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寺产作为寺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而备受关注。那么,其利用状况关系到寺院的长久发展,尤其是皇家寺院。元代作为一个盛行佛教的时代,寺院经济的极度膨胀成为一个非常典型的时代特征。相对而言,寺院教产的数量也处在激增的状态,对皇家寺院寺产状况的研究则更加有利于分析元代皇家寺院经济的情况,进而可以看出元代佛教发展的相关情况,更好地认识元代佛教。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开封大相国寺启建的众性水陆空和平吉祥大法会9月24日至10月1日举行。法会历时八天八夜,功德圆满,各项活动都达到了预期目的。法六期间举行了大相国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二周年庆典活动。在中国开封大相国寺与日本京都相国寺签订协议结为友好寺院二周年之际,日本相国寺派以长尾守峰为团长的友好访问团一行26人参加了在开封相国寺举行的“友好纪念碑”揭幕仪式。还举行了释迎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等全堂佛像开光并瞻礼了释近牟尼佛身合利。法会期间大相国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真禅大和尚开讲大乘佛经,并为三百位在…  相似文献   

3.
正数百年来,广仁寺始终如一地履行着佛教净化人心、造福社会的社会使命,如今更响应党和政府号召,通过互联网数字化建设等用科技手段打造智慧寺院,广布仁慈。广仁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公元1703年由康熙皇帝拨专款敕建,主体建筑风格以明清官府营造法式为基础,清代皇家寺院风貌显著。近年来,寺院的修缮及重建工作始终秉持"民族文化相融相和"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次到大相国寺探望好友林了元(即佛印和尚),不巧了元外出,寺院住持就请苏东坡到禅房休息,并特意端上了香茗美酒素肴款待。东坡就独自斟酌,不觉有些微醉,偶然一抬头,见粉墙上新题了了元的一首诗。其诗云:  相似文献   

5.
悠悠雍和宫     
宛若一幅历史画卷,浓墨 重彩,悠悠然,雍和宫推开一扇门…… 踏沿历史的足迹,上溯至公元1694年,清康熙帝在京城东北的安定门内为皇四子修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府邸,28年后,这位皇子继承帝位,年号雍正,新帝迁入紫禁城,王府一半作了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修行的僧院,一半仍为行宫。1744年昔日王府成为皇家寺院。今天,她是北京城内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藏传佛教寺院。 据雍和宫办公室主任阿·巴德  相似文献   

6.
释弘恩 《法音》2022,(2):43-46
<正>公元351年,僧朗大师初到灵岩创寺,迄今已有167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山东大灵岩寺作为中唐以来天下寺院的“四绝”之首,高僧辈出,为世推重,这种盛况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由于寺院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大部分时间是皇家寺院而形成的影响力,因此它与历代帝王的联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7.
大理崇圣寺始建于唐开成元年(公元836年),经历代的扩建和重修,到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鼎盛,成为当时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佛教寺院和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是南诏、大理国最著名的皇家寺院,有“佛都”之称。  相似文献   

8.
刘军 《中国宗教》2021,(2):46-47
雍和宫是清朝的皇家寺院,由于地处京畿的先天优势和皇家寺院的特殊身份,其建筑上悬挂使用的匾额,具有数量多、种类丰富、形制规格高等鲜明特征,是佛学理念、文学理念、书法艺术、装饰艺术等的完美结合.从佛教中国化的角度来看,雍和宫的匾额具有鲜明的代表性,是佛教中国化在寺院建筑方面的体现与成果,是清代佛教中国化进程和样貌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法音》1997,(4)
开封大相国寺向少数民族学校捐赠桌椅本刊讯1997年3月5日,开封大相国寺监院功真法师代表方丈弘法大和尚及大相国寺向开封辖区五县的六所少数民族学校捐赠课桌200张、凳子400只,以支持开封的民族基础教育事业。在大相国寺举行的捐赠仪式上,市宗教局长、民委...  相似文献   

10.
崔峰 《宗教学研究》2012,(3):114-121
对敦煌藏经洞封闭原因,迄今为止学界已提出多种学说,但都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近年来我国多处佛教考古的发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北宋初期无论皇家还是寺院僧人以及民众信徒,盛行着建塔修寺崇奉"舍利"之风。寺院间早年积累下来的佛经和佛像在不能丢弃的情况下,被当作"感应舍利"给予埋藏。其目的就是让这些佛法圣物得到永久的"安息"和保存,是一种护佛弘法、做功德的行为。敦煌藏经洞的封闭正是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所致,大量的旧佛经被作为"舍利"予以封藏,绢画、刺绣、纸画、社会文书、法器等物则作为舍利供养物伴随封闭。这种行为的产生与北宋和敦煌地区的佛教发展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3,(1):63-64
本刊讯2012年11月6日,开封大相国寺内高僧云集,"开封大相国寺开放二十周年庆典暨五百罗汉开光法会"在天王殿前隆重举行。河南省、开封市有关部门领导彭亚平、省刘世军、李连营、郭国志、焦跃进、刘震、吕孟锦、魏宝文、王和平、郑培陆,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永信法师、副会长印乐法师,以及来自部分省市的诸山长老、大德高僧及四众弟子参加了庆典活动。  相似文献   

12.
邹相 《法音》2014,(11)
正嵩山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为北魏孝文帝安置印度高僧跋陀而敕建,并供给衣食。跋陀在少林寺开创了律和禅两大传承。约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一苇渡江",至少林寺后山面壁九年,于中国首倡禅宗,后被尊为中国禅宗初祖,以此因缘,少林寺被尊为"天下第一祖庭"。唐初,十三棍僧助唐有功,受到李世民的封赏;唐高宗李治、武则天多次驾临少林寺,少林寺皇家寺院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元蒙时期,少林  相似文献   

13.
开封大相国寺是我国著名的古刹,在海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将相国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的批复》,决定将大相国寺整体移交佛教界,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今年4月18日圆满完成了交接工作。经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推荐,礼请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禅法师兼任大相国寺方丈。同时,中国佛教协会和上海玉佛寺还赠给大相国寺《乾隆版大藏经》一部及释迦牟  相似文献   

14.
张涛 《中国宗教》2022,(4):54-55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佛教园林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佛教寺院除了殿堂建筑(宗教空间)之外,通常都有园林部分,包括寺院的庭院绿化、独立的园林以及寺院周围的园林环境。佛教园林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又彰显佛教文化的内涵,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文化。中国佛教园林受禅宗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广仁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公元1703年由康熙皇帝拔专款敕建,主体建筑风格以明清官府营造法式为基础,清代皇家寺院风貌显著。近年来,寺院的修缮及重建工作始终秉持“民族文化相融相和”的原则,整体风格取法蒙、藏、汉独有的传统文化特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寺修旧如旧,新院相得益彰”特色,并与西安古城的明城墙完美融为一体,成为当地的一道魅力景观。  相似文献   

16.
秦俊 《中国宗教》2020,(2):92-95
"净慈掩映对南屏,断续蒲牢入夜声。却忆姑苏城外泊,寒山听得正三更。"这是清朝乾隆皇帝御题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钟"诗。诗中描述的"南屏晚钟"所在之处,便是掩映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子湖畔、南屏山下的千年古刹——净慈寺。皇家寺院历史悠久净慈寺由五代吴越国王钱弘俶创建于后周显德元年(954),初名"慧日永明院"。  相似文献   

17.
开封大相国寺举行传灯法会本刊讯1997年2月19至23日,开封大相国寺举行了“祈祷世界和平三千佛忏传灯法会”。法会由大相国寺监院功真法师主持,弘法大和尚致祈祷词,市有关领导到会祝贺。开封古观音寺、宝珠寺的法师及四众弟子千余人参加了礼拜千佛忏法会。法会...  相似文献   

18.
开封大相国寺在建国以后,虽经过数次的修建,但一直没有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海内外佛教界人士十分关心大相国寺法灯的延续,不时发出将大相国寺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的呼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对此也十分关注。他深切地感到,大相国寺能否回归佛教,这是关系到党的宗教政策落实的大事。为此,他曾亲自在政协会议上反复谈及大相国寺的落实政策问题,几次上书中央国务院,反映情况,发动呼吁,提出建议。,这些建议和呼吁,惊动了江泽民总书记。江总书记亲笔批示,立即派中央联合调查组到河南开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也许是生命的机缘吧,刚刚读完大唐的历史,我便有机会来到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也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时代的见证,西安寺院众多。而大兴善寺久负盛名,历史上曾有过作为皇家寺院的鼎盛与辉煌。工作之余,我慕名前去寻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葛寅亮所著《金陵梵刹志》讨论晚明南京地区的寺院地理分布、寺院等级状况,以及前述两要素对寺院经济的影响。具体而言,南京地区大寺、次大寺的寺产基本上远离本寺,管理不易。在葛氏的规划下,当时其寺产分配为"公产"与"禅堂"两部分,分别供应学问僧和应付僧。中、小寺院寺产构成的差异主要源于都城和乡村地理位置的差异。此外,各等级寺院之间的经济关系也有所发展,下院与别院之关系的出现为低等级寺院解决经济和管理的困境提供了新途径。最后,以葛寅亮清理南京寺产的事件为切入点,讨论在管理寺院这一公共空间过程中,官方力量与地方士绅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