有其特殊性,在长期的历史过...  相似文献   

3.
佛教"疑伪经"与弥勒信仰--以佛教经录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淼 《宗教学研究》2006,(1):171-174
"疑伪经"是中国佛教经典中所特有的一类经典,它们尽管受到种种鄙视和排斥而难以流传,但是,从佛经目录中可以看出这类经典在特定时期仍然大量存在和流行,有些甚至保存至今.其中,有一部分关于弥勒信仰的疑伪经,是反映弥勒信仰在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发展的重要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弥勒信仰在当时社会中的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6,(11)
正一、序第19次韩中日佛教友好交流大会在浙江宁波举行,是继往开来走向千年的盛会。大会藉由韩中日佛教求大同、存小异的领导方针,以引向大和谐为基准,各在本国尽佛教徒该有的职责。有句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这句历史名言让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广泛意义上将亚洲各地建设为21世纪的名山,以上千年的佛教交流史为基础,将三国形成了东北亚地区的灵山盛会,以此形成巨大的佛教共同体,来担负未来东北亚人民安心净土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韩中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汉城大会开幕词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会长曹溪宗总务院长宋月珠今天出席韩中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汉城大会的中国佛教代表团明团长、全日本佛教会中村康隆会长和各位韩中日佛教领导人:我谨代表韩国佛教界向出席汉城大会的诸位表示真诚的感谢,我能够在...  相似文献   

6.
菩萨信仰是中国大乘佛教的重要特色。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大菩萨信仰及其应化道场信仰,即四大名山信仰。早期大乘经中,多次提到了"四大菩萨",但皆非特指。中国四大菩萨信仰渊源于大乘经典,文殊信仰是最先兴起的菩萨信仰之一,在《华严经》等大乘经典的影响之下,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开始并重,不久,又融合观音菩萨而共同被称为"三大士"。文殊信仰兴起以后,其应化道场逐步确定于五台山,唐代时,五台山与普贤道场峨眉山并称"名山";明末,三大名山开始有了特指,即五台、峨眉和普陀;明末"三大名山"兴起之时,大约万历年间,"四大名山"也几乎同时出现;清初,"四大名山"开始流传,清代晚期,"四大名山"基本定型;民国时期,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组成的四大名山体系已深入民心,广为人知。从民国开始,弥勒菩萨有进入"五大菩萨信仰体系"的趋势。当前,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亦在逐步形成"五大名山信仰格局"。  相似文献   

7.
佛教“四大名山”的形成,是中国佛教信仰具有标志性的现象,是佛教信仰中国化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结果。本文概括了名山信仰具有“经典、地理、感应传说、塔寺、信徒、国家支持”六大要素,揭示了名山信仰的历史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韩中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汉城大会闭幕词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副会长天台宗总务院长田云德尊敬的韩中日佛教诸位领导:再过几年,我们就会迎来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之时,时代赋予我们佛教徒重大的使命和任务。为完成这一佛教共同的重大使命和任务,我们韩国、中国...  相似文献   

9.
智霞 《法音》2004,(11):8-10
(2004年10月23日)尊敬的韩中日三国佛教界领导,来自台湾、香港、澳门的佛教界领导和在座的护法居士、各位嘉宾:以慈悲与和平为主题,韩中日三国佛教界人士欢聚一堂,我对此表示感谢,并予以祝贺。今天我们在中国首都北京,以“韩中日佛教黄金纽带的新构想”为主题,为实现亚洲佛教和  相似文献   

10.
保护环境和维护世界和平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副会长真觉宗统理院长金乐慧代表韩中日佛教界的诸位佛教领导以及诸位四部大众:二十世纪即将结束,充满希望的二十一世纪不久就要到来的今天,在代表韩中日佛教界的诸位佛教领导面前,超越国家和民族,就环境与和平问题,做补充...  相似文献   

11.
韩国代表团基调发言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副会长中央僧伽大学总长方智霞出席韩中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的各位佛教领导、各位三国佛教徒、各位贵宾:召开第三届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大会,其意义在透过三国友好交流,增进彼此的纽带及佛教发展。本大会担当着巩固三国历史和文化的...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7,(10)
<正>今年,适逢日中韩佛教交流会议迎来了第20次召开——韩国大会,能够在具有特殊意义的本次大会上作基调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针对本次大会的主题,我认为,在探讨"韩中日佛教友好交流的可持续发展"之际,日本方面存在着组织机构这一首要课题。下面,请允许我简单考察回顾日本佛教界与中国佛教界之间交流往来的历史,并展望日中韩三国佛教友好交流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1月2日)第14届韩中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大韩民国江原道洛山寺隆重地召开了。我能够在此作为日中韩佛教交流协议会会长及净土门主发言,感到无上荣幸。承蒙韩中日三国佛教界代表百忙中拨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6,(11)
正一、序佛教的社会作用若能自豪的以"千年传承的法脉"作为自我评价,那应该是在不同的时期,佛教通过教法的合理运用,善于吸收各时代的精神,从而作出适合当时时代的实践方向,在历史中留下顾及社会不同层次的民众所需的鲜明足迹。尤其,强调实践大乘菩萨道的韩中日佛教在悠久岁月里讲求与大众共修的"生活佛教"为目标的上求菩提,更重视下化众生而指向"共生共存社会",不懈地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6,(10)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的贺电韩中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主席团:欣闻韩中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汉城召开,谨致电祝贺。相信这次盛会将为促进三国佛教的友好交流,发展三国人民的传统友谊,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做出有益的贡献。预祝会议圆满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6.
佛教女性如何面对二十一世纪———在1996年韩中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汉城大会上发言大智●今天,非常荣幸地参加“韩中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汉城大会”,目睹这亲切、友好、庄严而祥和的盛会场面,我作为一名中国佛教年轻的比丘尼感到由衷的喜悦。在这新旧世纪交接转轨之...  相似文献   

17.
由李利安等人撰写的《四大菩萨与民间信仰》系山东大学路遥教授主编的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系列"(七卷)中的第四卷.全书近64万字,于2011年1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将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佛教四大菩萨与广大普通民众的信仰结合起来考察,既丰富了学界对精英文化型佛教以外的民众信仰型佛教的研究,也开阔了我们对传统民间信仰的认知思路. 中国佛教的主流是大乘佛教,大乘又称菩萨乘,以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为主旨.因此,菩萨成为中国佛教信众心里神圣又不失人情味的崇拜对象.在众多大菩萨中,最受追捧的是观音、地藏、文殊和普贤,他们分别代表大悲、大愿、大智和大行.特别是随着四大名山的形成,朝拜菩萨道场的信仰模式成为中国佛教信仰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特征之一.而民间信仰由于没有经典的捆缚、专职人员的限制和历史包袱的背负,而呈现出轻松活泼、简洁明快、功利通俗等特点,所以在历史的变迁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与正统的儒释道三教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是佛教,在思想、礼仪、造像等各个方面滋养了民间信仰.而被民间信仰吸收和改造的佛教因子又大部分与四大菩萨有关,由此所形成的信仰形态也成为受众最多、普及面最广、最能激发人们想象力的民间信仰现象.因此,将四大菩萨与民间信仰并列起来考察,有足够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表现出作者宏阔的学术视野和独具匠心的选题思路.  相似文献   

18.
实现二十一世纪精神文明和世界和平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理事普门宗副院长曹法综今天,在东北亚三国佛教代表相聚一堂的大会上做补充发言,我感到无比的荣幸。韩中日三国以汉字为媒介共同形成了一个文化圈子,尤其,佛教超越民族和地域界限,成为东北亚文化基础的普遍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三教合祀庙宇是将孔子、佛祖、老君圣像并列奉祀于同一庙宇空间的信仰实践形式,其历史起源可追溯至唐代中后期,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修建。三教合祀庙宇的出现与佛教紧密相关,是佛教为适应中国社会文化土壤而对儒、道信仰资源积极吸收运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可谓"佛教中国化"在信仰实践层面的生动体现。通过考察和寻绎三教合祀庙宇的历史起源、基本形制,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动因、图像学基础、社会思想环境及长期存续的关键因素,可以为我们从信仰实践维度充分理解"佛教中国化"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7,(11)
韩国代表团副团长洪印谷长老在闭幕式上的致词尊敬的韩中日佛教各位领导:“韩中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京都大会”已圆满回向,我感到无比的欢喜。谨为主办本大会的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中村康隆会长及大会有关人士,以及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为首的各位代表,致以甚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