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丝绸之路"主要用于描述历史上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地理交通,尤指汉代中国和罗马帝国之间有关丝绸贸易的一条穿越欧亚大陆的通道。这条道路犹如沙海上的行舟,把东西方文明连接在一起。从此,东西方在经济、宗教、艺术、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广泛而持久的交融互通,呈现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兼收并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德性"是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早期日常政治生活中的高频词,也是拉丁史纂与文学的重大主题、罗马国民认同与国民教育的核心概念,以它为中心的一系列概念共同构成了罗马的政治伦理观念和政治价值体系.相比于其他对罗马政治文化的概括,"德性政治"这一范畴能够更好地揭示罗马共和国占据统治地位的贵族阶级借以对内宣示特权、罗马国家借以对外宣示霸权的意识形态及其心理—动力机制与社会—政治供给机制,它也是理解罗马历史上贵族竞争与贵族展示的锁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德性政治与它以之为原型的罗马德性政治在许多重要方面构成了有趣的对比,这种对比凸显了罗马德性政治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正13世纪初,蒙古族统治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征服战争,先后消灭西夏、金、大理、吐蕃、南宋等政权,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空前大统一。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的蒙古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它的版图包括了今日的中国、俄罗斯(金帐汗国)、西亚地区(伊尔汗国或旭烈兀汗国)、中亚地区(察合台汗国)。其统辖范围几乎包括了当时文明世界半数以上的领土。此外,它与罗马教廷也发生了关系,可以说当时蒙古帝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世界史。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耶稣在犹太传统中的身份与在帝国文化中的位置这一罗马统治者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认为耶稣与圣殿里的祭司长等人的高层宗教领袖的冲突,以及与以会堂为活动中心的法利赛人、文士的底层冲突,是其受难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5.
最近,罗马教廷公布了委任龚品梅为枢机主教的决定,这是违背中国天主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的,是对中国天主教事务的干涉。我们绝对不能接受。众所周知,龚品梅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因破坏政府法令,政策的实施,犯反革命叛国罪而被依法判刑的。罗马教廷在龚品梅服刑期间秘密委任他为枢机主教,事隔十二年又公布这一决定,这是它企图重新控制中国天主教、分裂中国教会的又一次暴露。中国天主教的广大神长教友坚决反对罗马教廷的这一决定。  相似文献   

6.
早期的中国电影,资本的薄弱一直制约着电影发展,而在这一时期,吴性栽凭借其积累的丰厚资本以及对于戏曲与电影的由衷热爱,创造着自己的电影帝国。在他的电影生涯中,或独资创办或入股创建的电影公司众多,其中入股创办的联华影业公司、文华影业公司在中国电影史上拥有极高的地位。可惜的是由于历史语境以及政治观念的局限,早期的《中国电影史》对吴性栽的描述只存在于只言片语,对他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纵观吴性栽的电影生涯,可以看出尽管他对电影事业的贡献仅是出于对于戏剧戏曲的强烈爱好,并将这一爱好与自己的事业良性结合,但这一过程却推动了中国电影事业早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勤 《学海》2003,1(2):161-163
纵观近代德国外交 ,1890年是一个分界线。在此之前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少有冒进与盲动。此后的“新路线”外交却表现出了对局势与形势判断不清等特点。本文试图对俾斯麦外交的成功及新路线外交的失败作些辨析。1871年 ,普鲁士经过了三场王朝战争建立起了德帝国。刚刚成立的德帝国称不上是一个真正强大的一体化帝国 ,而只是一个联邦国家。俾斯麦在外交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要防止法国在欧洲找到另一个盟友 ,从而加速其复仇战争的步伐。“这个帝国是一座尚未完工的建筑物 ,包含统一的因素太少 ,真正掌握帝国主权的人并不是皇帝 ,联合起来的2 2…  相似文献   

8.
公元13世纪初蒙古首领成吉思汗吞并了驰骋在中亚大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建立了强大的联盟,并且开始将他们的力量向各大文明城市中心推进。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达,成立了新王朝伊尔汗王朝。由此,一个强大的蒙古帝国成立。国家强盛,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文化的繁荣,元朝政府积极制定经济政策,国内鼓励手工业农业,各类精美手工艺品齐聚中心城市,琳琅满目;国外,积极推动与周边各国及西方的经济文化来往,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国的瓷器、丝绸以及其他各类精美的手工艺品推向世界,将西方的一些精美的艺术元素融入到我们的文化之中,使元代的工艺品贸易活泼多样,也使元代的艺术市场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和最凶残的帝国迅速解体。但不能因此而产生误解。大帝国成为废墟,并不意味着一个更美好和理智的新社会的诞生。帝国并没有完全瓦解冰消,即使它有朝一日崩溃了,这也并不表明,生活在六分之一陆地上的人们将生活得更好些,生活将变得更甜美,而我们的同胞将变得更自由、更富裕、更健康、更有教养和更具人情味。甚至,停止  相似文献   

10.
从罗马共和时期对维纳斯的集体主义崇拜,到帝国时期盛行的个人主义崇拜,极大地促进了古罗马的文明进步。但是究其实质,在古罗马社会中,维纳斯的女性形象却只不过是父权制叙述话语所创造的符号而已。  相似文献   

11.
一、充分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是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邓小平理论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成果。我们党制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归功于这一理论的指导。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科学结论。邓小平一生追求的伟大目标,如果用一句话…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一些国家中,有一个极富浪漫色彩、不但受情侣们欢迎而且是基督教认可的节日,这就是每年2月14日的情人节.有一个传说,3世纪,由于基督教对罗马帝国的统治持否定态度,不承认对罗马皇帝的崇拜,因而受到帝国政府的残酷镇压和迫害.  相似文献   

13.
希声 《中国宗教》2015,(2):52-53
一对于中国而言,"玻璃"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早在3000年前,最早的玻璃器皿就产生于两河流域:因为这个地区有着优质的石英砂和天然碱,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在高温熔化后,就能生产出光彩夺目的物质——玻璃。历史上,古罗马帝国是以精湛的玻璃制作工艺而闻名的。而位于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萨珊王朝(224-651),更是将玻璃制作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4.
<正> 贾谊对秦暴政的批判,向为人们所注目,但他对秦与汉初“乱政”的抨击,却常常被忽视,或者是将上述两种批判归而为一。这导致了对贾谊礼治政治思想的不能深入理解。一尽管对“汉承秦制”理解不同(见朱永康文《“汉承秦制”说质疑》,《上海师大学报》1987年2期),但无论怎样看,那都不是一句毫无根据的虚辞。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多次指出,古代中国的帝国往往是先创造一个中央政权,而后向全国笼盖过去。其中  相似文献   

15.
正古代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商贸之路,同时也是宗教文化的传播之路。历史上,佛教、景教、伊斯兰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国本土的道教也借由丝绸之路向外传播。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在义理、历史、教派、建筑等方面业已繁多,但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者甚少,而探讨道教传播路线及其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关系则更为稀少。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英国学者巴雷特教授代表作《唐朝道教研究——中国历史上黄金时期的宗教与帝国》一书的第一章,着重从宗教与政治的角度阐释了唐朝以前道教的历史,并深入探讨了初唐时道教与李唐政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东正教传入中国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俄国边防军的随军传教士从中国黑龙江流域传入的。17世纪中叶,沙俄帝国侵占了中国黑龙江的雅克萨城。俄国边防军的随军传教士在此先后建立了东正教堂和修道院,这是东正教传入中国的开始。接着,中国边防军于1685年前后抓获了一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意欲将复仇及其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作为探寻中国古代法之精神的进路,因为对于中国古代的立法者和执法者而言,复仇是一个触及中国古代法律理念之核心的根本问题.本文试图勾画复仇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逐渐被法律概念化的路径.在勾画古典时期社会情境中有关复仇的法律疑问之后,本文分析了唐宋时期有关复仇的四种法律观念,进而指出,上述关于复仇的法律观点即为明清时期有关复仇的法律文本及解释的主要基础和理论渊源之一.最后,得出结论:在传统中国,古代法之于复仇,大致经历了一个混乱--选择--确定的历史过程,其间,于古代法的制定者、执行者和解释者的言行中,特别是在帝国晚期,体现出对帝国法律权威的尊重与维护.这一结论,或许与一些西方和中国学者对于中国古代法律传统的解读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6,(5):170-177
在《帝制论》中,但丁构建了一个囊括一切人口、土地和民族的普世帝国,并将其权威直接诉诸上帝,赋予帝国和教会同等的地位。但丁的这一主张,进一步发展了中世纪晚期的"二元论"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不过,由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和但丁自身思想的限制,这一"二元论"主张不可避免地陷入诸多理论困境。首先,但丁虽然批判了教皇和教会,但他仍然高度认可它们的职权。其次,在但丁的基督教思想体系中,"永生的幸福"最终高于"尘世的幸福",精神权力具有相比于世俗权力的优先性。以上两点,为教会对帝国的干扰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最后,但丁虽然把帝国的权威完全诉诸上帝,但上帝的意志又不可知,帝国的命运变得扑朔迷离。世俗政治即便独立于教会,但它无从建立自身的确定性。只有在现代政治哲学的革命浪潮中,世俗政治的自主性和确定性才能一步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天下体系”:帝国与世界制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就理论可能性而言,帝国可以只是个文化/政治制度,而不一定是个强权国家实体。古代伟大帝国的兴衰留下了神话般的历史故事,是耽于梦想的人的永远梦想。现代的“民族/国家’’体系终结了古代模式的“伟大帝国”,使之成为并仅仅成为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