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创立了适应禅僧的道场,奠定了禅宗的修行空间与物质基础。沩仰宗源于沩山,完成于仰山,以沩仰宗为肇始,相继出现禅宗的五家七宗,形成了禅宗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一沩仰宗由唐代沩山灵佑与仰山慧寂师徒共同创立。当时师徒唱和,默契圆融,相得益彰,禅法与众不同,因其源于沩山,完成于仰山,后人称之为沩仰宗。这是禅宗"一花五叶"的第一叶,其后临济宗、曹洞宗、法眼宗、云门宗相继出现,形成了天下寺院"十寺九禅"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创立了适应禅僧的道场,奠定了禅宗的修行空间与物质基础。沩仰宗源于沩山,完成于仰山,以沩仰宗为肇始,相继出现禅宗的五家七宗,形成了禅宗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一沩仰宗由唐代沩山灵佑与仰山慧寂师徒共同创立。当时师徒唱和,默契圆融,相得益彰,禅法与众不同,因其源于沩山,完成于仰山,后人称之为沩仰宗。这是禅宗“一花五叶”的第一叶,其后临济宗、曹洞宗、法眼宗、云门宗相继出现,形成了天下寺院“十寺九禅”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禅宗五家中,虽然沩仰宗和临济宗都是从体用一如的角度说明心性本体的理事圆融不二,但临济宗倾向于由体用一如而"即体显用"和"即用显体",沩仰宗注重由体用一如而"摄用归体"。体现在禅风的差别上,临济宗更倾向于陡彻的机锋棒喝和峻烈的机用,而沩仰宗讲究"机用圆融,方圆默契",宗风看似更为平衍,其实是蕴涵深机密用,是非常深邃和奥秘的。  相似文献   

4.
尽管禅师们大多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相标榜,而历代祖师也往往借助于某些经论,作为与弟子接机说法或传付心印的依据.无论他们称之为“藉教悟宗”或是“方便通经”,中国禅宗曾先后以四卷《楞伽》、《文殊说般若》、《金刚般若》、《起信》,转而又以《圆觉》、《楞严》等经论作为自宗施教的典据,这大概是可以相信的历史.于是,从禅宗所凭依的典论来研究其思想的宗风和流变,就不失为一条合法的进路.  相似文献   

5.
李肖 《法音》2007,(8):34-38
禅宗五家中,以临济宗最具中国禅的特色,而开创临济这一系的,是义玄禅师。铃木大拙在《禅与西方思想》中称他是"中国禅宗思想史上第一位禅师"。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9,(6)
禅宗不立文字,主张教外别传。但是,中国佛教的大乘诸宗之中,禅宗所留下的文字最多,在《大正藏》的诸经部,禅宗典籍占首位,有1599页,天台宗以义理的阐扬著称,却占第二位,计982页。于《大正藏》的史传部,禅宗所占篇幅,与各宗比较也是首位,例如《景德传灯  相似文献   

7.
石晓华 《法音》2020,(3):59-62
中国禅宗自五祖弘忍禅师之后,分南宗和北宗。六祖慧能为南宗创始人,南宗又分五派七流,即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以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对于南宗禅临济宗在日本的传播,镰仓时代的著名高僧荣西禅师(1141-1215)可谓功不可没,故而被尊称为日本临济宗之祖。荣西自幼跟父亲学习佛教,早年先后修习天台宗和密宗。仁安三年(1168)4月,28岁初次渡海入宋寻求佛法,求得《天台宗新章疏》30部60余卷。  相似文献   

8.
试论佛教曹洞宗对《易》的利用夏金华在中国诸多的佛教宗派中,与《易》关系最密切者,当数华严和禅宗。而作为禅宗“五叶”之一的曹洞宗,则又是禅《易》关系中的翘楚。从盛唐的石头希迁开始,中经晚唐五代洞宗之形成,直至宋元明清各代高僧对曹洞五位理论的阐述发挥,几...  相似文献   

9.
求那跋陀罗所译《楞伽经》专以"一切佛语心"为其品名,意在以"心"立经所宗。素传达摩以此四卷《楞伽经》传法,亦属以此"心"播宗。及至后世法裔慧能转依《金刚般若经》为其宗经,禅宗"心要"稍有"变化"。考及《楞伽经》所说"心"义,实摄两端,以梵语词观之,即作h?daya与citta。由此二者不同,亦可见作为后期大乘经典的《楞伽经》融合如来藏思想与唯识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求那跋陀罗所译《楞伽经》专以"一切佛语心"为其品名,意在以"心"立经所宗。素传达摩以此四卷《楞伽经》传法,亦属以此"心"播宗。及至后世法裔慧能转依《金刚般若经》为其宗经,禅宗"心要"稍有"变化"。考及《楞伽经》所说"心"义,实摄两端,以梵语词观之,即作h?daya与citta。由此二者不同,亦可见作为后期大乘经典的《楞伽经》融合如来藏思想与唯识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伍林 《法音》1993,(11)
中国佛教各宗派中,禅宗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派。由慧能开创的南宗禅后来又分化为五家七宗,五家即沩仰宗、临济宗、云门宗、曹洞宗、法眼宗,临济宗后来又化为黄龙派和杨岐派。其中,以临济宗影响最大,临济派和曹洞宗后来又传到日本,并在日本扎下了根。本文试图就临济宗祖师临济义玄的禅学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一、无依道人临济认为,出家学佛法的人为要求得解脱,生死不染,去住自由,必须对佛法有真正  相似文献   

12.
圆∴是方以智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其将易学中的太极、两仪与佛学中的∴(伊字三点)相结合成圆∴图式,通过对《周易》中相关思想的重新解读,阐释了圆∴图式"公因反因"、"二虚一实"的哲学内涵。方以智对圆∴图式的理论建构体现了象数和义理并重的易学观,旨在强调实学的重要性,主张中学与西学的互补,以中国的"通几之学"救弊西方的"质测之学"。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佛教的祥宗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质的大乘宗派。它开创于唐代的四祖道信大医禅师,经过五祖弘忍大满祥师,特别是六祖惠能大鉴禅师的改革、弘扬、光大,逐渐流布于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本文认为五台山佛教的禅宗也是形成于唐代,且有牛头宗、北宗和南宗的荷泽宗、洪州宗、沩仰宗和临济宗等派别流布于五台山,从而形成了南北竞秀、顿渐并行、禅净双修、融会诸家、突出践行的五台山禅法。  相似文献   

14.
元晓是韩国新罗时期著名高僧,撰有多种佛典"宗要"。本文以《法华宗要》为例,分析元晓"宗要"的解经体例,揭示其与天台宗智顗、三论宗吉藏《法华》解经体例的关系;元晓以"一乘实相"诠释《法华》宗要,并以一乘理、一乘教、一乘因、一乘果说明"一乘法",体现了他与智顗《法华玄义》的联系;元晓引用并超越吉藏《法华游意》的"三种法轮",认为《法华经》是了义教但有不了义语,其"别通分满"四教与智顗"藏通别圆"的判教思想相通。尽管难以判断智顗与吉藏对元晓的影响孰轻孰重,但由此说明所谓天台宗第一个黑暗时期的说法并不恰当,智顗著述在湛然中兴之前已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5.
在道家和儒家之后,中国历史又产生了以慧能的《坛经》①为代表的禅宗智慧。禅宗作为佛教,不仅继承了印度大乘佛教的一些基本思想,而且甚至将自己的源头直接追溯到佛祖释迦牟尼那里。“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为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五灯会元》卷一)禅宗正是以心传心,惟论明心见性,因此称为佛心宗或者心宗。但禅宗有别于一般的印度佛教。与印度佛教的基本教义相比,禅宗去掉了其神秘性和思辨性,成为了一种生活的智慧。不仅如此,禅宗也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一些学者对敦煌本《坛经》的误解,就敦煌本《坛经》研究、《坛经》的附益、传衣表信与《坛经》传宗、"南宗"及"南能北秀"等禅宗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考辨,肯定了敦煌本是现存最早的《坛经》,是慧能说法讲经的记录,其真实性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17.
《五仙洞记》碑碑阴阴刻富于禅意的观音菩萨像;碑文词句反映了禅宗活动情况;宗辩依禅宗规制建造寺院;五仙洞僧人重视自悟、自信、自主;"轻举之术"兼有三教因素,是佛教禅学、道教内丹学派、儒家心学理学相互融合的事例。故南宋时期五仙洞石窟是禅宗的一处活动场所。陇南禅宗与四川佛教有一定联系。南宋朝廷对五仙洞石窟僧尼和财产加强了管理,控制着陇南禅林。《五仙洞记》碑和《孚泽庙牒》碑为研究禅宗史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汉魏之际,佛教在中国的流布主要有禅学和般若学两大体系。当时缁素对般若学的理解、注释,都脱不了魏晋盛行的《老》、《庄》玄学思想。而名僧与名士颇相投缘,《般若》与《老》《庄》又相互发挥,故史称晋代之玄学、《般若》之合流,为学术界之大宗。《般若》也倍玄风得以广为流行。禅宗历代大匠与佛陀核心思想——拈花不二宗旨是一脉相承的,所谓中国禅宗老庄化、玄学化,是不能分辩玄佛同异之混淆之论,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9.
北魏时西域沙门吉迦夜与昙曜翻译的六卷本《付法藏因缘传》记录了从佛陀传法迦叶始,至师子比丘的二十三位西天传法祖师,它对中国天台宗、禅宗等宗派祖师系统的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图绘西天祖师像的做法在北朝时已出现,但严格依照《付法藏因缘传》文本绘制的当为开凿于隋开皇九年(589)的大住圣窟。此后直至晚唐五代,龙门和敦煌均有西天祖师像的图绘或文字记录。这些内容展示出地论宗、禅宗等宗派利用《付法藏因缘传》进行本宗祖师建构过程中的细节。  相似文献   

20.
2005年9月20日,由湖南省佛教协会主办,宁乡县人民政府和湖南沩山密印禅寺承办的“2005中国宁乡首届国际佛文化节”在湖南宁乡市举行。宁乡是中国禅门五宗之一的沩仰宗发源地,在大沩山的密印禅寺是沩仰宗的祖庭,唐代沩仰宗创始人灵祐禅师(771-853)曾长期在此居住传法。“中国禅·沩仰论坛”是国际佛文化节的一环,有20多位教内外学者参加,围绕“沩仰宗与中国禅宗文化”的中心议题发表论文并进行交流。论坛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宣布开幕,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教授主持。宁乡市委书记虢正贵同志和前来出席文化节的香港佛教联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