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社会诸系统的一般性理论在区分开概念的抽象与自我抽象的基础上,划分了系统的三个层次,从而清除了以往社会学讨论中的典型错误与不确定性.实现系统理论中的范式转换的关键在于区分开超级理论与主导差别.第一步是用系统与环境的差别来代替整体与部分的传统差别.这一方式的反思关系不仅使古典的主体-客体-认识论得以革命化,不仅使科学理论摆脱教条并使之"自然化",而且通过一个更为复杂的理论设计而产生出对其对象的更为复杂的理解.在自我参照系统的理论中,归于系统的一切都被包容在自我生产中,因而对于观察者来说,一切神秘的东西都被消除了.  相似文献   

2.
自我参照会影响提取诱发遗忘。不同文化背景下这种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特别是现实宗教文化中的重要他人能否到自我结构之中,则很少有研究涉及。当前研究采用了提取诱发遗忘的标准范式,以回汉大学生为被试,通过实验考察了提取诱发遗忘现象在不同参照条件下的加工规律。结果发现,回族被试在自我参照和阿訇参照条件下没有出现提取诱发遗忘,而在一般他人参照条件下出现了提取诱发遗忘现象;汉族被试在自我参照条件下没有出现提取诱发遗忘,而在阿訇参照和一般他人参照条件下则出现了提取诱发遗忘现象;这表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自我参照效应是一种普遍的规律;宗教文化中的重要他人可以被宗教信仰者整合到自我当中,并且在提取诱发遗忘加工过程中产生了阿訇参照效应。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合作与竞争行为及其不同的行为结果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采用三个实验:实验一让被试阅读合作或竞争故事,测量其自我参照效应,结果发现,阅读竞争故事的被试表现出明显的自我参照效应,而阅读合作故事的被试表现出了他人参照效应;实验二让被试完成真实的合作或竞争游戏,结果发现,完成竞争游戏的被试表现出明显的自我参照效应,而完成合作游戏的被试没有表现出自我参照效应;实验三操作合作或竞争游戏的结果(成功或失败),结果发现,不论是合作行为还是竞争行为,被试在失败的结果下表现出的自我参照效应比成功时更明显。整个研究表明,人际间的行为互动模式(合作或竞争)及其行为结果(成功或失败)对自我参照效应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慈欣《三体》中建构了一个宏大的学科体系,作为这个史诗般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本文意在梳理出这个学科体系中的哲学关怀。以黑暗森林为中心的宇宙社会学是贯穿全书的主线,它是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宇宙版本,并成为塑造整个宇宙的基本力量。黑暗森林中的战争状态与霍布斯所描述的情形非常一致,却不可能建立社会契约,在反复的黑暗森林打击下,整个宇宙由十维逐渐降维,光速也一降再降,成为现在的样子。因而,物理学被取消了,因为没有什么是真正自然的;实质的神学也被取消了,因为宇宙间没有一个绝对的正义。这就是刘慈欣给出的宇宙图景。  相似文献   

5.
自我与有意遗忘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我参照效应的实验范式与字表方式的有意遗忘范式相结合,探讨有意遗忘在自我参照与他人参照条件下的异同。结果表明,在有意遗忘的研究范式下,自我参照加工和他人参照加工的回忆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自我参照条件下出现了有意遗忘现象,而他人参照加工条件下没有表现出有意遗忘现象。这表明,自我参照加工的材料,区辨性很高,因而有意遗忘的指导语激发的抑制作用对它有效,从而出现了遗忘现象。  相似文献   

6.
"内在批判"(Immanent Critique)是阿多诺哲学运思的主要方法,它并非是单纯立足于第三人称的社会观察者,也包含了第一人称的参与者与批判者。因此,从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中可以发展出一种形塑批判性主体的理论,此视角印证了阿多诺为何在奥斯维辛之后重返德国,积极介入公共领域,诉诸一种"通向成熟的教育"(Erziehung zur Mündigkeit),以达到对整个社会的再启蒙。通向成熟的教育继承了"教化"传统的"自主性"内核,更将主体与普遍性文化、习俗置入一种动态的力量博弈之中,既包括抵抗也包括对真正规范性理想的揭示,由此呈现的以自我追问、自我理解为核心的主体理论,为批判理论的当代发展提供了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7.
由于现代性意识形态的遮蔽,辩证法几乎完全被当作"形式方法"来理解了,但辩证法本身恰恰要求超出并克服这种抽象普遍性的外在反思。黑格尔的辩证法在本体论上意味着:事物自身的活动。这个自我活动者乃是作为实体-主体的绝对者。而当绝对观念论的思辨辩证法陷于瓦解之际,马克思经由一个本体论革命而拯救了辩证法,使之重新建基于"实在主体"之上,而这个自我活动的实在主体乃是"既定社会"。因此,马克思的辩证法实际地生存于探究既定社会的"历史科学"中。这种辩证法也把如下的思想任务托付给当今的哲学社会科学:积极地开展出对既定社会的研究,深入地探索既定社会之自我活动的实体性内容,从而把握其实存中的本质和展开过程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圈代词启动法及空间参照框架判断任务,探究自我构念启动能否改变被试对空间参照框架判断的认知加工过程。结果发现:(1)客体中心参照框架判断的整体正确率大于自我中心参照框架判断;(2)仅在独立型自我构念启动的一致条件下,被试的自我中心参照框架判断正确率高于客体中心参照框架的判断正确率;(3)独立型自我构念使男性更少受到自我中心干扰。结果表明,独立型自我构念启动可能对自我中心参照框架判断具有促进效应,但互倚型自我构念启动不能促进客体中心参照框架判断。  相似文献   

9.
朱荟 《道德与文明》2018,(3):125-129
"自我"既是贯穿戈夫曼理论的核心概念,也是理解戈夫曼学术思想演进的关键线索。戈夫曼的"自我"并非固定的概念,而是一个可以被界定为兼具"表演""意义"和"道德"三重意涵的社会事实。这种概念意涵的发展与演变恰恰展现了戈夫曼思想转变的脉动,以及他试图在微观人类行为与宏观社会结构之间搭建理论联系的学术宏图。  相似文献   

10.
四岁儿童的自我参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4岁儿童的自我参照效应。实验1与实验2分别采用3(4岁、5岁与7岁儿童)×2(自我参照与他人参照)与2(3岁与4岁儿童)×2(自我参照与他人参照)的混合设计。120名被试对物品进行所有权(ownership)识别并报告"这是我的××"或"这是李明的××",然后将图片放入相应的纸盒并再次报告,两分钟后进行自由回忆。结果显示:(1)自我参照条件下4岁组、5岁组与7岁组儿童自由回忆率有显著差异,他人参照条件下没有差异;(2)自我参照条件下4岁组儿童的自由回忆率显著高于3岁组,他人参照条件下没有差异。这说明,4岁儿童已经具有自我参照效应,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参照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率呈现递增趋势,表明儿童自我参照效应的发展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