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首届佛教书画展到首个佛教音乐团的成立,从首届佛教寺院素食比赛到首届寺院住持论坛的举办,从首次佛学院学僧演讲比赛到当代江苏佛教史料的首卷出版……众多的首届,展示出江苏佛教文化建设的活力。从新世纪初开始,江苏省佛教界为实现加强宗教文化建设的目标,从佛教传统发掘与扬弃,到结合时代要求进行积极的探索,江苏佛教文化建设正在逐渐加快其步伐,不断前进。江苏佛教文化建设汇集了全省佛教界的力量与智慧,赢得了四众弟子的欢喜与赞叹,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与肯定,结出了累累硕果。契理契机的开展佛教文化建设的实践,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佛教…  相似文献   

2.
苏宗 《法音》2005,(3):43-46
从首届佛教书画展到首个佛教音乐团,从首届佛教寺院素食比赛到首届寺院住持论坛,从佛教史料的收集整理到佛学院学僧演讲比赛……众多的首届,展示出江苏佛教文化建设的活力。佛教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世界性宗教,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产生、发展、存续,与社会有着多种形式的结合,形成了特点鲜明、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新世纪初开始,江苏省佛教协会确定了加强佛教文化建设的目标,从佛教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到结合时代要求进行积极探索,江苏佛教文化建设正在逐渐加快其步伐,不断开展一…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2019年5月25日,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佛学研究》编辑部主办的"致知力行继往开来"——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佛教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举行。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研讨会缅怀了70年来新中国佛教界前辈的功绩,梳理总结了70年来中国佛教实践经验,展望了中国佛教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在当今拥抱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大数据的新时代,江苏省佛教信息化大数据中心的成功建设,不仅是江苏佛教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史上的大事,对于全国佛教界的管理、佛教文化的传承传播也均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值得当代佛教界和专家学者推广研究。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便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佛教寺院的管理模式、佛教文化的传承传播方式随着时  相似文献   

5.
释心澄 《法音》2022,(1):10-11
<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江苏省佛教协会成立四十周年。此次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更显意义非凡。江苏省佛教协会成立四十年来,在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江苏佛教界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坚持"人间佛教"思想和佛教中国化方向,凝心聚力、团结协作、砥砺奋进、不断开拓,推动江苏佛教从恢复振兴走向健康传承,创造了一段光辉的历史。就在前不久,  相似文献   

6.
能超 《中国宗教》2018,(3):48-50
在当今拥抱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大数据的新时代,江苏省佛教信息化大数据中心的成功建设,不仅是江苏佛教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史上的大事,对于全国佛教界的管理、佛教文化的传承传播也均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值得当代佛教界和专家学者推广研究。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便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佛教寺院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能超 《中国宗教》2018,(8):60-60
我们开原寺每期订阅3000多份《中国宗教》杂志,通过开原寺几千名义工分发到各个部门,并连续在《中国宗教》杂志发表“江苏佛教+大数据”等系列文章.江苏省宗教局、省佛教协会目前正在大力推动江苏佛教信息化进程.当前世界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的洗涤,大数据已然展露出其恢宏磅礴的历史趋势,对于作为传统文化的佛教而言,贫僧有幸被任命为江苏佛教信息化大数据中心主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当下僧众寺院开辟一条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道路,这不仪是寺院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佛教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 《佛教文化》一八万四千法门之舟楫《佛教文化》一三大语系佛教之园地《佛教文化》期刊是由国家宗教局主管、中国佛教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双月期刊。是以全面、系统的方式介绍中外佛教文化、学修体验、艺术种类、佛教文史、佛教文化交流等为主的佛教文化刊物。《佛教文化》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家以"佛教文化"命名的专业性期刊杂志。自1992年创刊以来,深受海内外广大信众和佛教文化艺术爱好者的欢迎和青睐。  相似文献   

9.
正此次论坛国内外嘉宾、专家学者、高僧大德共话发展,共谋未来,深入探讨梵净山的生态建设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和佛教文化传承的关系、中国化视域下的梵净山佛教建设体系,以及申遗成功后,梵净山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由《中国宗教》杂志社、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组委会主办,中国佛教协会、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指导,铜仁市人民政府、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承办的"2018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于7月8日在铜仁市举  相似文献   

10.
正佛教素有慈悲济世、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之精神。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四众弟子的积极参与下,江苏佛教界坚持抵制佛教商业化行为,回归佛教文化本源,开展各项慈善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如在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日本福岛地震慈善赈灾以及"佛教慈善月""宗教慈善周"等活动中,均可见江苏佛教界的善行义举。当今的中国已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江苏省各级佛教协会和全省佛教寺院借此良机,积极探索信息化、智能化佛教慈善工作的新形式、新机制,如经常性依托各类佛教网站、公众号以及网络论坛、QQ群、微信群等互联网载体开展各类慈善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我曾经主管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长达七年,一直对佛教文化非常关注。《法音》是中国佛教协会的会刊,在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法规,沟通全国上下的佛教组织,联系广大信教群众,促进教内外交流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影响很大。至今在我的书架上有两本刊物,是当宝贝来看待的。一本是刊登赵朴初居士《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一文的1983年第6期《法音》,一本是刊登赵朴初居士《中国佛教协会四十年》的1993年第12期《法音》。1983年,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提出了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和中国佛教农禅并重、学术研究、国  相似文献   

12.
简讯一束     
桑吉扎西 《法音》2008,(3):57-57
本刊讯2月21日,辽宁朝阳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朝阳市宗教事务局、朝阳市佛教协会在朝阳市隆重举行"辽金佛教文化研究会"成立挂牌暨首届会员代表大会。辽宁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道极法师、朝阳市佛教协会会长仁超法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杨曾文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文化》主  相似文献   

13.
筹办“专号”,对许多杂志来说,想必都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今年开年以来,《佛教文化》和《法音》都不约而同地各自筹办起专号来。《法音》青睐杏花春雨的江南,而《佛教文化》看中的是骏马秋风的塞北。承《法音》同仁抬举,约我为他们的江苏专号撰文,我写了一篇《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自以为可略补写江苏佛教“只见寺庙不见人”之偏。回过头来,在筹组《佛教文化·山西专号》时,我们和山西佛教文化研究所的温金玉先生等诸位进行了反复策划,但是,真地等到我们来编辑时,我立刻想起了“看花容易,栽花难”的道理──要说起“只见寺…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09,(1):60-60
《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灿烂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07,(10):64-64
《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灿烂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07,(12):65-65
《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灿烂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范文澜先生早年曾对佛教文化采取过虚无主义态度,但到了晚年却开始系统地钻研佛经,表示自己需要补课。其实,范老对佛教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他的《唐代佛教》可以说从早年一直写到晚年,其《引言》部分写于1965年8月,这是"文革"的前一年,范老72岁,离逝世仅4年。他对佛教持批判态度,但他一直认为佛教是文化,佛教文化"是值得热烈欢迎的"。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6,(4):40-41
正2015年年初,我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伊始,召开了第一次会长扩大会议,就佛教文化建设这一重要议题集思广益,展开热烈讨论。会议认为,辽宁省佛教协会要继续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不断加强佛教文化建设,以创新精神构建富有特色的佛教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0,(2)
<正>《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佛教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灿烂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2,(1)
为了加强佛教学术研究工作,发扬佛教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根据赵朴初名誉所长有关指示精神,于1992年度奉请佛教界、学术界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举办一次“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的学术笔谈会,出版有关《论文集》。这是本所自1987年成立以来,继“佛教与精神文明学术笔谈会”后,举办的第二次学术笔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