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哲学研究着重点说,西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转折:当古希腊哲学家们孜孜探求世界的本原、始基时,他们是在从事一种本体论的研究;而从笛卡尔开始,经由贝克莱、休谟、康德等人,近代哲学发生了认识论转向,它以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之间的二元对立为出发点,着重探讨了诸如主体是否可能获得关于客体的知识,如何可能获得关于客体的知识等问题。自弗雷格等人开始,现代西方哲学又发生了所谓的“语言学转向”,也就是说,在哲学研究中把语言问题提到了首要地位,甚至把全部哲学问题都归结为逻辑—语言问  相似文献   

2.
对于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存在着一个公认的说法,即西方哲学从诞生到现在,共经历了两次被称为“转向”的研究主题的切换。第一次转向是从古代的本体论哲学到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第二次转向是从近代的认识论向现代哲学的“语言转向”。古希腊哲人高尔吉亚因其命题而著称于世。塞克斯都的《反数学家》记载到,“高尔吉亚一连提出了三个原则:———第一,无物存在;第二,如果有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第三,即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1]与上述的哲学转向联系起来看,我们惊奇地发现,高尔吉亚命题竟暗含着预示哲学发展方向与命运…  相似文献   

3.
从康德到阿佩尔——先验自我还是无限交往共同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依据常见,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只是殆至西方近代才刚刚兴起。但是实际上,早在古希腊人的所谓“宇宙论”哲学中,其宇宙论研究就和认识论研究如影随形地交织在一起,其哲学研究就由于唯知主义的取向而为后来的认识论转向提供了机缘和埋下了深刻的伏笔。因此,素被视为古希腊“本体论之父”的巴门尼德其实亦可谓西方哲学认识论转向理论上的清道夫和先觉者,因为他所提出的“思与在是同一的”这一命题使人们第一次如梦初醒地开始洞烛到思与在的关系问题,为西方哲学从宇宙论探索向认识论探索的不可避免的理论转移拉开了序幕。尔后,无论是柏拉图的…  相似文献   

4.
崔伟奇:“语言的转向”的哲学反思所谓的“语言的转向”,就是指以分析哲学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实现的哲学主题的转换,即由近代哲学认识论研究转向语言哲学的研究。这一转向的意义在于为哲学找到全新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这一转向的发生、发展,反映了哲学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5.
卞敏 《学海》2014,(2):197-200
<正>西方哲学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古代的本体论阶段、近代的认识论阶段和现代的语言哲学阶段。维特根斯坦作为语言哲学代表人物之一,认为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他消解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本质,为哲学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被许多人看作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哲学从认识论转向语言哲学,标志着哲学主题的转换与思维方式的革命,即从近代哲学"可以认识什么"的问题,转换为语言哲学"可以  相似文献   

6.
道德的生态观──宋明儒学仁说的生态面向及其现代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西方哲学中很早就开始了从自然中抽象出“存在”,从自我中抽象出“精神”的观念建构。这种抽象和分离当然是对原始的有机的统一的自然观的一种进步,但也同时包含了人与自然分裂的种子。近代以来,哲学所经历的形上学到认识论的转向,认识论到语言的转向,及向人的存在的转向,一步步地突出了人类中心的哲学立场。人的主观性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抛弃古老的自然中心的哲学观念,成了近代哲学的特征。自然现不再是近代哲学的主题,而且由于科学的发展与知识的分化,更滋长起一种对自然的哲学的轻视。哲学从关注自然是什么转向关注人是什…  相似文献   

7.
洛克开创性地提出了考察信念合理性问题的新思路,提出理性指导信念,提倡基础主义、证据主义和道义主义的认识论原则,并将其运用到有神论命题之上,在认识论的意义上对神学命题合理性问题进行理性规范。在他看来,神学命题不具备知识的确定性,它属于信念,而不属于知识。对此,他将神学命题分为三类,即合乎理性、超乎理性以及反乎理性,并分析了每一类命题的合理性意义。他的认识论思想,尤其是宗教认识论思想,对18世纪及以后的西方宗教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实世界和人类精神活动之基础,"存在"是西方形而上学的最基本和最高的范畴。由于本质主义的发展,存在被看作具有某种一般形式的实体,"实体论"取代了存在论。在西方哲学近代的"认识论转向"中,主体在主客二分的模式内寻求和思考"实体"的根源,实体论转向了"认识论"。在现  相似文献   

9.
西方哲学体现了一定的科学与民主精神。在西方传统哲学中,科学精神是指从认识论角度强调知识、理性和逻辑思维的作用和意义,以普遍性为真理,注意规律性认识,反对蒙昧主义和宗教神学。民主精神是指重视发挥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反对专制主义和权威主义。古希腊哲学就是从原始宗教、神话的束缚下与科学同时诞生的。从文艺复兴开始的近代哲学,开创了理性时代、主体性时代。康德的哲学最完整地体现了科学与民主、自由的思想。他详细论证了科学知识成立的形式条件,最后提出知性的最高原理,构成自然科学的普遍规…  相似文献   

10.
刘精忠 《世界宗教研究》2011,(2):127-137,194
马丁·布伯的宗教哲学建构深受犹太教哈西德主义神秘范式的影响。后者近代从被动的律法主义向积极的信仰主义倾向创新与转换意义重大。通过脱胎于哈西德主义神秘范式之上的"我—你"对话哲学,布伯的宗教存在主义哲学不仅从信仰向度上实现了对传统西方哲学认识论的超越,同时也在对人之"生活世界"的强调中,实现了积极行动意义上的宗教普世主义关怀。与此同时,这一哲学建构本身的内在理路亦体现了现代犹太思想哲学化重构过程中与生俱来的悖论性。  相似文献   

11.
自奋卡尔宣布“我思,故我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意识便成了西方哲学、特别是近代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本文将通过探讨笛卡尔的“我思”命题,以揭示此命题对笛卡尔哲学地位的确立的意义,揭示此命题的内在矛盾及其对以后哲学发展的影响。一、“我思”是哲学自我意识的确立由古代哲学向近代哲学转变的标志是笛卡尔的“我思”。“我思”的确立,不仅表明哲学的“自我意识”由幼稚转向成熟,而且表明整个近代哲学开始由古代的本体论转向认识论,转向对“自我”本身的认识。这种转向始于“我思,故我在”命题的提出。为了理解这个命题的真…  相似文献   

12.
陈新 《学海》2001,(4):44-50
"世界历史"观念作为我们理解世界、描述世界的理论框架,起源于希腊化时代;中世纪,它融入宗教哲学,完成了哲学化转向.近代以来,理性取代了上帝,"世界历史"观念随之转向认识论,并逐步成为孕育欧洲中心论的温床.近代早期,维柯与伏尔泰为近代"世界历史"观念确立了基本的范式,这种范式大大削弱了中世纪"世界历史"观念广泛具有的实践性.自康德始,近代"世界历史"观念以德国思想家为其表述者.康德的创造性表现在,他认为普遍世界历史的存在,首先是人们以某种预想为线索进行撰述的结果;赫德尔则以强调个体的特殊性与历史性的方式来撰述世界历史.西方近代"世界历史"观念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他的世界历史思想代表着近代"世界历史"观念的确立与完善,同时意味着中世纪普世主义"世界历史"观念的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13.
费希特伦理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从费希特哲学的内部看,他的伦理学说是以知识学为原则从"自我"推演出来的,因而属于知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是对知识学基本原理的验证和重要补充;其次,从伦理学的发展史看,费希特伦理学是对康德道德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不仅凭借"职责"学说赋予道德法则以实质的内容,克服了康德道德学的形式主义缺陷,而且提出了共同体主义思想以克服康德道德学的个体主义立场,从而标志着近代义务论伦理学向德性伦理学的范式转变;最后,从现代性批判的角度看,费希特的德性伦理学转向意味着他对现代社会中自我封闭的原子式个体的解构和对疏离冷漠的人际关系的批判,并在正义与德性何者优先的争论上主张德性的绝对优先性。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分析到文化批评──当代西方哲学的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粗略地说,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哲学主潮是语言分析:反对心理学主义以个人意识或“主体性”作为合理认识和行动的基础,而代之以语言的意义和逻辑规则。这是逻辑经验主义和分析哲学的全盛时期。二十世纪后半叶则转向文化批评:反对奋卡儿创始的基础主义认识论和科学主义。主张合理性并不脱离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而独立,以人的言谈(Discourse)和社会实践活动代替命题意义,语言结构和逻辑规则作为理解与批评一切信念、行为和文化的基础。语言分析以探寻命题的一般形式和分析个别命题的确切意义为目标;试图建立“理想语言”,使一词一句…  相似文献   

15.
韩玉昌  赵娟 《心理科学》2003,26(5):903-904,902
1 引言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 ,他继承西方哲学中康德的传统 ,在消除英国经验主义和德国唯心主义思想水火不相容的对立之后 ,以建构主义的思想回答知识获得的最一般的、最基本的条件这一问题 ,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论就是要解决人是怎样从低级水平的认识过渡到高级水平的认识的。心理学承担着解释这种“过渡”的任务 ,其手段就是对智慧的分析和刻画。从 2 0世纪 2 0年代开始 ,皮亚杰以结构主义为方法论 ,采用临床法对儿童心理进行了长达 5 0多年的研究 ,以验证和丰富其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论的核心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儿童…  相似文献   

16.
战国末期思想文化折中综合的趋势日渐显著,荀学是这一思想文化走向的典型范式。孟子、庄子思想在荀子哲学建构中具有非常独特的影响,此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荀子天道观对宗教之天、德性之天的剔除及与道家自然观的纠缠;性善、性真、性恶善伪的观念差异与相互连结;道德反省、审美直觉向认知理性的转向。从观念比较的视角交叉考量孟子、庄子、荀子思想逻辑深层结构上的差异及其相蕴互补性,揭示荀子对孟子、庄子思想的摄受与扬弃,还原荀子哲学的思想史地位。荀子思维方式的一大特点是认知理性转向,认知理性精神由于与中国哲学价值优先的主流传统不相契合而受到抑制,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没有走向近代转型的认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哲学属于广义的西方哲学或欧洲哲学范畴,但又有其独特性。近现代俄罗斯哲学的思想宗旨和根本特点是,在重新解释的基督教-东正教精神基础上,以俄罗斯式的思维方式来回应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所遇到的现代问题,力图“把这两种真理结合为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或“完整知识”。俄罗斯哲学既有不同风格的哲学家和思想流派,又呈现出不同于西方哲学的某些共同倾向。俄罗斯哲学史家对俄罗斯哲学的特点和主题做过许多概括和总结,比如宗教性、人本主义、道德色彩、有机论世界观、本体主义等。我们认为,如果从一般哲学的视角来看,这些特点中最具有代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哲学家们普遍断言哲学已经终结 ,但是哲学的终结意味着什么 ?海德格尔非常深刻地把它理解为哲学从一个位置到达另一个位置 (参见《海德格尔选集》 ,第 1 2 4 5页 )。关键是我们必须领悟哲学所处的这一位置之所在 :位置不是一个地点 ,而意味着一条道路 ;它显示的既是“终结”之路的如何 ,又是路之如何“起始”。1 .从知识的角度看哲学如何终结  从知识的角度看 ,哲学的终结起始于知识对主体的脱离。知识问题毫无疑问是西方哲学尤其是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 ,对知识的可能性和客观性的信仰是近代认识论得以可能的前提 ,因此 ,认识论提…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经过了两次转向(语言转向和心灵转向)之后,目前心灵哲学代替了语言哲学,并在当代英美分析哲学的论域中占据了一个中心的位置。本文关注的正是心灵哲学里的一个热点话题——知识论证。心灵哲学里两个重要的对立阵营是,物理主义和反物理主义。而在二者的争论中,知识论证可  相似文献   

20.
自由,生发于社会,演绎于概念,它以思想移居的方式构筑了自身的历史。社会史与概念史交织的每一个时段都以思想驿站的方式标度着人类对自由的领悟水平。以概念史观之,在希腊城邦民主制的鼎盛时期,自由的概念是缺位的。希腊化时期,自由从人类的存在方式第一次变成为人类反思的对象,自由的概念史才开始其观念的里程。从发轫于伊壁鸠鲁哲学和斯多葛哲学的对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的最初觉解,到近代社会形而上学自由观的确立,自由的概念一经生成,便乘着逻辑的翅膀飞升出一条相对独立的精神轨迹。而马克思通过资本主义批判所创立的"历史科学"则为自由概念史开拓出"社会现实"这一新的思想栖居地。在此意义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实际上就是一次自由的思想移居,它并不是自由自身发展的断裂,而是关于自由的一个新的理论视域的开启,是自由从思辨理性向实践理性的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